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练习与答案

隆中对

一、基础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志》是部 史书,共65卷,人们把它和 、 、 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作者陈寿是 朝人, 学家。“隆中对”的“对”是 的意思。

2.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有一幅彩页插图《古隆中》,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的故事,下联讲的是——的事情。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 。”

3.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

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D.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申诉。)

4.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二、课时达标

5.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6.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方针

是: 根据

是:

7.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两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8.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

(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三、能力提升

9.阅读选文,完成文后习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数讨山越 ( ) 君宜顾之 ( ) ..

遂往诣蒙 ( ) 肃于是越席就..

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②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10.对对联:

司马徽再荐名士, 。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 ,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隆中对

一、基础训练

1.断代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 西晋 史 对策

2.三顾茅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D

4.(1)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

(2)您和他一起来吧。

(2)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二、课时达标

5.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

6.方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第一,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备完全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性,应该联吴抗曹。第二,荆、益二州,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有夺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第三,只有修明内政,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才能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

7.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刘备“总揽英雄”。

8.(1)C(2)C (3)B(4)示例:①运用贤能,体恤百姓;②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

三、能力提升

9.(1)屡次 拜访 到 接近、靠近

(2)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

(3)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

10.刘玄德三顾草庐 定三分隆中决策

隆中对

一、基础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志》是部 史书,共65卷,人们把它和 、 、 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作者陈寿是 朝人, 学家。“隆中对”的“对”是 的意思。

2.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有一幅彩页插图《古隆中》,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的故事,下联讲的是——的事情。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 。”

3.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

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D.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申诉。)

4.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二、课时达标

5.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6.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方针

是: 根据

是:

7.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两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8.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

(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三、能力提升

9.阅读选文,完成文后习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数讨山越 ( ) 君宜顾之 ( ) ..

遂往诣蒙 ( ) 肃于是越席就..

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②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10.对对联:

司马徽再荐名士, 。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 ,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隆中对

一、基础训练

1.断代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 西晋 史 对策

2.三顾茅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D

4.(1)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

(2)您和他一起来吧。

(2)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二、课时达标

5.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

6.方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第一,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备完全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性,应该联吴抗曹。第二,荆、益二州,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有夺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第三,只有修明内政,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才能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

7.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刘备“总揽英雄”。

8.(1)C(2)C (3)B(4)示例:①运用贤能,体恤百姓;②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

三、能力提升

9.(1)屡次 拜访 到 接近、靠近

(2)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

(3)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

10.刘玄德三顾草庐 定三分隆中决策


相关文章

  • 隆中对知识归纳与练习题目
  • 隆中对知识归纳与练习 一.通假字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2. 自董卓已. 来 二.古今异义词 1.将军宜枉顾.之 2.凡.三往 3. 孤.不度德量力 4.此殆.所以资将军 5. 遂用.猖獗 6.遂用猖獗.. 7. 抑.亦人谋也 8.此可以. ...查看


  • 第23课[隆中对]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 第 23 课<隆中对> 学习目标 :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 27 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学习重难点: 1.积累一 ...查看


  • [隆中对]练习
  • <隆中对>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划线的按一个词语解释)1[将军宜枉驾顾之]3[孤不度德量力]5[此人可就见]7[因屏人] 9[于是与亮情好日密]1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2[自董卓已来] 一.解释加点的词自董卓已来挟 ...查看


  • [隆中对]教学案
  • <隆中对>教学案 [课时安排]:二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2.朗读文言课文.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4.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学重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 ...查看


  •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练习题
  • <草船借箭>习题 -.给加粗的字注音 丞相( ) 饮酒( ) 都督( ) 惩罚( ) 水寨( ) 呐喊( ) 调( )度 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qu ...查看


  • [隆中对]练习题2
  • <隆中对>测试题 隆中对•自学评估 达标训练 1.<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姓名)的历史著作<________>,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 ...查看


  • ★★苏教版四(下)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苏教版四(下)语文期中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bǎn tú jīng què gōng jìng wéi fàn qīn qi xún guī dǎo jǔ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8分) 翼 ...查看


  • 烟雨古隆中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烟雨古隆中 古隆中很小,小到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山丘:古隆中很大,大到历经千百年后,依然牵引着无数仰慕的目光. 在一派烟雨迷蒙中,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吟诵着罗贯中先生"山不 ...查看


  • 将相和.练习题
  • 一.根据课文填空. 1."完璧归赵"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事情 的结果是( ). 2. "渑池之会"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 3."负荆请罪"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