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共15分)

国学不是一个“圈”

魏英杰

①已故作家王小波讲过一个驴和马的故事,大意是:驴来到草原上,看到了

马,以为是表亲,于是快乐地奔了过去。草原上的马却从没有见过驴这玩意儿,以为是魔鬼,便被吓得一哄而散。

②如今的驴已在草原上疯狂繁殖,看似取代了马的主宰地位;被驴吓着的马,开始联络草原上所有的“原生动物”,一致对抗反客为主的驴。这样说,是因为想起了日前近百名学者组建“乾元国学博客圈”的事。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看上去不仅是振兴国学,还大有拯救世界的架势。

③何谓国学?按照主办者给出的定义,乃“一国所有之学也”。且不说“一

国所有之学”是什么概念,仅从标准答案来看,范围就大得吓人,先秦诸子是国学,魏晋玄学是国学,隋唐佛学也是国学,明清小说,还是国学。这么一来,国学看上去就是一家大超市,至于卖的是什么,倒在于其次了。问题是,无论是哪家超市,肉和蔬菜能一个价吗?将咸菜当鸡肉卖,你愿意吗?

④再来看这百来号学者,有搞儒学研究的,也有那拿考古铲的,听说还有研

究历代名人命数的,如今却被博客“圈”在了一起。如此拉郎配,在圈内是鸡同鸭讲,对外恐怕也只能各说各话。这个博客圈如果是一个学术交互平台的话,其中有很多学者基本构不成对话关系,即便作为一个统一学术品牌,其宣传效果也颇值得怀疑。

⑤进而言之,学者并不一定要高高在上,独来独往,但学术研究却注定是孤

独的事业,于精妙微深之处,其中甘苦喜乐,唯有自知。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近乎学者的最高境界。以此来看,有的国学研究者还是太浮躁了些,以至于抵受不住时尚的诱惑。

⑥当然,学术研究是孤独的事业,搞学术却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画地为牢。学术既是个体创造的结果,也是知识的联合体。国学一旦形成圈子化,也很可能走向学术的集体自杀。

⑦我并不怀疑国学——我更愿意称之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我认为,近

代以来国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一直徘徊在自卑与自大的极端情绪之中,从未有过平等、宽容开放的文化自信。

⑧西学渐入过程中,国学灭亡论载沉载浮,一直没有消停过。如果说其中还

体现了一点文化危机感的话,却也附着了一种文化自卑感、虚无感乃至幻灭感。此外,博客圈主办者提到,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

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姑且不论这句话的真实性,因为西方学者的一句赞词而沾沾自喜,不免体现了某些国学家的文化自大心态。而无论自卑、虚无、幻灭,还是骄虚的自大情绪,均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常心态。

⑨“打倒孔家店”喊了近百年,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相对;唐诗宋词元曲,

红楼水浒三国,也一直是国人的精神盛宴。——国学并未衰亡,何来复兴之说?其真相就在于,近代以来我们关于传统文化的种种争论,一直无法摆脱文化冲突论的窠臼。但是,与其说中西文化处于截然对立的冲突之中,毋宁说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流过程。历史的进程,也已经毫无疑问地证实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势下,无论是国学衰微说,还是文化冲突论,都应该尽早申请破产。

⑩博客的本质是自由与开放,学术交流的要件是平等与宽容,而所谓国学博

客圈的一切特征,不仅与博客精神相背,也偏离了学术之道。在全球化格局下,国学研究者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不无偏狭的文化观。——国学不是一个“圈”,学术更不能自我封闭。否则,真要像王小波先生所说的那样:“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4分)

A.第一、二段中“驴”指的是源于西方的文化,“马”指的是国学。

B.所谓的“国学”里优劣参杂,不能笼统地提“振兴”国学。

C.国学研究者一定要做到安贫乐道,甘于淡泊,远离时尚。

D.“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相对”的事实,证明了“振兴国学”的提法是不

妥的。

E.文章结尾处,作者引用王小波的话,表达了对国学研究前景的忧虑。

2.下列对待传统文化的各种态度中,不属于作者所反对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自卑感、虚无感乃至幻灭感 B.文化自大心态

C.中、西文化冲突论 D.文化危机感

3.作者反对“乾元国学博客圈”的理由是什么?请分点列出。(4分)

4.根据文意,“国学不是一个‘圈’”,说说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国学研究?(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共23分)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

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

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所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

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与鸡飞狗跳。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

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和惴惴不安,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姐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说:“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

草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

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能够成功,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

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剥落,而我却像清明

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以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5.第二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5分)

6.请分析第三段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7.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对村庄、老屋的深深情结,其中有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8.第⑥段中作者说“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而在第⑦段中作者又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

剥落”,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共15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共23分)

5、作用;承上起下(1分)。承上文“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引起下文,引出下面对村庄的回忆和感伤。(1分)

因为:原来记忆中的村庄景象已经颓败与凋零,甚至面目全非,记忆与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1分)。而我甚至连已经拆除的老屋的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对象,只有发黄的记忆(1分)。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所以“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1分)。

6、(1)拟人。如“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鸭与鹅则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这样写将家禽的形象人格化,使之更加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记忆中家禽家畜的美好印象和怀念之情。

(2)对比。作者将鸭与鹅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二者各自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记忆中的村庄与如今的村庄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童年村庄的怀念。

(3)排比。“鸡们„„狗们„„鸭与鹅们„„”,运用排比很有气势地写出了家禽家畜蜂拥而出的景象,表现了当年村庄的勃勃生机。

(4)短句。如“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富有气势和节奏,生动地写出了往昔记忆中的美景。

(4点,只要说出3点,手法1分,解说1分。)

7、(1)对村庄怀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

(2)对老屋没有留下照片耿耿于怀和惴惴不安。

(3)对老屋中的人(小舅、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

(4)对一同与我度过四年高考复习课程的老屋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5)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令人懊丧。

(6)对老村与老屋的怀念是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 (1点1分)

8、并不矛盾。(1分)

前者是说作者虽然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但心中对老村与老屋的某些记忆却是越来越清晰,难以忘怀,就像雨过天晴后沾满露水般清新。(1分)

后者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村与老屋离我渐渐远去,甚至会消失,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就如同花瓣凋零一样无可挽回。(1分)

即在客观事实上,老村与老屋会逐渐消失,但我心中却努力记住老村与老屋中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表达了作者作为游子对老村与老屋的难以忘怀的感情,是自己远走天涯的生命的根系。(3分)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共15分)

国学不是一个“圈”

魏英杰

①已故作家王小波讲过一个驴和马的故事,大意是:驴来到草原上,看到了

马,以为是表亲,于是快乐地奔了过去。草原上的马却从没有见过驴这玩意儿,以为是魔鬼,便被吓得一哄而散。

②如今的驴已在草原上疯狂繁殖,看似取代了马的主宰地位;被驴吓着的马,开始联络草原上所有的“原生动物”,一致对抗反客为主的驴。这样说,是因为想起了日前近百名学者组建“乾元国学博客圈”的事。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看上去不仅是振兴国学,还大有拯救世界的架势。

③何谓国学?按照主办者给出的定义,乃“一国所有之学也”。且不说“一

国所有之学”是什么概念,仅从标准答案来看,范围就大得吓人,先秦诸子是国学,魏晋玄学是国学,隋唐佛学也是国学,明清小说,还是国学。这么一来,国学看上去就是一家大超市,至于卖的是什么,倒在于其次了。问题是,无论是哪家超市,肉和蔬菜能一个价吗?将咸菜当鸡肉卖,你愿意吗?

④再来看这百来号学者,有搞儒学研究的,也有那拿考古铲的,听说还有研

究历代名人命数的,如今却被博客“圈”在了一起。如此拉郎配,在圈内是鸡同鸭讲,对外恐怕也只能各说各话。这个博客圈如果是一个学术交互平台的话,其中有很多学者基本构不成对话关系,即便作为一个统一学术品牌,其宣传效果也颇值得怀疑。

⑤进而言之,学者并不一定要高高在上,独来独往,但学术研究却注定是孤

独的事业,于精妙微深之处,其中甘苦喜乐,唯有自知。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近乎学者的最高境界。以此来看,有的国学研究者还是太浮躁了些,以至于抵受不住时尚的诱惑。

⑥当然,学术研究是孤独的事业,搞学术却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画地为牢。学术既是个体创造的结果,也是知识的联合体。国学一旦形成圈子化,也很可能走向学术的集体自杀。

⑦我并不怀疑国学——我更愿意称之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我认为,近

代以来国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一直徘徊在自卑与自大的极端情绪之中,从未有过平等、宽容开放的文化自信。

⑧西学渐入过程中,国学灭亡论载沉载浮,一直没有消停过。如果说其中还

体现了一点文化危机感的话,却也附着了一种文化自卑感、虚无感乃至幻灭感。此外,博客圈主办者提到,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

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姑且不论这句话的真实性,因为西方学者的一句赞词而沾沾自喜,不免体现了某些国学家的文化自大心态。而无论自卑、虚无、幻灭,还是骄虚的自大情绪,均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常心态。

⑨“打倒孔家店”喊了近百年,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相对;唐诗宋词元曲,

红楼水浒三国,也一直是国人的精神盛宴。——国学并未衰亡,何来复兴之说?其真相就在于,近代以来我们关于传统文化的种种争论,一直无法摆脱文化冲突论的窠臼。但是,与其说中西文化处于截然对立的冲突之中,毋宁说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流过程。历史的进程,也已经毫无疑问地证实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势下,无论是国学衰微说,还是文化冲突论,都应该尽早申请破产。

⑩博客的本质是自由与开放,学术交流的要件是平等与宽容,而所谓国学博

客圈的一切特征,不仅与博客精神相背,也偏离了学术之道。在全球化格局下,国学研究者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不无偏狭的文化观。——国学不是一个“圈”,学术更不能自我封闭。否则,真要像王小波先生所说的那样:“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4分)

A.第一、二段中“驴”指的是源于西方的文化,“马”指的是国学。

B.所谓的“国学”里优劣参杂,不能笼统地提“振兴”国学。

C.国学研究者一定要做到安贫乐道,甘于淡泊,远离时尚。

D.“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相对”的事实,证明了“振兴国学”的提法是不

妥的。

E.文章结尾处,作者引用王小波的话,表达了对国学研究前景的忧虑。

2.下列对待传统文化的各种态度中,不属于作者所反对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自卑感、虚无感乃至幻灭感 B.文化自大心态

C.中、西文化冲突论 D.文化危机感

3.作者反对“乾元国学博客圈”的理由是什么?请分点列出。(4分)

4.根据文意,“国学不是一个‘圈’”,说说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国学研究?(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共23分)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

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

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所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

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与鸡飞狗跳。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

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和惴惴不安,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姐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说:“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

草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

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能够成功,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

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剥落,而我却像清明

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以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5.第二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5分)

6.请分析第三段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7.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对村庄、老屋的深深情结,其中有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8.第⑥段中作者说“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而在第⑦段中作者又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

剥落”,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共15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共23分)

5、作用;承上起下(1分)。承上文“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引起下文,引出下面对村庄的回忆和感伤。(1分)

因为:原来记忆中的村庄景象已经颓败与凋零,甚至面目全非,记忆与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1分)。而我甚至连已经拆除的老屋的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对象,只有发黄的记忆(1分)。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所以“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1分)。

6、(1)拟人。如“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鸭与鹅则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这样写将家禽的形象人格化,使之更加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记忆中家禽家畜的美好印象和怀念之情。

(2)对比。作者将鸭与鹅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二者各自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记忆中的村庄与如今的村庄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童年村庄的怀念。

(3)排比。“鸡们„„狗们„„鸭与鹅们„„”,运用排比很有气势地写出了家禽家畜蜂拥而出的景象,表现了当年村庄的勃勃生机。

(4)短句。如“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富有气势和节奏,生动地写出了往昔记忆中的美景。

(4点,只要说出3点,手法1分,解说1分。)

7、(1)对村庄怀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

(2)对老屋没有留下照片耿耿于怀和惴惴不安。

(3)对老屋中的人(小舅、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

(4)对一同与我度过四年高考复习课程的老屋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5)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令人懊丧。

(6)对老村与老屋的怀念是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 (1点1分)

8、并不矛盾。(1分)

前者是说作者虽然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但心中对老村与老屋的某些记忆却是越来越清晰,难以忘怀,就像雨过天晴后沾满露水般清新。(1分)

后者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村与老屋离我渐渐远去,甚至会消失,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就如同花瓣凋零一样无可挽回。(1分)

即在客观事实上,老村与老屋会逐渐消失,但我心中却努力记住老村与老屋中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表达了作者作为游子对老村与老屋的难以忘怀的感情,是自己远走天涯的生命的根系。(3分)


相关文章

  •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命题范围是必修一到必修四的内容,默写部分为必修四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考查学生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深入理解和体验领悟的能 ...查看


  •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析 一.检测目的 对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与学的全面检测,主要检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古代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3.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古代诗词的基本 ...查看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08年春) 任教班级:高一(3)一(5) 辛宗国 一.整体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情况不错,全年级语文平均分在98分以上.没有出现低分学生,低分率为零. 本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借课外文本考课内掌握 ...查看


  •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 ...查看


  • 高一语文期中分析总结
  • 高一语文期中分析总结 高一语文组 马志才 考查目的:检测语文必修1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这一学段要求掌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考查重点:主要突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生成能力的考查,适当的向课外作必要的延伸,来拓展学 ...查看


  • 教学质量评估
  • 教学质量评估分析报告 结束了为期将近三个月的教育实习,收获很多.我实习的学校是平利县中学,班级是高一(16)班,在实习期间,学校进行了两次月考,因为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教学实习科目是语文,所以下面我就高一(16)班第二次月考(期中质量检测 ...查看


  •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高一上册)
  • 一.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 ...查看


  • 2017-2018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2017-2018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初高中知识衔接上不够密切连贯,本届高一学生阅读能力 ...查看


  • 2015年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 2015年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高一胡雪琴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5班和高一2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因为层次不同,文理有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明显高手到两个班的不同.一静一动,一勤一惰,所以上课时须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希望能打开文科班的思 ...查看


  •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 高一二班.四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谢璐雪 一.期末试卷总体情况解析 期末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学生语文学习阶段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考卷全部按照新课标高考卷的结.型来出题,答题卷同高考答题卷,力求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