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逢入京使》简介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逢入京使》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逢入京使》简介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相关文章

  • 唐代边塞诗兴盛原因探析
  • 唐代边塞诗兴盛原因探析 泱泱大唐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盛唐时期描写边塞生活,雄浑奔放.慷慨悲壮的边塞诗与描写山水田园,清新自然.明朗恬静的山水田园诗争奇斗妍,并立诗坛,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令后人追慕.这两个诗歌流派并非是当时诗人 ...查看


  • "大边塞诗"畅想等
  • "大边塞诗"畅想 王亚平 新而未大:二十年前的困惑 新边塞诗诞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1988年新疆诗词学会成立,既可视为前十年新边塞诗创作之总结,亦可视为后二十年大边塞诗创作之起点. 新边塞诗前十年创作之最大困惑,乃 ...查看


  • 唐代边塞诗歌
  • 摘 要::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查看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作者:阮兴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11期 文字起源于劳动生活,后经历代劳动人民的磨洗和文人的整理,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就像一颗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夺目的明 ...查看


  • 从唐代边塞诗看大唐军人
  • 从唐代边塞诗看大唐军人 班级: 姓名: 任课老师: 目录 一.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正文 .................. ...查看


  • 岑参高适边塞诗异同
  • 浅谈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摘要: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在盛唐时期更是达到了边塞诗创作的顶峰,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边塞诗人,其中最易被人拿来比较的莫过于高适和岑参了.高岑二人在诗歌创作上的确是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也有各自 ...查看


  •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
  •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边塞诗 一.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2.与战争有关的 ...查看


  • 浅析盛唐时代"高岑"边塞诗派
  • 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流派--盛唐时代的边塞诗派.它以自己的独特题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以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唐代诗坛也为我国古代诗歌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高适与岑参,文学史上并称为"高岑&q ...查看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摘 要]边塞诗的创作在唐代达到鼎盛,自成一家风格.掌握积累边塞诗的一些知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抓住边塞诗的意象,认识边塞诗.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范围狭窄,多是和边塞.战争有关.2.总结边塞诗的内容,领会其思想情感 ...查看


  • 试论卢纶的边塞诗_霍有明
  • DOI:10.15967/j.cnki.cn14-1316/g4.2001.02.015第19卷 第2期2001年4月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19 No.2Apr.2001 JournalofYunchengCollege 试论卢纶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