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原则
1、当梁的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有矛盾时,则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2、梁上部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上往下排序;下部钢筋、加腋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下往上排序。
3、基础梁上部钢筋、加腋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上往下排序;下部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下往上排序。
4、除梁箍筋外,其余纵筋均支持不同的钢筋信息用“+”连接。
集中标注
上部通长钢筋
格式1:【[数字-数字]】【(架立筋)】;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及架立筋可以不输入
例如:2B25+(2B12)
格式2:【[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25
格式3:【[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1-2B25。
下部通长钢筋
格式1:【[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25
侧面纵筋(侧面通长筋)
格式1:【G或N】【[数字-数字]】;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12或N4B12;4B12[1-5]
格式2:【G或N】【[数字-数字]】;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每侧数量按梁高-2倍保护层-2倍侧面筋间距之后的净高度计算。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GB12@200
箍筋
格式1:;
例如:A8-100/200(4);
格式2:;主要处理加密箍筋肢数与非加密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A8-100(6)/200(4);
格式3:;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13A8-100/200(4);
格式4:;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且肢数与非加密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13A8-100(4)/200(2);
格式5:;主要处理只有一种间距的设计方式。 前面的数量可以不输入;当前面输入了数量时,该数量表示箍筋的排数。 例如:A8-100(4);2A8@150
格式6:;主要处理指定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40A8(4);
格式7:
距>....;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且各部位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第一个箍筋信息的箍筋肢数; 例如:9B16-100(5)/12B16-150(4)/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到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及肢数依次计算
格式8:....;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指定各部位箍筋的数量但是各部位箍筋的肢数相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9B16-100/12B16-150/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向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肢数统一取最后的箍筋信息输入的肢数依次计算;
格式9:【数量】【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和非加密箍筋信息不同时的设计方式。只输入一个肢数时,无论肢数在加密或非加密中,均表示加密和非加密的肢数相同。当输入了不同的箍筋肢数时,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A10-100(4)/A8-200(2)或10A10-100(4)/A8-200(2),A10@100(4)/A8@200或A10@100/A8@200(4);该输入格式表示:“/”前的为加密区箍筋信息,“/”后表示非加密箍筋信息;
格式10:【级别+直径+间距+肢数+布置范围】;【.....】;【.....】;主要处理同一跨梁内不同范围的箍筋信息;箍筋按绘制梁的方向从左至右的原则布置;两端的布置范围包含起步距离。在肢数属性中取第一个箍筋信息的箍筋肢数; 拉筋
格式1:【排数】【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不输入排数按照侧面纵筋的排数计算;不输入间距时按照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 例如:A8@100/200或3A8@100;或A8
原位标注
注:左支座、右支座、跨中、下部纵筋、加腋钢筋出现不同排时可以用“/”隔开。 最多支持5个“/”;不同信息用“+”连接
上部钢筋
支座负筋
格式1:
例如:4B25
格式2:
例如:6B25 4/2;4B25+2B20 4/2或4B25/2b20;
格式3:;
例如:4B25-3500;
格式4:;长度可以输入表达式: 表达式中包含L(梁跨长)、Ln(梁净跨长)、hc(支座截面)、la(锚固)、li(搭接)、hb(梁高)、ha(梁宽)的代码,可以使用“+”“*”连接符和max、min函数,且支持多排数输入,最多可以输入5个“/”。
例如:6B25 4/2-3500/3000;4B25/2b20-3500/2800或16B25
6/4/4/2-3500/3000/2800/2500;
跨中钢筋
格式1:【+(架立筋)】;不同排数用“/”隔开; 例如:2B25+(2B12)
格式2:【+(架立筋)】;不同排数用“/”隔开; 例如:2-2B25+(2B12)
下部钢筋
格式1:;
例如:4B25或6B25 2/4
格式2: ;
例如:6B25 (-2)/4;或6B25 2(-2)/4;或4B25+2B20(-2)/5b25; 侧面原位标注
格式1:【G或N】;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
例如:G4A12或N4B18
格式2:【G或N】;每侧数量按梁高-2倍保护层-2倍侧面筋间距之后的净高度计算;
例如:GB12@200
吊筋
格式:数量直径【/数量直径„【/数量直径„】„】
说明
不同位置的次梁吊筋信息可以使用“/”隔开。
例如:2B20或2B20/2B18。
次梁加筋
格式1:数量。
例如:6;
格式2:数量直径{(肢数)}
例如:6A10;6A8/6A10,或4A8(4)/4A10(4)。
不同位置的次梁加筋可以使用“/”隔开。
表示次梁两侧共增加的箍筋数量,箍筋的信息和长度与梁一致。
表示按照次梁两侧共增加钢筋信息,钢筋信息按照输入的标准。当肢数没有输入时,按照梁的箍筋肢数处理。
加腋钢筋
格式1:;不同直径用“+”连接;多排时用“/”隔开 ,最多支持五个“/”。 当左右端加腋钢筋信息不同时用“;”隔开。没有分号隔开时表示左右端配筋相同。
例如:4B25 2B25+2B20 6B25 2/4 4B25;4B22 2B20/4B22
其它箍筋
格式1:
例如:28B14
格式2:【排数】;数量沿梁跨度同箍筋的数量计算等同。
例如:4B12@100/200
肢数
格式1:;
总原则
1、当梁的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有矛盾时,则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2、梁上部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上往下排序;下部钢筋、加腋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下往上排序。
3、基础梁上部钢筋、加腋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上往下排序;下部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下往上排序。
4、除梁箍筋外,其余纵筋均支持不同的钢筋信息用“+”连接。
集中标注
上部通长钢筋
格式1:【[数字-数字]】【(架立筋)】;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及架立筋可以不输入
例如:2B25+(2B12)
格式2:【[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25
格式3:【[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1-2B25。
下部通长钢筋
格式1:【[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25
侧面纵筋(侧面通长筋)
格式1:【G或N】【[数字-数字]】;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12或N4B12;4B12[1-5]
格式2:【G或N】【[数字-数字]】;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每侧数量按梁高-2倍保护层-2倍侧面筋间距之后的净高度计算。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GB12@200
箍筋
格式1:;
例如:A8-100/200(4);
格式2:;主要处理加密箍筋肢数与非加密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A8-100(6)/200(4);
格式3:;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13A8-100/200(4);
格式4:;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且肢数与非加密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13A8-100(4)/200(2);
格式5:;主要处理只有一种间距的设计方式。 前面的数量可以不输入;当前面输入了数量时,该数量表示箍筋的排数。 例如:A8-100(4);2A8@150
格式6:;主要处理指定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40A8(4);
格式7:
距>....;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且各部位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第一个箍筋信息的箍筋肢数; 例如:9B16-100(5)/12B16-150(4)/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到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及肢数依次计算
格式8:....;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指定各部位箍筋的数量但是各部位箍筋的肢数相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9B16-100/12B16-150/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向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肢数统一取最后的箍筋信息输入的肢数依次计算;
格式9:【数量】【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和非加密箍筋信息不同时的设计方式。只输入一个肢数时,无论肢数在加密或非加密中,均表示加密和非加密的肢数相同。当输入了不同的箍筋肢数时,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A10-100(4)/A8-200(2)或10A10-100(4)/A8-200(2),A10@100(4)/A8@200或A10@100/A8@200(4);该输入格式表示:“/”前的为加密区箍筋信息,“/”后表示非加密箍筋信息;
格式10:【级别+直径+间距+肢数+布置范围】;【.....】;【.....】;主要处理同一跨梁内不同范围的箍筋信息;箍筋按绘制梁的方向从左至右的原则布置;两端的布置范围包含起步距离。在肢数属性中取第一个箍筋信息的箍筋肢数; 拉筋
格式1:【排数】【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不输入排数按照侧面纵筋的排数计算;不输入间距时按照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 例如:A8@100/200或3A8@100;或A8
原位标注
注:左支座、右支座、跨中、下部纵筋、加腋钢筋出现不同排时可以用“/”隔开。 最多支持5个“/”;不同信息用“+”连接
上部钢筋
支座负筋
格式1:
例如:4B25
格式2:
例如:6B25 4/2;4B25+2B20 4/2或4B25/2b20;
格式3:;
例如:4B25-3500;
格式4:;长度可以输入表达式: 表达式中包含L(梁跨长)、Ln(梁净跨长)、hc(支座截面)、la(锚固)、li(搭接)、hb(梁高)、ha(梁宽)的代码,可以使用“+”“*”连接符和max、min函数,且支持多排数输入,最多可以输入5个“/”。
例如:6B25 4/2-3500/3000;4B25/2b20-3500/2800或16B25
6/4/4/2-3500/3000/2800/2500;
跨中钢筋
格式1:【+(架立筋)】;不同排数用“/”隔开; 例如:2B25+(2B12)
格式2:【+(架立筋)】;不同排数用“/”隔开; 例如:2-2B25+(2B12)
下部钢筋
格式1:;
例如:4B25或6B25 2/4
格式2: ;
例如:6B25 (-2)/4;或6B25 2(-2)/4;或4B25+2B20(-2)/5b25; 侧面原位标注
格式1:【G或N】;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
例如:G4A12或N4B18
格式2:【G或N】;每侧数量按梁高-2倍保护层-2倍侧面筋间距之后的净高度计算;
例如:GB12@200
吊筋
格式:数量直径【/数量直径„【/数量直径„】„】
说明
不同位置的次梁吊筋信息可以使用“/”隔开。
例如:2B20或2B20/2B18。
次梁加筋
格式1:数量。
例如:6;
格式2:数量直径{(肢数)}
例如:6A10;6A8/6A10,或4A8(4)/4A10(4)。
不同位置的次梁加筋可以使用“/”隔开。
表示次梁两侧共增加的箍筋数量,箍筋的信息和长度与梁一致。
表示按照次梁两侧共增加钢筋信息,钢筋信息按照输入的标准。当肢数没有输入时,按照梁的箍筋肢数处理。
加腋钢筋
格式1:;不同直径用“+”连接;多排时用“/”隔开 ,最多支持五个“/”。 当左右端加腋钢筋信息不同时用“;”隔开。没有分号隔开时表示左右端配筋相同。
例如:4B25 2B25+2B20 6B25 2/4 4B25;4B22 2B20/4B22
其它箍筋
格式1:
例如:28B14
格式2:【排数】;数量沿梁跨度同箍筋的数量计算等同。
例如:4B12@100/200
肢数
格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