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教学反思
曹瑞芸
《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框题作为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开启唯物论的第一课内容,对于学生对唯物论的理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虽然这框知识我已经上过一遍,但是再上时仍然还是有一些问题。
一、 教学目标反思
从教学目标来说本框的目标是要了解物质的定义及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分析宇宙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重点是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难点是物质的哲学含义以及物质概念和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对此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拆分:
1、 理解哲学意义上的物质的概念
2、 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具有物质性的
一节课下来后,我发现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但是对于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理解就有所欠缺了。下面我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二、 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我先导入一个哲学故事,通过哲学故事让学生否定上帝创始论。从哲学故事导入哲理清楚,同时能够很好的衔接下面的教学内容。紧接着由课前学生准备的地理知识地球的起源来分析证明自然界是物质的。哲学故事的导入和
学生的地理科学知识的讲述能够很清楚的否定神创论,肯定自然界的物质性。
通过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理解后我引入哲学中物质的概念,这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特别设立的举例的环节。通过教师举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质,从而得到物质的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过后我对此进行了反思,发现从教师举例的角度,其内容是有限的,导致学生对物质及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分是在被动的理解。如果我采取举一反三的模式,我举一个例子剩下的例子交给学生,在学生所举例子中进行归纳,概括,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同时学生也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接下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讲解,我觉得这一部分是问题最多的,首先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预期把握不够,在讲到人类社会的构成因素特别是生产方式时许多学生是不能够理解的。我又对生产方式进行了详解,因此耽误了一定的时间,致使课堂小结和当堂训练都未完成。其次是人类的生产方式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较困难。其次对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一点,我更应该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而并不是意识也是物质的。同时应该把一些问题放给学生课前就做些准备,不至于课上所有内容都要进行讲解和举例,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不断启发学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备课过程中更加严谨和科学。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反思
曹瑞芸
《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框题作为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开启唯物论的第一课内容,对于学生对唯物论的理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虽然这框知识我已经上过一遍,但是再上时仍然还是有一些问题。
一、 教学目标反思
从教学目标来说本框的目标是要了解物质的定义及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分析宇宙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重点是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难点是物质的哲学含义以及物质概念和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对此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拆分:
1、 理解哲学意义上的物质的概念
2、 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具有物质性的
一节课下来后,我发现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但是对于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理解就有所欠缺了。下面我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二、 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我先导入一个哲学故事,通过哲学故事让学生否定上帝创始论。从哲学故事导入哲理清楚,同时能够很好的衔接下面的教学内容。紧接着由课前学生准备的地理知识地球的起源来分析证明自然界是物质的。哲学故事的导入和
学生的地理科学知识的讲述能够很清楚的否定神创论,肯定自然界的物质性。
通过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理解后我引入哲学中物质的概念,这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特别设立的举例的环节。通过教师举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质,从而得到物质的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过后我对此进行了反思,发现从教师举例的角度,其内容是有限的,导致学生对物质及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分是在被动的理解。如果我采取举一反三的模式,我举一个例子剩下的例子交给学生,在学生所举例子中进行归纳,概括,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同时学生也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接下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讲解,我觉得这一部分是问题最多的,首先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预期把握不够,在讲到人类社会的构成因素特别是生产方式时许多学生是不能够理解的。我又对生产方式进行了详解,因此耽误了一定的时间,致使课堂小结和当堂训练都未完成。其次是人类的生产方式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较困难。其次对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一点,我更应该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而并不是意识也是物质的。同时应该把一些问题放给学生课前就做些准备,不至于课上所有内容都要进行讲解和举例,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不断启发学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备课过程中更加严谨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