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及反冲洗实验

实验二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滤系统的组成与构造,观察过滤及反冲洗现象,加深理解过滤及反冲洗原理。

(2)了解过滤及反冲洗模型的组成。

(3)熟悉过滤及反冲洗实验的方法。

(4)测定滤池工作中的主要技术并掌握观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过滤原理

滤池净化的主要作用是接触凝聚作用,水中经过絮凝的杂质截留在滤池之中,或者有接触絮凝作用的滤料表面粘附水中的杂质。滤层去除水中杂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滤料的总表面积。

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截留杂质的增多,滤层的水头损失也随之增大,其增长速度随滤速大小、滤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过滤进水中悬浮物含量及截留杂质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而定。当滤速大,滤料颗粒粗,滤层较薄时,滤过的水水质很快变差,过滤水质周期较短;如滤速大,滤料颗粒细,滤池中的水头损失增加也很快,这样很快达到过滤压力周期。所以在处理一定性质的水时,正确确定滤速,滤料颗粒的大小,滤料及厚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与经济意义,该关系可通过试验的方法来确定。

(二)反冲洗原理

当水头损失达到极限,使出水水质恶化时就要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目的是清除滤层中的污物,使滤池恢复过滤能力。冲洗采用自下而上的水流进行。滤料层在反冲洗时,当膨胀率一定,滤料颗粒越大,所需的冲洗强度便越大,水温越高(水的粘滞系数越小),所需冲洗强度也越大。对于不同的滤料,同样颗粒的滤料,当比重大的与比重小的膨胀率相同时,所需的冲洗强度就越大。精确地确定在一定的水温下冲洗强度与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反冲洗实验。

反冲洗的目的是除去滤层截留的污物,恢复滤床的过滤能力。反冲洗的方法有两种:水洗和水气联合清洗。经过大量研究和实际运行验证,认为反冲洗造成滤料洁净的主要原因是水流剪切作用和滤料间碰撞磨擦作用。前者通过水对粘附在滤料表面污物的冲刷剪力作用,以及滤料颗粒旋转的离心作用,使污泥脱落;后者则在滤料颗粒碰撞磨擦作用下,使污泥脱落下来。

反冲洗对过滤器运行至关重要,如果反冲洗强度或者冲洗时间不够,滤层中的污泥得不到及时清除,当污泥积累较多时,滤料和污泥粘结在一起变成泥球甚至泥毯时,过滤过程严重恶化;如果反冲洗强度过大或历时太长,则细小滤料流失,甚至底部卵石错动而引起漏滤料现象,而且耗水量也必然增大。因此,反冲洗的关键是控制合适的反冲洗强度或膨胀率和适当的冲洗时间。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过滤实验装置;

四、实验操作

1.打开K1、K4阀门,将滤料进行一次冲洗,冲洗强度逐渐增大,以便去除滤层内的气泡。

2.冲洗毕,关闭K1,开初滤水K2排水阀门,以降低柱内水位。

3.打开K3通入浑水,开始过滤,控制滤速。开始过滤后的1min、3 min、5 min、10 min、20 min及30 min测出水浊度。

4.当滤柱水头损失达2.5~3.0m时,开始反冲洗。打开反洗进水阀门,调整水量到膨胀率e与按公式计算q中所选用的e相等时,稳定1~2min,然后读反洗水量数并记入表中。 清水

K3

K4

K1

混浊水

K2

图2-1 实验装置

五、思考题

1.滤层内有空气泡时对过滤、冲洗有何影响?

2.冲洗强度为何不宜过大?

实验二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滤系统的组成与构造,观察过滤及反冲洗现象,加深理解过滤及反冲洗原理。

(2)了解过滤及反冲洗模型的组成。

(3)熟悉过滤及反冲洗实验的方法。

(4)测定滤池工作中的主要技术并掌握观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过滤原理

滤池净化的主要作用是接触凝聚作用,水中经过絮凝的杂质截留在滤池之中,或者有接触絮凝作用的滤料表面粘附水中的杂质。滤层去除水中杂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滤料的总表面积。

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截留杂质的增多,滤层的水头损失也随之增大,其增长速度随滤速大小、滤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过滤进水中悬浮物含量及截留杂质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而定。当滤速大,滤料颗粒粗,滤层较薄时,滤过的水水质很快变差,过滤水质周期较短;如滤速大,滤料颗粒细,滤池中的水头损失增加也很快,这样很快达到过滤压力周期。所以在处理一定性质的水时,正确确定滤速,滤料颗粒的大小,滤料及厚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与经济意义,该关系可通过试验的方法来确定。

(二)反冲洗原理

当水头损失达到极限,使出水水质恶化时就要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目的是清除滤层中的污物,使滤池恢复过滤能力。冲洗采用自下而上的水流进行。滤料层在反冲洗时,当膨胀率一定,滤料颗粒越大,所需的冲洗强度便越大,水温越高(水的粘滞系数越小),所需冲洗强度也越大。对于不同的滤料,同样颗粒的滤料,当比重大的与比重小的膨胀率相同时,所需的冲洗强度就越大。精确地确定在一定的水温下冲洗强度与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反冲洗实验。

反冲洗的目的是除去滤层截留的污物,恢复滤床的过滤能力。反冲洗的方法有两种:水洗和水气联合清洗。经过大量研究和实际运行验证,认为反冲洗造成滤料洁净的主要原因是水流剪切作用和滤料间碰撞磨擦作用。前者通过水对粘附在滤料表面污物的冲刷剪力作用,以及滤料颗粒旋转的离心作用,使污泥脱落;后者则在滤料颗粒碰撞磨擦作用下,使污泥脱落下来。

反冲洗对过滤器运行至关重要,如果反冲洗强度或者冲洗时间不够,滤层中的污泥得不到及时清除,当污泥积累较多时,滤料和污泥粘结在一起变成泥球甚至泥毯时,过滤过程严重恶化;如果反冲洗强度过大或历时太长,则细小滤料流失,甚至底部卵石错动而引起漏滤料现象,而且耗水量也必然增大。因此,反冲洗的关键是控制合适的反冲洗强度或膨胀率和适当的冲洗时间。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过滤实验装置;

四、实验操作

1.打开K1、K4阀门,将滤料进行一次冲洗,冲洗强度逐渐增大,以便去除滤层内的气泡。

2.冲洗毕,关闭K1,开初滤水K2排水阀门,以降低柱内水位。

3.打开K3通入浑水,开始过滤,控制滤速。开始过滤后的1min、3 min、5 min、10 min、20 min及30 min测出水浊度。

4.当滤柱水头损失达2.5~3.0m时,开始反冲洗。打开反洗进水阀门,调整水量到膨胀率e与按公式计算q中所选用的e相等时,稳定1~2min,然后读反洗水量数并记入表中。 清水

K3

K4

K1

混浊水

K2

图2-1 实验装置

五、思考题

1.滤层内有空气泡时对过滤、冲洗有何影响?

2.冲洗强度为何不宜过大?


相关文章

  •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实习总结)
  •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学习报告及总结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系在适宜条件下,根据量反应平行线原理设计,通过检测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计算抗生素活性(效价)的方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包括两种方法,即管碟法和浊度法.测定结果经计算所得的效价,如低于估计 ...查看


  • 中考物理化学实验步骤
  • 物理实验 试题一:基础实验 1.秒表示数为零,计时开始,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填实验记录表格) 2.测温水温度,读记温度计的温度为25摄氏度 3.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4 ...查看


  • 检测方法验证规程
  • 目的 制定一个检测方法验证的管理程序,以指导公司检测方法验证文件的编写. 范围 适用于原料药的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锌含量测定.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和内毒素检查:制剂的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含量测定.无菌检查.内 ...查看


  • 实验3 测定葛根素
  • 实验3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用甲醇作溶剂超声提取葛根中葛根素的方法. 3. 掌握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胶束电动 ...查看


  • 膜分离实验装置说明书
  • 膜分离中试实验装置 一. 前言 本装置分离部分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 吸附器.精密过滤器.超滤膜组件.纳滤膜组件及反渗透膜组件.本 装置中,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精密过滤器.超滤膜组件作 是整个系统的预处理单元.预处 ...查看


  • 高效液相注意事项
  • 2015-07-09实验与分析实验与分析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缓冲盐来调节流动相的pH 值,缓冲盐的不当使用对色谱柱可能造成柱压升高.柱效下降以及使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发生变化等影响: 1)柱压升高; 原因:缓冲盐使用不当导致缓冲盐析出 ...查看


  • 清洁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 清洁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YJZGS10-02-57 版本:A 页码:第 1页 共 2页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目的 员工能正确熟练地对产品清洁度进行检测. 1.2 适用范围 产品清洁度检测. 2 操作规程 2.1清洁度检测样品 ...查看


  • 中空超滤膜HYDRAcap技术手册(海德能)
  • 中空超滤膜HYDRAcap技术手册 1.超滤系统的运行和设计 1.1技术介绍 HYDRAcap是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其平均截留分子量为150,000道尔顿.一个直径为8.9英寸(225mm)的HYDRAcap组件包含大约12,000条内 ...查看


  • 化学实验安全
  • 火安全知识.救火基本方法原则.和火灾逃生的注意事项,2012年3月27日复旦大学物理系邀请上海市舍安防火教育培训中心的娄老师讲解了消防安全的普及知识.在化学实验时也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