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美国的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杜威的教育哲学的成功实践。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简单地阐释一下他的教育哲学。
一、开放教育
杜威认为,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育既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乎社会的成长。教育与成长是很有关系的。教育就是长进。没有教育就没有长进。教育不进步,社会也不能进步[1]p412。网上搜论文看参考文献。可见,教育要与时俱进。开放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方式。而传统的教育无视时代的进步,只让学生关注书本知识,忽视了其社会运用,导致学校不是一个产生新想法、新观念的地方,而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守旧之地。杜威坚决反对这种教学方式,他倡说‘从做中学’是他从哲学的认识论作出的推论,也是他从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2]p26这一主张在西方国家实施的很好,就拿设计教学为例,设计本身要求动手能力,西方国家每个设计学院都有许多不同的工作室,为全体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行进入任何工作室进行学习实践。此外,学校每个工作室会引进一些真实和虚拟的项目,供学生参与动手实践,体会到社会和行业的最前端。
在国内许多学校,知识教育几乎成了教育的惟一目标。我国大多数学校包括设计学院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形式,这种教育使学生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只注重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不注重其生活实践,不仅使学生缺乏实践能力,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创新能力极差。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狭隘的教育观念。杜威‘从做中学’的实践态度不仅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念,而且将开放的精神引入了教育。此外,杜威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观念,因为人有不断学习的需要,学习不仅在于掌握已有的知识,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而且在于创造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能。 二、兴趣教育
杜威主张考虑个人参与的事物向未来结果的运动[3]p141,教育也应考虑到结果。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以具有训练的作用当做借口,逃避了任何查问和怀疑,人们无法对其进行明智的批评和必要的修正。即使这种训练和培养事实上并无结果,这些教育的倡导者仍然认为过失和责任在学生本人,与他们的教学方法毫无关系。学生的失败只证明他需要更多的训练,从而为保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理由。整件事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是以教师为中心而进行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兴趣。
杜威主张学习与一定的目的联系起来,把学习的对象和课题与推动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联系起来,乃是教育上真正兴趣理论的最重要的定论。[4]p143就拿地理课为例,学生学习地理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应该和现实联系起来学习,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清楚的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生活世界的特性和关系。如果学生能认识到他们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在完成他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他们的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兴趣也会生发出来。
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非常大,如果所提出的教材和学生志趣不合&&在这个时候,除了承认义务或训练的价值以外,就没有什么动机了。[5]p142因此,孩子如果不喜欢,无论你教他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效果。美国很多学者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对学习的作用。反观中国的教育,很多小学生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从起跑线就超越别人,就争先利用假期让孩子报很多兴趣班,如绘画班、英语班、奥数班,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占得满满地,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兴趣,反而使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让孩子自己选择兴趣班,不在多,而在于精,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道德教育
杜威在这里所强调的道德教育是围绕如何塑造人的品格而展开的。道德教育不是要灌输给学生多少道德概念和原理,而是要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杜威认为,知识没有和寻常的
行为动机和人生观融为一体,而道德就变成道德说教成为各自独立的德行的组合。[6]p377因此,道德教育本质上不在于教会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一种行动,我们决不能脱离行动进行道德教育。杜威强调道德教育与社会有密切关系,个人的道德观念是在社会中形成的,也只有通过社会才能将道德付诸实践并体现出道德的价值。我们某些性格的特征和我们的社会关系有明显的联系,强调地说,称它们是‘道德’例如诚实、正直、贞操、温和等等。[7]p374从中可以看出,杜威认为一切道德都是社会化的东西,不能忽视道德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因此,道德教育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也就是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道德教育是将知与行统一起来的纽带,根据杜威的观点来看我国的道德教育现状,虽然我们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但在真正落实和贯彻这类观念时我们却常常忽略将其引入实践。德育的内容往往限于课堂教育,即开设一门理论课,专讲一些概念和原理,结果学生可能记得一些概念,但并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内涵。杜威并不反对开设道德理论课,而是反对将道德教育狭隘的理解为知识教育。德育越是被理解为理论学习,其实际效果反而越差,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会失去兴趣,而且心生抵触,以致误解乃至轻视道德教育的意义。[8]我国的道德教育只有摆脱空洞的说教,重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当道德教育变成单纯的说教时,也就丧失了它赖以存在的根基,即实践。 杜威的教育哲学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刻总结,指明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重温杜威的教育哲学可以使我们反省自身的教育状况,有利于革除教育弊端。他对教育的开放性的强调,对兴趣教育的重视,对教育的道德价值的提倡,始终贯穿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之中,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教育领域的借鉴。
杜威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美国的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杜威的教育哲学的成功实践。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简单地阐释一下他的教育哲学。
一、开放教育
杜威认为,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育既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乎社会的成长。教育与成长是很有关系的。教育就是长进。没有教育就没有长进。教育不进步,社会也不能进步[1]p412。网上搜论文看参考文献。可见,教育要与时俱进。开放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方式。而传统的教育无视时代的进步,只让学生关注书本知识,忽视了其社会运用,导致学校不是一个产生新想法、新观念的地方,而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守旧之地。杜威坚决反对这种教学方式,他倡说‘从做中学’是他从哲学的认识论作出的推论,也是他从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2]p26这一主张在西方国家实施的很好,就拿设计教学为例,设计本身要求动手能力,西方国家每个设计学院都有许多不同的工作室,为全体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行进入任何工作室进行学习实践。此外,学校每个工作室会引进一些真实和虚拟的项目,供学生参与动手实践,体会到社会和行业的最前端。
在国内许多学校,知识教育几乎成了教育的惟一目标。我国大多数学校包括设计学院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形式,这种教育使学生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只注重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不注重其生活实践,不仅使学生缺乏实践能力,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创新能力极差。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狭隘的教育观念。杜威‘从做中学’的实践态度不仅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念,而且将开放的精神引入了教育。此外,杜威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观念,因为人有不断学习的需要,学习不仅在于掌握已有的知识,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而且在于创造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能。 二、兴趣教育
杜威主张考虑个人参与的事物向未来结果的运动[3]p141,教育也应考虑到结果。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以具有训练的作用当做借口,逃避了任何查问和怀疑,人们无法对其进行明智的批评和必要的修正。即使这种训练和培养事实上并无结果,这些教育的倡导者仍然认为过失和责任在学生本人,与他们的教学方法毫无关系。学生的失败只证明他需要更多的训练,从而为保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理由。整件事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是以教师为中心而进行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兴趣。
杜威主张学习与一定的目的联系起来,把学习的对象和课题与推动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联系起来,乃是教育上真正兴趣理论的最重要的定论。[4]p143就拿地理课为例,学生学习地理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应该和现实联系起来学习,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清楚的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生活世界的特性和关系。如果学生能认识到他们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在完成他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他们的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兴趣也会生发出来。
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非常大,如果所提出的教材和学生志趣不合&&在这个时候,除了承认义务或训练的价值以外,就没有什么动机了。[5]p142因此,孩子如果不喜欢,无论你教他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效果。美国很多学者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对学习的作用。反观中国的教育,很多小学生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从起跑线就超越别人,就争先利用假期让孩子报很多兴趣班,如绘画班、英语班、奥数班,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占得满满地,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兴趣,反而使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让孩子自己选择兴趣班,不在多,而在于精,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道德教育
杜威在这里所强调的道德教育是围绕如何塑造人的品格而展开的。道德教育不是要灌输给学生多少道德概念和原理,而是要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杜威认为,知识没有和寻常的
行为动机和人生观融为一体,而道德就变成道德说教成为各自独立的德行的组合。[6]p377因此,道德教育本质上不在于教会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一种行动,我们决不能脱离行动进行道德教育。杜威强调道德教育与社会有密切关系,个人的道德观念是在社会中形成的,也只有通过社会才能将道德付诸实践并体现出道德的价值。我们某些性格的特征和我们的社会关系有明显的联系,强调地说,称它们是‘道德’例如诚实、正直、贞操、温和等等。[7]p374从中可以看出,杜威认为一切道德都是社会化的东西,不能忽视道德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因此,道德教育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也就是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道德教育是将知与行统一起来的纽带,根据杜威的观点来看我国的道德教育现状,虽然我们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但在真正落实和贯彻这类观念时我们却常常忽略将其引入实践。德育的内容往往限于课堂教育,即开设一门理论课,专讲一些概念和原理,结果学生可能记得一些概念,但并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内涵。杜威并不反对开设道德理论课,而是反对将道德教育狭隘的理解为知识教育。德育越是被理解为理论学习,其实际效果反而越差,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会失去兴趣,而且心生抵触,以致误解乃至轻视道德教育的意义。[8]我国的道德教育只有摆脱空洞的说教,重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当道德教育变成单纯的说教时,也就丧失了它赖以存在的根基,即实践。 杜威的教育哲学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刻总结,指明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重温杜威的教育哲学可以使我们反省自身的教育状况,有利于革除教育弊端。他对教育的开放性的强调,对兴趣教育的重视,对教育的道德价值的提倡,始终贯穿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之中,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教育领域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