拜谒海瑞墓

  丘海大道39号。

  门前不远,是繁华笔直的海南丘海大道,车来车往,一派现代化气息;院子周围,是高高低低的都市楼群,富裕贫困的海南市民聚在一起,过着凡俗的生活。院内,一个人长眠在这里,与杂草一起腐朽,与历史一起湮灭。只有小鸟,飞上飞下,仿佛这个世界永远是它们的。还有风们,忽进忽出,似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有一个叫做历史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

  这个人叫海瑞,这个地方是海瑞墓。

  说起海瑞,中国人都知道,是个有名的官场“二杆子”,他出生在海南,在官场上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一直走到了当时国家的权力中心。海瑞荣耀辉煌过,落魄失意过,最后还算不错,他的人生在这个地方,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带着千古的美誉和赞叹。

  海瑞是个奇迹。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官场历史中,如海瑞一样勇于并乐于当“二杆子”,善终的不多。所谓“二杆子”,北方人的语言体系里,属于不太“聪明”的主儿,也可以说是有话直说,一说就捅开一条道儿的主儿。“二杆子”走路,横冲直撞,撞过一个地儿,再撞过一个地儿,还是有的。但撞的地儿多了,伤的人多了,就难免会碰到坎儿,就难免会撞到别人专门设的套子或者刻意挖的坑里去,所以说,很少有“二杆子”能够一直撞下去。

  翻开史书,一页一页地看下去,发现海瑞还真是个奇迹。作为一个官场有名的“二杆子”,海瑞经常头破血流是正常的,何况他要碰要撞的,都是硬角色。比如张居正、比如严嵩,再比如当时最大的那个角色——皇帝。张居正是个硬干部,万历年间他主持国政,人们巴结他还巴结不过来呢,倒是这个海瑞,人家那么大一个领导的儿子在他的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他听说后,专门给考官送信让人家不要造假。估计老张把儿子弄到地方去参加考试,也是有想让地方关照的意思,结果海瑞这一掺和,还真就没有考上。这老张就很生气,让人去查办海瑞,据传说去查办的人看到海瑞俭朴的生活,回去跟老张说了,老张也没有再好意思追究海瑞。我估计,老张没有追究海瑞的原因,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海瑞的二杆子气当时是出了名的,老张也不想给自己增加麻烦。有道是“二杆子”不可怕,就怕“二杆子”死都不怕。至于到底追究了没有,不好说,但那么大的官对你有成见了,估计不受影响那是不大可能的。

  严嵩也不是善茬,善茬人家也不会在朝廷之上呼风唤雨若干年,而且还被冠以“著名贪官”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写进史书。据说,海瑞就跟严家闹过“别扭”。在中国历史上,下面隆重接待上面几乎成了习惯。不论公干还是私干,不论合理还是不合理,上级部门到了下级部门,或者上面到了下面,总得热情、盛情、充满感情地接待,而做好接待工作也成了下面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这大抵也是因为下面的专款拨付、政绩排名、特殊照顾、官员升迁等等与努力搞好接待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时也许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至少可以给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所以上面的人到下面吃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海瑞在淳安任

  知县的时候,严格按标准接待,对吃拿卡要的官员毫不客气,就连严蒿、严世藩父子和他们手下的人都不例外,当时就让人家很是难堪。

  海瑞最大的二杆子气是发在嘉靖皇帝身上的。当时嘉靖可能当一把手当的时间长了,有点烦了,或者害怕岁月把他像垃圾一样扔掉,开始不理朝政,专心在他的个人小世界里设圪乞福,以求长寿。有好多官员为此给皇帝提意见,大都让皇帝给收拾了。在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单独上疏,将嘉靖皇帝所犯的错误全部数了出来,并写成《治安疏》。为此,他事先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书,十分愤怒。好在这个嘉靖老先生还算不错,他自认为自己还不能与商纣王同日而语,也就没有把海瑞当作“比干”收拾掉,但海瑞为此坐牢还是免不了的。

  历史是永远真实的,但史书未必真实;历史充满了情节和细节,而史书只能记录下大致概念,而这,估计也要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并或多或少加入了修史者的个人喜好和价值取向。所以说关于古代那些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也就只能由每一个读史的人自己去琢磨……。

  海瑞的史迹是否真实,真实的成分到底有多大,先不去管他,单就从史书的层面上说,海瑞“二杆子”了一辈子,结局还是不错的,他一路顶顶撞撞地走来,贬过官、坐过牢,甚至还有过掉脑袋的危险,在他七十三岁死后,万历皇帝下诏南京、北京二都举行公祭,他的墓还是皇帝派一个叫许子伟的人专门监督修建的。历史浩浩,大臣芸芸,有这样待遇的人还真是不多。可见,“二杆子”有时候做一做也是值得的。

  循着历史的轨迹,二O一一年的秋天,我和一群朋友从遥远的大北方来到海南,沐着落日的余辉,我们来到了海瑞墓园。海瑞墓园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坐落在海口市西郊滨涯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陵园也就三四十米阔,整体呈长方形,四周为石砌围墙。墓园门前,是一对沉重的石獅。走进墓园大门,一座四柱的石牌坊洞开三门,正中横额上是阴刻朱红的四个大字:粤东正气。顶上还专门刻有一个醒目的“旨”字,表明这是出自皇帝之手,万历皇帝古朴持重的题字,是最高统治者对海瑞一生的至高评价。一条宽阔的麻石大道从牌坊下直通墓地,道路两旁是苍松翠柏和石人石兽。松柏虽然经年,但苍翠如新;石人石兽则布满黑斑,尽显岁月的沧桑痕迹。顺着道路往前,在几级石阶之上是一处平台,平台中央,一只石龟驮着一块石碑,碑顶篆写着“明海忠介公谕祭碑”,碑文是竖行的隶书,古朴方劲,颂表海瑞生平的功德。据传墓园里原有一个石龟,背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内容为:孰云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熟云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可惜这只石龟在文革中被砸毁了。神道尽头便是墓室。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呈圆锥形,用花岗石砌成,宛若一口高大的古钟,更像是一顶六棱瓜壳帽子。墓前高竖一块笏板状的石碑,高约三米多一点,宽近一米,碑顶双龙戏珠如日高照,拥刻着“明皇敕葬”四个字,碑身镌着“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碑文系海瑞同乡、海瑞墓督造许子伟所撰,碑身周边还刻有龙海云纹,甚是庄重。说尽了海瑞生前死后的头衔和封号。

  在墓室的后面,是新扩建的扬廉轩。轩前有一尊石雕海瑞塑像,海瑞头戴官帽,手握笏板,正襟端坐,目视前方,显出一脸的庄严与正气。扬廉轩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两副对联,一副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另一副是“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可以想见这是海瑞一生操守和品格的写照。扬廉轩后边还建有清风阁,阁呈圆形,共有三层,红柱绿瓦,清水环绕,古朴庄重中包含着现代旅游景区的特点,阁内展示了海瑞的生平事迹,陈列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物,为整个墓园起着点缀作用。

  正是旅游淡季,园内游人很少。晚风轻拂,夕阳投下淡淡的清辉,墓园显出难得的幽静。想想海瑞的生平,想想历史上那些与海瑞或者与海瑞的历史有关的热闹事件,有的曾经热闹了一个时代,有的曾热闹了一批人。其实这些对于海瑞来说,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了,所有的纷攘,所有的评说,也都成了别人的事情。历史永远只是人类的过往,而正在活着的人们总在以史说人,或者因人论事,但人世云云,云已之言者有几;宦海沉沉,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地沉淀在历史的籍著典章之中?

  丘海大道39号。

  门前不远,是繁华笔直的海南丘海大道,车来车往,一派现代化气息;院子周围,是高高低低的都市楼群,富裕贫困的海南市民聚在一起,过着凡俗的生活。院内,一个人长眠在这里,与杂草一起腐朽,与历史一起湮灭。只有小鸟,飞上飞下,仿佛这个世界永远是它们的。还有风们,忽进忽出,似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有一个叫做历史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

  这个人叫海瑞,这个地方是海瑞墓。

  说起海瑞,中国人都知道,是个有名的官场“二杆子”,他出生在海南,在官场上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一直走到了当时国家的权力中心。海瑞荣耀辉煌过,落魄失意过,最后还算不错,他的人生在这个地方,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带着千古的美誉和赞叹。

  海瑞是个奇迹。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官场历史中,如海瑞一样勇于并乐于当“二杆子”,善终的不多。所谓“二杆子”,北方人的语言体系里,属于不太“聪明”的主儿,也可以说是有话直说,一说就捅开一条道儿的主儿。“二杆子”走路,横冲直撞,撞过一个地儿,再撞过一个地儿,还是有的。但撞的地儿多了,伤的人多了,就难免会碰到坎儿,就难免会撞到别人专门设的套子或者刻意挖的坑里去,所以说,很少有“二杆子”能够一直撞下去。

  翻开史书,一页一页地看下去,发现海瑞还真是个奇迹。作为一个官场有名的“二杆子”,海瑞经常头破血流是正常的,何况他要碰要撞的,都是硬角色。比如张居正、比如严嵩,再比如当时最大的那个角色——皇帝。张居正是个硬干部,万历年间他主持国政,人们巴结他还巴结不过来呢,倒是这个海瑞,人家那么大一个领导的儿子在他的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他听说后,专门给考官送信让人家不要造假。估计老张把儿子弄到地方去参加考试,也是有想让地方关照的意思,结果海瑞这一掺和,还真就没有考上。这老张就很生气,让人去查办海瑞,据传说去查办的人看到海瑞俭朴的生活,回去跟老张说了,老张也没有再好意思追究海瑞。我估计,老张没有追究海瑞的原因,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海瑞的二杆子气当时是出了名的,老张也不想给自己增加麻烦。有道是“二杆子”不可怕,就怕“二杆子”死都不怕。至于到底追究了没有,不好说,但那么大的官对你有成见了,估计不受影响那是不大可能的。

  严嵩也不是善茬,善茬人家也不会在朝廷之上呼风唤雨若干年,而且还被冠以“著名贪官”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写进史书。据说,海瑞就跟严家闹过“别扭”。在中国历史上,下面隆重接待上面几乎成了习惯。不论公干还是私干,不论合理还是不合理,上级部门到了下级部门,或者上面到了下面,总得热情、盛情、充满感情地接待,而做好接待工作也成了下面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这大抵也是因为下面的专款拨付、政绩排名、特殊照顾、官员升迁等等与努力搞好接待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时也许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至少可以给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所以上面的人到下面吃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海瑞在淳安任

  知县的时候,严格按标准接待,对吃拿卡要的官员毫不客气,就连严蒿、严世藩父子和他们手下的人都不例外,当时就让人家很是难堪。

  海瑞最大的二杆子气是发在嘉靖皇帝身上的。当时嘉靖可能当一把手当的时间长了,有点烦了,或者害怕岁月把他像垃圾一样扔掉,开始不理朝政,专心在他的个人小世界里设圪乞福,以求长寿。有好多官员为此给皇帝提意见,大都让皇帝给收拾了。在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单独上疏,将嘉靖皇帝所犯的错误全部数了出来,并写成《治安疏》。为此,他事先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书,十分愤怒。好在这个嘉靖老先生还算不错,他自认为自己还不能与商纣王同日而语,也就没有把海瑞当作“比干”收拾掉,但海瑞为此坐牢还是免不了的。

  历史是永远真实的,但史书未必真实;历史充满了情节和细节,而史书只能记录下大致概念,而这,估计也要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并或多或少加入了修史者的个人喜好和价值取向。所以说关于古代那些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也就只能由每一个读史的人自己去琢磨……。

  海瑞的史迹是否真实,真实的成分到底有多大,先不去管他,单就从史书的层面上说,海瑞“二杆子”了一辈子,结局还是不错的,他一路顶顶撞撞地走来,贬过官、坐过牢,甚至还有过掉脑袋的危险,在他七十三岁死后,万历皇帝下诏南京、北京二都举行公祭,他的墓还是皇帝派一个叫许子伟的人专门监督修建的。历史浩浩,大臣芸芸,有这样待遇的人还真是不多。可见,“二杆子”有时候做一做也是值得的。

  循着历史的轨迹,二O一一年的秋天,我和一群朋友从遥远的大北方来到海南,沐着落日的余辉,我们来到了海瑞墓园。海瑞墓园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坐落在海口市西郊滨涯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陵园也就三四十米阔,整体呈长方形,四周为石砌围墙。墓园门前,是一对沉重的石獅。走进墓园大门,一座四柱的石牌坊洞开三门,正中横额上是阴刻朱红的四个大字:粤东正气。顶上还专门刻有一个醒目的“旨”字,表明这是出自皇帝之手,万历皇帝古朴持重的题字,是最高统治者对海瑞一生的至高评价。一条宽阔的麻石大道从牌坊下直通墓地,道路两旁是苍松翠柏和石人石兽。松柏虽然经年,但苍翠如新;石人石兽则布满黑斑,尽显岁月的沧桑痕迹。顺着道路往前,在几级石阶之上是一处平台,平台中央,一只石龟驮着一块石碑,碑顶篆写着“明海忠介公谕祭碑”,碑文是竖行的隶书,古朴方劲,颂表海瑞生平的功德。据传墓园里原有一个石龟,背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内容为:孰云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熟云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可惜这只石龟在文革中被砸毁了。神道尽头便是墓室。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呈圆锥形,用花岗石砌成,宛若一口高大的古钟,更像是一顶六棱瓜壳帽子。墓前高竖一块笏板状的石碑,高约三米多一点,宽近一米,碑顶双龙戏珠如日高照,拥刻着“明皇敕葬”四个字,碑身镌着“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碑文系海瑞同乡、海瑞墓督造许子伟所撰,碑身周边还刻有龙海云纹,甚是庄重。说尽了海瑞生前死后的头衔和封号。

  在墓室的后面,是新扩建的扬廉轩。轩前有一尊石雕海瑞塑像,海瑞头戴官帽,手握笏板,正襟端坐,目视前方,显出一脸的庄严与正气。扬廉轩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两副对联,一副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另一副是“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可以想见这是海瑞一生操守和品格的写照。扬廉轩后边还建有清风阁,阁呈圆形,共有三层,红柱绿瓦,清水环绕,古朴庄重中包含着现代旅游景区的特点,阁内展示了海瑞的生平事迹,陈列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物,为整个墓园起着点缀作用。

  正是旅游淡季,园内游人很少。晚风轻拂,夕阳投下淡淡的清辉,墓园显出难得的幽静。想想海瑞的生平,想想历史上那些与海瑞或者与海瑞的历史有关的热闹事件,有的曾经热闹了一个时代,有的曾热闹了一批人。其实这些对于海瑞来说,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了,所有的纷攘,所有的评说,也都成了别人的事情。历史永远只是人类的过往,而正在活着的人们总在以史说人,或者因人论事,但人世云云,云已之言者有几;宦海沉沉,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地沉淀在历史的籍著典章之中?


相关文章

  • 一代清官海瑞
  • 一代清官--海瑞 海瑞(1515年-1587)年,字汝贤,琼山(现在的海南岛)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殷实,在他仅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很刚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 ...查看


  • 一代清官-海瑞 1
  • 一代清官-海瑞 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 ...查看


  • 海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海瑞-你是一个嘛样儿的人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著名清官.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 从教时被称为海笔架,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这是百度百科对海瑞的介绍. 我初识海瑞,也是从课本上得 ...查看


  • [生死抉择]与[海瑞罢官]
  • <海瑞罢官>与<生死抉择> --主旋律文学的命运 新闻学二班 沈闰州 21521045 在当代文学的舞台上,有一类文学值得我们注意.这类文学作品往往顺应着一个官方所提出的"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 ...查看


  • 关于海瑞的故事
  •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清官,举人出身,41岁入仕,初任福建南平县教谕(无品,近似县教育局局长),45岁时升任浙江淳安知县(正七品),最后官至南京右都御史(正二品,近似今监察部部长).这位在历史上以敢于上疏骂皇帝而著称的大臣,也 ...查看


  • 没有海瑞,就没有大上海
  • 一提到海瑞海刚峰,大部分人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夫子形象.他既有清正廉明.勇于直谏的一面,也有不近人情.古板迂腐的一面. 在广大人民心目中,海瑞是忠臣,是直臣,是清官,这些都毋庸置疑.可很少有人会说,海瑞是能臣. 海瑞做过一件惠 ...查看


  • 中考文言文阅读· 海瑞传
  • 海瑞传 时世宗享国①日久,不视朝,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查看


  •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
  • 海瑞巧治胡公子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明嘉靖举人,历 任淳安.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 职.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 要 ...查看


  • 海瑞与张居正
  • 海瑞与张居正 2009-12-24 这些天来一直在看当代明月这位草根史学家写的草根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曾系统地学过教科书上的历史,也曾仔细读过柏杨先生所著<中国人史纲>,比较起来,<明朝那段事儿,是最好看的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