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开了个"童谣吧"

  眼下流行歌曲泛滥,就连两三岁的孩子都会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家长们都担心这类情爱歌曲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又无计可施。许晓倩却独具慧眼,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教孩子童谣发现商机      今年26岁的许晓倩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一个农村家庭。2000年,高考落榜后,她离开家乡到广州打工。经堂姐介绍,她在一家医药公司做了一名药品配送员,一干就是好几年。   2004年国庆节,许晓倩带刚确立恋爱关系的男友去看望堂姐,想让堂姐参谋参谋。堂姐有个7岁的女儿婷婷。许晓倩进门时,婷婷正放开嗓门在唱歌:“妹妹你坐船头,哥哥你岸上走,恩恩爱爱……只盼那日头落西山沟,让你亲个够。”许晓倩觉得好笑,一时兴起,也跟着唱。唱完了,婷婷突然问:“倩姨,为什么非要等到太阳落西山沟才亲个够啊?”   一句话问得许晓倩面颊绯红。   堂姐没好气地数落婷婷:“小孩子家,唱歌就唱歌,哪来那么多问题!”   婷婷不依不饶:“老师说过,不懂要问嘛!”   许晓倩的男友急忙解围,说:“你每天放学那么晚,妈妈想你了,也只能等太阳落山你回家后才能好好亲你不是?”   得到答案后,婷婷心满意足,几个大人却哭笑不得。堂姐摇头说:“现在的小孩儿,真是难缠!”   许晓倩的男友却说:“说到底,都是这些流行歌曲惹的祸。”   饭后,婷婷让许晓倩教她唱歌,许晓倩便唱了一首《蜗牛与黄鹂鸟》的童谣:“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往上爬……”这首歌曲调清新,琅琅上口,婷婷边唱边跳,教两遍就学会了。   几天后,婷婷突然给许晓倩打电话,得意地说:“倩姨,你教的歌我同学都很喜欢,都要跟我学,你能再多教我几首吗?”   堂姐也极力邀许晓倩去玩,许晓倩便又去了堂姐家。到了堂姐家才知道,婷婷还邀了邻居家的几个孩子一起来学唱歌。许晓倩就教大家唱了一首儿歌:“大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天天叫我早早起……”几个孩子都特别感兴趣。   吃完饭,大家一起看电视,“情歌王子”张信哲正动情演唱《爱就一个字》,婷婷也跟着哼唱。堂姐皱了皱眉头,对许晓倩抱怨:“真弄不懂,这明明是动画片《宝莲灯》的片尾曲,却偏偏也要搞成情歌,弄得孩子们天天跟着情啊爱啊地唱,这对孩子有好处吗?你教她唱的那些童谣多好,既健康活泼,又增长知识。以后你要是有时间,就常来教她。”   婷婷一听来劲了,说:“是啊,倩姨,我有好多同学都要跟我学呢,你先教我,我再教他们。”不等许晓倩点头,她便伸出小手跟她拉钩。堂姐故意逗婷婷:“你倩姨周末教你唱歌,你可要付她加班费哟。”没想到婷婷满口答应:“我把零花钱都给倩姨。”   还没到周末,堂姐就给许晓倩打来电话,说婷婷已经约好了几个同学周末一起跟她学唱歌,孩子们都盼着她第二天能去。见孩子们热情这么高,许晓倩有些疑惑,问堂姐:“婷婷这么喜欢儿歌,买些儿歌唱片让她学岂不更省事?”   堂姐说:“家里有儿歌唱片,可放了几次,孩子就不愿听了。”想想也是,毕竟是孩子,天性爱玩,一个人哪能坐得住。   堂姐又说:“听说孩子周末要来我家学唱歌,好几位孩子的家长还以为我办了儿歌学习班呢,特意打电话来联系……他们对孩子唱那些情爱类的流行歌曲也都很忧虑。”   许晓倩不觉心里一动:办儿歌班,这倒是个好点子! 现在的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有需求就有商机,我何不办个儿歌班呢?   许晓倩立即跟堂姐说了自己的想法,堂姐非常赞同,可男友提出了反对意见:“现在学校都提倡素质教育,音乐课上一定少不了儿歌,再说,市面上儿歌磁带也不少,孩子想学,家长买几盘磁带就行了,谁会掏钱把孩子送到你这里来学儿歌?”   许晓倩犹豫了,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男友说:“行不行,调查一下再说。”没想到,调查之后许晓倩更加坚定了办儿歌班的决心,因为她发现,学校的音乐课要么教孩子流行歌曲,要么被其他课占用了,就连她走访的几所幼儿园,也经常飘出流行音乐的旋律。家长平时要上班,没时间陪孩子学儿歌,即使有时候在家里放放儿歌唱片,也因为没气氛,孤零零的一个孩子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      教童谣“生意”红火      许晓倩决定暂不辞职,先办个儿歌班试试,并到教育部门去咨询了相关手续。   婷婷的学校附近有一栋不大的旧厂房,还有个院子,位置很合适,交通也方便,许晓倩便租了下来。把房子粉刷后,她又买来卡通图画贴在墙上,买了些小桌凳,花1000多元买了一套音像设备和童谣磁带及光盘,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在此期间,许晓倩没有间断过教婷婷和她的小伙伴们儿歌,那些小朋友回去后跟自己的小伙伴一炫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欢上了儿歌。此外,许晓倩还在一些小学和幼儿园门口散发广告,跟家长们宣传孩子学儿歌的好处,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儿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004年12月6日,许晓倩的“百灵鸟童谣吧”开业了。由于准备充分,当天就有20多个小朋友报名。许晓倩定的收费标准是每人每个月60元,学习时间是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小孩的接送则由家长负责。   开班后,报名参加学习的孩子陆续增加到40多人。这样,除了租金,许晓倩一个月就有了1000多元的收入,比她做药品配送员的月工资还高,而且每周只忙两天。许晓倩高兴极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让家长看得见的效果,她每天只教两首童谣,让孩子们完全记住,教的方式是先听磁带或看光盘,熟悉整个旋律后再逐句解释歌词含义,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唱,而且能理解。   许晓倩经常抽时间泡音像店,淘儿歌专辑。她选的那些儿歌大都是说唱结合,生动活泼,深受家长和小朋友们喜欢。   第二个月,又来了50多个小朋友,许晓倩干脆辞掉原来的工作,在“童谣吧”附近又租了两间房子,扩大了规模。这时的许晓倩心里已经有底了:儿歌终归是儿歌,符合儿童心理,是流行歌曲所无法替代的。   可出乎意料的是,连续几个月都有七八十人报名的童谣吧,到2005年6月份却突遇“寒流”,人数骤然减到二十几人。孩子们对儿歌厌烦了吗?许晓倩急忙和一些家长联系,有的家长表示,每个周末都要接送孩子,一天跑四趟,周末时间被占用太多,打乱了他们的生活。也有一些家长说,期末统考将至,怕耽误孩子正常学习。   家长的话不无道理,频繁接送孩子确实会影响家长的周末安排,而且,到童谣吧学习的虽然大部分是幼儿园的孩子,但也有一部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业受影响也很正常。许晓倩迅速进行调整,一是设置一间学习室,学生周末可以带着作业来童谣吧完成,她还负责指导、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二是给孩子安排一个午休的地方,家长若无法按时接孩子,孩子中午可以留在童谣吧。为此,许晓倩又就近租了几间房子,还雇了一个员工专门负责孩子们的午饭,愿意在童谣吧午休和吃午饭的孩子,可以订餐。这一措施不仅“挽回”了一些“流失”的孩子,还吸引了不少路途较远的孩子。   2006年春节期间,“百灵鸟童谣吧”生意空前火爆,见许晓倩一个人忙不过来,她男友便辞职过来帮忙。寒假结束时,许晓倩一算账,一个多月她就挣了将近两万元。      孩子受益我挣钱      2006年3月初,新学期开学了,许晓倩预料到生意将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她觉得,有这么好的基础,最起码也会有五六十个小朋友报名。谁知,整个3月份,她只收了不到30个孩子,“童谣吧”再次陷入低谷。有些家长说,儿歌已学会不少,要将精力花在学习上;有的家长则委婉地表示许晓倩没接受过专业训练,不懂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等,尽管教儿歌不需要太高的音乐水平,但儿童心理发展很重要,孩子们不能仅仅为了唱歌而唱歌。

  许晓倩恍然大悟,自己教儿歌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会唱,根本没把儿歌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于是,她急忙买来有关儿童心理学和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等方面的书籍,恶补理论知识。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让许晓倩对教儿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叫袁源的5岁小女孩,在家很懒,别说扫地、擦桌子,连饭都要别人喂她才肯吃,家长很无奈。针对这一情况,许晓倩在教孩子们唱《我是一个粉刷匠》《我是妈妈的乖孩子》等儿歌时,有意识地让袁源单独唱,并把儿歌的含义如爱劳动、孝敬父母等讲得生动形象。袁源深受感染,渐渐有了改变,回家后经常哼着童谣主动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的家长非常满意。这件事让许晓倩感受到了自己事业的价值,思想上也由当初纯粹为了赚钱变成了以教育孩子为重。   2006年4月,“百灵鸟童谣吧”的生意略有起色,但也只有三四十个孩子,而且年龄差别较大,最小的不到3岁,最大的超过7岁。这么多孩子在一起,难免有大孩子欺负小孩子。为了更好地发挥儿歌的教育功能,许晓倩一方面因材施教,一方面推出了“分班制”。她把原先用于厂区办公的一栋三层小楼租了下来,精心布置成教室。然后,她又请了两个幼师毕业的女孩,把“童谣吧”办得像幼儿园一样编成大、中、小三个班,2~4岁为小班,4~6岁为中班,6岁以上为大班,每班占一层楼。这样不仅解决了小孩子被大孩子欺负的问题,放儿歌时也不会相互影响。   不同的班唱的儿歌也有区别,小班以益智类为主,如《数数歌》《动物叫》《认识自然》等;中班以生活习惯类为主,如《刷牙》《交通规则歌》《卫生习惯歌》等;大班以劳动、友爱类为主,如《谁的朋友多》《别说我小》《帮妈妈》等。   为了使儿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许晓倩还和男友收集整理各地的儿歌、童谣,这些土童谣大多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更关键的是,那些儿歌专辑里没有收录进去,对孩子们来说,新鲜的永远是最有吸引力的。   接着,许晓倩还听取家长意见,专门设了一间休息室,并备了象棋、扑克牌等,供家长在等孩子时小坐和娱乐。有的家长抱怨难得买到好的儿歌唱片,许晓倩便给他们介绍优秀的童谣专辑。一个家长很不解,说:“你不怕家长们买到后就在家练习唱,减少你的收入啊?”   许晓倩自信地说:“唱歌是要讲究氛围的,尤其是小朋友,儿歌的风格本来就是活泼热闹,一个人在家里唱绝对没有在这儿多人合唱的气氛好,加上我这儿还辅以游戏,那种气氛也是家里所没有的。”果然,不少家长买了儿歌光盘后,仍然送孩子来学习。   在家长送学生报名时,许晓倩还非常仔细地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格等情况,对那些特殊性格的学生悉心教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为他们整理“成长记录袋”,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变化。   2006年7月,许晓倩接收了一个叫林文静的小女孩。因父母离异,小文静性格特别内向,很少和其他小孩嬉戏,和家长的交流也很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加上儿歌本身的诱因作用,林文静孤僻的性格逐渐有了改变,开始喜欢唱歌了。许晓倩又鼓励她多参与小朋友们的活动,还经常以她为主角做些唱歌表演的游戏。两个月后,林文静便和正常孩子无异了,还大胆地参加了童谣吧举办的儿歌比赛。其家长对许晓倩感激不已,硬塞了100元红包回报她。   如今,“百灵鸟童谣吧”共开设了五个班,日常总人数超过200人,许晓倩月纯收入也超过了万元。暑假期间,她每月的收入更是高达两三万元。   许晓倩说:“我对自己的事业很自豪,也有信心把这项事业做下去,并且越做越好。”      责 编:雪月

  眼下流行歌曲泛滥,就连两三岁的孩子都会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家长们都担心这类情爱歌曲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又无计可施。许晓倩却独具慧眼,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教孩子童谣发现商机      今年26岁的许晓倩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一个农村家庭。2000年,高考落榜后,她离开家乡到广州打工。经堂姐介绍,她在一家医药公司做了一名药品配送员,一干就是好几年。   2004年国庆节,许晓倩带刚确立恋爱关系的男友去看望堂姐,想让堂姐参谋参谋。堂姐有个7岁的女儿婷婷。许晓倩进门时,婷婷正放开嗓门在唱歌:“妹妹你坐船头,哥哥你岸上走,恩恩爱爱……只盼那日头落西山沟,让你亲个够。”许晓倩觉得好笑,一时兴起,也跟着唱。唱完了,婷婷突然问:“倩姨,为什么非要等到太阳落西山沟才亲个够啊?”   一句话问得许晓倩面颊绯红。   堂姐没好气地数落婷婷:“小孩子家,唱歌就唱歌,哪来那么多问题!”   婷婷不依不饶:“老师说过,不懂要问嘛!”   许晓倩的男友急忙解围,说:“你每天放学那么晚,妈妈想你了,也只能等太阳落山你回家后才能好好亲你不是?”   得到答案后,婷婷心满意足,几个大人却哭笑不得。堂姐摇头说:“现在的小孩儿,真是难缠!”   许晓倩的男友却说:“说到底,都是这些流行歌曲惹的祸。”   饭后,婷婷让许晓倩教她唱歌,许晓倩便唱了一首《蜗牛与黄鹂鸟》的童谣:“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往上爬……”这首歌曲调清新,琅琅上口,婷婷边唱边跳,教两遍就学会了。   几天后,婷婷突然给许晓倩打电话,得意地说:“倩姨,你教的歌我同学都很喜欢,都要跟我学,你能再多教我几首吗?”   堂姐也极力邀许晓倩去玩,许晓倩便又去了堂姐家。到了堂姐家才知道,婷婷还邀了邻居家的几个孩子一起来学唱歌。许晓倩就教大家唱了一首儿歌:“大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天天叫我早早起……”几个孩子都特别感兴趣。   吃完饭,大家一起看电视,“情歌王子”张信哲正动情演唱《爱就一个字》,婷婷也跟着哼唱。堂姐皱了皱眉头,对许晓倩抱怨:“真弄不懂,这明明是动画片《宝莲灯》的片尾曲,却偏偏也要搞成情歌,弄得孩子们天天跟着情啊爱啊地唱,这对孩子有好处吗?你教她唱的那些童谣多好,既健康活泼,又增长知识。以后你要是有时间,就常来教她。”   婷婷一听来劲了,说:“是啊,倩姨,我有好多同学都要跟我学呢,你先教我,我再教他们。”不等许晓倩点头,她便伸出小手跟她拉钩。堂姐故意逗婷婷:“你倩姨周末教你唱歌,你可要付她加班费哟。”没想到婷婷满口答应:“我把零花钱都给倩姨。”   还没到周末,堂姐就给许晓倩打来电话,说婷婷已经约好了几个同学周末一起跟她学唱歌,孩子们都盼着她第二天能去。见孩子们热情这么高,许晓倩有些疑惑,问堂姐:“婷婷这么喜欢儿歌,买些儿歌唱片让她学岂不更省事?”   堂姐说:“家里有儿歌唱片,可放了几次,孩子就不愿听了。”想想也是,毕竟是孩子,天性爱玩,一个人哪能坐得住。   堂姐又说:“听说孩子周末要来我家学唱歌,好几位孩子的家长还以为我办了儿歌学习班呢,特意打电话来联系……他们对孩子唱那些情爱类的流行歌曲也都很忧虑。”   许晓倩不觉心里一动:办儿歌班,这倒是个好点子! 现在的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有需求就有商机,我何不办个儿歌班呢?   许晓倩立即跟堂姐说了自己的想法,堂姐非常赞同,可男友提出了反对意见:“现在学校都提倡素质教育,音乐课上一定少不了儿歌,再说,市面上儿歌磁带也不少,孩子想学,家长买几盘磁带就行了,谁会掏钱把孩子送到你这里来学儿歌?”   许晓倩犹豫了,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男友说:“行不行,调查一下再说。”没想到,调查之后许晓倩更加坚定了办儿歌班的决心,因为她发现,学校的音乐课要么教孩子流行歌曲,要么被其他课占用了,就连她走访的几所幼儿园,也经常飘出流行音乐的旋律。家长平时要上班,没时间陪孩子学儿歌,即使有时候在家里放放儿歌唱片,也因为没气氛,孤零零的一个孩子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      教童谣“生意”红火      许晓倩决定暂不辞职,先办个儿歌班试试,并到教育部门去咨询了相关手续。   婷婷的学校附近有一栋不大的旧厂房,还有个院子,位置很合适,交通也方便,许晓倩便租了下来。把房子粉刷后,她又买来卡通图画贴在墙上,买了些小桌凳,花1000多元买了一套音像设备和童谣磁带及光盘,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在此期间,许晓倩没有间断过教婷婷和她的小伙伴们儿歌,那些小朋友回去后跟自己的小伙伴一炫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欢上了儿歌。此外,许晓倩还在一些小学和幼儿园门口散发广告,跟家长们宣传孩子学儿歌的好处,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儿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004年12月6日,许晓倩的“百灵鸟童谣吧”开业了。由于准备充分,当天就有20多个小朋友报名。许晓倩定的收费标准是每人每个月60元,学习时间是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小孩的接送则由家长负责。   开班后,报名参加学习的孩子陆续增加到40多人。这样,除了租金,许晓倩一个月就有了1000多元的收入,比她做药品配送员的月工资还高,而且每周只忙两天。许晓倩高兴极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让家长看得见的效果,她每天只教两首童谣,让孩子们完全记住,教的方式是先听磁带或看光盘,熟悉整个旋律后再逐句解释歌词含义,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唱,而且能理解。   许晓倩经常抽时间泡音像店,淘儿歌专辑。她选的那些儿歌大都是说唱结合,生动活泼,深受家长和小朋友们喜欢。   第二个月,又来了50多个小朋友,许晓倩干脆辞掉原来的工作,在“童谣吧”附近又租了两间房子,扩大了规模。这时的许晓倩心里已经有底了:儿歌终归是儿歌,符合儿童心理,是流行歌曲所无法替代的。   可出乎意料的是,连续几个月都有七八十人报名的童谣吧,到2005年6月份却突遇“寒流”,人数骤然减到二十几人。孩子们对儿歌厌烦了吗?许晓倩急忙和一些家长联系,有的家长表示,每个周末都要接送孩子,一天跑四趟,周末时间被占用太多,打乱了他们的生活。也有一些家长说,期末统考将至,怕耽误孩子正常学习。   家长的话不无道理,频繁接送孩子确实会影响家长的周末安排,而且,到童谣吧学习的虽然大部分是幼儿园的孩子,但也有一部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业受影响也很正常。许晓倩迅速进行调整,一是设置一间学习室,学生周末可以带着作业来童谣吧完成,她还负责指导、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二是给孩子安排一个午休的地方,家长若无法按时接孩子,孩子中午可以留在童谣吧。为此,许晓倩又就近租了几间房子,还雇了一个员工专门负责孩子们的午饭,愿意在童谣吧午休和吃午饭的孩子,可以订餐。这一措施不仅“挽回”了一些“流失”的孩子,还吸引了不少路途较远的孩子。   2006年春节期间,“百灵鸟童谣吧”生意空前火爆,见许晓倩一个人忙不过来,她男友便辞职过来帮忙。寒假结束时,许晓倩一算账,一个多月她就挣了将近两万元。      孩子受益我挣钱      2006年3月初,新学期开学了,许晓倩预料到生意将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她觉得,有这么好的基础,最起码也会有五六十个小朋友报名。谁知,整个3月份,她只收了不到30个孩子,“童谣吧”再次陷入低谷。有些家长说,儿歌已学会不少,要将精力花在学习上;有的家长则委婉地表示许晓倩没接受过专业训练,不懂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等,尽管教儿歌不需要太高的音乐水平,但儿童心理发展很重要,孩子们不能仅仅为了唱歌而唱歌。

  许晓倩恍然大悟,自己教儿歌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会唱,根本没把儿歌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于是,她急忙买来有关儿童心理学和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等方面的书籍,恶补理论知识。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让许晓倩对教儿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叫袁源的5岁小女孩,在家很懒,别说扫地、擦桌子,连饭都要别人喂她才肯吃,家长很无奈。针对这一情况,许晓倩在教孩子们唱《我是一个粉刷匠》《我是妈妈的乖孩子》等儿歌时,有意识地让袁源单独唱,并把儿歌的含义如爱劳动、孝敬父母等讲得生动形象。袁源深受感染,渐渐有了改变,回家后经常哼着童谣主动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的家长非常满意。这件事让许晓倩感受到了自己事业的价值,思想上也由当初纯粹为了赚钱变成了以教育孩子为重。   2006年4月,“百灵鸟童谣吧”的生意略有起色,但也只有三四十个孩子,而且年龄差别较大,最小的不到3岁,最大的超过7岁。这么多孩子在一起,难免有大孩子欺负小孩子。为了更好地发挥儿歌的教育功能,许晓倩一方面因材施教,一方面推出了“分班制”。她把原先用于厂区办公的一栋三层小楼租了下来,精心布置成教室。然后,她又请了两个幼师毕业的女孩,把“童谣吧”办得像幼儿园一样编成大、中、小三个班,2~4岁为小班,4~6岁为中班,6岁以上为大班,每班占一层楼。这样不仅解决了小孩子被大孩子欺负的问题,放儿歌时也不会相互影响。   不同的班唱的儿歌也有区别,小班以益智类为主,如《数数歌》《动物叫》《认识自然》等;中班以生活习惯类为主,如《刷牙》《交通规则歌》《卫生习惯歌》等;大班以劳动、友爱类为主,如《谁的朋友多》《别说我小》《帮妈妈》等。   为了使儿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许晓倩还和男友收集整理各地的儿歌、童谣,这些土童谣大多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更关键的是,那些儿歌专辑里没有收录进去,对孩子们来说,新鲜的永远是最有吸引力的。   接着,许晓倩还听取家长意见,专门设了一间休息室,并备了象棋、扑克牌等,供家长在等孩子时小坐和娱乐。有的家长抱怨难得买到好的儿歌唱片,许晓倩便给他们介绍优秀的童谣专辑。一个家长很不解,说:“你不怕家长们买到后就在家练习唱,减少你的收入啊?”   许晓倩自信地说:“唱歌是要讲究氛围的,尤其是小朋友,儿歌的风格本来就是活泼热闹,一个人在家里唱绝对没有在这儿多人合唱的气氛好,加上我这儿还辅以游戏,那种气氛也是家里所没有的。”果然,不少家长买了儿歌光盘后,仍然送孩子来学习。   在家长送学生报名时,许晓倩还非常仔细地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格等情况,对那些特殊性格的学生悉心教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为他们整理“成长记录袋”,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变化。   2006年7月,许晓倩接收了一个叫林文静的小女孩。因父母离异,小文静性格特别内向,很少和其他小孩嬉戏,和家长的交流也很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加上儿歌本身的诱因作用,林文静孤僻的性格逐渐有了改变,开始喜欢唱歌了。许晓倩又鼓励她多参与小朋友们的活动,还经常以她为主角做些唱歌表演的游戏。两个月后,林文静便和正常孩子无异了,还大胆地参加了童谣吧举办的儿歌比赛。其家长对许晓倩感激不已,硬塞了100元红包回报她。   如今,“百灵鸟童谣吧”共开设了五个班,日常总人数超过200人,许晓倩月纯收入也超过了万元。暑假期间,她每月的收入更是高达两三万元。   许晓倩说:“我对自己的事业很自豪,也有信心把这项事业做下去,并且越做越好。”      责 编:雪月


相关文章

  • 三年级童诗童谣
  • 三年级童诗童谣精选 1.十朵花 九个瓜 瓜藤藤,爬上架, 一开开出十朵花. 十朵花,九个瓜, 那朵为啥不结瓜? 孩子问,爷爷答: 那一朵,是"谎花", 开"谎花"的不结瓜, 说谎话的没人夸. (盖尚铎 ...查看


  • 3-拯救温州话
  • 拯 救 温 州 话 [摘要]温州方言始于秦汉,是最接近我们华夏民族的语言,她在各方面都有广泛用途,而现在温州话正在渐行渐远,我们需要行动起来,保护温州话,为温州方言撑起一片明亮的天空! [关键词]温州话 方言 传承 保护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 ...查看


  • [新年作文]回家过年
  • 日子一页页的翻着,转眼间又过年了. 对于充满传统节日色彩的中国来说,"春运"这个词已经并不陌生了,也就是这个时刻人口流动量最大.忙着备年货,忙着赶车回家. 回家过年已经成为人们的夙愿,无论在哪里读书,在哪里打工,在哪里漂 ...查看


  • 春节手抄报:腊月·正月
  • 腊月是拥挤的,挤出了人们憋在心里快乐. 拥挤的人流大都是来购买年贷的,不是平时没时间,也不是没有钱,而是图了一个喜庆,图了一个迎新.生活在小城里的人,有一部分跑到了外面的大城市去购买,小城的大街上大都是那些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人,他们携妻挽夫 ...查看


  • 寒假工作计划
  • 东矿中学暑假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区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暑假工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保证师生稳定.安全和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使学生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二. ...查看


  • 中秋节儿童画:又是中秋
  • 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在老家过中秋了,以至于今天下午打电话给母亲时,才记起老家的中秋节是八月十四. 按照今年中秋节放假时间,如果我八月十三回老家,十四正好可以在家陪父母,十五返回岗位.可是我忘了.我下午以后还在纠结要不要回去,最后认为如果去了,八 ...查看


  • 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 坛主小传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从1953年开始创作至今,一直进行不倦的 ...查看


  • 外婆的红苹果,让我感动
  • 外婆的红苹果,让我感动 团风县十力中学林佳怡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我请外婆吃年糕." 这是我牙牙学语的时候,外婆教我唱的一首童谣,我在外婆家生活了十三年,爸爸和妈妈在外地打工,一直没有回来,外婆 ...查看


  • 十一枝康乃馨读后感
  • 十一枝康乃馨读后感 昨天看了作家蔁苒写的<十一枝康乃馨>,读后令人感动.故事讲的是蔁苒弟兄俩为了在母亲节来临时给母亲送上一份特殊礼物--十一枝康乃馨,而到花店打工的故事.我想,当他的的母亲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一定会很惊喜,而且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