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之英语

高考英语改革——何处是归途

视角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大限将至”,中央方案迟迟未出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7月已过,仍无消息。这不是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第一次“爽约”。2011年之后,教育部每年都表示“年内出台”,到了今年有点骑虎难下。

2013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公开表示方案已经制定完毕,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随后,十多个省份也明确表示,当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制定,将在2014年发布,从2017年开始实施。但前提是,他们要等教育部的总体方案出台之后才能发布。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教育部牵头起草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已在2013年11月完成,由于争议较大,迟迟难以通过,目前又数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想在2017年的高考中如期实现改革,方案应当在2014年9月即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发布。这意味着,如果教育部的总体方案到9月之前还不发布,各省的高考改革进度势必受到影响。

最新的消息是,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讨论高考改革方案,但何时通过仍无明确的时间表。

按照教育部的计划,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不会立即全面推开,一些经济发达、教育改革已有一定基础的地区都有望列为试点省份。

视角二:追本溯源直击高考改革始末

这轮高考改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5年。

05年夏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写信,对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示担忧,胡锦涛批示要进行调查研究,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素质教育大调查,其中就涉及高考改革。

2008年,教育部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调研,当时列出了20个重大问题需要深度调研,高考的考试招生是其中一个。

在“纲要”获得通过的2010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这是直接向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负责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下设考试招生改革组。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进行调研,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

调研开始不久,教育部长袁贵仁便在2011年1月3日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到了下一步高考的改革思路,文章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月8日,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报道称高考改革方案已经确定,但次日教育部就表示,部长的“思路”不等于“方案”。但2月1日,在教育部公布的当年工作重点中,还是提出年内完成高考改革方案。

2011年下半年,专家团队围绕16个议题的调研报告陆续形成,共有八十多万字。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实际上也就被否定了,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不过,教育部仍将研究高考改革作为2012年的工作要点之一,当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位记者问袁贵仁:“高考改革方案10年内有可能出台吗?”袁贵仁的回答是:“不用10年,10个月都不用。”

但实际情况是,2012年,高考改革方案并无实质进展。

数度搁置后,传言四起,甚至传出了“近年不再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的说法。

“十八大”闭幕后,教育部在2013年1月下发了当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制定”并“颁布”高考改革方案,并在2013年春节前为此紧急开会研究,但方案涉及小升初、研究生考试、成人高考、职业考试等,高考改革本身被弱化了。到了2013年5、6月份,思路再次调整,强调还是要围绕高考做文章。视角三:地方抢跑——中央方案尚未公布,多省表示已草拟好最新的改革方案

教育部的改革方案迟迟难以出台,有些地方已经有些迫不及待。2013年10月,北京市率先发布了中高考改革的征求意见稿,尤以英语分值下降30分最引人注目。

当时北京宣布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正式方案,但至今也没兑现。8月3日,北京市教委相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北京的正式方案具体什么时间出台,要看教育部的方案出台时间,“这个教育部是有要求的”。该人士还称,如果最终教育部的方案与北京市的不一致,北京市的还需要调整,会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在北京的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不久,2013年11月,教育部的方案形成,其中也提到了降低英语分值。

2013年12月7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发表文章称,“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完成”,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并要求各地最迟在2014年年底出台本地区实施办法。12月8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再次公开表示“已经完成”,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2014年转眼就到。从1月起,各地的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四川、江苏、湖北等十多个省份都在会上表示,它们的地方改革方案已经完成,上海市教委主任在网站做访谈时公布了“已经完成”的消息。

这次,各地都没有像北京那样对外发布征求意见稿,而是都表达了“等教育部发布后,我们再发布”的意思。但和以往一样,“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教育部“上半年发布方案”的承诺再度落空。

7月28日,江苏教育厅办公室相关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已有一个初步方案,还在广泛征求意见,需要报省政府、教育部同意后发布,具体时间不详,但会“尽快”。

同日,四川教育厅宣传处人士表示,当地高考改革方案还没有完全确定,但2014年肯定会公布,该人士还说,2013年底教育厅就提出要在今年秋天公布,但可能是“相关情况有所变化”,所以后来就没提时间节点了。“但2014年是确定的。”他再次强调。四川同样要等教育部方案通过后才能公布。

接近教育部的人士认为,目前高考改革只有一份方案供领导选择,如果能像医改那样,多委托几个机构多做几份方案,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但为时已晚”。注:以上信息引自2014年8月11日《南方周末》报道

详见http://culture.ifeng.com/a/20140811/41525184_0.shtml

视角四:官方迟迟不回应,民间却风声四起,“英”“语”之争尤为激烈热点1北京

(北京初稿详见中国教育网:http://www.edu.cn/gkgg_8383/20131022/t20131022_1030749.shtml)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了中考高考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以“16年语文分数增至180分(增加30分),英语分数减至100分(降低50分)”最为引人注目。此外,《征求意见稿》表明,英语的考试形式也将转型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英语满分100分,其中听力30分,阅读写作等70分。

此稿一经公布,就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民众热烈的讨论,因为它不仅影响到北京考生,作为首套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它对全国其他城市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后各大网站开始以此稿为蓝本,大肆推断和解读北京英语改革的终极方向。2014年5月,一条“中

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语正式推出”的帖子在网上广泛传播。该贴称,2016年英语将退出高考,语文将提到200分。对此,北京市教委在采访中回应北京晨报记者说:该消息不实,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尚未正式出台。待教育部整体方案出台后,北京市将根据教育部整体方案和北京市实际情况,出台北京市的高考改革方案。

尽管北京市最终的高考改革方案还未敲定,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弈针对高考英语分值的剧降以及英语学科的新角色做出了解释。李弈表示说:“调整英语分值的目的,主要是要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使英语回归到语言工具的学科地位。未来英语的工具作用,也将会在试卷命题和试卷结构中有初步体现”。此外,“我们不希望学生用更多的精力、用更多的时间投放到英语的语法重复练习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最后还是张不开嘴,听不懂,改革后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强调表达和交流。”[1]热点2山东

与北京高考英语改革中“加重英语听力比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山东高考改革中的英语听力全面取消。2014年1月8日,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做客《阳光政务热线》,对学生、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张志勇表示:“2014年,山东省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七大方面。一是夏季高考的考试科目有所调整:由原来的‘3+X+1’调整为‘3+X(文综/理综)’,不再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试;二是夏季高考中,外语科目的考试中,听力不再纳入统一考试内容,改为把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外语听力考试成绩的考试办法,把对考生专业技能的测试由书面考试改为实际操作,并增加了分值;四是取消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五是统一了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六是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的范围和规模;七是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改革试点工作。”而此后5月份出台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也清楚地证实了英语听力取消的信息,《说明》中也强调,尽管如此,对于要考外语方向专业的学生,需参加省或市组织的口语考试。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解释,取消高考外语听力,并不意味着对外语听力不重视,而是将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听力部分补充对高考考生的听力要求。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高校、不同考生对外语考试及成绩的需求,还可以减轻一部分考生的备考负担。

但对此,英语老师们并不“买账”。“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功,听力尤其被放到了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意义。”58中英语老师王付波认为,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学生在“说”英语方面本来就有欠缺,高考是指挥棒,取消听力测试会直接导致对听力不重视,

进而阻碍英语口语的表达。

“取消听力可能是高考减负的措施,但肯定会淡化听力能力的训练。听力是英语学习中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一些标准化考试中考生的弱项,听力有困难,直接影响英语交流,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加强听力训练。”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郭翠就有许多学生因为听力不过关而在一些像托福、雅思这样的考试中错失良机。

青大英语系的梁志刚教授也表示,听力是开启语言学习之门的钥匙,取消高考听力会导致高中师生们在观念上轻视它,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他认为书本中可以学到的东西还是有限的,一些俚语、方言、行话、黑话的了解往往来自于广泛的听力。而外籍教授MonaAshby则坦言不理解决策者的想法:“既然大学期间有听力测试,高考也应该包括,英语学习包括很多方面,听力不应该被忽视。”

“听、说、读、写四个环节要相扣才能真正学好英语,高考不考英语听力,考生肯定会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精力投入其他考试学科上。”2中高二学生小王说,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来测听力,力度无法与高考同日而语,所以虽然学校英语老师仍然坚持带他们练听力,可他感觉同学们并不重视。

值得一说的是,山东在教育改革领域向来都是敢作敢为的,2007年改革中新增的“基本能力测试”被誉为山东高考改革最大的“亮点”,可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素质教育亮点变为了应试负担,在2014年的最新改革中“1”被取消也成为了顺应民意之举。

至此,让人不由得思考,对于这个给众人带来诸多疑惑不解,且遭到众多老师家长质疑的“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政策又是否足够“顺应民意”而走得长远,恐怕又将是另一个需要时间来检验的问题了。背景:

山东基本能力测试科目设立的初衷是考查考生们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目的就是要让学校开齐课程,重视音体美教学,纠正文理偏科,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在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下,众多学校一般考前才会突击复习基本能力,让学生们去死记硬背各类考点,靠题海战术照样能得高分,教基本能力的老师一般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

张传志是一名高三化学老师,他和其他几位任课教师一起负责学生们的基本能力辅导,他表示:“如果取消基本能力考试,肯定会减轻我们这些被抽调教师的压力,更用心地干好本职工作,也会给学生们更多的自由空间。”

热点3其他省份的改革最新动态概览

与北京、山东相比,其他省份对于最新的改革方案并未透露过多信息,大多都只表明了方向性问题,即考试方式的转型和考试次数的拟定。至于具体考试细节如题型和分数变化,其余各省都没有像北京、山东两省那样公开宣布。尽管如此,还是不难想象,北京、山东两省的方案一经出台,各省纷纷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最直接的问题是,此二省的方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本省,其余各省会在两种方案中选其一?还是相互效仿?亦或不受影响,各行其是?这些问题,在各省改革方案正式公布之前,都很难得到确切的答案。然而当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到家长学生和学校时,相关教育部门还是给予了相应表态。以下罗列几条,以作参考:

A为回应“英语退出上海高考”传言,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各地高考方案需待教育部总体方案公布,报经教育部审批后方可公布,但不排除上海等地已根据此前公布的相关改革思路精神,现行制定方案草稿。而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在有意愿、有条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开展试点,试点省份、高校要出台试点实施办法,试点内容包括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

B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江苏高考新方案由教育部报批备案后将进行社会听证,通过后正式实施。目前已经基本定下来英语一年两考,听力不取消,总分可能会增加。2014年9月1日入学的高一新生将适用新方案。英语成绩以及其他选。选测科目以及英语考试科目成绩以分计入高考总分,首先有利于增加总分,增加对各个科目的区分度;第二有利于把高考考试科目和选测科目结合起来计入总分;第三,有利于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第四,有利于高校招生时选择适合学校的学生。沈健还说“新方案中我们将选择权交给学生,我们也希望孩子有一定的自己选科的空间和余地”。

C更多省份高考改革信息简讯:

陕西:高考改革有变,英语继续自主命题

湖北:上半年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涉及外语考试次数

河南:高考即将改革,统考科目减少(此次高考全国统考科目将缩减为三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另外,每名考生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考试成绩接受考量,计入高考成绩),英语一年两考。

云南:高考分值外语不变,语数或上升。

其他省份:尚未发布有效信息

可以想见,大多数省份依然在紧锣密鼓地完善最新的改革方案,而在为数不多的透露了方案信息的6大省份之中,并未见受到北京和山东二省的显著影响,有的省份(如江苏)甚至公开表示“不会取消听力”,而云南省则表示“英语分值不变”。众省份信息一致最明显的在于英语考试的方式和次数,即转为“一年多考”的“社会化”考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公开的回应,高考改革是综合系统,探索英语考试改革只是其中一项。尽管如此,各省以英语打开改革局面的事实都让人不由得想知道背后的原因。根据《南方周末》整理报道,以下四点最为耐人寻味。

A唯一明确的“文件精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各地进行的探索是在教育部的总体部署下开展的,从英语入手,也符合教育部“一号文件”精神。

改革矛头具体直指英语,出现在“十八大”闭幕后,教育部党组召开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题会议,并在2013年1月下发了《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这份教育部今年的“一号文件”除了再次提出制定颁布高考改革方案,还明确要研究“英语一年多考”的实施办法。

此前,“有的科目一年多考”的官方表述,虽从无详细阐明,却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改革唯一明确的指向。

高考改革搁置多年,再次被中央提上日程是2010年。当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了“完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考以及社会化考试。

B改革英语阻力比较小

决定将改革方案拿出征求公众意见时,北京市教委听过一次专家意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所长雷庆是受邀专家之一。他说,之所以选择英语作为突破口,因为英语是中学教学中问题最多的学科,也是学生较难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学科,从英语入手,更加便于改革。

另一位受邀专家、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与雷庆的观点类似,他认为英

语教学本身的弊端已经人人共知,选择英语能最大程度上凝聚共识,减少阻力。

储朝晖也受邀参加,他认为首先从分数入手,不涉及深度的体制改革,也能从另一方面减少改革的阻力。

还有一种说法是,英语考试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它的改革对其他科目有参考价值。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组成员,他说,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外语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是起到了引领作用,比如客观性试题也就是选择题,最早就是英语课引进的,现在几乎各科考试都使用选择题。

“如果这次英语高考改革能为整体高考改革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那英语又起到了一次引领作用。”张连仲说。

C给母语和本土文化让路?

北京市教委没有解释提高语文分值的原因,但在对改革方案的说明中强调,中高考语文命题都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高考语文命题还要体现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受访的教育政策学者多赞成强化本土文化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包括美国在内都意识到本土文化的价值,而中国的教育从内容、概念、语言、重点学科包括教中国语言的方式基本都是偏西化的,所以通过考试的引导加强语文没有什么错。而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被认为花费了很多时间。雷庆认为,下降分值不是今后就不再重视英语,而是希望受到的关注低些,为英语教学、考试改革赢得空间。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院长孟繁华也受邀给北京的改革方案提意见。他认为,讨论语文加分和英语降分没什么必要,那都不是改革的真正目的,这次改革主要是通过考试改革推进教育公平,落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如方案中明确了加大优质高中学校的分配名额。

受访的英语教学和研究人士,多担心改革会造成英语被削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委员会理事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龚亚夫认为,将英语看作“工具”是认识的模糊,外语除了“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

曾经当过一线教师的北京市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一位英语研修员说,现在不少英语教师都担心降了分值,英语受重视程度会下降。他还提出,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方向也存在矛盾:如果降低英语分值是因为减负,那提高语文分值又该作何解释?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研究中心秘书长包天仁说,靠降低英语分值解救母语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改变考试制度,怎么减分数都没有用,“现在整个教育都出了问题,不在外语一科。”

D江苏样本:“基本和以前一个样”

对于北京的改革方案,无论支持者或反对者,都赞成英语有改革必要,也赞成从考试改起。

“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整体是失败的。”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周亚说,主要是受考试导向太严重,她认为要改变英语的现状,首先要改变现有的考试。

不改变考试,好的教材都难以使用。南京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程鸣从教三十余年,最认可1990年代学校从香港引进的一部教材,趣味性和话题的多样性让师生都出乎意料,“书的样子都很漂亮”。当时教育部规定的人教版教材无论从词汇量还是文章的知识点都要逊于香港教材,“但出于应试需要,很多时候教学中仍要使用人教版教材”。

早在2008年,江苏省就已下调了高考英语总分。

程鸣回忆,改革之初,老师们担心英语不再受重视,但5年下来,他发现,英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未受到影响,就连课时也没有减少。但改革本来希望能达到减负和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效果也没实现,“基本和以前一个样子”。

程鸣说,每次高考改革都是出发点好结果难满意,产生的新问题比解决的老问题更多。储朝晖的印象是,从1980年代到现在,英语教学改革断断续续搞了20年,感觉成功的不多,整体来讲,是英语教学和高考绑得越来越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亓鲁霞自1984年开始参与高考英语改革工作,深刻领会考试对教学带来的影响。比如引入选择题,完全是为了淡化评分的主观性确保考试公平,而不是为教学考虑。没怎么读懂的,通过训练答题技巧也能蒙对。1984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中增加了书面表达,也就是写作文,结果也不理想:由于考试只要写一百来字的短文,于是学生平时就练习写作这样的短文。由此可见,要想把考试“指挥棒”固定在素质教育方向,并非易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担心,“这次改革如果只是降分,而考试内容和招生制度不改,会葬送了改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说,如果接下来的试题也跟着改革,真的可以很好地评价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那么改革是有效的,如果试卷还是凭借突击就可以考过,考察的不是语言能力而是应试能力,那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张连仲认为,北京这场改革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冲击一定会有,学生可以多次考试,如果学生第一年就考过了,那么剩下的两年还要不要学?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会不会有学校在学生一入学的时候就分级,将成绩好的学生组成“突击队”,尽早通过考试?

储朝晖也持谨慎态度。他说,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高考改革阻力太大动不了,这时,英语迈开了一小步,其意义在于打破了一个迷信,说明高考还是可以动的。“但对后面的高考改革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能做过高的评价。”“改革之争”已经愈演愈烈,高考改革对于家长和学校而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英语改革又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么究竟高考英语改革竖立起了一个什么样的风向标?教育界反复否认“英语退出高考”的传闻,并再三强调“降分不意味着降低重要性”是某种暗示还是对家长学校之焦虑的抚慰呢?其实,通过以上的五个视角不难发现,这些问题要想得到正面的解答,在各省份正式出台最终方案之前都是不可能的,网上虽然各种版本的预测随处可见,但根据笔者近日联系的北京市民大附中的英语老师蔡老师反映,新的教学大纲预计要到新学年的下学期也就是15年才可能拿到,网络谣传不可轻信。现在,金矢留学先带大家跳出这个无休止猜测和争论的怪圈,宏观来看待高考改革这个问题,以横向比较和考量的方式来理解高考改革趋势。

1.高考英语改革,本质上是为对症下药,力求还原英语学习的“应用性”而“非应试性”

高考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制度变革,而英语科目只是其中非常具体的一个小方面,为什么选择英语作为切入口,前文当中诸位教育家已经给出了各自的解读。其中“解绑英语学习和英语考试的关系”,“降低分数对英语学习的压力,让英语学习回归实用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反复被提及。由专家们多次强调学生们现有的“不会说”和“听不懂”英语的问题可以得知,未来英语改革的方向将着重解决英语的实际应用问题,摆脱过去以语法知识论成败的恶性循环。北京的英语降分但听力加分就在这一方面清楚地表明了立场。而看起来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的山东英语高考改革,细想之下其实也是殊途同归。大家不能忽视的是,在山东英语高考改革中还存在另外一条,入成绩,还需参加口试。也就是说,山东省把学生默认为两大类,一类是英语专业类考生,一种是非英语专业类考生。对于想学好英语的学生而言,听说读写依然一个都不能落下,而且要求会更加严格。换句话说,还是在提倡将英语作为一种实用的语言技能来学习,而非百无一用的考试砝码。

2.从英语四六级的改革看高考英语改革方向

而在类似于山东英语高考改革那样的政策之下,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选择英语相关专业的同学就可以适度放弃英语学习呢?仔细思考英语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角色和作用,不难发现英语学习不只是用来应付高考的一种手段,它几乎贯穿了我们学习和未来工作的每个阶段而且其作用举足轻重。不论学生将来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将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大学的两场非常重要的英语考试——四级和六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种国家教育考试,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它从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考察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是普遍用以测试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途径。同时,在应届毕业生求职的硬性条件当中,英语四六级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许多企业将其当做招聘的硬性门槛。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语言素质要求也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和当今英语教学目标的矛盾开始显现并日益突出。当今社会对人才语言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多地侧重于实际运用,而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的形式以及教材模式都偏重于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形式化的僵硬的英语教学,忽略了语言运用的本质及最终目的,从而没有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作用。

显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目前高考英语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因此从四六级的改革动态中把握高考英语的可能性走向也不无道理。为积极应对这个日益凸显的矛盾,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都作出了局部调整。调整后,四级和六级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相同。

此次四六级改革的主要亮点有翻译、快速阅读和复合式听写。

翻译部分,一改以往鸡肋题型的状况,由原来的句子部分翻译改成了现在四级140-160字,六级180-200字的段落翻译,可以说题量大增,虽说没有考研的句子翻译那么变态,但是相比原来的考法,难度确实增加不少,而且说明中特意强调“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限定了翻译内容的主题范围。

快速阅读部分,首先快速阅读不再出现在写作之后,而是和深度阅读放在了一起,题型变成了搭配题(matching),四级样题总共给了9段和10个句子选项(说明有一段需要选两句),六级多到15段和10个句子选项(说明有5个无用干扰段),需要考生选出句子和段落的匹配关系。

复合式听写部分,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短文长度及难度不变。原来是要听写出单词和句子,现在全部改成单词或词组,实际上难度有所降低。

如果我们将四六级改革后的题型与雅思考试进行一个对比,不难发现此次改革的重点部分都在向雅思托福这样的国际化英语考试靠近。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阅读当中新增的信息匹配题(Matching),这种题型在雅思考试和托福考试中都有出现,而在其他国内考试当中鲜有看到。此类题型考的是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和与此同时迅速定位关键信息的能力。而就听力部分而言,雅思听力部分没有出现过句子听写,一般答案都明确规定不能超过三个单词或数字(NOMORETHANTHREEWORDS)。四六级改革之后取消句子听写而钟情于简短的单词听写,这无疑又是向雅思类考试再迈进了一步。再看最后一个难点和重点——翻译。翻译从片段式的句子翻译也变成了完整的段落翻译,这样一来难度肯定有所增加。而从翻译涉及的内容来看,经济、政治、文化、经济也正好是雅思大作文里面反复出现的考试话题(详见雅思作文题库)。

不难想象,不论是大学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英语考试改革,最根本的改变都指向众望所归的“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扫除“应试为王,分分必争而百无一用”的尴尬局面。因此,英语考试改革想出国类考试靠近也是情理之中。

3.高考英语改革是否会对教育国际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

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其实,“教育国际化”理念由来已久,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时,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明确告诉我们,教育不能闭门造车,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相统一,这样培养的孩子才有适应力和竞争力。

2012年5月9日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教育国际化,何去何从》一文中,广东省深圳市潜龙学校校长蔡曼表示:“国际化人才”按照通行的说法,就是具有国际化意识、具有国际一流知识结构,而且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的产生,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奠基作用不可忽视。教育国际化如此急迫,关键还在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优质教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瓶颈。

在汹涌而来的教育国际化浪潮中,基础教育何去何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同时也催生出很多疑问,究竟怎样实现教育的“国际化”,这个问题一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操作模板。然而恰恰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国内的各大国际班应运而生。十年前出国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只是个梦想,而今变却成了一种理性的选择。国际班最早是在高校中出现,是指为了适应全球发展一体化和中国高速发展对国际人才的旺盛需求,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举办的国际教育体制。由国内学校承担教学管理,按照国外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英文教材,采取双语及全英文授课的模式培养国际型复合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数十年来有无数高校学生从中受益,而当下国际班浪潮已经迅速席卷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家长和学校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在积极地开展国际教育,为孩子日后的人生选择铺就稳固的基础。以河南郑州为例,据统计,2003年,郑州只有省实验中学、郑州四十七中两所学校招收国际班;2013,11所省级示范高中经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收37个国际班。而报考国际班的考生,中招录取需在提前批次里填报志愿。其中,省实验中学招收8个国际班,郑州一中、郑州七中、郑州四十七中、郑州外国语学校分别招收4个国际班,郑州九中招收3个国际班,郑州二中、回中、十一中、十九中、郑州中学分别招收2个国际班。其发展之迅猛,可见一斑。

金矢留学也题型广大家长和学生,选择国际班一定要谨慎,毕竟初中高中国际班市场尚不成熟,家长对留学的认识也无法面面俱到,在选择国际班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询问多考虑,不要盲目跟风。此外,大都数国际班的价格都非常昂贵(三年20万左右),尽管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再多钱都舍得花,可是“货比三家”还是有些实际意义的,在选择国际

班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孩子未来的学业规划,看清楚国际班的课程设置以及方向。

“国际班”当然不是教育国际化的全部内容,但无可否认,它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从各大学校的认可度和家长的满意度就清晰可见。此外,留学监管服务网总编辑、总监理师胡本未深刻地指出:学,考虑引进国外优质教育可能是含着一种对中国教育的不满或者失望,想要以国外优质既然是国际班,就应该在教学方式、师资力量、课程体系以及质量考核等方面跟国际接轨,而不是说只是以学生的升学率,或者说留学考试的成绩来衡量质量”。

胡本未先生的这一提醒意义重大。很多家长在选择国际班时以为只是在为孩子做一个“出国”与“不出国”的抉择,而实际上,国际班的意义远不止如此。本质上来说,国际班的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中国的孩子——不管将来出国还是不出国——提供一套更优质的教育方案。此次高考改革不是教育部的一时兴起,而是中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缺陷和局限导致的必然结果。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相信只要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前行我们就早晚能找到答案。但是眼下就有数百万学生,他们等不起这个十年八年甚至更久才会出现的答案,这些学生有权利做出更好的选择,而校方和社会有义务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选项。因此,无论高考英语改革最终将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1.英语是国际化语言,在国际经济高度交融发展的今天,英语的作用和地位不是高考降分就能抹杀的。2.社会大量需要的是能用英语解决问题的人才,而非开不了口但是语言逻辑一流的语言学家。3.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培养复合型人才、扩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努力吸收借鉴海外优质资源将成为教育新鲜血液,支持更多的中国学子轻松、健康、全面成长。

基于以上考量可知,对于迟迟不肯出台的高考改革新政策,家长学生和学校没有必要过于忧虑。而针对大家最关心的英语科目这一块,金矢留学只想告诉大家:首先,高考改革是为了解决现行教育体制中的弊端,目前英语最大的矛盾在于社会需求的“能听会说”和现行教育产出的“又聋又哑”的冲突,因此全面学习英语,还原英语的实用性乃为重中之重。其次,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关乎高考,更关乎日后更多未知而关键的人生机会。英语的全球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便高考改革中适当减弱了对英语的重视度,也不能消除英语目前作为唯一一种“世界语言”的地位,如果想在大学里取得好的成绩,如果想本科毕业继续考研,如果想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出国深造,如果想在工作中更胜一筹,如果想在工作后出国进修……这一切都离不开“实用而扎实”的英文功底。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不管高考英语改革最终如何落地,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第三,分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我们发现,英语考试改革的目的一直是在努力解决“聋哑英语”的问题,且向国际化考试如雅思托福靠拢的趋势非常明显。最后,按照国家指示的“教育国际化”精神,学生要想在世界范围内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工作机会,前期的自我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国际化的视野”“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都是必备素质,而在这些素质之下,最为基础却也最为紧要的,仍然是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盒文化传播的媒介,需要以国际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教导。

高考英语改革——何处是归途

视角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大限将至”,中央方案迟迟未出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7月已过,仍无消息。这不是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第一次“爽约”。2011年之后,教育部每年都表示“年内出台”,到了今年有点骑虎难下。

2013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公开表示方案已经制定完毕,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随后,十多个省份也明确表示,当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制定,将在2014年发布,从2017年开始实施。但前提是,他们要等教育部的总体方案出台之后才能发布。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教育部牵头起草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已在2013年11月完成,由于争议较大,迟迟难以通过,目前又数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想在2017年的高考中如期实现改革,方案应当在2014年9月即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发布。这意味着,如果教育部的总体方案到9月之前还不发布,各省的高考改革进度势必受到影响。

最新的消息是,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讨论高考改革方案,但何时通过仍无明确的时间表。

按照教育部的计划,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不会立即全面推开,一些经济发达、教育改革已有一定基础的地区都有望列为试点省份。

视角二:追本溯源直击高考改革始末

这轮高考改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5年。

05年夏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写信,对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示担忧,胡锦涛批示要进行调查研究,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素质教育大调查,其中就涉及高考改革。

2008年,教育部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调研,当时列出了20个重大问题需要深度调研,高考的考试招生是其中一个。

在“纲要”获得通过的2010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这是直接向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负责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下设考试招生改革组。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进行调研,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

调研开始不久,教育部长袁贵仁便在2011年1月3日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到了下一步高考的改革思路,文章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月8日,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报道称高考改革方案已经确定,但次日教育部就表示,部长的“思路”不等于“方案”。但2月1日,在教育部公布的当年工作重点中,还是提出年内完成高考改革方案。

2011年下半年,专家团队围绕16个议题的调研报告陆续形成,共有八十多万字。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实际上也就被否定了,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不过,教育部仍将研究高考改革作为2012年的工作要点之一,当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位记者问袁贵仁:“高考改革方案10年内有可能出台吗?”袁贵仁的回答是:“不用10年,10个月都不用。”

但实际情况是,2012年,高考改革方案并无实质进展。

数度搁置后,传言四起,甚至传出了“近年不再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的说法。

“十八大”闭幕后,教育部在2013年1月下发了当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制定”并“颁布”高考改革方案,并在2013年春节前为此紧急开会研究,但方案涉及小升初、研究生考试、成人高考、职业考试等,高考改革本身被弱化了。到了2013年5、6月份,思路再次调整,强调还是要围绕高考做文章。视角三:地方抢跑——中央方案尚未公布,多省表示已草拟好最新的改革方案

教育部的改革方案迟迟难以出台,有些地方已经有些迫不及待。2013年10月,北京市率先发布了中高考改革的征求意见稿,尤以英语分值下降30分最引人注目。

当时北京宣布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正式方案,但至今也没兑现。8月3日,北京市教委相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北京的正式方案具体什么时间出台,要看教育部的方案出台时间,“这个教育部是有要求的”。该人士还称,如果最终教育部的方案与北京市的不一致,北京市的还需要调整,会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在北京的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不久,2013年11月,教育部的方案形成,其中也提到了降低英语分值。

2013年12月7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发表文章称,“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完成”,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并要求各地最迟在2014年年底出台本地区实施办法。12月8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再次公开表示“已经完成”,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2014年转眼就到。从1月起,各地的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四川、江苏、湖北等十多个省份都在会上表示,它们的地方改革方案已经完成,上海市教委主任在网站做访谈时公布了“已经完成”的消息。

这次,各地都没有像北京那样对外发布征求意见稿,而是都表达了“等教育部发布后,我们再发布”的意思。但和以往一样,“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教育部“上半年发布方案”的承诺再度落空。

7月28日,江苏教育厅办公室相关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已有一个初步方案,还在广泛征求意见,需要报省政府、教育部同意后发布,具体时间不详,但会“尽快”。

同日,四川教育厅宣传处人士表示,当地高考改革方案还没有完全确定,但2014年肯定会公布,该人士还说,2013年底教育厅就提出要在今年秋天公布,但可能是“相关情况有所变化”,所以后来就没提时间节点了。“但2014年是确定的。”他再次强调。四川同样要等教育部方案通过后才能公布。

接近教育部的人士认为,目前高考改革只有一份方案供领导选择,如果能像医改那样,多委托几个机构多做几份方案,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但为时已晚”。注:以上信息引自2014年8月11日《南方周末》报道

详见http://culture.ifeng.com/a/20140811/41525184_0.shtml

视角四:官方迟迟不回应,民间却风声四起,“英”“语”之争尤为激烈热点1北京

(北京初稿详见中国教育网:http://www.edu.cn/gkgg_8383/20131022/t20131022_1030749.shtml)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了中考高考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以“16年语文分数增至180分(增加30分),英语分数减至100分(降低50分)”最为引人注目。此外,《征求意见稿》表明,英语的考试形式也将转型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英语满分100分,其中听力30分,阅读写作等70分。

此稿一经公布,就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民众热烈的讨论,因为它不仅影响到北京考生,作为首套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它对全国其他城市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后各大网站开始以此稿为蓝本,大肆推断和解读北京英语改革的终极方向。2014年5月,一条“中

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语正式推出”的帖子在网上广泛传播。该贴称,2016年英语将退出高考,语文将提到200分。对此,北京市教委在采访中回应北京晨报记者说:该消息不实,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尚未正式出台。待教育部整体方案出台后,北京市将根据教育部整体方案和北京市实际情况,出台北京市的高考改革方案。

尽管北京市最终的高考改革方案还未敲定,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弈针对高考英语分值的剧降以及英语学科的新角色做出了解释。李弈表示说:“调整英语分值的目的,主要是要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使英语回归到语言工具的学科地位。未来英语的工具作用,也将会在试卷命题和试卷结构中有初步体现”。此外,“我们不希望学生用更多的精力、用更多的时间投放到英语的语法重复练习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最后还是张不开嘴,听不懂,改革后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强调表达和交流。”[1]热点2山东

与北京高考英语改革中“加重英语听力比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山东高考改革中的英语听力全面取消。2014年1月8日,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做客《阳光政务热线》,对学生、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张志勇表示:“2014年,山东省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七大方面。一是夏季高考的考试科目有所调整:由原来的‘3+X+1’调整为‘3+X(文综/理综)’,不再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试;二是夏季高考中,外语科目的考试中,听力不再纳入统一考试内容,改为把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外语听力考试成绩的考试办法,把对考生专业技能的测试由书面考试改为实际操作,并增加了分值;四是取消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五是统一了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六是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的范围和规模;七是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改革试点工作。”而此后5月份出台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也清楚地证实了英语听力取消的信息,《说明》中也强调,尽管如此,对于要考外语方向专业的学生,需参加省或市组织的口语考试。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解释,取消高考外语听力,并不意味着对外语听力不重视,而是将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听力部分补充对高考考生的听力要求。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高校、不同考生对外语考试及成绩的需求,还可以减轻一部分考生的备考负担。

但对此,英语老师们并不“买账”。“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功,听力尤其被放到了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意义。”58中英语老师王付波认为,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学生在“说”英语方面本来就有欠缺,高考是指挥棒,取消听力测试会直接导致对听力不重视,

进而阻碍英语口语的表达。

“取消听力可能是高考减负的措施,但肯定会淡化听力能力的训练。听力是英语学习中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一些标准化考试中考生的弱项,听力有困难,直接影响英语交流,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加强听力训练。”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郭翠就有许多学生因为听力不过关而在一些像托福、雅思这样的考试中错失良机。

青大英语系的梁志刚教授也表示,听力是开启语言学习之门的钥匙,取消高考听力会导致高中师生们在观念上轻视它,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他认为书本中可以学到的东西还是有限的,一些俚语、方言、行话、黑话的了解往往来自于广泛的听力。而外籍教授MonaAshby则坦言不理解决策者的想法:“既然大学期间有听力测试,高考也应该包括,英语学习包括很多方面,听力不应该被忽视。”

“听、说、读、写四个环节要相扣才能真正学好英语,高考不考英语听力,考生肯定会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精力投入其他考试学科上。”2中高二学生小王说,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来测听力,力度无法与高考同日而语,所以虽然学校英语老师仍然坚持带他们练听力,可他感觉同学们并不重视。

值得一说的是,山东在教育改革领域向来都是敢作敢为的,2007年改革中新增的“基本能力测试”被誉为山东高考改革最大的“亮点”,可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素质教育亮点变为了应试负担,在2014年的最新改革中“1”被取消也成为了顺应民意之举。

至此,让人不由得思考,对于这个给众人带来诸多疑惑不解,且遭到众多老师家长质疑的“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政策又是否足够“顺应民意”而走得长远,恐怕又将是另一个需要时间来检验的问题了。背景:

山东基本能力测试科目设立的初衷是考查考生们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目的就是要让学校开齐课程,重视音体美教学,纠正文理偏科,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在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下,众多学校一般考前才会突击复习基本能力,让学生们去死记硬背各类考点,靠题海战术照样能得高分,教基本能力的老师一般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

张传志是一名高三化学老师,他和其他几位任课教师一起负责学生们的基本能力辅导,他表示:“如果取消基本能力考试,肯定会减轻我们这些被抽调教师的压力,更用心地干好本职工作,也会给学生们更多的自由空间。”

热点3其他省份的改革最新动态概览

与北京、山东相比,其他省份对于最新的改革方案并未透露过多信息,大多都只表明了方向性问题,即考试方式的转型和考试次数的拟定。至于具体考试细节如题型和分数变化,其余各省都没有像北京、山东两省那样公开宣布。尽管如此,还是不难想象,北京、山东两省的方案一经出台,各省纷纷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最直接的问题是,此二省的方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本省,其余各省会在两种方案中选其一?还是相互效仿?亦或不受影响,各行其是?这些问题,在各省改革方案正式公布之前,都很难得到确切的答案。然而当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到家长学生和学校时,相关教育部门还是给予了相应表态。以下罗列几条,以作参考:

A为回应“英语退出上海高考”传言,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各地高考方案需待教育部总体方案公布,报经教育部审批后方可公布,但不排除上海等地已根据此前公布的相关改革思路精神,现行制定方案草稿。而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在有意愿、有条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开展试点,试点省份、高校要出台试点实施办法,试点内容包括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

B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江苏高考新方案由教育部报批备案后将进行社会听证,通过后正式实施。目前已经基本定下来英语一年两考,听力不取消,总分可能会增加。2014年9月1日入学的高一新生将适用新方案。英语成绩以及其他选。选测科目以及英语考试科目成绩以分计入高考总分,首先有利于增加总分,增加对各个科目的区分度;第二有利于把高考考试科目和选测科目结合起来计入总分;第三,有利于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第四,有利于高校招生时选择适合学校的学生。沈健还说“新方案中我们将选择权交给学生,我们也希望孩子有一定的自己选科的空间和余地”。

C更多省份高考改革信息简讯:

陕西:高考改革有变,英语继续自主命题

湖北:上半年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涉及外语考试次数

河南:高考即将改革,统考科目减少(此次高考全国统考科目将缩减为三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另外,每名考生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考试成绩接受考量,计入高考成绩),英语一年两考。

云南:高考分值外语不变,语数或上升。

其他省份:尚未发布有效信息

可以想见,大多数省份依然在紧锣密鼓地完善最新的改革方案,而在为数不多的透露了方案信息的6大省份之中,并未见受到北京和山东二省的显著影响,有的省份(如江苏)甚至公开表示“不会取消听力”,而云南省则表示“英语分值不变”。众省份信息一致最明显的在于英语考试的方式和次数,即转为“一年多考”的“社会化”考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公开的回应,高考改革是综合系统,探索英语考试改革只是其中一项。尽管如此,各省以英语打开改革局面的事实都让人不由得想知道背后的原因。根据《南方周末》整理报道,以下四点最为耐人寻味。

A唯一明确的“文件精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各地进行的探索是在教育部的总体部署下开展的,从英语入手,也符合教育部“一号文件”精神。

改革矛头具体直指英语,出现在“十八大”闭幕后,教育部党组召开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题会议,并在2013年1月下发了《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这份教育部今年的“一号文件”除了再次提出制定颁布高考改革方案,还明确要研究“英语一年多考”的实施办法。

此前,“有的科目一年多考”的官方表述,虽从无详细阐明,却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改革唯一明确的指向。

高考改革搁置多年,再次被中央提上日程是2010年。当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了“完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考以及社会化考试。

B改革英语阻力比较小

决定将改革方案拿出征求公众意见时,北京市教委听过一次专家意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所长雷庆是受邀专家之一。他说,之所以选择英语作为突破口,因为英语是中学教学中问题最多的学科,也是学生较难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学科,从英语入手,更加便于改革。

另一位受邀专家、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与雷庆的观点类似,他认为英

语教学本身的弊端已经人人共知,选择英语能最大程度上凝聚共识,减少阻力。

储朝晖也受邀参加,他认为首先从分数入手,不涉及深度的体制改革,也能从另一方面减少改革的阻力。

还有一种说法是,英语考试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它的改革对其他科目有参考价值。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组成员,他说,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外语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是起到了引领作用,比如客观性试题也就是选择题,最早就是英语课引进的,现在几乎各科考试都使用选择题。

“如果这次英语高考改革能为整体高考改革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那英语又起到了一次引领作用。”张连仲说。

C给母语和本土文化让路?

北京市教委没有解释提高语文分值的原因,但在对改革方案的说明中强调,中高考语文命题都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高考语文命题还要体现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受访的教育政策学者多赞成强化本土文化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包括美国在内都意识到本土文化的价值,而中国的教育从内容、概念、语言、重点学科包括教中国语言的方式基本都是偏西化的,所以通过考试的引导加强语文没有什么错。而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被认为花费了很多时间。雷庆认为,下降分值不是今后就不再重视英语,而是希望受到的关注低些,为英语教学、考试改革赢得空间。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院长孟繁华也受邀给北京的改革方案提意见。他认为,讨论语文加分和英语降分没什么必要,那都不是改革的真正目的,这次改革主要是通过考试改革推进教育公平,落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如方案中明确了加大优质高中学校的分配名额。

受访的英语教学和研究人士,多担心改革会造成英语被削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委员会理事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龚亚夫认为,将英语看作“工具”是认识的模糊,外语除了“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

曾经当过一线教师的北京市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一位英语研修员说,现在不少英语教师都担心降了分值,英语受重视程度会下降。他还提出,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方向也存在矛盾:如果降低英语分值是因为减负,那提高语文分值又该作何解释?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研究中心秘书长包天仁说,靠降低英语分值解救母语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改变考试制度,怎么减分数都没有用,“现在整个教育都出了问题,不在外语一科。”

D江苏样本:“基本和以前一个样”

对于北京的改革方案,无论支持者或反对者,都赞成英语有改革必要,也赞成从考试改起。

“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整体是失败的。”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周亚说,主要是受考试导向太严重,她认为要改变英语的现状,首先要改变现有的考试。

不改变考试,好的教材都难以使用。南京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程鸣从教三十余年,最认可1990年代学校从香港引进的一部教材,趣味性和话题的多样性让师生都出乎意料,“书的样子都很漂亮”。当时教育部规定的人教版教材无论从词汇量还是文章的知识点都要逊于香港教材,“但出于应试需要,很多时候教学中仍要使用人教版教材”。

早在2008年,江苏省就已下调了高考英语总分。

程鸣回忆,改革之初,老师们担心英语不再受重视,但5年下来,他发现,英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未受到影响,就连课时也没有减少。但改革本来希望能达到减负和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效果也没实现,“基本和以前一个样子”。

程鸣说,每次高考改革都是出发点好结果难满意,产生的新问题比解决的老问题更多。储朝晖的印象是,从1980年代到现在,英语教学改革断断续续搞了20年,感觉成功的不多,整体来讲,是英语教学和高考绑得越来越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亓鲁霞自1984年开始参与高考英语改革工作,深刻领会考试对教学带来的影响。比如引入选择题,完全是为了淡化评分的主观性确保考试公平,而不是为教学考虑。没怎么读懂的,通过训练答题技巧也能蒙对。1984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中增加了书面表达,也就是写作文,结果也不理想:由于考试只要写一百来字的短文,于是学生平时就练习写作这样的短文。由此可见,要想把考试“指挥棒”固定在素质教育方向,并非易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担心,“这次改革如果只是降分,而考试内容和招生制度不改,会葬送了改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说,如果接下来的试题也跟着改革,真的可以很好地评价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那么改革是有效的,如果试卷还是凭借突击就可以考过,考察的不是语言能力而是应试能力,那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张连仲认为,北京这场改革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冲击一定会有,学生可以多次考试,如果学生第一年就考过了,那么剩下的两年还要不要学?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会不会有学校在学生一入学的时候就分级,将成绩好的学生组成“突击队”,尽早通过考试?

储朝晖也持谨慎态度。他说,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高考改革阻力太大动不了,这时,英语迈开了一小步,其意义在于打破了一个迷信,说明高考还是可以动的。“但对后面的高考改革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能做过高的评价。”“改革之争”已经愈演愈烈,高考改革对于家长和学校而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英语改革又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么究竟高考英语改革竖立起了一个什么样的风向标?教育界反复否认“英语退出高考”的传闻,并再三强调“降分不意味着降低重要性”是某种暗示还是对家长学校之焦虑的抚慰呢?其实,通过以上的五个视角不难发现,这些问题要想得到正面的解答,在各省份正式出台最终方案之前都是不可能的,网上虽然各种版本的预测随处可见,但根据笔者近日联系的北京市民大附中的英语老师蔡老师反映,新的教学大纲预计要到新学年的下学期也就是15年才可能拿到,网络谣传不可轻信。现在,金矢留学先带大家跳出这个无休止猜测和争论的怪圈,宏观来看待高考改革这个问题,以横向比较和考量的方式来理解高考改革趋势。

1.高考英语改革,本质上是为对症下药,力求还原英语学习的“应用性”而“非应试性”

高考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制度变革,而英语科目只是其中非常具体的一个小方面,为什么选择英语作为切入口,前文当中诸位教育家已经给出了各自的解读。其中“解绑英语学习和英语考试的关系”,“降低分数对英语学习的压力,让英语学习回归实用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反复被提及。由专家们多次强调学生们现有的“不会说”和“听不懂”英语的问题可以得知,未来英语改革的方向将着重解决英语的实际应用问题,摆脱过去以语法知识论成败的恶性循环。北京的英语降分但听力加分就在这一方面清楚地表明了立场。而看起来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的山东英语高考改革,细想之下其实也是殊途同归。大家不能忽视的是,在山东英语高考改革中还存在另外一条,入成绩,还需参加口试。也就是说,山东省把学生默认为两大类,一类是英语专业类考生,一种是非英语专业类考生。对于想学好英语的学生而言,听说读写依然一个都不能落下,而且要求会更加严格。换句话说,还是在提倡将英语作为一种实用的语言技能来学习,而非百无一用的考试砝码。

2.从英语四六级的改革看高考英语改革方向

而在类似于山东英语高考改革那样的政策之下,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选择英语相关专业的同学就可以适度放弃英语学习呢?仔细思考英语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角色和作用,不难发现英语学习不只是用来应付高考的一种手段,它几乎贯穿了我们学习和未来工作的每个阶段而且其作用举足轻重。不论学生将来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将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大学的两场非常重要的英语考试——四级和六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种国家教育考试,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它从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考察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是普遍用以测试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途径。同时,在应届毕业生求职的硬性条件当中,英语四六级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许多企业将其当做招聘的硬性门槛。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语言素质要求也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和当今英语教学目标的矛盾开始显现并日益突出。当今社会对人才语言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多地侧重于实际运用,而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的形式以及教材模式都偏重于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形式化的僵硬的英语教学,忽略了语言运用的本质及最终目的,从而没有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作用。

显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目前高考英语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因此从四六级的改革动态中把握高考英语的可能性走向也不无道理。为积极应对这个日益凸显的矛盾,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都作出了局部调整。调整后,四级和六级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相同。

此次四六级改革的主要亮点有翻译、快速阅读和复合式听写。

翻译部分,一改以往鸡肋题型的状况,由原来的句子部分翻译改成了现在四级140-160字,六级180-200字的段落翻译,可以说题量大增,虽说没有考研的句子翻译那么变态,但是相比原来的考法,难度确实增加不少,而且说明中特意强调“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限定了翻译内容的主题范围。

快速阅读部分,首先快速阅读不再出现在写作之后,而是和深度阅读放在了一起,题型变成了搭配题(matching),四级样题总共给了9段和10个句子选项(说明有一段需要选两句),六级多到15段和10个句子选项(说明有5个无用干扰段),需要考生选出句子和段落的匹配关系。

复合式听写部分,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短文长度及难度不变。原来是要听写出单词和句子,现在全部改成单词或词组,实际上难度有所降低。

如果我们将四六级改革后的题型与雅思考试进行一个对比,不难发现此次改革的重点部分都在向雅思托福这样的国际化英语考试靠近。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阅读当中新增的信息匹配题(Matching),这种题型在雅思考试和托福考试中都有出现,而在其他国内考试当中鲜有看到。此类题型考的是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和与此同时迅速定位关键信息的能力。而就听力部分而言,雅思听力部分没有出现过句子听写,一般答案都明确规定不能超过三个单词或数字(NOMORETHANTHREEWORDS)。四六级改革之后取消句子听写而钟情于简短的单词听写,这无疑又是向雅思类考试再迈进了一步。再看最后一个难点和重点——翻译。翻译从片段式的句子翻译也变成了完整的段落翻译,这样一来难度肯定有所增加。而从翻译涉及的内容来看,经济、政治、文化、经济也正好是雅思大作文里面反复出现的考试话题(详见雅思作文题库)。

不难想象,不论是大学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英语考试改革,最根本的改变都指向众望所归的“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扫除“应试为王,分分必争而百无一用”的尴尬局面。因此,英语考试改革想出国类考试靠近也是情理之中。

3.高考英语改革是否会对教育国际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

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其实,“教育国际化”理念由来已久,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时,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明确告诉我们,教育不能闭门造车,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相统一,这样培养的孩子才有适应力和竞争力。

2012年5月9日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教育国际化,何去何从》一文中,广东省深圳市潜龙学校校长蔡曼表示:“国际化人才”按照通行的说法,就是具有国际化意识、具有国际一流知识结构,而且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的产生,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奠基作用不可忽视。教育国际化如此急迫,关键还在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优质教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瓶颈。

在汹涌而来的教育国际化浪潮中,基础教育何去何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同时也催生出很多疑问,究竟怎样实现教育的“国际化”,这个问题一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操作模板。然而恰恰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国内的各大国际班应运而生。十年前出国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只是个梦想,而今变却成了一种理性的选择。国际班最早是在高校中出现,是指为了适应全球发展一体化和中国高速发展对国际人才的旺盛需求,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举办的国际教育体制。由国内学校承担教学管理,按照国外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英文教材,采取双语及全英文授课的模式培养国际型复合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数十年来有无数高校学生从中受益,而当下国际班浪潮已经迅速席卷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家长和学校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在积极地开展国际教育,为孩子日后的人生选择铺就稳固的基础。以河南郑州为例,据统计,2003年,郑州只有省实验中学、郑州四十七中两所学校招收国际班;2013,11所省级示范高中经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收37个国际班。而报考国际班的考生,中招录取需在提前批次里填报志愿。其中,省实验中学招收8个国际班,郑州一中、郑州七中、郑州四十七中、郑州外国语学校分别招收4个国际班,郑州九中招收3个国际班,郑州二中、回中、十一中、十九中、郑州中学分别招收2个国际班。其发展之迅猛,可见一斑。

金矢留学也题型广大家长和学生,选择国际班一定要谨慎,毕竟初中高中国际班市场尚不成熟,家长对留学的认识也无法面面俱到,在选择国际班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询问多考虑,不要盲目跟风。此外,大都数国际班的价格都非常昂贵(三年20万左右),尽管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再多钱都舍得花,可是“货比三家”还是有些实际意义的,在选择国际

班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孩子未来的学业规划,看清楚国际班的课程设置以及方向。

“国际班”当然不是教育国际化的全部内容,但无可否认,它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从各大学校的认可度和家长的满意度就清晰可见。此外,留学监管服务网总编辑、总监理师胡本未深刻地指出:学,考虑引进国外优质教育可能是含着一种对中国教育的不满或者失望,想要以国外优质既然是国际班,就应该在教学方式、师资力量、课程体系以及质量考核等方面跟国际接轨,而不是说只是以学生的升学率,或者说留学考试的成绩来衡量质量”。

胡本未先生的这一提醒意义重大。很多家长在选择国际班时以为只是在为孩子做一个“出国”与“不出国”的抉择,而实际上,国际班的意义远不止如此。本质上来说,国际班的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中国的孩子——不管将来出国还是不出国——提供一套更优质的教育方案。此次高考改革不是教育部的一时兴起,而是中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缺陷和局限导致的必然结果。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相信只要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前行我们就早晚能找到答案。但是眼下就有数百万学生,他们等不起这个十年八年甚至更久才会出现的答案,这些学生有权利做出更好的选择,而校方和社会有义务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选项。因此,无论高考英语改革最终将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1.英语是国际化语言,在国际经济高度交融发展的今天,英语的作用和地位不是高考降分就能抹杀的。2.社会大量需要的是能用英语解决问题的人才,而非开不了口但是语言逻辑一流的语言学家。3.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培养复合型人才、扩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努力吸收借鉴海外优质资源将成为教育新鲜血液,支持更多的中国学子轻松、健康、全面成长。

基于以上考量可知,对于迟迟不肯出台的高考改革新政策,家长学生和学校没有必要过于忧虑。而针对大家最关心的英语科目这一块,金矢留学只想告诉大家:首先,高考改革是为了解决现行教育体制中的弊端,目前英语最大的矛盾在于社会需求的“能听会说”和现行教育产出的“又聋又哑”的冲突,因此全面学习英语,还原英语的实用性乃为重中之重。其次,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关乎高考,更关乎日后更多未知而关键的人生机会。英语的全球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便高考改革中适当减弱了对英语的重视度,也不能消除英语目前作为唯一一种“世界语言”的地位,如果想在大学里取得好的成绩,如果想本科毕业继续考研,如果想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出国深造,如果想在工作中更胜一筹,如果想在工作后出国进修……这一切都离不开“实用而扎实”的英文功底。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不管高考英语改革最终如何落地,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第三,分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我们发现,英语考试改革的目的一直是在努力解决“聋哑英语”的问题,且向国际化考试如雅思托福靠拢的趋势非常明显。最后,按照国家指示的“教育国际化”精神,学生要想在世界范围内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工作机会,前期的自我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国际化的视野”“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都是必备素质,而在这些素质之下,最为基础却也最为紧要的,仍然是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盒文化传播的媒介,需要以国际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教导。


相关文章

  • 英语高考改革对英语教育教学的影响
  • 作者:程晓堂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5年04期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高考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已经启动,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查看


  • 我对英语高考改革的预测
  • 视点动态 专题笔会ZHUANTIBIHUI ■ B 我对英语高考改革的预测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第一中学王佳欢 一直以来英语是高考的三大主科之一,但最近北京市和江苏省出台的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反响.笔者作为高中一线英语教师喜 ...查看


  • 2014公安现役考试备考之申论热点教育改革探究
  • 2014公安现役考试备考之申论热点教育改革探究 一.政策背景: 1.2010年7月国务院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了"完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考" ...查看


  • 北京市高考改革英语减分,语数或加分
  • 今天下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了关于中高考教育改革的媒体沟通会,其中就涉及到有关中考和高考的一些考试内容和招生方式的相关改革. 央视报道称,从中考和高考的分值变动来看,大方向都是增加语文的分值,减少英语的分值.2016年中考语文的总卷面分将 ...查看


  • 辽宁省推进高考英语学科改革论文
  • 辽宁省推进高考英语学科改革论文 近期,有关高考改革的新闻持续发酵.实施进程待定的"教育部有关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中最令社会关注的一项变化是:英语成绩不再计入高考总分,而是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 ...查看


  • "英语退出高考"说
  • 校园直击 "校园的生活,让你我一同关心,直面报道,点击焦点"欢迎您收听本期的<校园直击>栏目,现在让我们与您一起来关注: "英语退出高考"说 5月17日上午,"2017年英语将退 ...查看


  • 教育部正式出台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 教育部正式出台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一.高考改革来啦 2017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英语高考前置,在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社会化的统考,外语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的高考成绩.语数两科设定在6月7.8中的一天统考.再让学生选考三 ...查看


  • 高考制度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考制度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沙俊燕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1期 摘 要:2017年的英语高考制度改革即将全面推行,英语社会化考试对我国 ...查看


  • 论高考英语改革
  • 论高考英语改革 商日121 1207093010 夏雨露 今天我要谈论的话题是华西都市报:据了解,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改革举措包括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改革统一高考等,其中外语考试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