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项依据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强调指出:“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从总体上看,我国奶业发展起步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保持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是促进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
奶牛养殖业是公认的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奶牛养殖业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增长点,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乃至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牛奶本身就是温饱之后小康来临时的健康食品,不仅小孩要喝,老人要喝,最重要的是中小学生都要喝上牛奶,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温家宝总理指出:“奶牛养殖业是一个很有潜力、大有希望的产业。发展奶牛养殖业不仅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而且是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措施。”
国内外经验证明,奶类的生产与消费对一个民族的健康与长寿,国民 身体素质、耐力、智力、体力等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把人均奶类消费量列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的奶牛养殖业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品种单一,生产水平偏低。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平均为100千克左右,而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不足20千克,远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当前,我国的奶业生产,基本上完全依靠单一的黑白花奶牛。黑白花奶牛固然产奶量高,而在我国当前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乳脂、乳蛋白、干物质偏低,部分达不到乳品加工企业的收购标准,导致“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造成巨大损失。因而我们的奶业生产,在品种上不能单打,要多元化。目前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有着广阔前景的乳肉兼用牛,而目前世界上较好的乳肉兼用牛是是由德国培育的(德系)西门塔尔牛,也叫花斑牛、弗莱维赫牛(fleckvieh )。它是由德国本地牛与西门塔尔牛、埃尔夏牛、红色荷斯坦牛等杂交选育而成的,整个育种过程约经过150年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定向选育,最终成为世界上优秀的乳肉兼用(德系)西门塔尔牛。2005年(德系)西门塔尔牛在德国达到140万头的母牛群体,其群体规模接近荷斯坦牛,平均产奶量达到7吨以上;乳脂率、乳蛋白率等均高于荷斯坦牛;公牛育肥530日龄体重可达700~800千克,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可达1400克/日,屠宰率达到60%。产奶量不亚于荷斯坦牛,而肉用性能又远高于荷斯坦牛。正由于(德系)西门塔尔牛产奶量高,育肥增重快,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世界许多国家都重视发展乳肉兼用的(德系)西门塔尔牛。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陆续引进个别系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近30年来,杂交改良后代数以百万计,基础牛群丰富。同时也是提高荷斯坦奶牛乳脂率、干物质,进行导入杂交的首选品种。因而我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农林部于2007年7月23日在德国慕尼黑市签署了《关于推广应用(德系)西门塔尔(弗莱
维和)乳肉兼用牛种遗传物质和相关技术的合作协议》,由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牵头,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合作,于2008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签字仪式。这标志着我国农业部开始引进并试验推广(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新品系。项目执行单位为全国畜牧总站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项目实施地选择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南、新疆等7个省区,项目建设单位——山西椿林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山西的实施单位。
良种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我省奶牛、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仅4000公斤,与世界平均水平6000公斤、发达国家8500公斤相比,差距明显;我国肉牛平均产肉量约134公斤,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仅相当于德国的60%。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良品种,加快牛品种改良步伐已刻不容缓。(德系)西门塔尔牛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牛品种之一,具有较高产奶和产肉性能,尤其是淘汰母牛的残值较高,生产成本低,综合养殖效益明显。一般情况下,母犊用作产奶,公犊增重快,适宜做育肥牛。
经实地考察和充分论证,农业部决定引进并推广(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及其相关技术。根据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农林部签署了《关于推广应用(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种遗传物质和相关技术的合作协议》的协议,我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农林部,分别委托全国畜牧总站和德国宝牛育种中心负责协议的具体落实工作,落实单位共同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全国畜牧总站负责组织实施区域改良试验;德国宝牛育种中心负责提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及其优质冷冻精液,
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项目专家负责规模牛场集中测试工作。
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山西椿林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从事养牛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生产与经营管理经验。具有较好的土地、人员、技术、设备等项目建设基础,具备完成该项目的条件和能力。项目建设,地处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国土面积广阔,草料资源丰富。项目建设地点——大同县党留庄乡邢庄村,远离城镇及闹市区,发展养牛生产,资源基础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最近,省委袁纯清书记考察大同时提出了,“紧扣转型主题,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和把大同建成京津地区的“菜篮子”或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的指示精神,为我们加快养牛业发展,建设京津供给基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大同县位于大同市郊,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东北边沿。东与阳高县毗连;北屏采凉山、马铺山与大同市北郊接壤;西隔御河紧靠大同市;襟连左云、怀仁;南与浑源县相接。县境东西宽约45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全县总面积1501平方千米。南北部为土石山区,东北部为丘陵沟壑区,中部为平川, 山区、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60%。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391.5mm ,年平均气温,南部为5~7℃。全年日照时数为2973小时,无霜期为125天左右。项目建设地址在党留庄乡,位于大同县西南,南临桑干河,东南与本县杜庄乡相邻,北与大同市南郊区接址;距大同闹市区15千米。厂区占地100余亩。
项目选址在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党留庄乡,位于大同县西南,东南与本县杜庄乡相邻,北与大同市南郊区接址;距大同市15公里。项
目建设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公司长期租用。公司总租用土地1568亩,其中公司原有建设用地68亩,该项目新增建设用地100亩,其余1400亩用于饲草料生产。租用手续齐备,土地使用权属清晰。
大同县平均海拔1347米,最低海拔891.7米,最高海拔2167.1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391.5mm ,且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30.3℃,极端最高气温为36.1℃,全年日照时数为2973小时,无霜期为125天左右。干旱、低温,早霜等灾害性气候频繁出现。宜于种草养畜,发展养牛生产,属晋北奶牛带区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糜黍、马铃薯、大豆、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黄花、甜菜等。大同县党留庄乡,土地面积广、水源充足、草地面积较为广阔,适宜于养牛,养羊;以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面积充足,完全可满足项目的需要。
大同县现辖1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现有175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万人。总土地面积225.5万亩,平川、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63万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9968万元,财政总收入246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9元。
项目结论
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战略精神,符合国家在山西省大同市建设和发展牛奶优势产区的的战略规划。
2.项目以引进、繁育生产优秀的(德系)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为主产品,为目前地区乃至我国养牛业发展以及改良低产奶牛、提高
牛奶品质所急需,既能促进地区养牛业的发展,产品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对我国养牛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项目引进优秀的(德系)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批量改良当地中低产牛群。即应用现代动物繁育技术,实现提高现有牛群生产水平之目标。技术路线设计科学严谨,各项技术方案先进、配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4.项目引进优秀的乳肉兼用(德系)西门塔尔牛,纯繁与改良同步进行,使优秀的(德系)西门塔尔牛在我省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增加了我省养牛业生产品种的多样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时与具有150年历史的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合作,引进应用世界先进的动物育种技术,标志我国养牛业育种技术的国际化,应用面大,实用性强,前景广阔。
5.项目建设(德系)西门塔尔牛晋北养殖基地,地处山西省大同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核心地段,当地农民历史上以牧为生或半农半牧,地域广阔,草料资源充足。实施项目建设,发展养牛生产,提高养牛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强化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养牛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迎合民意,可行性强
6.项目建设对加快我国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必将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城乡居民就业渠道,对繁荣市场供给、振兴农村经济等诸方面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7.项目建设为发展养牛生产,环境污染因素小,且环保措施得力、可靠,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通过秸秆以及四边杂草过腹还
田、促进秸秆利用以及草业发展等途径,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水土保持、风沙源治理等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大同县乳肉兼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晋北基地建设项目经营风险较小,经济效益可观,提出及时,建设必要、可行。
三、项目方案设计
1、项目目标:本项目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完全按照已经通过专家论证的市、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安排,最终建成(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晋北基地。重点是计划引进纯种(德系)乳肉兼用西门塔尔母牛100头;建成千头(德系)西门塔尔牛牛场一处,现代化挤奶厅一座;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冻精液0.45万支;年产优质鲜奶2000吨;培育(德系)西门塔尔改良牛0.35万头,带动(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在山西晋北地区改良繁育;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
2、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党留庄乡邢庄村。
规模:(1)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100头;
(2)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冻精液0.45万支,培育(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0.35万头;
(3)建设挤奶中心1座660m 2;
(4)建设干草棚1座750m 2;
(5)建设青贮窖5400m 3;
(6)建设粪便处理场3000m 2;
(7)配套设备38台套;
(8)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
(9)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
(10)栽植各种树18750株;
(11)营造仁用杏1228亩;
(12)打井配套6眼;
(13)安装变压器2台;
(14)管网建设3800m 。
3、技术措施: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技术是牛群改良、良种培育等动物繁育技术以及日粮配合和高效生产技术。公司现有人工授精、疫病防治以及饲养管理、草料生产技术人员20人,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公司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常年驻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生产试验和技术研发,使项目建设和运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项目单位已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签立了称奇的技术合作协议,作为公司的技术依托单位,并长期聘任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会长张沅教授为技术顾问,为项目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后盾。项目单位以及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力量雄厚,项目建设和运营技术来源可靠,可得性强。
4、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实施内容:
(1)总占地面积100亩;
(2)总建设面积 3000 m 2;
(3)建设挤奶中心1座660 m2,建设平面55×12(m );
(4)建设干草棚750m 2,建设平面50×15(m );
(5)建设青贮窖5400m 3,建设平面60×10×4.5(m );
(6)建设粪便处理场3000m 2,建设平面100×30(m );
(7)路面硬化5000m 2;
(8)配套设备38台套;
(9)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
(10)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
(11)牛只防疫3500头;
(12)栽植各种树18750株;
(13)营造仁用杏1228亩;
(14)打井配套6眼;
(15)安装变压器2台;
(16)管网建设3800m 。
资金使用计划:
(1)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100头×23000元,计2300000元;
(2)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冻精液0.45万支×200元,计900000元;
(3)回收培育(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0.35万头×2000元,计7000000元;
(4)建设挤奶中心1座660m 2×1500元(包括装修),计;990000元;
(5)建设干草棚1座750m 2×600元,计450000元;
(6)建设青贮窖5400m ×200元,计1080000元;
(7)建设粪便处理场3000m 2×500元,计1500000元;
(8)路面硬化5000 m2×50元,计250000元元;
3
(9)配套设备38台套,计1530000元。
(10)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100元,计500000元;
(11)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25元,计200000元;
(12)牛只防疫3500头×100元,计350000万元;
(13)栽植各种树18750株×8元,计150000元;
(14)营造仁用杏1228亩×350元,计430000元;
(15)打井配套6眼×80000元,计480000元;
(16)安装变压器2台×100000,计200000元;
(17)管网建设3800m ,计290000元。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130万元,用于如下:
(1)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冻精液0.3万支×200元,计600000元;
(2)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100元,计500000元;
(3)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25元,计200000元。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860万元。
资金来源:自筹1730万元,申请省级财政支持130万元。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1、项目建设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成立项目领导组,设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部、项目执行办公室、项目后勤部等机构,保证项目按时保质的完成。
2、公司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时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以法为准、以德为先、科学管理、从严治企”五个重点,尤其是“科学管理”,全面实施以成本为核心、以质量为前提、以资金为重点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管理。
3、按照财政部《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设立项目专账,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和封闭运行管理以及竣工审计制度。
4、项目生产运营期员工定员为60名。另外培养人工授精技术员20名,将专职从事冷配改良工作。
五、项目效益评价
本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年总利润可达451.5万元。其中示范牛场年利润总额208万元,改良繁育牛利润总额243.5万元。
一、社会效益
公司通过在两市五县一区(大同市、朔州市、大同县、阳高县、浑源县、应县、山阴县、大同市南郊区) 选择本地西门塔尔肉用牛(适配母牛) 作为受体牛,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冷冻精液进行杂交改良,繁殖优质(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犊牛0.35万头,以每头牛培育繁殖费2000元计算,可为农民带来收入700万元,以平均每户培育繁殖5头计算,可带动农户700户,户均收入1万元。
委托农户种植青玉米,以每户平均种植5亩计算,可带动农户1000户,每亩按5000千克收获,每千克按0.2元计算,可使1000户农民各自得到5000元种植的收入。可见项目建设辐射面广农民增收幅度大,社会经济效益高。
项目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力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使项目建成后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能规划的要求。
二、生态效益
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场区内设置有绿化带,牛舍、车间四周、道路两旁种植绿色植物,种植大量的草坪和观赏性较强的花卉,起到美化环境,遮挡风沙,降低噪声,从而调节场区小气候,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场区绿化率达到25%。项目进入运营期后,将开发沼气生产。建设沼气发酵池。将养牛
生产的粪尿污水收集到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生产沼气,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进行沼气开发,不仅净化了养殖场的环境,而且可以获得生物能源(沼气),同时通过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将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次利用、多层增值的生态系统。
二、立项依据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强调指出:“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从总体上看,我国奶业发展起步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保持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是促进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
奶牛养殖业是公认的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奶牛养殖业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增长点,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乃至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牛奶本身就是温饱之后小康来临时的健康食品,不仅小孩要喝,老人要喝,最重要的是中小学生都要喝上牛奶,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温家宝总理指出:“奶牛养殖业是一个很有潜力、大有希望的产业。发展奶牛养殖业不仅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而且是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措施。”
国内外经验证明,奶类的生产与消费对一个民族的健康与长寿,国民 身体素质、耐力、智力、体力等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把人均奶类消费量列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的奶牛养殖业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品种单一,生产水平偏低。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平均为100千克左右,而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不足20千克,远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当前,我国的奶业生产,基本上完全依靠单一的黑白花奶牛。黑白花奶牛固然产奶量高,而在我国当前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乳脂、乳蛋白、干物质偏低,部分达不到乳品加工企业的收购标准,导致“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造成巨大损失。因而我们的奶业生产,在品种上不能单打,要多元化。目前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有着广阔前景的乳肉兼用牛,而目前世界上较好的乳肉兼用牛是是由德国培育的(德系)西门塔尔牛,也叫花斑牛、弗莱维赫牛(fleckvieh )。它是由德国本地牛与西门塔尔牛、埃尔夏牛、红色荷斯坦牛等杂交选育而成的,整个育种过程约经过150年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定向选育,最终成为世界上优秀的乳肉兼用(德系)西门塔尔牛。2005年(德系)西门塔尔牛在德国达到140万头的母牛群体,其群体规模接近荷斯坦牛,平均产奶量达到7吨以上;乳脂率、乳蛋白率等均高于荷斯坦牛;公牛育肥530日龄体重可达700~800千克,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可达1400克/日,屠宰率达到60%。产奶量不亚于荷斯坦牛,而肉用性能又远高于荷斯坦牛。正由于(德系)西门塔尔牛产奶量高,育肥增重快,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世界许多国家都重视发展乳肉兼用的(德系)西门塔尔牛。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陆续引进个别系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近30年来,杂交改良后代数以百万计,基础牛群丰富。同时也是提高荷斯坦奶牛乳脂率、干物质,进行导入杂交的首选品种。因而我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农林部于2007年7月23日在德国慕尼黑市签署了《关于推广应用(德系)西门塔尔(弗莱
维和)乳肉兼用牛种遗传物质和相关技术的合作协议》,由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牵头,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合作,于2008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签字仪式。这标志着我国农业部开始引进并试验推广(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新品系。项目执行单位为全国畜牧总站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项目实施地选择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南、新疆等7个省区,项目建设单位——山西椿林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山西的实施单位。
良种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我省奶牛、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仅4000公斤,与世界平均水平6000公斤、发达国家8500公斤相比,差距明显;我国肉牛平均产肉量约134公斤,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仅相当于德国的60%。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良品种,加快牛品种改良步伐已刻不容缓。(德系)西门塔尔牛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牛品种之一,具有较高产奶和产肉性能,尤其是淘汰母牛的残值较高,生产成本低,综合养殖效益明显。一般情况下,母犊用作产奶,公犊增重快,适宜做育肥牛。
经实地考察和充分论证,农业部决定引进并推广(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及其相关技术。根据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农林部签署了《关于推广应用(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种遗传物质和相关技术的合作协议》的协议,我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农林部,分别委托全国畜牧总站和德国宝牛育种中心负责协议的具体落实工作,落实单位共同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全国畜牧总站负责组织实施区域改良试验;德国宝牛育种中心负责提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及其优质冷冻精液,
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项目专家负责规模牛场集中测试工作。
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山西椿林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从事养牛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生产与经营管理经验。具有较好的土地、人员、技术、设备等项目建设基础,具备完成该项目的条件和能力。项目建设,地处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国土面积广阔,草料资源丰富。项目建设地点——大同县党留庄乡邢庄村,远离城镇及闹市区,发展养牛生产,资源基础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最近,省委袁纯清书记考察大同时提出了,“紧扣转型主题,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和把大同建成京津地区的“菜篮子”或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的指示精神,为我们加快养牛业发展,建设京津供给基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大同县位于大同市郊,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东北边沿。东与阳高县毗连;北屏采凉山、马铺山与大同市北郊接壤;西隔御河紧靠大同市;襟连左云、怀仁;南与浑源县相接。县境东西宽约45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全县总面积1501平方千米。南北部为土石山区,东北部为丘陵沟壑区,中部为平川, 山区、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60%。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391.5mm ,年平均气温,南部为5~7℃。全年日照时数为2973小时,无霜期为125天左右。项目建设地址在党留庄乡,位于大同县西南,南临桑干河,东南与本县杜庄乡相邻,北与大同市南郊区接址;距大同闹市区15千米。厂区占地100余亩。
项目选址在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党留庄乡,位于大同县西南,东南与本县杜庄乡相邻,北与大同市南郊区接址;距大同市15公里。项
目建设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公司长期租用。公司总租用土地1568亩,其中公司原有建设用地68亩,该项目新增建设用地100亩,其余1400亩用于饲草料生产。租用手续齐备,土地使用权属清晰。
大同县平均海拔1347米,最低海拔891.7米,最高海拔2167.1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391.5mm ,且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30.3℃,极端最高气温为36.1℃,全年日照时数为2973小时,无霜期为125天左右。干旱、低温,早霜等灾害性气候频繁出现。宜于种草养畜,发展养牛生产,属晋北奶牛带区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糜黍、马铃薯、大豆、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黄花、甜菜等。大同县党留庄乡,土地面积广、水源充足、草地面积较为广阔,适宜于养牛,养羊;以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面积充足,完全可满足项目的需要。
大同县现辖1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现有175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万人。总土地面积225.5万亩,平川、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63万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9968万元,财政总收入246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9元。
项目结论
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战略精神,符合国家在山西省大同市建设和发展牛奶优势产区的的战略规划。
2.项目以引进、繁育生产优秀的(德系)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为主产品,为目前地区乃至我国养牛业发展以及改良低产奶牛、提高
牛奶品质所急需,既能促进地区养牛业的发展,产品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对我国养牛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项目引进优秀的(德系)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批量改良当地中低产牛群。即应用现代动物繁育技术,实现提高现有牛群生产水平之目标。技术路线设计科学严谨,各项技术方案先进、配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4.项目引进优秀的乳肉兼用(德系)西门塔尔牛,纯繁与改良同步进行,使优秀的(德系)西门塔尔牛在我省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增加了我省养牛业生产品种的多样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时与具有150年历史的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合作,引进应用世界先进的动物育种技术,标志我国养牛业育种技术的国际化,应用面大,实用性强,前景广阔。
5.项目建设(德系)西门塔尔牛晋北养殖基地,地处山西省大同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核心地段,当地农民历史上以牧为生或半农半牧,地域广阔,草料资源充足。实施项目建设,发展养牛生产,提高养牛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强化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养牛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迎合民意,可行性强
6.项目建设对加快我国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必将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城乡居民就业渠道,对繁荣市场供给、振兴农村经济等诸方面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7.项目建设为发展养牛生产,环境污染因素小,且环保措施得力、可靠,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通过秸秆以及四边杂草过腹还
田、促进秸秆利用以及草业发展等途径,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水土保持、风沙源治理等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大同县乳肉兼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晋北基地建设项目经营风险较小,经济效益可观,提出及时,建设必要、可行。
三、项目方案设计
1、项目目标:本项目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完全按照已经通过专家论证的市、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安排,最终建成(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晋北基地。重点是计划引进纯种(德系)乳肉兼用西门塔尔母牛100头;建成千头(德系)西门塔尔牛牛场一处,现代化挤奶厅一座;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冻精液0.45万支;年产优质鲜奶2000吨;培育(德系)西门塔尔改良牛0.35万头,带动(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在山西晋北地区改良繁育;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
2、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党留庄乡邢庄村。
规模:(1)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100头;
(2)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冻精液0.45万支,培育(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0.35万头;
(3)建设挤奶中心1座660m 2;
(4)建设干草棚1座750m 2;
(5)建设青贮窖5400m 3;
(6)建设粪便处理场3000m 2;
(7)配套设备38台套;
(8)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
(9)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
(10)栽植各种树18750株;
(11)营造仁用杏1228亩;
(12)打井配套6眼;
(13)安装变压器2台;
(14)管网建设3800m 。
3、技术措施: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技术是牛群改良、良种培育等动物繁育技术以及日粮配合和高效生产技术。公司现有人工授精、疫病防治以及饲养管理、草料生产技术人员20人,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公司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常年驻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生产试验和技术研发,使项目建设和运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项目单位已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签立了称奇的技术合作协议,作为公司的技术依托单位,并长期聘任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会长张沅教授为技术顾问,为项目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后盾。项目单位以及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力量雄厚,项目建设和运营技术来源可靠,可得性强。
4、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实施内容:
(1)总占地面积100亩;
(2)总建设面积 3000 m 2;
(3)建设挤奶中心1座660 m2,建设平面55×12(m );
(4)建设干草棚750m 2,建设平面50×15(m );
(5)建设青贮窖5400m 3,建设平面60×10×4.5(m );
(6)建设粪便处理场3000m 2,建设平面100×30(m );
(7)路面硬化5000m 2;
(8)配套设备38台套;
(9)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
(10)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
(11)牛只防疫3500头;
(12)栽植各种树18750株;
(13)营造仁用杏1228亩;
(14)打井配套6眼;
(15)安装变压器2台;
(16)管网建设3800m 。
资金使用计划:
(1)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100头×23000元,计2300000元;
(2)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冻精液0.45万支×200元,计900000元;
(3)回收培育(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0.35万头×2000元,计7000000元;
(4)建设挤奶中心1座660m 2×1500元(包括装修),计;990000元;
(5)建设干草棚1座750m 2×600元,计450000元;
(6)建设青贮窖5400m ×200元,计1080000元;
(7)建设粪便处理场3000m 2×500元,计1500000元;
(8)路面硬化5000 m2×50元,计250000元元;
3
(9)配套设备38台套,计1530000元。
(10)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100元,计500000元;
(11)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25元,计200000元;
(12)牛只防疫3500头×100元,计350000万元;
(13)栽植各种树18750株×8元,计150000元;
(14)营造仁用杏1228亩×350元,计430000元;
(15)打井配套6眼×80000元,计480000元;
(16)安装变压器2台×100000,计200000元;
(17)管网建设3800m ,计290000元。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130万元,用于如下:
(1)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牛冻精液0.3万支×200元,计600000元;
(2)新技术推广应用5000人、户/次×100元,计500000元;
(3)新技术培训8000人、户次×25元,计200000元。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860万元。
资金来源:自筹1730万元,申请省级财政支持130万元。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1、项目建设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成立项目领导组,设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部、项目执行办公室、项目后勤部等机构,保证项目按时保质的完成。
2、公司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时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以法为准、以德为先、科学管理、从严治企”五个重点,尤其是“科学管理”,全面实施以成本为核心、以质量为前提、以资金为重点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管理。
3、按照财政部《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设立项目专账,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和封闭运行管理以及竣工审计制度。
4、项目生产运营期员工定员为60名。另外培养人工授精技术员20名,将专职从事冷配改良工作。
五、项目效益评价
本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年总利润可达451.5万元。其中示范牛场年利润总额208万元,改良繁育牛利润总额243.5万元。
一、社会效益
公司通过在两市五县一区(大同市、朔州市、大同县、阳高县、浑源县、应县、山阴县、大同市南郊区) 选择本地西门塔尔肉用牛(适配母牛) 作为受体牛,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冷冻精液进行杂交改良,繁殖优质(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犊牛0.35万头,以每头牛培育繁殖费2000元计算,可为农民带来收入700万元,以平均每户培育繁殖5头计算,可带动农户700户,户均收入1万元。
委托农户种植青玉米,以每户平均种植5亩计算,可带动农户1000户,每亩按5000千克收获,每千克按0.2元计算,可使1000户农民各自得到5000元种植的收入。可见项目建设辐射面广农民增收幅度大,社会经济效益高。
项目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力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使项目建成后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能规划的要求。
二、生态效益
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场区内设置有绿化带,牛舍、车间四周、道路两旁种植绿色植物,种植大量的草坪和观赏性较强的花卉,起到美化环境,遮挡风沙,降低噪声,从而调节场区小气候,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场区绿化率达到25%。项目进入运营期后,将开发沼气生产。建设沼气发酵池。将养牛
生产的粪尿污水收集到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生产沼气,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进行沼气开发,不仅净化了养殖场的环境,而且可以获得生物能源(沼气),同时通过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将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次利用、多层增值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