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吟诗

让学生在“读”中丰盈“美”的情感

——《纪晓岚吟诗》说课稿

武汉市江夏区 何彩莲

一、说教学理念

当众说纷纭的语文观冲击着我们的视听,不少老师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困惑,甚至不停地纠结着,但有一点让各位同仁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的重要手段就是读。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只要依标据本,切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好读的方式,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言的积累,形成语文素养,享受学习过程。

二、说教材

《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编在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智慧故事”之首,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物的智慧美,懂得知识是智慧的基础。这篇课文就是围绕文学家纪晓岚吟诗一事,表现出一代才子的机智过人、才华横溢。故事内容有趣,语言浅显,文中有诗的形式特别,景和人的描写生动传神。编者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感情朗读和默读课文的训练,并加强语言的积累,为学生高段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悠然、绝妙、机智”等词。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3.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的情境,体会纪晓岚的机智,并能受到熏染。

教学重点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情趣;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抓住第3自然段读文品诗,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认识人物的机智与才华。

三、说学情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能把握叙事性文章的主要事件,对这类智慧故事中的人物尤感兴趣,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意,但在课堂上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来掌握读文方法,达到深层次的品读感悟。我始终牢记《课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语言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诗文对照,想象画面;扣词扣句,点拨、感悟。

2.学生学法:朗读想象法、默读勾画圈点法、品读交流法,让学生养成默读精思、潜心涵咏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法和学法往往是相互交融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五、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认字读词;读题质疑,整体感知;并训练从段首句中抓

重点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会文中的内在美。我设计了四个主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图文结合读 想象自然秋色环境美

从学生感兴趣的画面入手,将带有插图的第1段文字文呈现出来,并这样引导:

1.乾隆皇帝和纪晓岚这对君臣来到江边散步,江边的哪些景物吸引了他们?学生自读找到“落日、光芒、波浪、芦花、水鸭、钟声”这组景物词。

2.再点拨学生给这些让人遐想连篇的景物前加上一个词语,让他们变得更亮丽,如:(红红)的落日 (金色)的光芒 等

在读中充分感受景物特点和描写的优美。

3.再读这段话,想象画面。

这样能将体会景色美与积累语言、学习写景方法、发展想象思维有机融合。 第二个环节:抓住细节读 感受老翁独钓情趣美

这部分内容是诗意中的灵魂所在,老翁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传神,需要在读中体会文字背后的情趣。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1. 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重点词语。

2. 再引导:

抓“静静地”、“目不转睛”、“一动也不动”体会老渔翁钓鱼时的专注,感受静态美。

抓“晃动”、“突然没入”、“用力拉起”、“钓上”演读体会老渔翁娴熟的钓鱼技术,感受动态美。

抓“活蹦乱跳”、“金色”、“大” 、“拍”、“哈哈大笑”指导朗读,读出钓得大鱼后的喜悦。

3. 然后男女生对接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受老渔翁给秋江带来的生机和情趣,为后面“一人独占一江秋”做有力的铺垫,并潜移默化习得人物描写方法。

第三个环节:诗文对照读 品味词精句妙诗意美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重锤敲打:

1.先找读纪晓岚在此情此景中作出的诗,让学生说说纪晓岚把眼前的哪些景物写进了诗里?从而理清诗与文的对照关系。

2.诗文对照体会“一人独占一江秋”,在感悟时会有难度。

①学生能明白“一人”指的是老渔翁,对于老渔翁独自占有享受的这一江秋景,需要再读1、2自然段来回味。

②体会诗用字绝妙,描写生动传神之处。

深度点拨:这江边不是还有纪晓岚还有乾隆皇帝吗?怎么就说“一人独占”呢?

经此点拨,学生顿悟:老渔翁“一拍一呼复一笑”完全沉浸在垂钓之乐中,不觉周围人的存在,他与这美丽的秋景融为一体了。这样就能领会到 “一人独占一江秋”的意境。

③读中学写,悟法。

平时习作中我们可以向文学大师纪晓岚学习,做到用字绝妙,描写生动传神。这样牵引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以学致用,才最有实效。

3.再以这种形式读诗,然后尝试给诗拟题,并完整背诵。

一( )一( )一( ) ,一( )长 竿 一( )钩 。

一( )一( )复 一( ),一( )独 占 一( )。 如此层层推进地读,既理清了课文1、2自然段与文中古诗之间的对应关系,又落实了体会古诗词精句妙的特点。

第四个环节:个性体验读 认识机智过人智慧美

聚焦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当场”“必须”这些词中体会乾隆是“故意为难”纪晓岚。

2.然后换位体验,感受人物。

引导学生边读边演:面对乾隆皇帝的故意为难,纪晓岚是“望着江上的渔舟”“来来回回地走”“悠然地吟唱”,一位才华横溢,智慧过人的纪晓岚立在眼前。

过渡:读到这儿你想说点什么?此时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与人物对话,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3.再看乾隆皇帝的评价,让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

特别要引导学生读好皇帝说的话: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①先组织讨论连用四个“好”字的意味。

②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点拨:听到这首绝妙的七言诗,乾隆皇帝也不由得心生佩服之情,他不禁点头笑道——生读。

再点拨:乾隆皇帝为大清有这样机智过人的人才深感骄傲与自豪,他不禁点头笑道——生再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准确把握皇帝的情感,还对纪晓岚的智慧美有更深的领悟。

③最后一起带着由衷地称赞与自豪配乐吟诵《秋江独钓图》

六、说预期效果

以上教学程序的四个环节,正如《课标》中要求的:始终凸显一个“读”字,读出层次,读出个性。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能让学生积累精妙语言,习得读文方法,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巧妙地融为一体,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说板书设计

22 纪晓岚吟诗

好 景

好 情趣

好 诗

好 智慧

课题下方自上而下板书:景、情趣、诗、智慧这四点,并借乾隆皇帝评价的四个“好”字分别加在前面,阶梯式呈现,更富于美感。此板书力图全面、简明将地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重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丰盈“美”的情感

——《纪晓岚吟诗》说课稿

武汉市江夏区 何彩莲

一、说教学理念

当众说纷纭的语文观冲击着我们的视听,不少老师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困惑,甚至不停地纠结着,但有一点让各位同仁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的重要手段就是读。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只要依标据本,切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好读的方式,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言的积累,形成语文素养,享受学习过程。

二、说教材

《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编在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智慧故事”之首,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物的智慧美,懂得知识是智慧的基础。这篇课文就是围绕文学家纪晓岚吟诗一事,表现出一代才子的机智过人、才华横溢。故事内容有趣,语言浅显,文中有诗的形式特别,景和人的描写生动传神。编者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感情朗读和默读课文的训练,并加强语言的积累,为学生高段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悠然、绝妙、机智”等词。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3.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的情境,体会纪晓岚的机智,并能受到熏染。

教学重点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情趣;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抓住第3自然段读文品诗,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认识人物的机智与才华。

三、说学情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能把握叙事性文章的主要事件,对这类智慧故事中的人物尤感兴趣,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意,但在课堂上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来掌握读文方法,达到深层次的品读感悟。我始终牢记《课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语言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诗文对照,想象画面;扣词扣句,点拨、感悟。

2.学生学法:朗读想象法、默读勾画圈点法、品读交流法,让学生养成默读精思、潜心涵咏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法和学法往往是相互交融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五、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认字读词;读题质疑,整体感知;并训练从段首句中抓

重点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会文中的内在美。我设计了四个主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图文结合读 想象自然秋色环境美

从学生感兴趣的画面入手,将带有插图的第1段文字文呈现出来,并这样引导:

1.乾隆皇帝和纪晓岚这对君臣来到江边散步,江边的哪些景物吸引了他们?学生自读找到“落日、光芒、波浪、芦花、水鸭、钟声”这组景物词。

2.再点拨学生给这些让人遐想连篇的景物前加上一个词语,让他们变得更亮丽,如:(红红)的落日 (金色)的光芒 等

在读中充分感受景物特点和描写的优美。

3.再读这段话,想象画面。

这样能将体会景色美与积累语言、学习写景方法、发展想象思维有机融合。 第二个环节:抓住细节读 感受老翁独钓情趣美

这部分内容是诗意中的灵魂所在,老翁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传神,需要在读中体会文字背后的情趣。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1. 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重点词语。

2. 再引导:

抓“静静地”、“目不转睛”、“一动也不动”体会老渔翁钓鱼时的专注,感受静态美。

抓“晃动”、“突然没入”、“用力拉起”、“钓上”演读体会老渔翁娴熟的钓鱼技术,感受动态美。

抓“活蹦乱跳”、“金色”、“大” 、“拍”、“哈哈大笑”指导朗读,读出钓得大鱼后的喜悦。

3. 然后男女生对接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受老渔翁给秋江带来的生机和情趣,为后面“一人独占一江秋”做有力的铺垫,并潜移默化习得人物描写方法。

第三个环节:诗文对照读 品味词精句妙诗意美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重锤敲打:

1.先找读纪晓岚在此情此景中作出的诗,让学生说说纪晓岚把眼前的哪些景物写进了诗里?从而理清诗与文的对照关系。

2.诗文对照体会“一人独占一江秋”,在感悟时会有难度。

①学生能明白“一人”指的是老渔翁,对于老渔翁独自占有享受的这一江秋景,需要再读1、2自然段来回味。

②体会诗用字绝妙,描写生动传神之处。

深度点拨:这江边不是还有纪晓岚还有乾隆皇帝吗?怎么就说“一人独占”呢?

经此点拨,学生顿悟:老渔翁“一拍一呼复一笑”完全沉浸在垂钓之乐中,不觉周围人的存在,他与这美丽的秋景融为一体了。这样就能领会到 “一人独占一江秋”的意境。

③读中学写,悟法。

平时习作中我们可以向文学大师纪晓岚学习,做到用字绝妙,描写生动传神。这样牵引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以学致用,才最有实效。

3.再以这种形式读诗,然后尝试给诗拟题,并完整背诵。

一( )一( )一( ) ,一( )长 竿 一( )钩 。

一( )一( )复 一( ),一( )独 占 一( )。 如此层层推进地读,既理清了课文1、2自然段与文中古诗之间的对应关系,又落实了体会古诗词精句妙的特点。

第四个环节:个性体验读 认识机智过人智慧美

聚焦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当场”“必须”这些词中体会乾隆是“故意为难”纪晓岚。

2.然后换位体验,感受人物。

引导学生边读边演:面对乾隆皇帝的故意为难,纪晓岚是“望着江上的渔舟”“来来回回地走”“悠然地吟唱”,一位才华横溢,智慧过人的纪晓岚立在眼前。

过渡:读到这儿你想说点什么?此时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与人物对话,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3.再看乾隆皇帝的评价,让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

特别要引导学生读好皇帝说的话: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①先组织讨论连用四个“好”字的意味。

②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点拨:听到这首绝妙的七言诗,乾隆皇帝也不由得心生佩服之情,他不禁点头笑道——生读。

再点拨:乾隆皇帝为大清有这样机智过人的人才深感骄傲与自豪,他不禁点头笑道——生再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准确把握皇帝的情感,还对纪晓岚的智慧美有更深的领悟。

③最后一起带着由衷地称赞与自豪配乐吟诵《秋江独钓图》

六、说预期效果

以上教学程序的四个环节,正如《课标》中要求的:始终凸显一个“读”字,读出层次,读出个性。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能让学生积累精妙语言,习得读文方法,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巧妙地融为一体,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说板书设计

22 纪晓岚吟诗

好 景

好 情趣

好 诗

好 智慧

课题下方自上而下板书:景、情趣、诗、智慧这四点,并借乾隆皇帝评价的四个“好”字分别加在前面,阶梯式呈现,更富于美感。此板书力图全面、简明将地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重难点。


相关文章

  • 纪晓岚吟诗 1
  • <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 --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 方黎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沉静.悠然.垂钓.绝妙.机智.光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流利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结合古诗,想象& ...查看


  • 古代经典趣味对联故事
  • (1)女神童妙对女皇帝 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能诗善对.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姐妹俩来到金銮殿上,不住东张西望,处处都觉新奇.武后一见她俩那副机灵童稚神态,早有几分 ...查看


  • 大清朝的文人雅士没事就喜欢对对子,乾隆爷也喜欢对对子
  • 大清朝的文人雅士没事就喜欢对对子,乾隆爷也喜欢对对子对对子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最喜欢的一项文化娱乐,特别是在大清朝,对对子更是风气达到鼎盛,著名的有纪晓岚,据说在整个大清除了郑板桥,就没有人对对子能对过纪晓岚. 作为汉文化业余爱好者,乾隆皇帝 ...查看


  • 对联趣闻(166)纪晓岚巧对谜联
  • 纪晓岚回乡探亲期间,经常与少年时代的一位朋友在一起.二人饮酒谈心,作诗对句,有时谈起少年趣事,高兴得彻夜难眠.        一日,二人去郊外游玩,一路上风景绝佳,远望一带长堤,柳树成行.二人来到堤上,但见湖光山色,水鸥翔集,岸畔荷花飘香, ...查看


  • 趣味对联故事
  • 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 ...查看


  • 数学手抄报:诗词里的数学
  • 古人吟诗作对,不仅喜欢用自然景物作意象,也喜欢嵌入数字写成数字诗句.那么,你知道有哪些诗词曲赋是有数字的吗? 1.宋代邵雍是数理大家,写过一首朗朗上口的数字诗,描写一路的景物,全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查看


  • 百家姓对联:牛姓来源及牛姓对联.牛姓宗祠联
  • 牛(niú)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帝王汤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得姓始祖为宋微子启.周朝建立以后,封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人名牛父,官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长逖人进攻宋国,牛父率军抵御,不幸战 ...查看


  • 中国趣味对联故事汇集
  • 中国趣味对联故事汇集(一) 诸葛亮一生数字对 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经过多少年代,许 ...查看


  • 名联故事集萃--节选自[楹联大全]一书
  • 名联故事集萃 (本文节选自搜狐读书·<楹联大全>一书·作者:熊良钟) 孔子猛见一担泥巴置于路中,原以为是楚人同他开个玩笑,甚至可能是恶作剧.及至到跟前细看,见一上联,方知是在考他.孔夫子脸上布满了愁云,踱来踱去,怎么也对不上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