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17-21题。(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
B.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
C.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
1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王好战,请以战喻 ..
B.焉用亡郑以陪邻 则将焉用彼相矣 ..
C.吾其还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 ..
D.行李之往来 人皆得以隶使之 ..
1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厌之有
A.句读之不知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暗示秦、郑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这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先决条件。
B.烛之武善于辞令,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处为秦 着想,使秦伯欣然与郑结盟。
C.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作者用较多的篇幅在描写了烛之武的说辞,而对“退秦师” 的前因后果,只略作交代。
D.文章结尾,交代了晋文公在秦伯退兵后也率军离开,其原因是烛之武高超的计谋使晋文公受到震慑。
21.佚之狐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二)文言文翻译。(6分)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②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17-21题。(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
B.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
C.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
1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王好战,请以战喻 ..
B.焉用亡郑以陪邻 则将焉用彼相矣 ..
C.吾其还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 ..
D.行李之往来 人皆得以隶使之 ..
1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厌之有
A.句读之不知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暗示秦、郑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这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先决条件。
B.烛之武善于辞令,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处为秦 着想,使秦伯欣然与郑结盟。
C.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作者用较多的篇幅在描写了烛之武的说辞,而对“退秦师” 的前因后果,只略作交代。
D.文章结尾,交代了晋文公在秦伯退兵后也率军离开,其原因是烛之武高超的计谋使晋文公受到震慑。
21.佚之狐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二)文言文翻译。(6分)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②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