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政治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

生活的准则

长沙县第二中学政治组全体教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六、课前准备

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

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第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3.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略)

(三)课后作业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九、板书设计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政治自由

(4)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十、作业

(一)选择题

1.2010年3月14日,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人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选举法修正案使我国进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民例选举人大代表,并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人人代表。这样做(D)

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能够使城乡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③能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⑧④ D.①③④

2.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A)

A.依法行使选举权利被选举权 B.宰有政治自由

C.行使监督权 D.集会结社

3.全国人人常委会2009年12月通过《侵权责任法》,其中第十七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条规定体现了(D)

A.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同样权利 B.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C.人民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D)

A.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B.这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C.这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自由权利

D.这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5.“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观点(D)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6.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这主要说明(C)

A.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B.任何公民都可以参加政治生活

C.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任何国家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7.中国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现在都出现了“刑不上人才”的情况。这告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A)

A.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要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任何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D.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8.在我国,公民之所以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是因为(A)

A.权利和义务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B.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C.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在我国.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这表明说明(A)

①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②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③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④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又相对应而存在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在人们广泛地享用网络的同时,我国政府又对网络的合理使用制定相应的规定,并要求公民遵守这些规定。这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之间如下关系(A)

A.权利与义务是对等和统一的

B.权利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义务是由国家规定的

C.公民先享有权利,然后才承担义务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政府规定的

(二)非选择题

11.2005年1月10日,某超市保安人员甲怀疑顾客乙偷窃商场内的商品而报告了公安派出所,并强行拘禁和搜查了乙。乙提出抗议,保安称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乙感觉受到了侮辱,大打出手,砸坏了商场的柜台和一部分商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甲与乙的行为。 参考答案:

11.参考答案:(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因此,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2)材料中,保安人员甲报告公安派出所的行为是履行其职责,是在行使其合法权利。但拘禁和搜查乙,则侵犯了公民乙的人身自由权利,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3)任何公民都是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顾客乙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其行为损害了公共财产,未尽到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义务,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乙应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而不应采取违法行为。

12.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人肉搜索”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互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搜索。人肉搜索到底是福是祸呢?在强大的搜索功能背后,隐藏的暴力和侵犯隐私权等因素也着实让人担忧。

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民什么话都可以说。请谈谈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12.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之一。网民在网上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一方面,公民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权利。另一方面,公民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4分)

(3)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网上言论不能触犯法律法规,不能侵害他人正当利益。

13.材料一:2010年1月30日,国务院公布的“新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即《国有主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材料二:某县政府张贴了这样一个公告:“为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经过县人大批准和民主决策,决定将县城老城区人民路南侧居民住宅房屋拆除,重新建造。并视建筑质

量给予3~5倍补偿,希居民给予支持。”

有人认为:“我们是国家主人。国家征收我们房屋,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13.参考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国家征收公民房屋,要满足公民的合法要求。对于个别公民的非法利益和无理要求,国家不予保护。③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14.辨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指我国公民具有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平等。(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该题表述不全面。②平等的适用法律是指公民平等的司法和守法,而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③法律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律只能由统治阶级来制定。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只能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但人民不是直接行使立法权,而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分析说明:某超市保安人员甲因怀疑顾客乙偷窃了商场内的商品,而报告了公安派出所,并强行拘禁和搜查了乙。乙提出抗议,保安称这是他应尽的职责,乙感觉自己受了侮辱,大打出手,砸坏了商场的柜台和一部分商品。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保安甲和顾客乙的行为。

14.参考答案: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因此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②材料中,甲报告公安派出所是履行其职责,是在行使合法权利,但是他非法拘禁和搜查了乙是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③任何公民都是权利的主体,也都是义务的主体,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利。顾客乙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其行为损害了公共财产,未尽到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的义务,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乙应该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应该采取违法行为。

十一、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的政治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

生活的准则

长沙县第二中学政治组全体教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六、课前准备

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

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第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3.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略)

(三)课后作业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九、板书设计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政治自由

(4)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十、作业

(一)选择题

1.2010年3月14日,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人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选举法修正案使我国进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民例选举人大代表,并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人人代表。这样做(D)

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能够使城乡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③能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⑧④ D.①③④

2.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A)

A.依法行使选举权利被选举权 B.宰有政治自由

C.行使监督权 D.集会结社

3.全国人人常委会2009年12月通过《侵权责任法》,其中第十七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条规定体现了(D)

A.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同样权利 B.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C.人民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D)

A.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B.这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C.这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自由权利

D.这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5.“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观点(D)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6.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这主要说明(C)

A.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B.任何公民都可以参加政治生活

C.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任何国家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7.中国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现在都出现了“刑不上人才”的情况。这告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A)

A.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要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任何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D.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8.在我国,公民之所以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是因为(A)

A.权利和义务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B.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C.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在我国.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这表明说明(A)

①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②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③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④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又相对应而存在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在人们广泛地享用网络的同时,我国政府又对网络的合理使用制定相应的规定,并要求公民遵守这些规定。这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之间如下关系(A)

A.权利与义务是对等和统一的

B.权利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义务是由国家规定的

C.公民先享有权利,然后才承担义务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政府规定的

(二)非选择题

11.2005年1月10日,某超市保安人员甲怀疑顾客乙偷窃商场内的商品而报告了公安派出所,并强行拘禁和搜查了乙。乙提出抗议,保安称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乙感觉受到了侮辱,大打出手,砸坏了商场的柜台和一部分商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甲与乙的行为。 参考答案:

11.参考答案:(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因此,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2)材料中,保安人员甲报告公安派出所的行为是履行其职责,是在行使其合法权利。但拘禁和搜查乙,则侵犯了公民乙的人身自由权利,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3)任何公民都是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顾客乙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其行为损害了公共财产,未尽到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义务,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乙应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而不应采取违法行为。

12.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人肉搜索”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互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搜索。人肉搜索到底是福是祸呢?在强大的搜索功能背后,隐藏的暴力和侵犯隐私权等因素也着实让人担忧。

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民什么话都可以说。请谈谈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12.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之一。网民在网上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一方面,公民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权利。另一方面,公民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4分)

(3)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网上言论不能触犯法律法规,不能侵害他人正当利益。

13.材料一:2010年1月30日,国务院公布的“新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即《国有主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材料二:某县政府张贴了这样一个公告:“为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经过县人大批准和民主决策,决定将县城老城区人民路南侧居民住宅房屋拆除,重新建造。并视建筑质

量给予3~5倍补偿,希居民给予支持。”

有人认为:“我们是国家主人。国家征收我们房屋,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13.参考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国家征收公民房屋,要满足公民的合法要求。对于个别公民的非法利益和无理要求,国家不予保护。③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14.辨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指我国公民具有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平等。(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该题表述不全面。②平等的适用法律是指公民平等的司法和守法,而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③法律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律只能由统治阶级来制定。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只能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但人民不是直接行使立法权,而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分析说明:某超市保安人员甲因怀疑顾客乙偷窃了商场内的商品,而报告了公安派出所,并强行拘禁和搜查了乙。乙提出抗议,保安称这是他应尽的职责,乙感觉自己受了侮辱,大打出手,砸坏了商场的柜台和一部分商品。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保安甲和顾客乙的行为。

14.参考答案: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因此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②材料中,甲报告公安派出所是履行其职责,是在行使合法权利,但是他非法拘禁和搜查了乙是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③任何公民都是权利的主体,也都是义务的主体,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利。顾客乙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其行为损害了公共财产,未尽到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的义务,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乙应该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应该采取违法行为。

十一、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的政治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相关文章

  • 属于我的季节
  • 生存,看似两个普通的字眼,却蕴含了无数深刻的哲理:广阔草原上,奔腾的白羊摆脱着灰狼的追赶:北极雪地下,游动的小鱼摆脱着海鸥的侵袭: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小的我们也要学会生存 18岁的约翰•汤姆森是一位美国高中学生.他住在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1 ...查看


  • 2016考研政治思修考点: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 2016考研政治思修考点: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11月的脚步已经来到了,2016考研即将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最后两个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最精良的"武器弹药",每天用十分钟时间跟着老师把2016考研政治思修中的重难点 ...查看


  • 论道德义务的人权基础
  • 作者:甘绍平 哲学动态 2010年09期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10)06-0005-06 长期以来在中国伦理学界一直都有这样一种说法:道德只讲义务,而权利范畴则属于法律领域:就个人而言 ...查看


  • 第四讲法律关系
  • 第四讲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4.1.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1.释义: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查看


  • 中考政治-权利与义务
  • 权利与义务 考点:权利与义务.(能级要求:应用) 1. 什么是权利.义务: (1)权利.义务的含义: ①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②公民义务: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 ...查看


  • 高一政治政治权利与义务2
  •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1)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2)我国公民法定政治性义务的内容:(3)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2.理解:(1)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 ...查看


  •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1)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2)我国公民法定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3)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2.理解:(1)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的必要性: ...查看


  • 政治生活导学案1.2
  • 新密二高政治学科导学案(必修II<政治生活>)学案编号:002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主备人:李红丽 审核人:张会杰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 ...查看


  • 权利与义务关系
  •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其最主要的精神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