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 第3期2010年6月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Vol . 30 No . 3
Jun . 2010
《教授》中的二律背反及其道德内涵
宋艳芳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苏州215006)
3
【摘 要】当代作家邱华栋的小说《教授》以夹叙夹议的拼贴方式评判当代社会的种种伦理失常现象, 以反思型叙述揭示知识分子的伦理困境, 以观看—被观看、封闭—开放的二元对立和背反探索隐私的危机、信仰的危机等关涉道德、伦理的主题, 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从而实际上借后现代的叙事技巧实现了小说传统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教授》; 道德; 反思型叙事; 二律背反【中图分类号】I 20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10) 03-0036-05
一 小说的道德功能和价值
《教授》是当代作家邱华栋2008部长篇小说。, 亮的生活, 。小说的题目、封面上的兽面人以及三个人的倒影形成的动物形状的阴影足以引起人们的遐想, 更能激发高校知识分子的阅读兴趣。实际上, 很快读者就会发现, 这部小说里的“教授”有一个谐音绰号:“叫兽”, 由此也可以判断, 像很多当代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一样, 这部小说意在揭露以“教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道德的堕落和沦丧。
然而, 读完全书我们就会发现, 教授仅是小说批判锋芒指向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靶子, 正因为教授曾高高在上, 他的堕落才显得尤其沉重。而《教授》只是借这样一个群体的负面形象揭开更多人的面纱, 引发我们对于道德伦理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文学的道德揭示功能和道德价值一直是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关注的主题。英国当代作家默多克就对文学的道德功能情有独钟, 她认为:“如果你写的是小说, 那么你就无法避免道德判
断。”善”, 的, 。经过认::善的一个基本的要素是勇气。我此处想到的是那些在暴政压力下仍坚持呐喊出真理的持不同政见者。我知道的一个例子:弗拉蒂米尔・布考夫斯基, 他被捕入狱, 被释放, 继续呐喊, 明明知道他可能被投入精神病院———在那里他可能会被逼疯。这是有关纯粹的勇气和善的一个多
[1]242
么好的例子! ”而中国学者高楠在其《文学的道德价值》一文中, 对文学的道德价值进行了肯定并做了系统的论证, 他认为:“文学的道德价值是文学随时实现着的价值, 它是文学的普遍价值, 又是文学作品分有的具体价值。”
邱华栋在其小说《教授》中, 根本无意避免道德判断, 而是高举道德批判的旗帜, 秉持一个作家的勇气, 对当代社会上发生的种种现象, 特别是一些道德沦丧, 伤风败俗的事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对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五花八门、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充满了忧虑, 并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把它们记录和展现出来以警示世人。这一点是让人敬佩的。而且, 邱华栋的小说充满了时代感, 正如刘震云在小说的序中所说, “别的作家写的是‘故’事, 邱华栋写的是‘新’事”。很多刚刚
[2]55
[1]112
3[收稿日期]2010-03-30
[作者简介]宋艳芳, 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研究。
第3期宋艳芳:《教授》中的二律背反及其道德内涵 37
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都出现在《教授》中。己的一己之利置自己的对手于死地。
比如, 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所做的各种准备:轨从全书来看, 大学教授这一职业不过是看待道建设, 建筑设计和施工等, 并且夹叙夹议。讲到社会问题的一个角度。校园里的学术腐败等现象北京的轨道建设, 他突然就插进一段话, 评价政府的腐败:“其实, 政府的行政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花
[3]
在各级官员身上的钱太多了”。讲到国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他又借叙述者之口说:“人类是极
[3]61
端自私的, 人是地球的癌症。”邱华栋的勇气还体现在他把很多引起争议的真人真事当做了素材, 比如中央电视台某体育节目主持人上身穿西装, 下身穿短裤并在播放节目时露出裸腿的事情; 又比如影视界的“潜规则”:女演员出卖色相和身体从男导演那里获得主演机会, 等等。他应该知道, 在小说中利用这样的素材一不小心就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甚至以侵犯别人名誉权的理由被送上被告席。但他还是使用了这些素材, 由此可见作者揭露时弊的决心和无畏无惧的人文精神。
只是小说批判的社会现象之一, 并不占主体地位。不过, 我并不同意刘震云在这本书的序“前行者邱华栋”中有关小说主人公的身份不重要的说法。邱华栋是善于反思和反省的, 他借助段刚———一位文科大学教授, 一位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者———这样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 对社会弊病进行诊断和揭示, 撕开社会的疮疤, 展示其中的丑恶, 自然有其用意。我认为, 其一, 大学教授, 特别是一位经过了人文精神教育之洗礼的文科教授的反思性视角给小说的批判力度增加了砝码, 给小说的揭露和批判功能增加了理性的深度。其二, 知识型人物内心在道德边缘的挣扎和徘徊, 能够引导读者做出自己的判断以一位著名经济, , 。虽然我们
二 反思型叙事:、精神文明两手抓, 看多年来
, 精神文明却一直无法追上物质文明奔跑的步伐。, 属于批判现实赵亮作为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可以接触经济上的不主义的作品, 。同阶层, 带来了叙述的优势。《教授》基本上以写实为主, 可也不时穿插后现代叙事技巧。比如, 上文提到的内容的拼贴和杂糅, 一种晚报式的写作方法; 又比如, 曝光自己的虚构手段, 明确表示某些段落是作家自己的想象等。这实际上引导读者思考真与假的界限。他在叙述完自己的想象之后会说:事实的情况是……读者当然会想到, 这些都是作家的虚构, 也许想象的更符合真实的情况?
由于叙述的拼贴特点, 主体的叙事常常被打乱, 叙述中间不停地插入一些杂乱的与主体叙事无关的内容, 甚至一些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比如建筑、绘画等等。语言也过于口语化, 影响了其顺畅和美感。然而, 作者的拼贴和杂糅也并非毫无目的。比如, 书中谈到了很多经济学知识, 特别是赵亮的经济学“怪论”。可实际上, 仔细推敲之下我们会发现, 赵亮至少是真诚的, 因而作者在批判其放浪行为的同时对他的真诚其实表现了一定的赞赏。而曹昆之类的教授才是作者着力批判的对象:他们似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实际上则是表面一套, 背后一套, 虚伪至极, 阴险至极, 会为了自
另外, 作者选取了一位反思型大学教授作为叙述者, 也体现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自嘲。面对这样的事情,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能做什么? 该怎样做? 正如段刚不时地、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赵亮的帮凶一样, 我们常常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沦为一些社会弊病的帮凶, 甚至是制造者。至少, 我们常常成为站在沈临帖对面的那些麻木的看客和间接的杀手之一(沈临帖是段刚的研究生, 因揭发师兄论文抄袭而遭到周围人的冷落和排挤, 最终以自杀试图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 。
很多反思型的知识分子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了类似的困惑和自己所陷入的道德伦理困境。比如, 《丑陋的学术人》的作者东方善霸(显然是笔名, 为了避免麻烦吧。看来作者没有足够的勇气袒露自己的身份) 在“善霸后记”中写到:“即使不在学术圈子里混, 总得在地球上混吧? 总得与亲朋好友打交道吧? 在当前的社会风气里, 我能保证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吗? ”后面他又提到, 在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 他的表弟打电话请他为女儿上大学的事情帮忙走后门。他写到:
38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0卷
“读者朋友, 你说我该怎么办? 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我解决这个问题呢? 唉, 可怜的善
[4]
霸! ”他把难题留给了读者, 更能引起读者的反思。这种情况下, 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不帮, 没人欣赏你的清高, 在亲戚朋友间只会落个骂名; 帮了, 又会愧对自己的良心和良知:这个社会究竟还有没有公平和公正?
如同沈临帖一样, 很多追求公平公正的人却得不到好下场。当公众把错当成了对, 那么这个社会就真的黑白颠倒了, 问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造假和抄袭成为众人眼中司空见惯的浑常事, 站出来指出其错误之处的反而成了叛徒犹大, 成了要被惩罚的人。他被孤立, 被歧视, 最终选择了自杀。只是, 沈临帖以个体的牺牲作为唤醒人们良知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他所能唤起的人们的警觉意识实在微不足道。事情过去了, 一切仍然是老样子。
人都有阴暗面, 有自己不愿正视的那一面。《教授》通过揭露赵亮的生活, 把人“兽性”赤裸裸展示了出来, , , 刺意味。教授, 其间的距离曾经被认为很巨大, 如今却重叠为一, 不能不让人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失重感。这也是很多作家喜欢写校园, 写知识分子的原因吧。
此外, 以知识分子作为叙述和故事的主角也是当代小说的一个潮流, 并引起了大量的争议, 其中最典型的要数阎连科的《风雅颂》了。而且, 这些小说里的很多知识分子都是负面形象, 或者从正面走向负面的形象, 如《沧浪之水》中的池大为。正如姚晓雷所说, “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一向是小说表现的高难领域。原因无他,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神层面和现实层面连接枢纽的特殊身份, 注定了他们身上要汇集着一个时代各种尖锐矛
[5]
盾。”但这也正是很多学者型作家选择知识分子题材的重要原因, 小说魅力之一就是它所蕴含的矛盾和冲突。
至于作家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内在动机, 王卫平在其《从现代小说中的文人形象看知识分子的人格》一文中对现代作家创作动机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当代学者小说家:“现代作家之所以把文人写成道德人格卑下, 独立人格匮乏, 无才而又无德
的形象, 除了知识分子在道德人格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以外, 恐怕还有作家深层心理与心态上的原因, 这就是原罪意识、自卑情结、自我贬抑和文人相轻。”在某种程度上, 这同样适用于当代小说中的文人形象。不过, 我认为“文人相轻”的说法与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毫不相干。对于当代学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来说尤其如此。学者型作家在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时候, 更多地出于一种自嘲和自我贬抑的动机, 因为作家与自己所塑造的人物之间并不站在一个地平线上, 没有相轻相重的理由和逻辑。在我看来, 尔雅在塑造式牧这样一位知识分子形象时, 实际上带有强烈的优越感:式牧至少是一位有道德良知、有精神追求、有反思精神的知识分子, 而当代社会上的很多人也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道德上的堕落和人格上的猥琐。因此, , 学者型小说, , ”这样的悲观论调希望。
[6]
三 观看—被观看:悖论中的道德暗示
如上所述, 《教授》选取知识分子作为叙述者和叙述对象, 因此, 小说从头到尾都是围绕叙述—被叙述、观看—被观看的二元对立展开的。而在行文的过程中, 这个二元对立也不断地被颠倒、解构, 并由此达到揭露主题的目的。
首先, 叙述者段刚是观看者, 他在观看好友赵亮的生活, 包括私生活。作为赵亮的“铁哥们”, 段刚跟随赵亮走南闯北, 眼界大开:他有机会体验了玫瑰花温泉浴加皇帝按摩; 欣赏了赵亮的妻子曾莉当宠物养的波斯猫、玉鸟和蟒蛇; 参加了有市长参加的晚宴, 并耳闻目睹了政界和经济界的合谋; 他看到南方饭桌上的野味; 学会了打高尔夫; 在赵亮和后者找的代孕者之间牵线搭桥; 为赵亮的离婚案奔波, 安置赵亮曾经的情人, 甚至差点参与“捉奸”。总之, 段刚跟随赵亮目睹并体验了很多光怪陆离的事情, 把赵亮的私生活暴露在读者面前。但同时, 段刚本人也是被观看者, 被赵亮及赵亮的“朋友们”观看。比如, 体验玫瑰花温泉浴加皇帝按摩时, 赵亮看到了段刚的退缩; 赵亮与朋友们准备吃野味尝尝鲜时, 看到了段刚的“迂腐”。
第3期宋艳芳:《教授》中的二律背反及其道德内涵 39
在这个过程中, 作者实际上在通过段刚和赵亮的
相互观看来鸟瞰当下社会, 而读者, 沿着两位教授的视线, 看到了当下社会的腐败与堕落。其次, 小说中有关一位女行为艺术家的故事起到了“元小说”或者说“潜文本”的作用, 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小说“观看—被观看”的主题。段刚第一次看到女行为艺术家是在地产商庞天书一个新地产项目的开盘仪式上, 为了吸引众人的眼球, 庞天书策划了一个叫做“封闭在半空一个月”的行为艺术展示。具体是一位美术学院毕业的女行为艺术家, 将在一个悬在半空的半透明的玻璃圆球里生活一个月, 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并做各种各样的表演, 比如瑜伽。段刚对这位女行为艺术家很感兴趣, 到她跟前与她相互观看与打量, 跟她进行了交谈, 从她那里得到了一些安慰和启示; 一段时间之后, 女行为艺术家又与庞天书合作, 进行了另外一次行为展示。这次是在庞天书打造的一个地产项目中一栋公寓的某个房间里住一个月不能出来, 这个作品的名称叫做“闭关的女人”关期间, “在地产项目的入口处, 屏幕, 可以子的所有活
[3]179
动”, , 无视摄像镜头的存在, 在屋子里我行我素, 大搞真人秀。
细致推敲, 这两个插曲实际上通过“观看—被观看”、“封闭—开放”的二元对立及对这些二元对立的解构突出了《教授》一个意图: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悖论, 而人们却常常漠视了这些悖论中暗含的玄机。
表面看, 女行为艺术家生活于“封闭”的空间, 完全处于“被观看”的地位, 但实际上, 她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同时, 却可以通过想象、做梦、绘画创作打开一个宽广无垠的世界, 而大众东奔西走, 甚至满世界飞, 却可能总是限于一个有限的圈子; 她在“被观看”的同时, 也直接(在半透明的玻璃球中) 或间接(在封闭的公寓内) 地“观看”到了大众暴露无遗的窥私欲。而且, 她通过对段刚的观察, 明确探知了后者的遭遇和心思。
此外, “观看—被观看”, “封闭—开放”的二元对立和背反也突出了隐私的危机。科技日新月异, 每个人的生活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到处都是摄像头, 不管你在哪里, 手机定位系统都可以找到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女行为艺术家的生
活反而是最安全的, 因为她知道自己在众人窥视的目光下, 她的生活因此带有表演的性质。换句话说, 她是明明白白地被窥视, 而我们却可能糊里糊涂地泄露了自己的隐私。
对于《教授》本身来说, “观看—被观看”、“封闭—开放”的二元对立和背反同样适用:它首先是观看者, 观看当代人生中的种种现象; 它同时是被观看者, 被读者观看和探索; 它虽包罗万象, 却不是生活的全部, 而且总归圉于那不厚的一本书, 因而是“封闭”的。可它却像是一个万花筒, 映照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藏污纳垢的角落, 因而又是“开放”的。
实际上, 作者在后文中点明了两个行为艺术给他的启示:观看者在观看被观看者的时候, 实际上看到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他们可能的生活。[3]”:
, , 人
———人变成了自恋到极, 人变成了只是崇拜自己、膜拜自己、喜欢自己的小东西。这, 就是真人秀的实质。也许, 这还是整个人类的普遍处境, 一切神圣和稳固的东西都在瓦解和烟消云散, 一切巨大的东西都在变得渺小, 没有伟大的人物了, 没有神圣的事物了, 也没有了巨大的纪念碑和伟大的战役, 没有了伟大的爱情和永恒的信念, 人们都开始蝇营狗苟, 都矮小成了
[3]180
侏儒, 被别人消费。
这实际上是在暗示《教授》本身的主题, 是对伟大事物之消失, 对道德伦理之沦丧的哀悼。是希望以有限的揭发引发众人无限的思考, 重新树立道德的纪念碑, 呼唤信念的回归。
四 小说道德批判的现实意义
《教授》所展示的世界光怪陆离, 眩人耳目, 但
它毕竟是个虚构的文本, 读者也不会尽信书中所有那些怪异之事。但问题是, 这个虚构的世界并没有超出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因此更加震撼人心。比如, 北京的那些国际友人设计的新建筑: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 充满了炫耀, 同时也充满了警示:这是权力的象征, 这是国际化的象征, 同时, 这也是国内建筑师屈辱的象征。比如北京的交通, 四通八达却常常极端拥堵; 地下交通系
40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0卷
统如同地狱, 让人恐慌。比如货车司机的“勇猛”; 比如上层社会人们生活的糜烂:吃野生动物, 滥交等等。而段刚和赵亮的友谊则突出了信任的危机。在这方面, 作者的叙述有故意雕琢的痕迹。他并不追求绝对的现实主义的描写, 而是为了叙述的需要编造各种各样的借口, 使段刚参与赵亮的生活, 虽然这些借口很多都不能自圆其说。不过, 小说的目的不是自然主义的那种写实, 而是通过虚构打开一个视窗, 让读者透过这个窗口看到我们所忽视的现实。这又牵涉到不同人对“现实”的不同理解。可邱华栋要反映的是当下我们生活其中的可触可感的现实, 而非理念上、概念上的现
(带所有格的, 属实, 或纳博科夫的“意向性现实”于独特个体的现实, 即“我的”、“你的”、“他的”现
[7]
实) 。这个现实更容易让人理解和体会, 更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 赵亮和妻子的关系也突出了当前社会婚姻的危机和信任的危机。曾经相爱的人以残酷战争的方式结束自己的婚姻, 荒唐却真实,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方的隐私, 的极端自私归根结底, 》通过其反思型叙事以及其
中的冲突和碰撞, 对立和背反, 想要带给人们的似
乎就是心灵的撞击。它以揭露疮疤的行动来撞击读者的心灵, 力求把读者, 把大众从麻木的状态中惊醒, 如同沈临帖以自杀唤醒身边的人那样。这种惊醒也许并不能长久地发挥效力, 可毕竟能带给人深思和反省。而作者邱华栋夹叙夹议的叙事风格则以后现代的拼贴方式实现了小说传统的道德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Dooley, Gillian . Fr om a Tiny Corner in the House of Fic 2
ti on:Conversati ons with Iris M urdoch [M].South Car o 2lina:University of South Car olina Press, 2003. [2]高楠. 文学的道德价值[J ].文学评论, 2009(1) . [3]邱华栋. 教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4]东方善霸. 丑陋的学术人[M].:陕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9.
[5姚晓雷. 》看当下知识分
[, 2009(1) .
. [J ].文学评论, 2009(1) .
[7]赵君. 探寻“现实”的本真内涵[J ].外国文学评论,
2008(4) .
【责任编辑:王建霞】
Paradoxes i n and M ora l S i gn i f i cance of Professors
SON G Yan 2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 iangsu 215021, China )
Abstract:The novel “Pr ofess ors ”, written by conte mporary writer Q iu Huadong criticizes the s ocial maladies in its narrative and comments, reveals the intellectuals ’ethical dile mmas in its self 2consci ous narrati on, and p r obes int o such the mes as the crisis of p rivacy and belief with binary oppositi ons . Theref ore, it bel ongs t o the traditi on of critical realis m , realizing the ficti ons ’traditi onal s ocial functi on with post m 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
Key words:P rofessors ; morality; self 2consci ous narrati on; paradox
第30卷 第3期2010年6月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Vol . 30 No . 3
Jun . 2010
《教授》中的二律背反及其道德内涵
宋艳芳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苏州215006)
3
【摘 要】当代作家邱华栋的小说《教授》以夹叙夹议的拼贴方式评判当代社会的种种伦理失常现象, 以反思型叙述揭示知识分子的伦理困境, 以观看—被观看、封闭—开放的二元对立和背反探索隐私的危机、信仰的危机等关涉道德、伦理的主题, 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从而实际上借后现代的叙事技巧实现了小说传统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教授》; 道德; 反思型叙事; 二律背反【中图分类号】I 20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10) 03-0036-05
一 小说的道德功能和价值
《教授》是当代作家邱华栋2008部长篇小说。, 亮的生活, 。小说的题目、封面上的兽面人以及三个人的倒影形成的动物形状的阴影足以引起人们的遐想, 更能激发高校知识分子的阅读兴趣。实际上, 很快读者就会发现, 这部小说里的“教授”有一个谐音绰号:“叫兽”, 由此也可以判断, 像很多当代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一样, 这部小说意在揭露以“教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道德的堕落和沦丧。
然而, 读完全书我们就会发现, 教授仅是小说批判锋芒指向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靶子, 正因为教授曾高高在上, 他的堕落才显得尤其沉重。而《教授》只是借这样一个群体的负面形象揭开更多人的面纱, 引发我们对于道德伦理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文学的道德揭示功能和道德价值一直是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关注的主题。英国当代作家默多克就对文学的道德功能情有独钟, 她认为:“如果你写的是小说, 那么你就无法避免道德判
断。”善”, 的, 。经过认::善的一个基本的要素是勇气。我此处想到的是那些在暴政压力下仍坚持呐喊出真理的持不同政见者。我知道的一个例子:弗拉蒂米尔・布考夫斯基, 他被捕入狱, 被释放, 继续呐喊, 明明知道他可能被投入精神病院———在那里他可能会被逼疯。这是有关纯粹的勇气和善的一个多
[1]242
么好的例子! ”而中国学者高楠在其《文学的道德价值》一文中, 对文学的道德价值进行了肯定并做了系统的论证, 他认为:“文学的道德价值是文学随时实现着的价值, 它是文学的普遍价值, 又是文学作品分有的具体价值。”
邱华栋在其小说《教授》中, 根本无意避免道德判断, 而是高举道德批判的旗帜, 秉持一个作家的勇气, 对当代社会上发生的种种现象, 特别是一些道德沦丧, 伤风败俗的事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对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五花八门、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充满了忧虑, 并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把它们记录和展现出来以警示世人。这一点是让人敬佩的。而且, 邱华栋的小说充满了时代感, 正如刘震云在小说的序中所说, “别的作家写的是‘故’事, 邱华栋写的是‘新’事”。很多刚刚
[2]55
[1]112
3[收稿日期]2010-03-30
[作者简介]宋艳芳, 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研究。
第3期宋艳芳:《教授》中的二律背反及其道德内涵 37
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都出现在《教授》中。己的一己之利置自己的对手于死地。
比如, 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所做的各种准备:轨从全书来看, 大学教授这一职业不过是看待道建设, 建筑设计和施工等, 并且夹叙夹议。讲到社会问题的一个角度。校园里的学术腐败等现象北京的轨道建设, 他突然就插进一段话, 评价政府的腐败:“其实, 政府的行政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花
[3]
在各级官员身上的钱太多了”。讲到国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他又借叙述者之口说:“人类是极
[3]61
端自私的, 人是地球的癌症。”邱华栋的勇气还体现在他把很多引起争议的真人真事当做了素材, 比如中央电视台某体育节目主持人上身穿西装, 下身穿短裤并在播放节目时露出裸腿的事情; 又比如影视界的“潜规则”:女演员出卖色相和身体从男导演那里获得主演机会, 等等。他应该知道, 在小说中利用这样的素材一不小心就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甚至以侵犯别人名誉权的理由被送上被告席。但他还是使用了这些素材, 由此可见作者揭露时弊的决心和无畏无惧的人文精神。
只是小说批判的社会现象之一, 并不占主体地位。不过, 我并不同意刘震云在这本书的序“前行者邱华栋”中有关小说主人公的身份不重要的说法。邱华栋是善于反思和反省的, 他借助段刚———一位文科大学教授, 一位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者———这样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 对社会弊病进行诊断和揭示, 撕开社会的疮疤, 展示其中的丑恶, 自然有其用意。我认为, 其一, 大学教授, 特别是一位经过了人文精神教育之洗礼的文科教授的反思性视角给小说的批判力度增加了砝码, 给小说的揭露和批判功能增加了理性的深度。其二, 知识型人物内心在道德边缘的挣扎和徘徊, 能够引导读者做出自己的判断以一位著名经济, , 。虽然我们
二 反思型叙事:、精神文明两手抓, 看多年来
, 精神文明却一直无法追上物质文明奔跑的步伐。, 属于批判现实赵亮作为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可以接触经济上的不主义的作品, 。同阶层, 带来了叙述的优势。《教授》基本上以写实为主, 可也不时穿插后现代叙事技巧。比如, 上文提到的内容的拼贴和杂糅, 一种晚报式的写作方法; 又比如, 曝光自己的虚构手段, 明确表示某些段落是作家自己的想象等。这实际上引导读者思考真与假的界限。他在叙述完自己的想象之后会说:事实的情况是……读者当然会想到, 这些都是作家的虚构, 也许想象的更符合真实的情况?
由于叙述的拼贴特点, 主体的叙事常常被打乱, 叙述中间不停地插入一些杂乱的与主体叙事无关的内容, 甚至一些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比如建筑、绘画等等。语言也过于口语化, 影响了其顺畅和美感。然而, 作者的拼贴和杂糅也并非毫无目的。比如, 书中谈到了很多经济学知识, 特别是赵亮的经济学“怪论”。可实际上, 仔细推敲之下我们会发现, 赵亮至少是真诚的, 因而作者在批判其放浪行为的同时对他的真诚其实表现了一定的赞赏。而曹昆之类的教授才是作者着力批判的对象:他们似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实际上则是表面一套, 背后一套, 虚伪至极, 阴险至极, 会为了自
另外, 作者选取了一位反思型大学教授作为叙述者, 也体现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自嘲。面对这样的事情,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能做什么? 该怎样做? 正如段刚不时地、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赵亮的帮凶一样, 我们常常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沦为一些社会弊病的帮凶, 甚至是制造者。至少, 我们常常成为站在沈临帖对面的那些麻木的看客和间接的杀手之一(沈临帖是段刚的研究生, 因揭发师兄论文抄袭而遭到周围人的冷落和排挤, 最终以自杀试图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 。
很多反思型的知识分子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了类似的困惑和自己所陷入的道德伦理困境。比如, 《丑陋的学术人》的作者东方善霸(显然是笔名, 为了避免麻烦吧。看来作者没有足够的勇气袒露自己的身份) 在“善霸后记”中写到:“即使不在学术圈子里混, 总得在地球上混吧? 总得与亲朋好友打交道吧? 在当前的社会风气里, 我能保证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吗? ”后面他又提到, 在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 他的表弟打电话请他为女儿上大学的事情帮忙走后门。他写到:
38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0卷
“读者朋友, 你说我该怎么办? 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我解决这个问题呢? 唉, 可怜的善
[4]
霸! ”他把难题留给了读者, 更能引起读者的反思。这种情况下, 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不帮, 没人欣赏你的清高, 在亲戚朋友间只会落个骂名; 帮了, 又会愧对自己的良心和良知:这个社会究竟还有没有公平和公正?
如同沈临帖一样, 很多追求公平公正的人却得不到好下场。当公众把错当成了对, 那么这个社会就真的黑白颠倒了, 问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造假和抄袭成为众人眼中司空见惯的浑常事, 站出来指出其错误之处的反而成了叛徒犹大, 成了要被惩罚的人。他被孤立, 被歧视, 最终选择了自杀。只是, 沈临帖以个体的牺牲作为唤醒人们良知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他所能唤起的人们的警觉意识实在微不足道。事情过去了, 一切仍然是老样子。
人都有阴暗面, 有自己不愿正视的那一面。《教授》通过揭露赵亮的生活, 把人“兽性”赤裸裸展示了出来, , , 刺意味。教授, 其间的距离曾经被认为很巨大, 如今却重叠为一, 不能不让人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失重感。这也是很多作家喜欢写校园, 写知识分子的原因吧。
此外, 以知识分子作为叙述和故事的主角也是当代小说的一个潮流, 并引起了大量的争议, 其中最典型的要数阎连科的《风雅颂》了。而且, 这些小说里的很多知识分子都是负面形象, 或者从正面走向负面的形象, 如《沧浪之水》中的池大为。正如姚晓雷所说, “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一向是小说表现的高难领域。原因无他,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神层面和现实层面连接枢纽的特殊身份, 注定了他们身上要汇集着一个时代各种尖锐矛
[5]
盾。”但这也正是很多学者型作家选择知识分子题材的重要原因, 小说魅力之一就是它所蕴含的矛盾和冲突。
至于作家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内在动机, 王卫平在其《从现代小说中的文人形象看知识分子的人格》一文中对现代作家创作动机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当代学者小说家:“现代作家之所以把文人写成道德人格卑下, 独立人格匮乏, 无才而又无德
的形象, 除了知识分子在道德人格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以外, 恐怕还有作家深层心理与心态上的原因, 这就是原罪意识、自卑情结、自我贬抑和文人相轻。”在某种程度上, 这同样适用于当代小说中的文人形象。不过, 我认为“文人相轻”的说法与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毫不相干。对于当代学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来说尤其如此。学者型作家在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时候, 更多地出于一种自嘲和自我贬抑的动机, 因为作家与自己所塑造的人物之间并不站在一个地平线上, 没有相轻相重的理由和逻辑。在我看来, 尔雅在塑造式牧这样一位知识分子形象时, 实际上带有强烈的优越感:式牧至少是一位有道德良知、有精神追求、有反思精神的知识分子, 而当代社会上的很多人也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道德上的堕落和人格上的猥琐。因此, , 学者型小说, , ”这样的悲观论调希望。
[6]
三 观看—被观看:悖论中的道德暗示
如上所述, 《教授》选取知识分子作为叙述者和叙述对象, 因此, 小说从头到尾都是围绕叙述—被叙述、观看—被观看的二元对立展开的。而在行文的过程中, 这个二元对立也不断地被颠倒、解构, 并由此达到揭露主题的目的。
首先, 叙述者段刚是观看者, 他在观看好友赵亮的生活, 包括私生活。作为赵亮的“铁哥们”, 段刚跟随赵亮走南闯北, 眼界大开:他有机会体验了玫瑰花温泉浴加皇帝按摩; 欣赏了赵亮的妻子曾莉当宠物养的波斯猫、玉鸟和蟒蛇; 参加了有市长参加的晚宴, 并耳闻目睹了政界和经济界的合谋; 他看到南方饭桌上的野味; 学会了打高尔夫; 在赵亮和后者找的代孕者之间牵线搭桥; 为赵亮的离婚案奔波, 安置赵亮曾经的情人, 甚至差点参与“捉奸”。总之, 段刚跟随赵亮目睹并体验了很多光怪陆离的事情, 把赵亮的私生活暴露在读者面前。但同时, 段刚本人也是被观看者, 被赵亮及赵亮的“朋友们”观看。比如, 体验玫瑰花温泉浴加皇帝按摩时, 赵亮看到了段刚的退缩; 赵亮与朋友们准备吃野味尝尝鲜时, 看到了段刚的“迂腐”。
第3期宋艳芳:《教授》中的二律背反及其道德内涵 39
在这个过程中, 作者实际上在通过段刚和赵亮的
相互观看来鸟瞰当下社会, 而读者, 沿着两位教授的视线, 看到了当下社会的腐败与堕落。其次, 小说中有关一位女行为艺术家的故事起到了“元小说”或者说“潜文本”的作用, 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小说“观看—被观看”的主题。段刚第一次看到女行为艺术家是在地产商庞天书一个新地产项目的开盘仪式上, 为了吸引众人的眼球, 庞天书策划了一个叫做“封闭在半空一个月”的行为艺术展示。具体是一位美术学院毕业的女行为艺术家, 将在一个悬在半空的半透明的玻璃圆球里生活一个月, 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并做各种各样的表演, 比如瑜伽。段刚对这位女行为艺术家很感兴趣, 到她跟前与她相互观看与打量, 跟她进行了交谈, 从她那里得到了一些安慰和启示; 一段时间之后, 女行为艺术家又与庞天书合作, 进行了另外一次行为展示。这次是在庞天书打造的一个地产项目中一栋公寓的某个房间里住一个月不能出来, 这个作品的名称叫做“闭关的女人”关期间, “在地产项目的入口处, 屏幕, 可以子的所有活
[3]179
动”, , 无视摄像镜头的存在, 在屋子里我行我素, 大搞真人秀。
细致推敲, 这两个插曲实际上通过“观看—被观看”、“封闭—开放”的二元对立及对这些二元对立的解构突出了《教授》一个意图: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悖论, 而人们却常常漠视了这些悖论中暗含的玄机。
表面看, 女行为艺术家生活于“封闭”的空间, 完全处于“被观看”的地位, 但实际上, 她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同时, 却可以通过想象、做梦、绘画创作打开一个宽广无垠的世界, 而大众东奔西走, 甚至满世界飞, 却可能总是限于一个有限的圈子; 她在“被观看”的同时, 也直接(在半透明的玻璃球中) 或间接(在封闭的公寓内) 地“观看”到了大众暴露无遗的窥私欲。而且, 她通过对段刚的观察, 明确探知了后者的遭遇和心思。
此外, “观看—被观看”, “封闭—开放”的二元对立和背反也突出了隐私的危机。科技日新月异, 每个人的生活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到处都是摄像头, 不管你在哪里, 手机定位系统都可以找到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女行为艺术家的生
活反而是最安全的, 因为她知道自己在众人窥视的目光下, 她的生活因此带有表演的性质。换句话说, 她是明明白白地被窥视, 而我们却可能糊里糊涂地泄露了自己的隐私。
对于《教授》本身来说, “观看—被观看”、“封闭—开放”的二元对立和背反同样适用:它首先是观看者, 观看当代人生中的种种现象; 它同时是被观看者, 被读者观看和探索; 它虽包罗万象, 却不是生活的全部, 而且总归圉于那不厚的一本书, 因而是“封闭”的。可它却像是一个万花筒, 映照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藏污纳垢的角落, 因而又是“开放”的。
实际上, 作者在后文中点明了两个行为艺术给他的启示:观看者在观看被观看者的时候, 实际上看到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他们可能的生活。[3]”:
, , 人
———人变成了自恋到极, 人变成了只是崇拜自己、膜拜自己、喜欢自己的小东西。这, 就是真人秀的实质。也许, 这还是整个人类的普遍处境, 一切神圣和稳固的东西都在瓦解和烟消云散, 一切巨大的东西都在变得渺小, 没有伟大的人物了, 没有神圣的事物了, 也没有了巨大的纪念碑和伟大的战役, 没有了伟大的爱情和永恒的信念, 人们都开始蝇营狗苟, 都矮小成了
[3]180
侏儒, 被别人消费。
这实际上是在暗示《教授》本身的主题, 是对伟大事物之消失, 对道德伦理之沦丧的哀悼。是希望以有限的揭发引发众人无限的思考, 重新树立道德的纪念碑, 呼唤信念的回归。
四 小说道德批判的现实意义
《教授》所展示的世界光怪陆离, 眩人耳目, 但
它毕竟是个虚构的文本, 读者也不会尽信书中所有那些怪异之事。但问题是, 这个虚构的世界并没有超出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因此更加震撼人心。比如, 北京的那些国际友人设计的新建筑: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 充满了炫耀, 同时也充满了警示:这是权力的象征, 这是国际化的象征, 同时, 这也是国内建筑师屈辱的象征。比如北京的交通, 四通八达却常常极端拥堵; 地下交通系
40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0卷
统如同地狱, 让人恐慌。比如货车司机的“勇猛”; 比如上层社会人们生活的糜烂:吃野生动物, 滥交等等。而段刚和赵亮的友谊则突出了信任的危机。在这方面, 作者的叙述有故意雕琢的痕迹。他并不追求绝对的现实主义的描写, 而是为了叙述的需要编造各种各样的借口, 使段刚参与赵亮的生活, 虽然这些借口很多都不能自圆其说。不过, 小说的目的不是自然主义的那种写实, 而是通过虚构打开一个视窗, 让读者透过这个窗口看到我们所忽视的现实。这又牵涉到不同人对“现实”的不同理解。可邱华栋要反映的是当下我们生活其中的可触可感的现实, 而非理念上、概念上的现
(带所有格的, 属实, 或纳博科夫的“意向性现实”于独特个体的现实, 即“我的”、“你的”、“他的”现
[7]
实) 。这个现实更容易让人理解和体会, 更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 赵亮和妻子的关系也突出了当前社会婚姻的危机和信任的危机。曾经相爱的人以残酷战争的方式结束自己的婚姻, 荒唐却真实,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方的隐私, 的极端自私归根结底, 》通过其反思型叙事以及其
中的冲突和碰撞, 对立和背反, 想要带给人们的似
乎就是心灵的撞击。它以揭露疮疤的行动来撞击读者的心灵, 力求把读者, 把大众从麻木的状态中惊醒, 如同沈临帖以自杀唤醒身边的人那样。这种惊醒也许并不能长久地发挥效力, 可毕竟能带给人深思和反省。而作者邱华栋夹叙夹议的叙事风格则以后现代的拼贴方式实现了小说传统的道德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Dooley, Gillian . Fr om a Tiny Corner in the House of Fic 2
ti on:Conversati ons with Iris M urdoch [M].South Car o 2lina:University of South Car olina Press, 2003. [2]高楠. 文学的道德价值[J ].文学评论, 2009(1) . [3]邱华栋. 教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4]东方善霸. 丑陋的学术人[M].:陕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9.
[5姚晓雷. 》看当下知识分
[, 2009(1) .
. [J ].文学评论, 2009(1) .
[7]赵君. 探寻“现实”的本真内涵[J ].外国文学评论,
2008(4) .
【责任编辑:王建霞】
Paradoxes i n and M ora l S i gn i f i cance of Professors
SON G Yan 2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 iangsu 215021, China )
Abstract:The novel “Pr ofess ors ”, written by conte mporary writer Q iu Huadong criticizes the s ocial maladies in its narrative and comments, reveals the intellectuals ’ethical dile mmas in its self 2consci ous narrati on, and p r obes int o such the mes as the crisis of p rivacy and belief with binary oppositi ons . Theref ore, it bel ongs t o the traditi on of critical realis m , realizing the ficti ons ’traditi onal s ocial functi on with post m 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
Key words:P rofessors ; morality; self 2consci ous narrati on;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