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种植 常 见 病 例 防 治 方 法
目录
1.白菜酸梅病 „„„„„„„„„„„„„„„„„„ 02
2.白菜根肿病 „„„„„„„„„„„„„„„„„„ 05
3.白菜软腐病 „„„„„„„„„„„„„„„„„„ 07
4.白菜病毒病 „„„„„„„„„„„„„„„„„„ 08
5.大白菜黑胫病 „„„„„„„„„„„„„„„„„ 10
6.白菜类黑腐病 „„„„„„„„„„„„„„„„„ 12
7.白菜褐腐病 „„„„„„„„„„„„„„„„„„ 14
8.白菜干烧心病 „„„„„„„„„„„„„„„„„ 16
9.大白菜白斑病 „„„„„„„„„„„„„„„„„ 17
10.大白菜假黑斑病 „„„„„„„„„„„„„„„„ 18
11.大白菜炭疽病 „„„„„„„„„„„„„„„„„ 21
12.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 22
13.白菜类蔬菜黄叶病 „„„„„„„„„„„„„„„ 24
14.白菜类菌核病 „„„„„„„„„„„„„„„„„ 26 1
1.白菜霜霉病 白菜霜霉病,是在白菜种植期间常见的真菌病害。子叶期发病时,叶背出现白色霉层,在高温条件下,病部常出现近圆形枯斑,严重时茎及叶柄上也产生白霉,苗、叶枯死。成株期,叶正面出现淡绿至淡黄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白色霉层;白菜进入包心期,条件适宜时,叶片上病斑增多并联片,叶片枯黄,病叶由外叶向内叶发展,严重时植株不能包心。种株受害时,叶、花梗、花器、种荚上都可长出白霉,花梗、花器肥大畸形,花瓣绿色,种荚淡黄色,瘦瘪。 症状
白菜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易发病,主要危害子叶、真叶、花及种荚。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后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中下部叶片,先在叶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斑点,持续二三天内形成逐渐变成黄褐色,病斑为受叶脉限制的不规则多角形,在湿度较大时,病斑叶背长出白霉。在发病盛期,发生严重时数个病斑会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的枯黄叶斑,造成叶片枯死。
传播途径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十字花科蔬菜上或冬贮种株的根头上越冬,有时还可混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次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侵染幼苗,由春播十字花科蔬菜传到白菜等秋播十字花科蔬菜上,混在秋播种子上的病菌,播后直接为害幼苗。南方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菌可在寄主上全年传播为害。
发病条件
2
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措施等均有关,其中的气候条件影响最大。
气候: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平均气温为16℃左右,病斑在16~20℃扩展最快,高湿是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染的重要条件,多雨时病害常严重发生,田间高湿,即使无雨,病情也加重。北方大白菜莲座期以后至包心期,若气温偏高,或阴天多雨,日照不足,多雾,重露,病害易流行。
管理:早播,过密、通风不良,连茬,包心期缺肥,生长势弱的地块,病重。播种过早的秋季大白菜往往病害发生严重。
品种:青帮型的品种发病较白帮型轻。
防治方法
种植管理: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发病差异显著。抗病毒病的大白菜品种一般也抗霜霉病,可因地制宜选用。
2.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0.3%种子重量的阿普隆(瑞毒霉)35%拌种剂拌种。
3.合理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与水田作物轮作。
4.适期播种。应根据茬口、品种及气候确定适宜的播期。早播病重,晚播病虽轻,但包心不足,但若遇到高温干旱年,大白菜应适当晚播,杂交种的抗病性较农家种强,播期可安排在前。
药剂防治:
3
大白菜苗期即应开始田间病情调查,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并喷药防治,在莲座末期要彻底进行防治。为便于后期防治,可在定苗时,每6~8行菜留1空行,便于防治作业。药剂可选用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露、克抗灵、克霜氰)800~1000倍液、每667平米用1.5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67g兑水50L喷雾,每5~7天喷1次。霜霉病的发生与病毒病关系密切,因此防治时应将这两个病害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
2.白菜根肿病
症状
白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病株叶色变淡,凋萎下垂,在晴天中午前后尤其明显,病株根部肿大呈瘤状,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或崩溃,散发臭气致整株死亡。 发生规律
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越夏,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借雨水,灌溉水和农具等传播。干旱年发病少。酸性土壤发病重,连年种植十字花科的地块和病田下水头的地块及施有未腐熟病残体厩肥的地块病重。
防治措施
(1)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种子选用抗病品种,并用种子重量0.3% 的40% 拌种双粉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清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3)施用石灰改变土壤酸碱度,一般亩施石灰粉75-100公斤,或发病初期用 15%石灰乳灌根,每株0.3-0.5升。并在苗期及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感染,使幼苗茁壮成长。
(4)发病初期用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 “天达2116” 10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5
倍液灌根,每株0.4-0.5升,或每亩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悬浮液2-3升拌土40-50公斤开沟施于垄内。
(5)加强管理:在白菜生长期适时浇水追肥,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并及时喷施壮茎灵可使植株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病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
(6)常发生于酸性土壤、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气温和地温在18~25℃时,最适合发病。因此,8-9月播种或定植的白菜受害最为严重。春播白菜的生长后期为病害发生期,因此为害不大。 在发病田栽培白菜时,应选择至少5~6年未栽培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播种期应尽可能延迟,苗床和种植地块要消毒。加强田问排水,高畦栽培。
6
3.白菜软腐病
症状
软腐病又叫烂疙瘩,是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从大白菜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常见有三种:一是外叶呈萎蔫状,莲座期可见菜株于晴天中午萎蔫,但傍晚恢复,持续几天后,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心叶或叶球外露,叶柄茎或根茎处髓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粘稠状物,轻碰病株即倒折溃烂;二是病菌由菜帮基部伤口侵入,形成水浸状浸润区,逐渐扩大后变为淡灰褐色,病组织呈粘滑软腐状;三是病菌由叶柄或外部叶片边缘,或叶球顶端伤口侵入,引起腐烂。在干燥条件下,腐烂的病叶经日晒逐渐失水变干,呈薄纸状,紧贴叶球,腐烂处产生硫化氢恶臭味。
防治方法
夏季高温期(8—9月)播种的栽培型和秋季温暖年份发生较多。另外,低洼地发病多,高地、干燥地发病少。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水淹状态及台风大雨造成伤害的植株发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应栽培几年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以降低病原菌的密度。可栽培“平冢一号”、“千岁白菜”等抗病性强的品种。秋播白菜要重点防治黄条跳甲、甘蔗黑蟋蟀等害虫。改善田间排水条件,高畔栽培。台风过后应及时喷施药剂。 7
4.大白菜病毒病
症状
幼苗心叶初现明脉及沿脉失绿,继而呈花叶及皱缩。成株被害轻重不同,除病株矮缩,叶片呈浓、淡绿色或黄、绿色相间的斑驳外,重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硬脆,叶面密生褐色斑点,叶背叶脉上亦有褐色坏死条斑,并出现裂痕,严重矮化,畸形,不结球。轻病株畸形,矮化较轻,有时叶片半边皱缩,能部分结球,球内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斑点。重病株的根多不发达,须很少,病根切面黄褐色。采种株为害严重的,花梗未抽出即死亡,发病轻的,花梗弯曲畸形,高度不及正常的一半,花梗上有纵横裂口。花早衰,很少结实,或果荚细小,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发芽势劣。
发病规律
芜菁花叶病毒的寄生范围很广,除为害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芥菜、芜菁、甘蓝、花椰菜、萝卜、西洋菜等外,还能侵染菠菜、茼蒿以及荠菜、车前草等杂草。病毒失毒温度55- 60℃,稀释终点2000-5000倍,体外保毒期24-96小时,粒体线条状。潜育期9-14天。一般气温在25℃左右,光照时间长,潜育期短;气温低于15℃,潜育期长,有时呈隐症现象。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边寄主杂草的根部越冬,常年生长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不存在越冬问题。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但田间传毒主要是蚜虫(菜缢管蚜、桃蚜、甘蓝蚜、棉蚜),种子不带毒。烟草花叶病毒蚜虫不能传毒,田间主要靠汁液接触传染。大白菜对温度适应范围甚狭,生育适温为18-21℃,25℃ 是温度上限。华中地区秋播大白菜不宜过早,苗期处于高温,除不利幼苗生 8
长、抗病力减弱外,由于气候干旱,蚜虫孳生,虫口密度大,易诱发病毒病,常造成严重损失,有时候不得不进行重播。
防治措施
从灭蚜、栽培管理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进行。使用铝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薄膜或铝光纸保护幼苗有拒蚜作用。适期播种,不宜过早,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结球。加强苗期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增施肥水,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危害程度。
9
5.大白菜黑胫病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危害白菜外,还危害油菜、花椰菜、芜菁、萝卜、烟草、马铃薯、天竺葵、结球甘蓝、芥蓝和芹菜等。 为害症状
为害茎、根、种荚和叶片。(1)幼苗:幼苗发病在子叶和真叶上出现淡褐色病斑,渐变为灰白色;病茎上出现长形微凹陷的病斑,病斑的边缘为紫色。发病重时引起幼年苗枯萎死亡。(2)成株:成株茎上病斑为长条形,略凹陷,边缘紫色,中间褐色,病斑着生黑色小粒点。(3)根部:根部病斑为长条形,紫黑色,能引起侧根腐烂,植株枯死。(4)叶片:老叶发病出现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略凹陷。 发病因素
潮湿多雨,雨后高温,白菜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实行轮作;用无病土壤育苗;移栽时注意淘汰病苗。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0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9天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11
6.白菜类黑腐病
症状
幼苗被害,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成株发病,多从叶缘和虫伤处开始,发生“V”形黄褐色病斑,病部叶脉坏死变黑,周缘有明显黄色晕环。病菌能沿叶脉、叶柄维管束组织蔓延到茎和根部,植株叶片枯死。萝卜肉质根被害后,外部症状不明显,切开后,可见其维管束环变黑,严重时,内部组织干腐,变为空心。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种子内和病残体中越冬,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最低5℃、,最高38-39℃。菜株生长期间,病菌主要借雨水、带菌肥料及昆虫传播。从气孔、水孔、虫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后,在维管束组织中上下扩展,形成系统侵染。在留种株上,病菌从果柄维管束进人种荚,并从种子种脐部侵人种子内。种子带菌率一般为0.5%-10.5%,最高达30.8%,一些地方习惯采用畦沟浇水淋灌的方式,对病害发生有密切影响。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播种或播种前种子用50℃的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0.5%代森铵液浸种15分钟,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浸种,清水漂种4-5次,种子处理后,晾干待播。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1-2年。加强管理,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定植前,大田深翻地,加快病株残体腐烂和病菌死亡。合理施肥,幼苗定植后,要施提苗肥,生长期间,追肥2-4次,防止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喷洒杀菌剂: 12
77%可杀得 2000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代森铵500倍液;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共喷3次,每次间隔8-10天。 13
7.白菜褐腐病
田间识别
主要为害菜株外叶,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帮发病。病斑呈不规则形,周缘不大明显,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出现淡褐色蛛网状菌丝及菌核。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造成叶片黄枯、脱落。 多在幼苗嫩茎基部侵入,病部形成溢缩,呈淡褐色,严重者枯死成立枯或猝到状。继后危害叶柄外侧近地表处,开始生淡褐色至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稍向内凹陷,暗褐色;条件适宜,叶柄基部腐烂,叶片枯黄,易脱落,潮湿天气,病部生出黄褐色蛛形菌丝体和疏松的菌核。
发生因素
菜地积水或湿度大,通透性差,栽植过深,培土过多过湿,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a.选择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用0.1-0.3%高锰酸钾)
b.农业防治要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发芽期高温影响,苗床育苗采用遮荫降温或套种,幼苗期及时拔除病苗,结合农事操作及时拔除病株,摘除近地面的病叶,携出田外深埋或销毁,防止蔓延。合理的浇水降地温也可减少病毒病;
c.及时防治蚜虫,因为蚜虫传播病毒;
14
d.浓度为0.5%的辣椒汁可预防病毒病
e.物防治时用1:1:200 硫酸铜:生石灰:水配制的波尔多液喷洒中心病株;0.1%的高锰酸钾加0.3%木醋液防治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400倍液、40%双效灵500倍液、20%利克菌1500倍液、15%恶霉灵500倍液、30%苯噻氰(倍生)乳油1300倍液、35%福·甲(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50%农利灵或50%扑海因或5%井冈霉素600-800倍液。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15
8.白菜干烧心病
症状
叶球顶部叶缘向外翻卷,并逐渐干枯黄化,病斑扩展呈水浸状,叶片上部也逐渐变干、黄化呈干纸状,病健组织分明,叶脉黄褐色,球叶中部的叶片易发病。病害于莲座期开始发病,有的嫩叶仅表现干边,到结球后才显出症状,贮藏期发展严重。
发生规律
由于土壤中缺少活性锰、水溶性钙、营养失调引起的。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合理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要及时浇水。
(3)增施钙、锰元素:白菜包心期心叶喷施天达2116、0.7%氯化钙和50ppm的萘乙酸混合液、0.7%硫酸锰,每亩每次用药液50公斤,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
16
9.大白菜白斑病
症状
大白菜白斑病发生很普遍,除为害大白菜外还能为害油菜、萝卜、芜菁等,以秋菜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面散长许多灰白色近圆形病斑,中央具有1~2个不规则形轮纹,周缘有淡黄色晕圈。叶背病斑外缘浓绿色,但有时并不明显。病斑最后呈白色,半透明,似火烤状。有时病斑破裂或脱落。发病晚期连成不规则形大块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常产生灰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
大白菜白斑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表的病残体或采种株上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于种子表面越冬。田间借风雨传播,有再侵染。8~10月份气温偏低、连阴雨天气可促进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田间见有零星发病时,即选用下列一种农药开始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0%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遇有霜霉病与白斑病同期发生时,可在多菌灵药液中混配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药,喷2~3次。
17
10.大白菜假黑斑病
症状
结球白菜、黄芽白等大白菜及小白菜、菜薹、菜心等的假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衰老或受到某种伤害的叶片或种荚易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浅灰褐色,轮纹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干枯,生产上此病有时与黑斑病混合发生。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早春多雨或霉雨来早、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来早时易发病。
(5)棚室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
18
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8)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9)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0)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9
化学防治
(1)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o.4%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2)发病前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隔7~10
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20
11.大白菜炭疽病
症状
叶病斑直径1~3mm,圆形或近圆形、灰褐色,稍凹陷,呈薄纸状,边缘褐色,稍隆起;后期病斑呈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叶背多危害叶脉,形成条状、褐色、凹陷的病斑。叶柄、花梗及种荚病斑长圆形至纺锤形,褐色至灰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粉红色黏质物溢出。 危害部位 :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中脉,也可危害花梗、种荚等。 发病条件 : 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是该病流行的主要条件。发生期主要受温度影响,发病程度主要受适温期降雨量的影响。一般秋季如遇连续5d平均气温在25℃以上,同时降雨量大或田间湿度在80%以上,则有利于该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种子可在50℃水中浸泡20min,或用种子质量0.4%的50%多菌灵拌种。
3.清洁田园,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多氧霉素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1
12.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起初在叶背上产生呈水浸状稍凹陷的斑点,后来扩展,因为受到叶脉的限制而呈不规则形的角斑。在叶子正面则出现呈油渍状的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分泌出乳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呈白色膜状,后来病部开裂,呈穿孔状。诊断要点是,开始时在叶背上出现呈膜状的不规则形的角斑。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白色的菌脓,叶面则有呈油渍状的黄褐色斑。后期病斑呈白色膜状,容易开裂穿孔。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上的病菌一般可存活1年,播带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可侵染叶片,成为初侵染源。另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第二年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溅射到叶片上,也是初侵染源。发病后,病部的细菌又借风雨、昆虫、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从伤口或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侵入,进行再侵染。在条件适宜时,潜育期不长,一般3一5天,所以容易造成流行。发病适温25~27℃, 相对湿度85%以上。所以多雨,特别是暴风雨后发病重。发病与种子的关系密切,如果播的是未经消毒带菌的种子,无病田会变成病田,病田则病害加重。 此外,病地重茬,或地势低洼,肥料缺 乏,植株衰弱,抵抗力差,或管理不善,造成植株伤口多,一般发病重。
防治方法
22
①种子消毒 选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从无病地或无病株上采种子 (即无病种子)。否则,种子要消毒,可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然后捞出种子晾干后播种。
②农业措施 发病较严重的地块可与百合科蔬菜 (如韭菜、葱、蒜、洋葱)或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等)轮作2年以上。加强田间管理, 发现病叶、病残体及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管理时要小心,切勿损伤植株,防止造成伤口。有害虫为害时,要及时防治。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滴涕( DT) 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防治喷雾,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药剂均为铜制剂,有些大白菜品种对铜敏感,为了防止药害产生,要慎重使用,一是使用浓度比通常使用浓度再稀释些,就是浓度要比正常浓低,二是先做试验,喷几株,观察几天,看有无药害产生,如果没有药害,才可大面积应用。较安全的药剂是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用1%中生霉素水剂100~15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
23
13.白菜类蔬菜黄叶病
白菜类蔬菜黄叶病,是对白菜类的真菌型黄叶病的一种统称,结球白菜、黄芽白等大白菜、小白菜、黄叶病从北到南均有发生。苗期即见发病。为害的真菌芥属黄萎镰孢霉,属于半知菌亚门。该病害可以通过药剂喷洒或田间管理等方式防治。
病害症状
结球白菜、黄芽白等大白菜、小白菜、黄叶病从北到南均有发生。苗期即见发病。定苗或栽植后生长缓慢,半边叶片褪绿,致半株或整株叶片萎蔫,似缺水状,拔起病株,须根少,剖开主根,维管束变褐.莲座后到包心初期叶片开始黄化,进入包心中期,老叶叶脉间褪色变黄,叶脉四周多保持深绿色,后叶缘失水皱缩且向内卷曲,致植株呈萎缩状态或枯死。
传播途径
该菌在土壤中生存,遇有干旱的年份,土壤温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致分布在耕作层的根系造成灼伤,次生根延伸缓慢,不仅影响幼苗水分吸收,还会使根逐渐木栓化而引致发病。
发病条件
据调查该病在陕西、湖北、四川等地有的年份或反季节栽培发病重,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24
(1)选用抗病品种。如长春快菜、沈阳快菜、吉研3号、单杂1号油菜等。
(2)适期播种,一般不要过早,尽量躲过高温干旱季节。
(3)加强田间管理。蹲苗适度,改变蹲“满月”习惯,防止苗期土壤干旱,遇有苗期干旱年份地温过高宜勤浇水降温,确保根系正常发育。 药剂方法:
(1)结合防虫,喷淋或浇灌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株浇灌100毫升。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2)施用惠满丰活性液肥,每667平米250~500毫升,稀释400~600倍或促丰宝液肥1号400~500倍液,喷叶2~3次。
(3)施用“垦易”微生物活性有机肥300倍液。
25
14.白菜类菌核病
症状
主要为害大白菜、普通白菜、紫菜薹等白菜类蔬菜,贮藏期菜帮及田间植株均可受害。幼苗期轻病株无明显症状,重病株根茎腐烂并生白霉,大田栽植后病情不断扩展,至抽姜后达高峰。病株茎杆上出现浅褐色凹陷病斑,后转为白色,终致皮层朽腐,纤维散离成乱麻状,茎腔中空,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在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菌核。受害轻的造成烂根,致发育不良或烂茎。植株矮小,产量降低;受害严重的茎杆折断,植株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在春、秋两季多雨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衰老的叶片上,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后病部长出菌丝和菌核,在田间主要以菌丝通过病健株或病健组织的接触进行再侵染,到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白菜菌核病属于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进行再侵染。
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处理。
26
(2)轮作、深翻及加强田间管理。最好能与稻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把子囊盘埋入土中12厘米以下,使其不能出土;合理密植;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此外,可用菜丰宁100克对水15~20升,把油菜等白菜类蔬菜的根在药水中浸蘸一下后定植。防效好。 27
大白菜种植 常 见 病 例 防 治 方 法
目录
1.白菜酸梅病 „„„„„„„„„„„„„„„„„„ 02
2.白菜根肿病 „„„„„„„„„„„„„„„„„„ 05
3.白菜软腐病 „„„„„„„„„„„„„„„„„„ 07
4.白菜病毒病 „„„„„„„„„„„„„„„„„„ 08
5.大白菜黑胫病 „„„„„„„„„„„„„„„„„ 10
6.白菜类黑腐病 „„„„„„„„„„„„„„„„„ 12
7.白菜褐腐病 „„„„„„„„„„„„„„„„„„ 14
8.白菜干烧心病 „„„„„„„„„„„„„„„„„ 16
9.大白菜白斑病 „„„„„„„„„„„„„„„„„ 17
10.大白菜假黑斑病 „„„„„„„„„„„„„„„„ 18
11.大白菜炭疽病 „„„„„„„„„„„„„„„„„ 21
12.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 22
13.白菜类蔬菜黄叶病 „„„„„„„„„„„„„„„ 24
14.白菜类菌核病 „„„„„„„„„„„„„„„„„ 26 1
1.白菜霜霉病 白菜霜霉病,是在白菜种植期间常见的真菌病害。子叶期发病时,叶背出现白色霉层,在高温条件下,病部常出现近圆形枯斑,严重时茎及叶柄上也产生白霉,苗、叶枯死。成株期,叶正面出现淡绿至淡黄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白色霉层;白菜进入包心期,条件适宜时,叶片上病斑增多并联片,叶片枯黄,病叶由外叶向内叶发展,严重时植株不能包心。种株受害时,叶、花梗、花器、种荚上都可长出白霉,花梗、花器肥大畸形,花瓣绿色,种荚淡黄色,瘦瘪。 症状
白菜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易发病,主要危害子叶、真叶、花及种荚。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后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中下部叶片,先在叶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斑点,持续二三天内形成逐渐变成黄褐色,病斑为受叶脉限制的不规则多角形,在湿度较大时,病斑叶背长出白霉。在发病盛期,发生严重时数个病斑会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的枯黄叶斑,造成叶片枯死。
传播途径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十字花科蔬菜上或冬贮种株的根头上越冬,有时还可混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次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侵染幼苗,由春播十字花科蔬菜传到白菜等秋播十字花科蔬菜上,混在秋播种子上的病菌,播后直接为害幼苗。南方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菌可在寄主上全年传播为害。
发病条件
2
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措施等均有关,其中的气候条件影响最大。
气候: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平均气温为16℃左右,病斑在16~20℃扩展最快,高湿是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染的重要条件,多雨时病害常严重发生,田间高湿,即使无雨,病情也加重。北方大白菜莲座期以后至包心期,若气温偏高,或阴天多雨,日照不足,多雾,重露,病害易流行。
管理:早播,过密、通风不良,连茬,包心期缺肥,生长势弱的地块,病重。播种过早的秋季大白菜往往病害发生严重。
品种:青帮型的品种发病较白帮型轻。
防治方法
种植管理: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发病差异显著。抗病毒病的大白菜品种一般也抗霜霉病,可因地制宜选用。
2.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0.3%种子重量的阿普隆(瑞毒霉)35%拌种剂拌种。
3.合理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与水田作物轮作。
4.适期播种。应根据茬口、品种及气候确定适宜的播期。早播病重,晚播病虽轻,但包心不足,但若遇到高温干旱年,大白菜应适当晚播,杂交种的抗病性较农家种强,播期可安排在前。
药剂防治:
3
大白菜苗期即应开始田间病情调查,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并喷药防治,在莲座末期要彻底进行防治。为便于后期防治,可在定苗时,每6~8行菜留1空行,便于防治作业。药剂可选用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露、克抗灵、克霜氰)800~1000倍液、每667平米用1.5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67g兑水50L喷雾,每5~7天喷1次。霜霉病的发生与病毒病关系密切,因此防治时应将这两个病害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
2.白菜根肿病
症状
白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病株叶色变淡,凋萎下垂,在晴天中午前后尤其明显,病株根部肿大呈瘤状,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或崩溃,散发臭气致整株死亡。 发生规律
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越夏,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借雨水,灌溉水和农具等传播。干旱年发病少。酸性土壤发病重,连年种植十字花科的地块和病田下水头的地块及施有未腐熟病残体厩肥的地块病重。
防治措施
(1)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种子选用抗病品种,并用种子重量0.3% 的40% 拌种双粉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清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3)施用石灰改变土壤酸碱度,一般亩施石灰粉75-100公斤,或发病初期用 15%石灰乳灌根,每株0.3-0.5升。并在苗期及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感染,使幼苗茁壮成长。
(4)发病初期用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 “天达2116” 10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5
倍液灌根,每株0.4-0.5升,或每亩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悬浮液2-3升拌土40-50公斤开沟施于垄内。
(5)加强管理:在白菜生长期适时浇水追肥,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并及时喷施壮茎灵可使植株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病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
(6)常发生于酸性土壤、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气温和地温在18~25℃时,最适合发病。因此,8-9月播种或定植的白菜受害最为严重。春播白菜的生长后期为病害发生期,因此为害不大。 在发病田栽培白菜时,应选择至少5~6年未栽培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播种期应尽可能延迟,苗床和种植地块要消毒。加强田问排水,高畦栽培。
6
3.白菜软腐病
症状
软腐病又叫烂疙瘩,是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从大白菜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常见有三种:一是外叶呈萎蔫状,莲座期可见菜株于晴天中午萎蔫,但傍晚恢复,持续几天后,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心叶或叶球外露,叶柄茎或根茎处髓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粘稠状物,轻碰病株即倒折溃烂;二是病菌由菜帮基部伤口侵入,形成水浸状浸润区,逐渐扩大后变为淡灰褐色,病组织呈粘滑软腐状;三是病菌由叶柄或外部叶片边缘,或叶球顶端伤口侵入,引起腐烂。在干燥条件下,腐烂的病叶经日晒逐渐失水变干,呈薄纸状,紧贴叶球,腐烂处产生硫化氢恶臭味。
防治方法
夏季高温期(8—9月)播种的栽培型和秋季温暖年份发生较多。另外,低洼地发病多,高地、干燥地发病少。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水淹状态及台风大雨造成伤害的植株发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应栽培几年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以降低病原菌的密度。可栽培“平冢一号”、“千岁白菜”等抗病性强的品种。秋播白菜要重点防治黄条跳甲、甘蔗黑蟋蟀等害虫。改善田间排水条件,高畔栽培。台风过后应及时喷施药剂。 7
4.大白菜病毒病
症状
幼苗心叶初现明脉及沿脉失绿,继而呈花叶及皱缩。成株被害轻重不同,除病株矮缩,叶片呈浓、淡绿色或黄、绿色相间的斑驳外,重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硬脆,叶面密生褐色斑点,叶背叶脉上亦有褐色坏死条斑,并出现裂痕,严重矮化,畸形,不结球。轻病株畸形,矮化较轻,有时叶片半边皱缩,能部分结球,球内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斑点。重病株的根多不发达,须很少,病根切面黄褐色。采种株为害严重的,花梗未抽出即死亡,发病轻的,花梗弯曲畸形,高度不及正常的一半,花梗上有纵横裂口。花早衰,很少结实,或果荚细小,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发芽势劣。
发病规律
芜菁花叶病毒的寄生范围很广,除为害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芥菜、芜菁、甘蓝、花椰菜、萝卜、西洋菜等外,还能侵染菠菜、茼蒿以及荠菜、车前草等杂草。病毒失毒温度55- 60℃,稀释终点2000-5000倍,体外保毒期24-96小时,粒体线条状。潜育期9-14天。一般气温在25℃左右,光照时间长,潜育期短;气温低于15℃,潜育期长,有时呈隐症现象。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边寄主杂草的根部越冬,常年生长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不存在越冬问题。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但田间传毒主要是蚜虫(菜缢管蚜、桃蚜、甘蓝蚜、棉蚜),种子不带毒。烟草花叶病毒蚜虫不能传毒,田间主要靠汁液接触传染。大白菜对温度适应范围甚狭,生育适温为18-21℃,25℃ 是温度上限。华中地区秋播大白菜不宜过早,苗期处于高温,除不利幼苗生 8
长、抗病力减弱外,由于气候干旱,蚜虫孳生,虫口密度大,易诱发病毒病,常造成严重损失,有时候不得不进行重播。
防治措施
从灭蚜、栽培管理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进行。使用铝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薄膜或铝光纸保护幼苗有拒蚜作用。适期播种,不宜过早,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结球。加强苗期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增施肥水,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危害程度。
9
5.大白菜黑胫病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危害白菜外,还危害油菜、花椰菜、芜菁、萝卜、烟草、马铃薯、天竺葵、结球甘蓝、芥蓝和芹菜等。 为害症状
为害茎、根、种荚和叶片。(1)幼苗:幼苗发病在子叶和真叶上出现淡褐色病斑,渐变为灰白色;病茎上出现长形微凹陷的病斑,病斑的边缘为紫色。发病重时引起幼年苗枯萎死亡。(2)成株:成株茎上病斑为长条形,略凹陷,边缘紫色,中间褐色,病斑着生黑色小粒点。(3)根部:根部病斑为长条形,紫黑色,能引起侧根腐烂,植株枯死。(4)叶片:老叶发病出现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略凹陷。 发病因素
潮湿多雨,雨后高温,白菜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实行轮作;用无病土壤育苗;移栽时注意淘汰病苗。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0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9天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11
6.白菜类黑腐病
症状
幼苗被害,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成株发病,多从叶缘和虫伤处开始,发生“V”形黄褐色病斑,病部叶脉坏死变黑,周缘有明显黄色晕环。病菌能沿叶脉、叶柄维管束组织蔓延到茎和根部,植株叶片枯死。萝卜肉质根被害后,外部症状不明显,切开后,可见其维管束环变黑,严重时,内部组织干腐,变为空心。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种子内和病残体中越冬,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最低5℃、,最高38-39℃。菜株生长期间,病菌主要借雨水、带菌肥料及昆虫传播。从气孔、水孔、虫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后,在维管束组织中上下扩展,形成系统侵染。在留种株上,病菌从果柄维管束进人种荚,并从种子种脐部侵人种子内。种子带菌率一般为0.5%-10.5%,最高达30.8%,一些地方习惯采用畦沟浇水淋灌的方式,对病害发生有密切影响。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播种或播种前种子用50℃的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0.5%代森铵液浸种15分钟,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浸种,清水漂种4-5次,种子处理后,晾干待播。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1-2年。加强管理,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定植前,大田深翻地,加快病株残体腐烂和病菌死亡。合理施肥,幼苗定植后,要施提苗肥,生长期间,追肥2-4次,防止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喷洒杀菌剂: 12
77%可杀得 2000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代森铵500倍液;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共喷3次,每次间隔8-10天。 13
7.白菜褐腐病
田间识别
主要为害菜株外叶,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帮发病。病斑呈不规则形,周缘不大明显,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出现淡褐色蛛网状菌丝及菌核。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造成叶片黄枯、脱落。 多在幼苗嫩茎基部侵入,病部形成溢缩,呈淡褐色,严重者枯死成立枯或猝到状。继后危害叶柄外侧近地表处,开始生淡褐色至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稍向内凹陷,暗褐色;条件适宜,叶柄基部腐烂,叶片枯黄,易脱落,潮湿天气,病部生出黄褐色蛛形菌丝体和疏松的菌核。
发生因素
菜地积水或湿度大,通透性差,栽植过深,培土过多过湿,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a.选择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用0.1-0.3%高锰酸钾)
b.农业防治要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发芽期高温影响,苗床育苗采用遮荫降温或套种,幼苗期及时拔除病苗,结合农事操作及时拔除病株,摘除近地面的病叶,携出田外深埋或销毁,防止蔓延。合理的浇水降地温也可减少病毒病;
c.及时防治蚜虫,因为蚜虫传播病毒;
14
d.浓度为0.5%的辣椒汁可预防病毒病
e.物防治时用1:1:200 硫酸铜:生石灰:水配制的波尔多液喷洒中心病株;0.1%的高锰酸钾加0.3%木醋液防治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400倍液、40%双效灵500倍液、20%利克菌1500倍液、15%恶霉灵500倍液、30%苯噻氰(倍生)乳油1300倍液、35%福·甲(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50%农利灵或50%扑海因或5%井冈霉素600-800倍液。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15
8.白菜干烧心病
症状
叶球顶部叶缘向外翻卷,并逐渐干枯黄化,病斑扩展呈水浸状,叶片上部也逐渐变干、黄化呈干纸状,病健组织分明,叶脉黄褐色,球叶中部的叶片易发病。病害于莲座期开始发病,有的嫩叶仅表现干边,到结球后才显出症状,贮藏期发展严重。
发生规律
由于土壤中缺少活性锰、水溶性钙、营养失调引起的。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合理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要及时浇水。
(3)增施钙、锰元素:白菜包心期心叶喷施天达2116、0.7%氯化钙和50ppm的萘乙酸混合液、0.7%硫酸锰,每亩每次用药液50公斤,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
16
9.大白菜白斑病
症状
大白菜白斑病发生很普遍,除为害大白菜外还能为害油菜、萝卜、芜菁等,以秋菜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面散长许多灰白色近圆形病斑,中央具有1~2个不规则形轮纹,周缘有淡黄色晕圈。叶背病斑外缘浓绿色,但有时并不明显。病斑最后呈白色,半透明,似火烤状。有时病斑破裂或脱落。发病晚期连成不规则形大块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常产生灰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
大白菜白斑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表的病残体或采种株上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于种子表面越冬。田间借风雨传播,有再侵染。8~10月份气温偏低、连阴雨天气可促进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田间见有零星发病时,即选用下列一种农药开始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0%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遇有霜霉病与白斑病同期发生时,可在多菌灵药液中混配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药,喷2~3次。
17
10.大白菜假黑斑病
症状
结球白菜、黄芽白等大白菜及小白菜、菜薹、菜心等的假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衰老或受到某种伤害的叶片或种荚易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浅灰褐色,轮纹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干枯,生产上此病有时与黑斑病混合发生。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早春多雨或霉雨来早、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来早时易发病。
(5)棚室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
18
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8)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9)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0)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9
化学防治
(1)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o.4%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2)发病前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隔7~10
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20
11.大白菜炭疽病
症状
叶病斑直径1~3mm,圆形或近圆形、灰褐色,稍凹陷,呈薄纸状,边缘褐色,稍隆起;后期病斑呈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叶背多危害叶脉,形成条状、褐色、凹陷的病斑。叶柄、花梗及种荚病斑长圆形至纺锤形,褐色至灰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粉红色黏质物溢出。 危害部位 :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中脉,也可危害花梗、种荚等。 发病条件 : 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是该病流行的主要条件。发生期主要受温度影响,发病程度主要受适温期降雨量的影响。一般秋季如遇连续5d平均气温在25℃以上,同时降雨量大或田间湿度在80%以上,则有利于该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种子可在50℃水中浸泡20min,或用种子质量0.4%的50%多菌灵拌种。
3.清洁田园,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多氧霉素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1
12.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起初在叶背上产生呈水浸状稍凹陷的斑点,后来扩展,因为受到叶脉的限制而呈不规则形的角斑。在叶子正面则出现呈油渍状的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分泌出乳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呈白色膜状,后来病部开裂,呈穿孔状。诊断要点是,开始时在叶背上出现呈膜状的不规则形的角斑。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白色的菌脓,叶面则有呈油渍状的黄褐色斑。后期病斑呈白色膜状,容易开裂穿孔。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上的病菌一般可存活1年,播带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可侵染叶片,成为初侵染源。另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第二年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溅射到叶片上,也是初侵染源。发病后,病部的细菌又借风雨、昆虫、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从伤口或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侵入,进行再侵染。在条件适宜时,潜育期不长,一般3一5天,所以容易造成流行。发病适温25~27℃, 相对湿度85%以上。所以多雨,特别是暴风雨后发病重。发病与种子的关系密切,如果播的是未经消毒带菌的种子,无病田会变成病田,病田则病害加重。 此外,病地重茬,或地势低洼,肥料缺 乏,植株衰弱,抵抗力差,或管理不善,造成植株伤口多,一般发病重。
防治方法
22
①种子消毒 选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从无病地或无病株上采种子 (即无病种子)。否则,种子要消毒,可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然后捞出种子晾干后播种。
②农业措施 发病较严重的地块可与百合科蔬菜 (如韭菜、葱、蒜、洋葱)或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等)轮作2年以上。加强田间管理, 发现病叶、病残体及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管理时要小心,切勿损伤植株,防止造成伤口。有害虫为害时,要及时防治。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滴涕( DT) 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防治喷雾,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药剂均为铜制剂,有些大白菜品种对铜敏感,为了防止药害产生,要慎重使用,一是使用浓度比通常使用浓度再稀释些,就是浓度要比正常浓低,二是先做试验,喷几株,观察几天,看有无药害产生,如果没有药害,才可大面积应用。较安全的药剂是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用1%中生霉素水剂100~15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
23
13.白菜类蔬菜黄叶病
白菜类蔬菜黄叶病,是对白菜类的真菌型黄叶病的一种统称,结球白菜、黄芽白等大白菜、小白菜、黄叶病从北到南均有发生。苗期即见发病。为害的真菌芥属黄萎镰孢霉,属于半知菌亚门。该病害可以通过药剂喷洒或田间管理等方式防治。
病害症状
结球白菜、黄芽白等大白菜、小白菜、黄叶病从北到南均有发生。苗期即见发病。定苗或栽植后生长缓慢,半边叶片褪绿,致半株或整株叶片萎蔫,似缺水状,拔起病株,须根少,剖开主根,维管束变褐.莲座后到包心初期叶片开始黄化,进入包心中期,老叶叶脉间褪色变黄,叶脉四周多保持深绿色,后叶缘失水皱缩且向内卷曲,致植株呈萎缩状态或枯死。
传播途径
该菌在土壤中生存,遇有干旱的年份,土壤温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致分布在耕作层的根系造成灼伤,次生根延伸缓慢,不仅影响幼苗水分吸收,还会使根逐渐木栓化而引致发病。
发病条件
据调查该病在陕西、湖北、四川等地有的年份或反季节栽培发病重,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24
(1)选用抗病品种。如长春快菜、沈阳快菜、吉研3号、单杂1号油菜等。
(2)适期播种,一般不要过早,尽量躲过高温干旱季节。
(3)加强田间管理。蹲苗适度,改变蹲“满月”习惯,防止苗期土壤干旱,遇有苗期干旱年份地温过高宜勤浇水降温,确保根系正常发育。 药剂方法:
(1)结合防虫,喷淋或浇灌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株浇灌100毫升。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2)施用惠满丰活性液肥,每667平米250~500毫升,稀释400~600倍或促丰宝液肥1号400~500倍液,喷叶2~3次。
(3)施用“垦易”微生物活性有机肥300倍液。
25
14.白菜类菌核病
症状
主要为害大白菜、普通白菜、紫菜薹等白菜类蔬菜,贮藏期菜帮及田间植株均可受害。幼苗期轻病株无明显症状,重病株根茎腐烂并生白霉,大田栽植后病情不断扩展,至抽姜后达高峰。病株茎杆上出现浅褐色凹陷病斑,后转为白色,终致皮层朽腐,纤维散离成乱麻状,茎腔中空,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在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菌核。受害轻的造成烂根,致发育不良或烂茎。植株矮小,产量降低;受害严重的茎杆折断,植株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在春、秋两季多雨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衰老的叶片上,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后病部长出菌丝和菌核,在田间主要以菌丝通过病健株或病健组织的接触进行再侵染,到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白菜菌核病属于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进行再侵染。
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处理。
26
(2)轮作、深翻及加强田间管理。最好能与稻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把子囊盘埋入土中12厘米以下,使其不能出土;合理密植;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此外,可用菜丰宁100克对水15~20升,把油菜等白菜类蔬菜的根在药水中浸蘸一下后定植。防效好。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