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留守儿童情况分析及教育
———蕲春县农村实验小学:胡彩云
近年来由于有很多人为了生活,为了各自的事业只得留下心爱的孩子。我们把这些孩子叫“留守儿童”。去年的九月份在各级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在我校办起了一所“爱心家园”和、这样使得我校有一部分学生成为留守儿童,而我班也就存在了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问题。这些孩子因父母长年在外,又由于种种不便的原因被迫把孩子留下。他们当中大多与家中老人一起生活,少数的由亲友照管,还有5%的孩子单独生活,处于无人监管和教育的状态;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安全等方面就存在诸多的困难和一些问题。时代的呼唤、家长的需求、教师的职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用心去关爱这些“留守儿童”。作为五年级一个大班的班主任我平时很关注我班的这个特殊的群体,经过调查,我班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人数时有增长时又下降,呈不稳定趋势。
二、隔代监护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的占绝大数。
留守学生中跟随父母的4人;跟随亲友的6人;无人监护的3人。
三、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成绩良好 的3人;一般的2人;较差的3人;成绩下降的5人。
三、心理不够健全,行为表现较差。
有的逆反心理强烈,情绪易波动,性格孤僻,不合群,爱独处,偏激倾向明显。有的纪律松散,偶尔旷课逃学,迷恋网吧。有的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将来长大照样打工挣钱。有的因缺乏监护,存在人身安全隐患
拿留守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对比,很能说明留守学生的一些问题,我从留心观察、调查分析、不断走访等途径中可以看出:缺失亲情使我班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种种弊端,重“养”轻“教”是造成“留守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的问题,直接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社会环境欠佳,学校未能及时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有效抵御社会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1、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留守学生缺失亲情。
直接的血缘联系,使父母成为女子最可亲近的人。父母的严格管教和细心关照,对于女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留守学生没有父母的及时指导、引导、辅导和督促,性格和心理发展容易畸形,为以后的成长埋下了祸根,智力得不到充分发掘,学业大多受到消极影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逐步演变成不良习惯。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缺少亲情,孤独感和自卑感与他们相伴,久而久之,性格就会向负面发展。
2、隔代监护、寄养监护,极易造成重“养”轻“教”。
据调查,隔代监护和寄养监护方式。隔代监护,由于监护与留守学生之间存在着隔代血缘关系,这类孩子往往被祖辈溺爱、娇纵,加之祖孙年龄差距大,代沟明显,监护人又以文盲、半文盲居多,双方难以正常交流,致使绝大多数监护人
难以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只重“养”而不重“教”的现象非常突出。而受委托的寄养监护人通常只会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品行修养尤其是对心理和精神的需求却关注较少。
3、社会不良文化对“留守学生”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在互联网、电影、电视、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销售者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品。未成年人是非鉴别力较差,审美观尚未形成,对假丑恶免疫力不强,极易因模仿而学坏。这些不良文化,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自卑、苦闷无聊的留守学生更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为了让这些留守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以上的问题、现象,我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我近一年的工作摸索,认为,对留守学生班级教育有效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条:
1、 狠抓学校的寄宿制教育,让留守儿童能够寄宿在学校读书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新建了一栋崭新的宿舍楼,里面还配有卫生间,入校就读的留守学生从去年的九月起全部寄宿在学校。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一是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助于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学校及班级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可以并有效减少留守儿童在回家或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实行寄宿制办学,可以不断缩小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有助于实现班级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给“留守学生”以特殊关爱。
(1)建立班干部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明确各位班干部职责及班内任课老师的责任,形成校内、班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准确掌握家长外出和临时监护人的有关情况及留守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3)平时在班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设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纠正。
(4)组织留守学生尽可能多参加一些学校及班内的各种集体活动,让他(她)们多交朋友,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通过班集体生活的温暖,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5)作为班主任“在课堂上当老师,在生活中当留守学生的“父母”,组织、引导科任教师和生活辅导员担任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让留守学生在心理上和学习生活中享受到家的温情,感受到父母的温暖。(6)利用长假外出务工家长集中返乡等有利契机,举办有针对性的家长联谊,传播家教知识,鼓励他们在外务工时经常用书信、电话等与孩子联系,用亲情填补留守子女孤寂的心灵。建立班级与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将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好的表现通报给在外务工的家长。
3、进行思想净化工作。
平时多对孩子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关注,摸清他(她)们的心理,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有真心、爱心去开启留守学生的心灵之锁。把握每个留守学生的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有助留守学生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扫除社会上的不健康或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毒”文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4、充分发挥全社会作用,给“留守学生”一个温暖的家。
(1)全班老师和学生自上而下,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与有特殊困难和问题的留守学生结对子,开展“一帮一”、“多帮
一”的具体帮助,像对待自己的亲子孙一样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亲情和关爱。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留守学生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学校领导和学生监管人提出加强和改进留守学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2)我们班级还常与妇联部门结队广泛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给予留守学生尤其是没有监护人的留守学生更具体的关爱。资助和扶持贫困母亲(留守妻子)接受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好地承担起对留守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责任。(3)定期组织优秀少先队员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帮助留守学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队活动,发展表现较好的留守学生加入队组织,培养留过学生优秀典型,带动留守学生共同进步。组织和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增进友谊,共同成长。(4)班主任充分发挥好管理监督作用,督促外出务工的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共同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问题。组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把留守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呼吁留守儿童的托管人进行关注并帮助解决留守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关心他们的校外情况,特别要对尚未落实监护人的留守学生给予特殊关爱,使他们在情感上不感到寂寞,在生活上不感到孤独。及时与留守学生的父母沟通信息,尽力在外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
5、班级建立“留守学生”教育的相关制度。
家庭的温馨和老师的关爱固然重要,而建立班级相关的制度,更是迫在眉睫。应组织我觉得用亲情温暖留守学生,使他们亲情不缺“慰”,让他们感受到家动员各位科任老师、各位班干部、各位同学的力量,形成多方参与、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尽快制定班主任责任机制、科任老师关爱机制、班干部参与机制、爱心经费支持机制、监护人监督机制等相关制度。
总之,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紧要的工作。关键要采取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整合社会资源对留守学生给予特殊的关心和关爱,努力做好“家长尽心、学校尽责、老师尽职”。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留守学生的良好教育,健康成长,才能达到“父母创业放心、牵手监护舒心、社会关注宽心”的良好效果。我班留守学生现象会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如何把留守学生的班级教育问题解决好,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新时期工作的一个挑战,需要我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总结得失、继续努力前行!
班级留守儿童情况分析及教育
———蕲春县农村实验小学:胡彩云
近年来由于有很多人为了生活,为了各自的事业只得留下心爱的孩子。我们把这些孩子叫“留守儿童”。去年的九月份在各级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在我校办起了一所“爱心家园”和、这样使得我校有一部分学生成为留守儿童,而我班也就存在了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问题。这些孩子因父母长年在外,又由于种种不便的原因被迫把孩子留下。他们当中大多与家中老人一起生活,少数的由亲友照管,还有5%的孩子单独生活,处于无人监管和教育的状态;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安全等方面就存在诸多的困难和一些问题。时代的呼唤、家长的需求、教师的职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用心去关爱这些“留守儿童”。作为五年级一个大班的班主任我平时很关注我班的这个特殊的群体,经过调查,我班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人数时有增长时又下降,呈不稳定趋势。
二、隔代监护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的占绝大数。
留守学生中跟随父母的4人;跟随亲友的6人;无人监护的3人。
三、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成绩良好 的3人;一般的2人;较差的3人;成绩下降的5人。
三、心理不够健全,行为表现较差。
有的逆反心理强烈,情绪易波动,性格孤僻,不合群,爱独处,偏激倾向明显。有的纪律松散,偶尔旷课逃学,迷恋网吧。有的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将来长大照样打工挣钱。有的因缺乏监护,存在人身安全隐患
拿留守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对比,很能说明留守学生的一些问题,我从留心观察、调查分析、不断走访等途径中可以看出:缺失亲情使我班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种种弊端,重“养”轻“教”是造成“留守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的问题,直接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社会环境欠佳,学校未能及时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有效抵御社会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1、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留守学生缺失亲情。
直接的血缘联系,使父母成为女子最可亲近的人。父母的严格管教和细心关照,对于女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留守学生没有父母的及时指导、引导、辅导和督促,性格和心理发展容易畸形,为以后的成长埋下了祸根,智力得不到充分发掘,学业大多受到消极影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逐步演变成不良习惯。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缺少亲情,孤独感和自卑感与他们相伴,久而久之,性格就会向负面发展。
2、隔代监护、寄养监护,极易造成重“养”轻“教”。
据调查,隔代监护和寄养监护方式。隔代监护,由于监护与留守学生之间存在着隔代血缘关系,这类孩子往往被祖辈溺爱、娇纵,加之祖孙年龄差距大,代沟明显,监护人又以文盲、半文盲居多,双方难以正常交流,致使绝大多数监护人
难以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只重“养”而不重“教”的现象非常突出。而受委托的寄养监护人通常只会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品行修养尤其是对心理和精神的需求却关注较少。
3、社会不良文化对“留守学生”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在互联网、电影、电视、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销售者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品。未成年人是非鉴别力较差,审美观尚未形成,对假丑恶免疫力不强,极易因模仿而学坏。这些不良文化,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自卑、苦闷无聊的留守学生更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为了让这些留守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以上的问题、现象,我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我近一年的工作摸索,认为,对留守学生班级教育有效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条:
1、 狠抓学校的寄宿制教育,让留守儿童能够寄宿在学校读书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新建了一栋崭新的宿舍楼,里面还配有卫生间,入校就读的留守学生从去年的九月起全部寄宿在学校。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一是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助于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学校及班级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可以并有效减少留守儿童在回家或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实行寄宿制办学,可以不断缩小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有助于实现班级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给“留守学生”以特殊关爱。
(1)建立班干部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明确各位班干部职责及班内任课老师的责任,形成校内、班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准确掌握家长外出和临时监护人的有关情况及留守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3)平时在班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设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纠正。
(4)组织留守学生尽可能多参加一些学校及班内的各种集体活动,让他(她)们多交朋友,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通过班集体生活的温暖,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5)作为班主任“在课堂上当老师,在生活中当留守学生的“父母”,组织、引导科任教师和生活辅导员担任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让留守学生在心理上和学习生活中享受到家的温情,感受到父母的温暖。(6)利用长假外出务工家长集中返乡等有利契机,举办有针对性的家长联谊,传播家教知识,鼓励他们在外务工时经常用书信、电话等与孩子联系,用亲情填补留守子女孤寂的心灵。建立班级与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将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好的表现通报给在外务工的家长。
3、进行思想净化工作。
平时多对孩子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关注,摸清他(她)们的心理,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有真心、爱心去开启留守学生的心灵之锁。把握每个留守学生的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有助留守学生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扫除社会上的不健康或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毒”文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4、充分发挥全社会作用,给“留守学生”一个温暖的家。
(1)全班老师和学生自上而下,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与有特殊困难和问题的留守学生结对子,开展“一帮一”、“多帮
一”的具体帮助,像对待自己的亲子孙一样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亲情和关爱。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留守学生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学校领导和学生监管人提出加强和改进留守学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2)我们班级还常与妇联部门结队广泛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给予留守学生尤其是没有监护人的留守学生更具体的关爱。资助和扶持贫困母亲(留守妻子)接受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好地承担起对留守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责任。(3)定期组织优秀少先队员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帮助留守学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队活动,发展表现较好的留守学生加入队组织,培养留过学生优秀典型,带动留守学生共同进步。组织和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增进友谊,共同成长。(4)班主任充分发挥好管理监督作用,督促外出务工的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共同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问题。组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把留守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呼吁留守儿童的托管人进行关注并帮助解决留守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关心他们的校外情况,特别要对尚未落实监护人的留守学生给予特殊关爱,使他们在情感上不感到寂寞,在生活上不感到孤独。及时与留守学生的父母沟通信息,尽力在外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
5、班级建立“留守学生”教育的相关制度。
家庭的温馨和老师的关爱固然重要,而建立班级相关的制度,更是迫在眉睫。应组织我觉得用亲情温暖留守学生,使他们亲情不缺“慰”,让他们感受到家动员各位科任老师、各位班干部、各位同学的力量,形成多方参与、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尽快制定班主任责任机制、科任老师关爱机制、班干部参与机制、爱心经费支持机制、监护人监督机制等相关制度。
总之,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紧要的工作。关键要采取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整合社会资源对留守学生给予特殊的关心和关爱,努力做好“家长尽心、学校尽责、老师尽职”。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留守学生的良好教育,健康成长,才能达到“父母创业放心、牵手监护舒心、社会关注宽心”的良好效果。我班留守学生现象会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如何把留守学生的班级教育问题解决好,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新时期工作的一个挑战,需要我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总结得失、继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