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经济法37个必背知识点(2)

(3)违反规定同业拆借的;

(4)拒绝或者阻碍中国人民银行检查监督的;

(5)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的。

19、非居民企业征税管理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0、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21、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1)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2)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22、税收保全制度

税收保全措施:冻结、扣押、查封,经局长批准,可以扣缴税款;依法拍卖、变卖

不得采取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执行的物品

(1)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生活用品,单价在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

(2)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其他住房不为必须的住房和生活用品。

23、劳动者加班的报酬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4、加班的时间

(1)因生产经营需要的加班: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第41条)。

(2)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的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

25、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26、试用期条款

(1)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3)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4)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5)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7、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因劳动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28、劳动者的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9、企业经济性裁员的程序。

(1)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2)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3)裁减人员方案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30、企业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31、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的情形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2、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加班费的法律责任

(1)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2)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

(3)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3、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4、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1)基本农田;

(2)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

(3)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

35、土地确权纠纷必须依顺序进行:

(1)处理纠纷的顺序为“协商—政府处理―行政诉讼”。

(2)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3)凡是涉及个人的土地确权纠纷,均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36、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地产的条件:

(1)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3)违反规定同业拆借的;

(4)拒绝或者阻碍中国人民银行检查监督的;

(5)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的。

19、非居民企业征税管理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0、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21、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1)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2)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22、税收保全制度

税收保全措施:冻结、扣押、查封,经局长批准,可以扣缴税款;依法拍卖、变卖

不得采取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执行的物品

(1)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生活用品,单价在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

(2)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其他住房不为必须的住房和生活用品。

23、劳动者加班的报酬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4、加班的时间

(1)因生产经营需要的加班: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第41条)。

(2)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的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

25、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26、试用期条款

(1)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3)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4)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5)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7、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因劳动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28、劳动者的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9、企业经济性裁员的程序。

(1)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2)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3)裁减人员方案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30、企业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31、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的情形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2、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加班费的法律责任

(1)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2)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

(3)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3、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4、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1)基本农田;

(2)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

(3)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

35、土地确权纠纷必须依顺序进行:

(1)处理纠纷的顺序为“协商—政府处理―行政诉讼”。

(2)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3)凡是涉及个人的土地确权纠纷,均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36、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地产的条件:

(1)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相关文章

  •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 考试科目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 经济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科目. 其中<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分为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 ...查看


  • 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
  • 2014年企业法律顾问报考指南:报名条件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报名条件 报考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 ㈠ 法律类和经济类: 1.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工作满 ...查看


  • 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 ...查看


  • 2015注会报考最优科目搭配建议
  • 2015注会报考最优科目搭配建议 针对首次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可能会存在很多疑惑,第一年该报考哪些科目?怎样的科目搭配方式可以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全科通过专业阶段考试?下面给出了详细的报考科目搭配建议,所有报考建议都针对考生可能出现的情 ...查看


  • 财经类证书
  • 财经类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 1.报名条件 凡符合<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均可报名考试: (一)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查看


  •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技巧必读篇
  • 经济师考试基础内容必读篇 把握答题全局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的时间是150分钟,考场上要合理分配.建议采用这样的答题策略:单选题控制在60分钟内:多选题控制在70分钟内:最后20分钟检查和填涂答题卡.在答题时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 ...查看


  • 关于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
  • (1) 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 俗称的"指定教材",共三本,按照司法考试前三卷的考试内容进行编排.因此,作为考生,也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2)司法考试的系列教材.攻略.案例教学等.例如指南针司法考试培训学校编写的书籍重点 ...查看


  • 注会经济法考试应试技巧
  • 注会经济法考试应试技巧 第一部分科目特点及考试分析 一.总体情况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多.难度大.合格率低,但由于其资格证书含金量足,社会认可程度高,而成为会计工作者的梦想和追求.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课程最近三年全国合格率情况如下 ...查看


  • 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报考流程
  • 上海市全国企业法律顾问 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 (文中所提及的时间都以当年的具体通知时间为标准) 一.报考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 (一)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 ...查看


  • 司法考试前的准备工作
  • 预测]2011年司法考试的趋势 对司法考试进行温故知新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下面就对2010年司法考试进行整体的分析,并对2011年司法考试的趋势进行预测. 一.2010年司法考试整体分析 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的整体特点,尤其是通过主观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