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灭亡

罗马的灭亡——埃及艳后浅谈

一.绪 论

古罗马是一个谜,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它的勃兴与衰亡,更是一个令中外学者兴趣盎然与竭诚探索,但又难以索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古罗马国家约从公元前754年建城起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历经1200余年。罗马原先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第伯河畔的一个小邦,却迅速崛起,不断扩大,最后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人们对罗马的灭亡众说纷纭。英国史学家吉本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两条阵线上同时受到外来的敌对力量攻击的结果,这就是蛮族人与基督教会的力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根据罗马的历史证明,只有在公民得到自由和独立的地方,社会才能顺利的发展。而古罗马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议会政府内部腐败,公民崇尚拜金主义,整个攀比奢华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罗马。这使得罗马迅速走向灭亡,罗马人民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使人们每天在花红酒绿的环境中度过,喝着红酒、洋酒,岂不知这些酒中的含铅量超标,使得罗马出现了铅中毒,导致好多妇女不孕,这也就加速了罗马的灭亡。埃及艳后的出现,使得罗马的两位领头人物凯撒和安东尼都败在了她的石榴裙下,这也无疑给罗马的灭亡多少带来一些影响。强大的罗马帝国伴随着经济的“商品化”、思想的“希腊化”,以及政府和公民的沉沦不堪、拜金主义、享乐思想和贪污行贿迅速走向灭亡,其历史教训,值得后人深思。

二.攀比奢华、拜金主义、内部腐败导致罗马灭亡

我们知道,海外征服以前,罗马尚处于原始而封闭的自然经济体系中。与此相适应,罗马人勤俭耐劳,崇尚俭朴、正义,鄙视奢华、自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凝聚力。当时,罗马人颇重道德修养,民风淳朴,无论为官、为民,还是为兵均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令后世者称赞不己。先看为官者,大公无私,廉洁奉公,没有丝毫的权欲和贪心,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公仆。再看为民者,崇俭耻奢,保守淳朴。这从罗马公民的衣食起居可略见一斑。罗马人的衣着十分简朴,除孩子、官吏、祭司穿紫包镶边的袍子外,满16岁的男性皆着白袍。在家里,妇女只穿一种长及足部的女袍,男人只穿一件简单的衬衣,外出时,妇女加一件外衣,男人加一件袍子,如此而己。颜料与款式颇为单调,质料是粗糙的麻布或粗羊毛织品,东方华丽的丝绸是大征服期间才传人罗马的。罗马人的发式同衣服一样单调,无论男女一律蓄发,根本谈不上发型问题。罗马人吃住也异常简朴。此时,罗马人尚不知面包为何物,主食是麦片粥;菜单也很简单;连饮不掺水的酒也被认为是放纵行为。私人住宅也颇为简陋,贵族和平民的房屋皆为圆形,以木支架,涂以泥土,盖以芦草。屋里家俱摆设也简陋原始。在此种崇俭生活环境里,豪华的衣服、桌子、餐具受到罗马人的憎恶。所以,即使元老院议员在议事厅,坐的也是硬木凳,冬天也从不生火。此乃为“真正的公民美德和异常质朴而高尚的忘

我精神的榜样”1

然而,进人前2世纪以后,罗马公民的淳朴、廉洁、勇敢、爱国等传统美德开始了其消亡的过程。究其原因有二:从内因看,海外征服期间,迅速聚积的财富与海外劳力的辅人,便罗马公民一跃成为有闲阶级,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了,在日趋商涨的商品经济大潮中,罗马公民变得越来越崇拜金钱、漠视美德了。从外因看,希腊享乐哲学的传人也侵蚀着传统的罗马人。正是在罗马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和希腊思想的影响下,罗马人传统美德的坚冰开始解体和消融了。

当传统美德在罗马大地败退之时,攀比奢华之风弥漫整个罗马。罗马的奢华风始于“亚细亚战争峋,它首次将青铜卧床、贵重床罩、地毯以及其他奢侈品输人罗马。自此,罗马人以飞快的速度完成了自简朴生活向奢侈生活的转变,家庭越变越小,而房屋却越变越大,家俱与开销的增加与竞赛,愈演愈烈。至前1世纪,奢华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实,奢华风在刚刚兴起之时,就遭到以加图为首的元老保守派的反对。元老院曾多次颁布禁奢令,企图限制宴会、服装、马车、室内装玻等花销。显贵、大款们为显示其阔气与排场,竟相在首都和意大利各地修建宏伟的大厦,富丽的花园和舒适的别墅。吃的方面同住宅一样奢侈。昔日简单的食谱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及各种调味品。盛行于世的奢华风,扭曲了人们的心灵,摧毁了罗马的民族精神,同时也给罗马共和政体造成严重的创伤。

当奢华风席卷罗马大地之时,拜金主义思潮也滚滚涌来,人们的“眼睛只盯着黄金。此时的罗马,“人们崇尚财富,娜视品德,并认为只有大量的财富才能享有崇商的光荣和价值。”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贪污贿赂已成公开的秘密,人们司空见惯。于是,贪污腐败的一幕幕丑剧终于在罗马政治舞台上公演。

三.埃及艳后

埃及艳后是亚历山大大帝手下一名将领的后代,后人送她一个绰号“埃及艳后”,多少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绘画因她而生。她就是克丽奥佩特拉。历史上的克丽奥佩特拉究竟是一下怎样的女人?她是为爱情献身的女英雄?裸胸垂死的贪欲女王?抑或是长相平平但才华横溢的大学问家?

克丽奥佩特拉生于公元前69年,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和她共同执政,统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丽奥佩特拉登上王位。克丽奥佩特拉在古埃及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在后人的记述里,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倾国倾城的姿色,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等,都将这位传奇女人描述为“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在好莱坞巨片《埃及艳后》中,克丽奥佩特拉同样被描绘成用色相引诱恺撒大帝,助其击溃亲生胞弟而出掌王位;恺撒遇刺后,她又迷倒了安东尼。可是安东尼的作为激起了罗马市民的愤怒,在与罗马人交战中彻底败北之后,克丽奥佩特拉眼见大势己去,不得己以毒蛇噬胸自杀,年仅38岁。

古往今来,邈邈远远,牵延着岁月流过。其主体是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是永远的话题。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是大海,女人是小溪。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共同组成人类和谐。延续着生命,创造着历史,抒写着文明。其间著名的男人和女1引自《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5卷,第280页

人却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历史进程,给历史留下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可思可叹的丰富。就像平静的湖泊里骤然起风起浪,演绎着大自然中和不平静的不平凡,让人心向往之。

克莉奥佩特拉,这条“尼罗河的花蛇”,注定是托勒密王朝的骄傲,女人的翘楚。她用美貌、智慧、风情和政治野心把女人演绎到了极致,同时又用她的纯情,演绎了一幅经典爱情的如诗画卷。她成功了。她差一点让伟大而辉煌的罗马变成埃及的一个省份,她用骄躯为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她用生命将爱情点石成金。

是的,她可能有几分无耻,她可能具备妖妇的品格,然而她的纯情,她的忠实于生命的最后呐喊和心灵的呼唤,使得她高贵圣洁,常人不可企及。不管后人如何评价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驻足于历史的那一瞬间,她证明了自己的无比魅力。虽然她逃不过殒落的苍凉,然而她却让自己的身影在历史长长的星河中永恒发出迷人的光亮,这就够了。

本质上,男女心性中都有相互欣赏、相互吸引、相互渴慕的成分。而在非常男女身上,表现得更为典型和突出。当克莉奥佩特拉面对凯撒铁骑轰鸣时,她首先想到的是保住先人留下的王朝。而以埃及的弱小是断不可能与凯撒抗衡的。智慧的克莉奥佩特拉以女人的心智思考“全天下男人在女人面前都会变成孩子,而凯撒却会在她温柔的怀抱里变成一只温顺的小猫。”于是她怀着必胜的信念前往。当她从宽大华美的地毯里滚落出来的那一刹那,当凯撒那惊奇、欣喜的目光在她身上流连,她知道她成功了。伟大的凯撒,率领他的兵团,横跨千里大陆,跃马金戈,威风凛凛,声震欧州,然而他是一个比常人更具激情的人,当他定睛看清楚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带有挑衅性的妖艳女子时顷刻间被吸附。这哪是一个国王,分明是一个需要他揽进怀里呵护、爱怜、娇宠的妖女。一个想着她的王朝、财富、臣民、为了这些,她铤而走险,准备使用最后一招———青春的肌体;一个涌动着男性的激情,渴求占有,为了这个,他愿意恩赐。有趣的是在他们各怀目的周旋中相互吸引,直到相恋。在温柔乡里,克莉奥佩特拉欣喜若狂,她似乎找到了属于她的男人,而这个男人的雄强英雄霸气正合她意。那个孱弱的亲兄弟又是丈夫的人岂止违背伦常,十足是个平庸之身。美女英雄,天道使然,自然匹配。然而她毕竟是托勒密王朝七世。从小在充满狡诈、阴险、血腥的宫中长大,女人心智的另一半是权势、王位以及随之而来的勾心斗角。她没有忘记她的使命,她要凯撒帮助她要回王位,她要增加王朝的版图,她要埃及和罗马国的宝座,她要惊天动地的业绩上对祖宗下对埃及人民。上天是公正的,不会让每一个人都十全十美,事物的发展在很多时候不依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凯撒似乎是无所不能的大英雄、救世主。为了这个娇艳女人,为了在她面前表现英雄主义,除了天上的星星,有什么做不到呢?他随口一吐,便是半个罗马。这是英雄主义的奉献,一个胜利者在他渴望占用的女人面前的潇洒恩赐。在众人眼里却是领土、财富、民族利益。把这些随意允诺给异国情妇,是无耻出卖国家利益,是不可饶恕的罪孽。昔日的大英雄,今日的逆子,直让罗马元老院和人民痛心疾首,难怪元老院振臂一呼喊杀,众人刀剑便银光闪闪刺向凯撒。鲜血染红了大英雄的飘飘白袍,淹没了英雄主义的滥觞和美人的野心。可叹凯散一世英名只为生命中顾念的那个和在意乱情迷时的允诺倏忽坠落。

安东尼具备凯撒的英勇和雄强。然而生性却是性情中人,一个绝对的情痴。在战争中他所向披靡,冲锋陷阵,英勇无敌,把个英雄本色发挥到了极致,而面对克莉奥佩特拉他却心悸胆寒,英雄气短,深深被震撼,心甘情愿变成供克莉奥佩特拉驱使的温顺羔羊。在克莉奥佩特拉温柔多情的注视下,安东尼不再思考霸业和强权。青青的草地,浓荫蔽日的森林,豪奢的宴,深沉缓缓的尼罗河,河上飘动的白

帆„„这是上天赋予给人类的至美,这样的安宁平和具滋养爱情的最深厚的土壤。何况这方水土养育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女子那正是自己在茫茫人海里千寻万唤的心中至爱,如同神灵出现,一刹那照亮内心的阴郁,心灵从此充满光明。侵略霸权显得无耻,在克莉奥圣洁的身影前,他深深忏悔;战争流血多么恐惧,在克莉奥娇俏的面庞前,他深恐会失去。让尘市的喧嚣见鬼去吧。让壮怀激烈、英雄千古随尼罗河的浪花消逝吧。克莉奥深情款款的呼唤一层层剥离着被战争砥砺得坚硬如磐的心灵。人性恢复了,原本温柔多情的心浮出了水面。呼应着克莉奥的呼唤,安东尼独自沉醉在爱的春风里而无心恋战。

克莉奥这个美丽、智慧、充满野心而又痴情的女子,她是带着目的和功利开始和安东尼周旋的。而当灵魂和灵魂赤裸相对,生命对生命急切呼救时,他们彼此都在爱和被爱的激情中吸附,沉迷。在安东尼身上,她发现了一个崭新的情感世界,她认同了自己的情感追求和生命渴盼,她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真正归宿。在爱海里,他们流连徜徉、彼此发现生命至要和惟一是爱和被爱。

因为爱,灵魂才如此安宁和平和。

因为爱,生命才如此充实和真实。

因为爱,感情才如此真挚而纯净。

爱使战争、权势显得世俗功利,

爱使阴谋、权变显得无聊卑劣,

爱使责任、使命显得无足轻重,

爱使爱本身显出至高无尚和唯一。

于是生命除了爱和被爱,一切都不重要了。爱在生命交相辉映中升腾着、升华着、亮丽着。身体和生命虽然还置于战争的恐惧,然而精神和灵魂却因为朝暮相守而格外充实和宁静。海上战斗打响了。作为首脑的安东尼却一门心思牵挂着克莉奥。燃烧的火、飞驰的舰、震天的炮声,安东尼却听不见,他满心满眼都是克莉奥的容颜。克里奥扬帆退却了。在尼罗河上,克里奥已经看不见那些欢乐的臣民,听不见臣民的歌唱。昔日的安宁、富足、平静已不属于尼罗河、满目望去却是冲突、战争、流血、死亡。想起豪奢的宴会、富丽辉煌的宫殿、安东尼的柔情等,也许都要随海上战争而去,克里奥的心流血了。她不要战争,要安东尼,不要血腥,要温情。那一刻她突然心灵彻悟:让侵略者去打吧,我不属于战争属于安东尼,安东尼不属于战争属于我。我走了,安东尼才会尾随而来,只要我们在一起,其它的皆不重要。历史会证明,非正义的战争注定要失败,美丽的尼罗河终究属于埃及。想到这里,克里奥脸上泛起庄严坚定的光亮。玉臂在空中优雅而有力地一挥,华丽的船便扬帆退却了。安东尼眼见得克莉奥豪华的船帆离他而去时,他顿时萎顿,迷失,丧魂落魄,悲哀无助。在他眼里,燃烧的战火,溃不成军的队伍,连天连海的哭声,英勇挺进的敌人,即将丧失领土的悲痛屈辱和自尊的损伤皆不重要,充作灵魂的悲哀是“她走了,我要追随她而去。”于是,他决绝跳下了战舰,把万千人的愤怒和鄙视丢在沸腾的海上,循着克莉奥那日渐远去的帆影不管不顾追寻而去。这是惊心动魄的一跳,是感天动地的一跳,是致命的一跳。跳出不战而逃的惨烈,跳出爱情至上的凄美,跳出惟情中人的痴情。战争、沉陷和随之而来的奴役、悲苦皆要成为历史,惟有这至真至纯的爱情因其惨烈壮丽而永恒。其实有安东尼这样的痴情,倒真是幸福。女人如什么都没有,却一生一世有一个男子矢志不渝地倾心爱恋,真该知足。

如果说克莉奥与凯撒的爱恋中还心存功利:霸权为主、爱情只是催化剂,那么在与安东尼朝夕相处中爱情却真正升华上了境界。那是因为他们的生命相互渴求,

相互倾慕,相互依恋,相互迷醉。他们共同创造着、直至都把爱情作为生命的惟一。太深的爱情分外脆弱。因轻信克莉奥设下的圈套,竟误以为她去了天国,又因痴情而不恋红尘即到剖腹随她而去。这就是安东尼,一个痴情男儿用生命完成的殉情乐章。什么英雄建功立业,什么辉煌荣耀,比起生命中的爱恋,这些显得多么的苍白和微不足道。轰轰烈烈的活着那是因为真真实实的爱着,生命遭遇着激情那是因为存在生命的应合。在别人眼里克莉奥是一个王朝、而在安东尼眼里,却是他的生命,是他灵性的点燃者,是他灵魂激活的惟一理由。既然克莉奥随风而去,活着就失去了全部意义,同去天国便成了惟一的选择。而曾经那么迷恋王朝、财富、使命的克莉奥在得知安东尼自杀后竟然毫不眷恋她曾费尽心机狂热护卫过的这一切,决绝结束自己的生命却陪伴她生命的真爱安东尼。在她那里,是安东尼的真爱至爱荡涤了曾被权势、霸业诱惑了的灵魂,是安东尼温情的呼唤复苏了她女儿原本的柔情,是安东尼生命的付出,感召了她的灵魂,那时时刻刻、朝朝暮暮占据她心灵的每一寸角落都是安东尼真爱的气息。她终于明白,她活着是为了安东尼,生命的价值也在于安东尼而不在于托勒密王朝而今,托勒密的臣民还在,期盼还在,失败也未成最后定论,然而安东尼却没有了。守着王朝还有什么意义?生命存在还有什么理由?心一但破碎,断难复原如初;生命一但失去活着的理由,就如弃履般轻视。

让它随风去,随海去,随云去,历史勿需证明我们曾英雄或败壮,只需记载我们用生命演绎的不朽爱情。终于落幕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经典。为他们扼腕:因为爱情,霸业毁于一旦;为他们击节赞叹:因为爱情,千古流芳„„安东尼的生命萎了,克莉奥如花的美貌也随岁月消蚀了,只有他们共同创造的爱情和着尼罗河不息的耳语,千年万年流淌„„

四 总 结

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们应该用辨证的方法来分析研究。埃及艳后对于罗马帝国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应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文章很准确的分析了埃及艳后这个历史人物,对于她和罗马帝国的两位领头人物之间的爱情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罗马灭亡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值得后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张建容,克里奥佩特拉——古典戏剧人物今析,观云听泉,2002

【2】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3】 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一版

【4】 普鲁塔克,吴奚真译,希腊罗马名人传(下册)[M],台北国立编译

馆,1981年第一版

【5】 恺撒,任炳湘译,高卢战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6】 谢·勒·乌特琴,王以铸译,柯恺撒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6年第一版

罗马的灭亡——埃及艳后浅谈

一.绪 论

古罗马是一个谜,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它的勃兴与衰亡,更是一个令中外学者兴趣盎然与竭诚探索,但又难以索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古罗马国家约从公元前754年建城起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历经1200余年。罗马原先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第伯河畔的一个小邦,却迅速崛起,不断扩大,最后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人们对罗马的灭亡众说纷纭。英国史学家吉本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两条阵线上同时受到外来的敌对力量攻击的结果,这就是蛮族人与基督教会的力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根据罗马的历史证明,只有在公民得到自由和独立的地方,社会才能顺利的发展。而古罗马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议会政府内部腐败,公民崇尚拜金主义,整个攀比奢华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罗马。这使得罗马迅速走向灭亡,罗马人民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使人们每天在花红酒绿的环境中度过,喝着红酒、洋酒,岂不知这些酒中的含铅量超标,使得罗马出现了铅中毒,导致好多妇女不孕,这也就加速了罗马的灭亡。埃及艳后的出现,使得罗马的两位领头人物凯撒和安东尼都败在了她的石榴裙下,这也无疑给罗马的灭亡多少带来一些影响。强大的罗马帝国伴随着经济的“商品化”、思想的“希腊化”,以及政府和公民的沉沦不堪、拜金主义、享乐思想和贪污行贿迅速走向灭亡,其历史教训,值得后人深思。

二.攀比奢华、拜金主义、内部腐败导致罗马灭亡

我们知道,海外征服以前,罗马尚处于原始而封闭的自然经济体系中。与此相适应,罗马人勤俭耐劳,崇尚俭朴、正义,鄙视奢华、自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凝聚力。当时,罗马人颇重道德修养,民风淳朴,无论为官、为民,还是为兵均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令后世者称赞不己。先看为官者,大公无私,廉洁奉公,没有丝毫的权欲和贪心,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公仆。再看为民者,崇俭耻奢,保守淳朴。这从罗马公民的衣食起居可略见一斑。罗马人的衣着十分简朴,除孩子、官吏、祭司穿紫包镶边的袍子外,满16岁的男性皆着白袍。在家里,妇女只穿一种长及足部的女袍,男人只穿一件简单的衬衣,外出时,妇女加一件外衣,男人加一件袍子,如此而己。颜料与款式颇为单调,质料是粗糙的麻布或粗羊毛织品,东方华丽的丝绸是大征服期间才传人罗马的。罗马人的发式同衣服一样单调,无论男女一律蓄发,根本谈不上发型问题。罗马人吃住也异常简朴。此时,罗马人尚不知面包为何物,主食是麦片粥;菜单也很简单;连饮不掺水的酒也被认为是放纵行为。私人住宅也颇为简陋,贵族和平民的房屋皆为圆形,以木支架,涂以泥土,盖以芦草。屋里家俱摆设也简陋原始。在此种崇俭生活环境里,豪华的衣服、桌子、餐具受到罗马人的憎恶。所以,即使元老院议员在议事厅,坐的也是硬木凳,冬天也从不生火。此乃为“真正的公民美德和异常质朴而高尚的忘

我精神的榜样”1

然而,进人前2世纪以后,罗马公民的淳朴、廉洁、勇敢、爱国等传统美德开始了其消亡的过程。究其原因有二:从内因看,海外征服期间,迅速聚积的财富与海外劳力的辅人,便罗马公民一跃成为有闲阶级,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了,在日趋商涨的商品经济大潮中,罗马公民变得越来越崇拜金钱、漠视美德了。从外因看,希腊享乐哲学的传人也侵蚀着传统的罗马人。正是在罗马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和希腊思想的影响下,罗马人传统美德的坚冰开始解体和消融了。

当传统美德在罗马大地败退之时,攀比奢华之风弥漫整个罗马。罗马的奢华风始于“亚细亚战争峋,它首次将青铜卧床、贵重床罩、地毯以及其他奢侈品输人罗马。自此,罗马人以飞快的速度完成了自简朴生活向奢侈生活的转变,家庭越变越小,而房屋却越变越大,家俱与开销的增加与竞赛,愈演愈烈。至前1世纪,奢华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实,奢华风在刚刚兴起之时,就遭到以加图为首的元老保守派的反对。元老院曾多次颁布禁奢令,企图限制宴会、服装、马车、室内装玻等花销。显贵、大款们为显示其阔气与排场,竟相在首都和意大利各地修建宏伟的大厦,富丽的花园和舒适的别墅。吃的方面同住宅一样奢侈。昔日简单的食谱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及各种调味品。盛行于世的奢华风,扭曲了人们的心灵,摧毁了罗马的民族精神,同时也给罗马共和政体造成严重的创伤。

当奢华风席卷罗马大地之时,拜金主义思潮也滚滚涌来,人们的“眼睛只盯着黄金。此时的罗马,“人们崇尚财富,娜视品德,并认为只有大量的财富才能享有崇商的光荣和价值。”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贪污贿赂已成公开的秘密,人们司空见惯。于是,贪污腐败的一幕幕丑剧终于在罗马政治舞台上公演。

三.埃及艳后

埃及艳后是亚历山大大帝手下一名将领的后代,后人送她一个绰号“埃及艳后”,多少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绘画因她而生。她就是克丽奥佩特拉。历史上的克丽奥佩特拉究竟是一下怎样的女人?她是为爱情献身的女英雄?裸胸垂死的贪欲女王?抑或是长相平平但才华横溢的大学问家?

克丽奥佩特拉生于公元前69年,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和她共同执政,统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丽奥佩特拉登上王位。克丽奥佩特拉在古埃及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在后人的记述里,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倾国倾城的姿色,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等,都将这位传奇女人描述为“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在好莱坞巨片《埃及艳后》中,克丽奥佩特拉同样被描绘成用色相引诱恺撒大帝,助其击溃亲生胞弟而出掌王位;恺撒遇刺后,她又迷倒了安东尼。可是安东尼的作为激起了罗马市民的愤怒,在与罗马人交战中彻底败北之后,克丽奥佩特拉眼见大势己去,不得己以毒蛇噬胸自杀,年仅38岁。

古往今来,邈邈远远,牵延着岁月流过。其主体是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是永远的话题。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是大海,女人是小溪。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共同组成人类和谐。延续着生命,创造着历史,抒写着文明。其间著名的男人和女1引自《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5卷,第280页

人却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历史进程,给历史留下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可思可叹的丰富。就像平静的湖泊里骤然起风起浪,演绎着大自然中和不平静的不平凡,让人心向往之。

克莉奥佩特拉,这条“尼罗河的花蛇”,注定是托勒密王朝的骄傲,女人的翘楚。她用美貌、智慧、风情和政治野心把女人演绎到了极致,同时又用她的纯情,演绎了一幅经典爱情的如诗画卷。她成功了。她差一点让伟大而辉煌的罗马变成埃及的一个省份,她用骄躯为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她用生命将爱情点石成金。

是的,她可能有几分无耻,她可能具备妖妇的品格,然而她的纯情,她的忠实于生命的最后呐喊和心灵的呼唤,使得她高贵圣洁,常人不可企及。不管后人如何评价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驻足于历史的那一瞬间,她证明了自己的无比魅力。虽然她逃不过殒落的苍凉,然而她却让自己的身影在历史长长的星河中永恒发出迷人的光亮,这就够了。

本质上,男女心性中都有相互欣赏、相互吸引、相互渴慕的成分。而在非常男女身上,表现得更为典型和突出。当克莉奥佩特拉面对凯撒铁骑轰鸣时,她首先想到的是保住先人留下的王朝。而以埃及的弱小是断不可能与凯撒抗衡的。智慧的克莉奥佩特拉以女人的心智思考“全天下男人在女人面前都会变成孩子,而凯撒却会在她温柔的怀抱里变成一只温顺的小猫。”于是她怀着必胜的信念前往。当她从宽大华美的地毯里滚落出来的那一刹那,当凯撒那惊奇、欣喜的目光在她身上流连,她知道她成功了。伟大的凯撒,率领他的兵团,横跨千里大陆,跃马金戈,威风凛凛,声震欧州,然而他是一个比常人更具激情的人,当他定睛看清楚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带有挑衅性的妖艳女子时顷刻间被吸附。这哪是一个国王,分明是一个需要他揽进怀里呵护、爱怜、娇宠的妖女。一个想着她的王朝、财富、臣民、为了这些,她铤而走险,准备使用最后一招———青春的肌体;一个涌动着男性的激情,渴求占有,为了这个,他愿意恩赐。有趣的是在他们各怀目的周旋中相互吸引,直到相恋。在温柔乡里,克莉奥佩特拉欣喜若狂,她似乎找到了属于她的男人,而这个男人的雄强英雄霸气正合她意。那个孱弱的亲兄弟又是丈夫的人岂止违背伦常,十足是个平庸之身。美女英雄,天道使然,自然匹配。然而她毕竟是托勒密王朝七世。从小在充满狡诈、阴险、血腥的宫中长大,女人心智的另一半是权势、王位以及随之而来的勾心斗角。她没有忘记她的使命,她要凯撒帮助她要回王位,她要增加王朝的版图,她要埃及和罗马国的宝座,她要惊天动地的业绩上对祖宗下对埃及人民。上天是公正的,不会让每一个人都十全十美,事物的发展在很多时候不依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凯撒似乎是无所不能的大英雄、救世主。为了这个娇艳女人,为了在她面前表现英雄主义,除了天上的星星,有什么做不到呢?他随口一吐,便是半个罗马。这是英雄主义的奉献,一个胜利者在他渴望占用的女人面前的潇洒恩赐。在众人眼里却是领土、财富、民族利益。把这些随意允诺给异国情妇,是无耻出卖国家利益,是不可饶恕的罪孽。昔日的大英雄,今日的逆子,直让罗马元老院和人民痛心疾首,难怪元老院振臂一呼喊杀,众人刀剑便银光闪闪刺向凯撒。鲜血染红了大英雄的飘飘白袍,淹没了英雄主义的滥觞和美人的野心。可叹凯散一世英名只为生命中顾念的那个和在意乱情迷时的允诺倏忽坠落。

安东尼具备凯撒的英勇和雄强。然而生性却是性情中人,一个绝对的情痴。在战争中他所向披靡,冲锋陷阵,英勇无敌,把个英雄本色发挥到了极致,而面对克莉奥佩特拉他却心悸胆寒,英雄气短,深深被震撼,心甘情愿变成供克莉奥佩特拉驱使的温顺羔羊。在克莉奥佩特拉温柔多情的注视下,安东尼不再思考霸业和强权。青青的草地,浓荫蔽日的森林,豪奢的宴,深沉缓缓的尼罗河,河上飘动的白

帆„„这是上天赋予给人类的至美,这样的安宁平和具滋养爱情的最深厚的土壤。何况这方水土养育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女子那正是自己在茫茫人海里千寻万唤的心中至爱,如同神灵出现,一刹那照亮内心的阴郁,心灵从此充满光明。侵略霸权显得无耻,在克莉奥圣洁的身影前,他深深忏悔;战争流血多么恐惧,在克莉奥娇俏的面庞前,他深恐会失去。让尘市的喧嚣见鬼去吧。让壮怀激烈、英雄千古随尼罗河的浪花消逝吧。克莉奥深情款款的呼唤一层层剥离着被战争砥砺得坚硬如磐的心灵。人性恢复了,原本温柔多情的心浮出了水面。呼应着克莉奥的呼唤,安东尼独自沉醉在爱的春风里而无心恋战。

克莉奥这个美丽、智慧、充满野心而又痴情的女子,她是带着目的和功利开始和安东尼周旋的。而当灵魂和灵魂赤裸相对,生命对生命急切呼救时,他们彼此都在爱和被爱的激情中吸附,沉迷。在安东尼身上,她发现了一个崭新的情感世界,她认同了自己的情感追求和生命渴盼,她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真正归宿。在爱海里,他们流连徜徉、彼此发现生命至要和惟一是爱和被爱。

因为爱,灵魂才如此安宁和平和。

因为爱,生命才如此充实和真实。

因为爱,感情才如此真挚而纯净。

爱使战争、权势显得世俗功利,

爱使阴谋、权变显得无聊卑劣,

爱使责任、使命显得无足轻重,

爱使爱本身显出至高无尚和唯一。

于是生命除了爱和被爱,一切都不重要了。爱在生命交相辉映中升腾着、升华着、亮丽着。身体和生命虽然还置于战争的恐惧,然而精神和灵魂却因为朝暮相守而格外充实和宁静。海上战斗打响了。作为首脑的安东尼却一门心思牵挂着克莉奥。燃烧的火、飞驰的舰、震天的炮声,安东尼却听不见,他满心满眼都是克莉奥的容颜。克里奥扬帆退却了。在尼罗河上,克里奥已经看不见那些欢乐的臣民,听不见臣民的歌唱。昔日的安宁、富足、平静已不属于尼罗河、满目望去却是冲突、战争、流血、死亡。想起豪奢的宴会、富丽辉煌的宫殿、安东尼的柔情等,也许都要随海上战争而去,克里奥的心流血了。她不要战争,要安东尼,不要血腥,要温情。那一刻她突然心灵彻悟:让侵略者去打吧,我不属于战争属于安东尼,安东尼不属于战争属于我。我走了,安东尼才会尾随而来,只要我们在一起,其它的皆不重要。历史会证明,非正义的战争注定要失败,美丽的尼罗河终究属于埃及。想到这里,克里奥脸上泛起庄严坚定的光亮。玉臂在空中优雅而有力地一挥,华丽的船便扬帆退却了。安东尼眼见得克莉奥豪华的船帆离他而去时,他顿时萎顿,迷失,丧魂落魄,悲哀无助。在他眼里,燃烧的战火,溃不成军的队伍,连天连海的哭声,英勇挺进的敌人,即将丧失领土的悲痛屈辱和自尊的损伤皆不重要,充作灵魂的悲哀是“她走了,我要追随她而去。”于是,他决绝跳下了战舰,把万千人的愤怒和鄙视丢在沸腾的海上,循着克莉奥那日渐远去的帆影不管不顾追寻而去。这是惊心动魄的一跳,是感天动地的一跳,是致命的一跳。跳出不战而逃的惨烈,跳出爱情至上的凄美,跳出惟情中人的痴情。战争、沉陷和随之而来的奴役、悲苦皆要成为历史,惟有这至真至纯的爱情因其惨烈壮丽而永恒。其实有安东尼这样的痴情,倒真是幸福。女人如什么都没有,却一生一世有一个男子矢志不渝地倾心爱恋,真该知足。

如果说克莉奥与凯撒的爱恋中还心存功利:霸权为主、爱情只是催化剂,那么在与安东尼朝夕相处中爱情却真正升华上了境界。那是因为他们的生命相互渴求,

相互倾慕,相互依恋,相互迷醉。他们共同创造着、直至都把爱情作为生命的惟一。太深的爱情分外脆弱。因轻信克莉奥设下的圈套,竟误以为她去了天国,又因痴情而不恋红尘即到剖腹随她而去。这就是安东尼,一个痴情男儿用生命完成的殉情乐章。什么英雄建功立业,什么辉煌荣耀,比起生命中的爱恋,这些显得多么的苍白和微不足道。轰轰烈烈的活着那是因为真真实实的爱着,生命遭遇着激情那是因为存在生命的应合。在别人眼里克莉奥是一个王朝、而在安东尼眼里,却是他的生命,是他灵性的点燃者,是他灵魂激活的惟一理由。既然克莉奥随风而去,活着就失去了全部意义,同去天国便成了惟一的选择。而曾经那么迷恋王朝、财富、使命的克莉奥在得知安东尼自杀后竟然毫不眷恋她曾费尽心机狂热护卫过的这一切,决绝结束自己的生命却陪伴她生命的真爱安东尼。在她那里,是安东尼的真爱至爱荡涤了曾被权势、霸业诱惑了的灵魂,是安东尼温情的呼唤复苏了她女儿原本的柔情,是安东尼生命的付出,感召了她的灵魂,那时时刻刻、朝朝暮暮占据她心灵的每一寸角落都是安东尼真爱的气息。她终于明白,她活着是为了安东尼,生命的价值也在于安东尼而不在于托勒密王朝而今,托勒密的臣民还在,期盼还在,失败也未成最后定论,然而安东尼却没有了。守着王朝还有什么意义?生命存在还有什么理由?心一但破碎,断难复原如初;生命一但失去活着的理由,就如弃履般轻视。

让它随风去,随海去,随云去,历史勿需证明我们曾英雄或败壮,只需记载我们用生命演绎的不朽爱情。终于落幕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经典。为他们扼腕:因为爱情,霸业毁于一旦;为他们击节赞叹:因为爱情,千古流芳„„安东尼的生命萎了,克莉奥如花的美貌也随岁月消蚀了,只有他们共同创造的爱情和着尼罗河不息的耳语,千年万年流淌„„

四 总 结

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们应该用辨证的方法来分析研究。埃及艳后对于罗马帝国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应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文章很准确的分析了埃及艳后这个历史人物,对于她和罗马帝国的两位领头人物之间的爱情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罗马灭亡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值得后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张建容,克里奥佩特拉——古典戏剧人物今析,观云听泉,2002

【2】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3】 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一版

【4】 普鲁塔克,吴奚真译,希腊罗马名人传(下册)[M],台北国立编译

馆,1981年第一版

【5】 恺撒,任炳湘译,高卢战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6】 谢·勒·乌特琴,王以铸译,柯恺撒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6年第一版


相关文章

  • 罗马帝国灭亡的启示
  • 罗马帝国灭亡的启示 民心失则天下失 摘要:曾经雄踞西方的罗马帝国横跨亚欧非.不可一世.盛极一时:然而如此强大的一个帝国居然在3世纪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暗淡收场.本文将就其灭亡原因中的人民因素进行浅述剖析,并从中获得启示,同时联系中国历史 ...查看


  • 罗马帝国灭亡的启示 1
  • 罗马帝国灭亡的启示 摘要:无庸置疑,罗马文明在西方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研究西方文明发展史 的一篇论文,本文将就曾经强盛一方.统治长达五百年之久的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进行浅述 剖析,并从中获得有用的启示.同时联系中国历史与现状,希冀能 ...查看


  • 古罗马帝国灭亡浅析
  • 古罗马帝国灭亡浅析 姓名:郭小兵 学号:[1**********]4 机械工程系 也许有感于古代罗马的强大,也许有感于古代罗马对中世纪欧洲和现代西方世界的持续影响, 长期萦绕在西方史学家脑际中的问题之一就是西罗马帝国为什么在公元5世纪灭亡. ...查看


  •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编写:王汉会 审核:李梅 ●学习目标 1.学习要点:罗马帝国的灭亡及拜占庭帝国的建立: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君士坦丁堡陷落. 2.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3.学习延伸:初步认识拜 ...查看


  •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教学设计 丹徒区高资中学 张庆文 [教学分析] 1.教学思路的确定.关于本节课内容,课标的要求是:"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列举拜占廷帝国强盛的表现:了解拜占廷帝国衰 ...查看


  • 第5课 欧洲封建文明
  • 第5课 欧洲封建文明 教学目标: 1. 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 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 ...查看


  • 历史上所有重大战争
  • 古代 (欧洲:上古至西罗马帝国灭亡|中国:上古至隋朝建立|其他地方:上古至公元500年) : 西方:美塞尼亚战争|波希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大象战争|布匿战争|斯巴达克起义|高卢战争|罗马内战|犹太战争 近东:古代埃及与赫梯战争|亚述战争| ...查看


  • 厉以宁: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 标签: 拜占庭帝国 ● 厉以宁 (进入专栏) 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有盛有衰,有起有落.在谈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时,不能不对拜占庭皇权地位长期的不稳固有所了解.据统计,从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之时算起,到1453年君 ...查看


  • 西罗马帝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历史考察
  • 作者:杜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年07期 [中图分类号]K5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15(2004)02-0016-03 古代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以罗马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并通过一系列对外侵略扩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