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读解】

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读解】

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相关文章

  • 孝经读后感1000字
  • 孝经读后感1000字 孝经>读后感1000字(一)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 ...查看


  • [孝经]第一章和第七章教学设计
  • <孝经>第一章和第七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知道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要做到孝. 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 情感: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 ...查看


  • 从死义看先秦史官文化与孝义关系
  • 摘 要: 死义行为与孝义的内涵具有其内在的矛盾性,而这则有赖于史与孝观念的关系解读.史义完善着孝义,孝义推进着史义.史的观念与孝义形成了一种动态中的互动,二者又在这种互动中逐渐形成一个颇具包容性的体系,进而在不断地发展中生发出新的价值观念. ...查看


  • 趣味国学专题知识讲座(练习题) (68)
  • 趣味国学知识讲座专题活动(试题)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哪一章?() A.泰伯 B.学而 C.八佾 D.宪问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作的& ...查看


  • [读书笔记作文][孝经]读书笔记
  •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用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对体会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无价,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 ...查看


  • 国学达人题目6
  • "国学达人"试题(初中)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 <语文>易答案:(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查看


  • 经典诵读节目串词1
  • 1<弟子规>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儒家经典中,最为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弟子 ...查看


  • [郑氏规范]中的孝义思想及其影响
  • <郑氏规范>中的孝义思想及其影响 刘 宇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 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的浦江郑氏家族,因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 ...查看


  • 怎样孝敬父母(之一)
  •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学习传统文化 感悟孝道人生--- 主讲:原河南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厅长,现任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鲁献启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刚才主持人对我的情况已简单作了介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