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夏学院
至学年第
《管 理 学》 案例分析报告
实验项目:一次重大的人事任免
专业: 班级:
组别: 第十一组 执笔人:
组长: 组员:
案例分析报告
1、实验目的:1.1理解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管理技能
1.2理解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3掌握管理者的含义
2、实验步骤:
2.1阅读案例
2.2分析案例,找出案例中的管理者具备了那些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3分析案例,找出案例中管理者具备了那些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
2.4查找资料,正确理解管理者的含义以及作为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管理技能。
2.4总结,对案例进行整体分析,组员提出问题并交流。
3、实验体会:通过这次管理学实验,我们学到了很多,对书上的知识有了实践性的理解。我们组员分配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都运用到了管理的方法。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队员的努力,要想使团队利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就要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对于这个案例“一次重大的人事任免”来说,我们不仅要懂得分
析这个案例,更需要反省自己,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我们今后的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次重大的人事任免
北海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班子会议正在研究一项重大的人事任免议案。总经理提议免去公司所属的、有20000名职工的炼钢一厂厂长陈树林的厂长职务,改任公司副总工程师,主抓公司的节能降耗工作;提名炼钢二厂党委书记林有成为炼钢一厂厂长。陈、林两人都是公司的老同志,大家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陈树林,男,48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从某冶金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炼钢厂,一直搞设备管理和节能技术工作,曾参与和主持了几项较大的节能技术改进,成绩卓著,在公司内引起较大震动。1998年,他晋升为工程师,先被任命为炼钢一厂副总工程师,后又任生产副厂长,2002年起任厂长至今。去年,他又被聘为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属技术专家型领导,对炼钢厂的生产情况极为熟悉,上任后对促使炼钢一厂能源消耗指标的降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工作勤勤恳恳,炼钢转炉的每次大修理他都亲临督阵,有时半夜入厂抽查夜班工人的劳动纪律,白天花很多时间到生产现场巡视,看到有工人工作时间闲聊或乱扔烟头总是当面提出批评,事后通知违纪人所在单位按规定扣发奖金。但群众普遍反应,陈厂长一贯不苟言笑,从没和他们谈过工作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用说和下属开玩笑了。他到哪个科室谈工作,一进办公室大家的神情便都严肃起来,犹如“一鸟入林,百乌压音”,大家都不愿和他接近。对他自己特别在行的业务,有时甚至不事先征求该厂总工程师的意见,而直接找下属布置工作,总工对此已习以为常了。陈厂长手下有几位艰能干的“大将”,却都没有发挥多大作用。据他们私下说,在陈手下工作,从来没受过什么激励,特别是当他们个人生活有困难需要厂里帮助时.陈厂长一般不予过问。用工人的话说是“缺少人情味”。久而久之,陈厂长手下的骨干就都没有什么积极性了,只是推推动动,维持现有局面而已。
林有成,男,50岁,中共党员,大中毕业。在基层工作多年,任车间党支部书记。该同志脑子灵活,点子多,宣传、鼓动能力强,具有较突出的工作协调能力。2003年出任炼钢二厂厂办主任,2005年调任公司行政处副处长,主抓生活服务,局面很快被打开。2008年炼钢二厂党委书记离休,林有成又回到炼钢二厂任党委书记。林有成长于做人的工作,善于激励部下,据说对行为科学很有研究。他对属下非常关心,周围的同志遇到什么难处都愿意和他说,只要是厂里该办的,他总是很痛快地给予解决。民主作风好,工作也讲究方式方法,该他做主的事从不推三阻四。由于他会团结人,工作能力强,因此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威望。他的不足之处是学历较低,工作性质几经变化,没有什幺专业技术职称(有人说他是“万全油”),对工程技术理论知之不多,也没有独立指挥生产的经历。 陈、林两人的任免事关炼钢一厂的全局工作,这怎幺能不引起公司领导们的关注?公司领导们在心里反复掂量,考虑着对公司总经理这一重大人事变动提议应如何表态。
思考题:
1、请用本章关于管理素质的理论,分析两任厂长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
2、你认为这两位厂长谁更胜任?理由何在?
3、对北海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重大人事变动作出你的评价。
1、答:陈树林
基本素质:(1)在知识和技术方面,属高级工程师,对炼钢厂的生产情况极为熟悉(2)在道德品质方面,工作勤恳(3)在作风方面,看到有工人工作时间闲聊或乱扔烟头总是当面提出批评,事后通知违纪人所在单位按规定扣发奖金。
管理技能:(1)技术技能:高级工程师,属于技术专家型领导,对炼钢厂的生产情况极为熟悉,上任后对促使炼钢一厂能源消耗指标的降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际技能:不苟言笑,比较严肃,不易亲近,缺少人情味
(3)概念技能:不能把员工看成是一个整体,缺乏洞察企业与环境
相互影响的复杂性,不能再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林有成
基本素质:(1)道德品质方面,善于激励部下,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民主作风好,工作也讲究方式方法,该他做主的事从不推三阻四。会团结人,工作能力强,(2)技能方面,工程技术理论知之不多。 管理技能:(1)技术技能:学历较低,工作性质几经变化,没有什幺专业技术职称,对工程技术理论知之不多,也没有独立指挥生产的经历。
(2)人际技能:善于激励部下,对 下属非常关心,团结员工,在群从中享有一定威望
(3)概念技能,该同志脑子灵活,点子多,宣传、鼓动能力强,具有较突出的工作协调能力。
2、答:我们认为林有成更适合当厂长。理由:首先,作为一个厂长,他属于中层管理者的范畴,所谓中层管理者指处于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案例中可知,林有成虽技术技能薄弱,但在人际技能及概念技能上比陈树林更占优势,更能胜任厂长这一职位。
3、答:我们一致认可北海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重大人事变动。司总经理职位的变动是一个十分难做的决定,全公司上下都要慎重地做选择。管理者应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大方面。作为一个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占了大部分。概念技能包括组织、决策等一系列的能力。从人际关系来说,陈树林缺乏与员工交流的能力,而林有成在技术方面却占了下风,所以此次人事变动对于北海钢铁来说是一次很艰难的决定。
我们认为,一个管理者应该要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这样工作才能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
福建江夏学院
至学年第
《管 理 学》 案例分析报告
实验项目:一次重大的人事任免
专业: 班级:
组别: 第十一组 执笔人:
组长: 组员:
案例分析报告
1、实验目的:1.1理解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管理技能
1.2理解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3掌握管理者的含义
2、实验步骤:
2.1阅读案例
2.2分析案例,找出案例中的管理者具备了那些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3分析案例,找出案例中管理者具备了那些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
2.4查找资料,正确理解管理者的含义以及作为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管理技能。
2.4总结,对案例进行整体分析,组员提出问题并交流。
3、实验体会:通过这次管理学实验,我们学到了很多,对书上的知识有了实践性的理解。我们组员分配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都运用到了管理的方法。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队员的努力,要想使团队利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就要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对于这个案例“一次重大的人事任免”来说,我们不仅要懂得分
析这个案例,更需要反省自己,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我们今后的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次重大的人事任免
北海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班子会议正在研究一项重大的人事任免议案。总经理提议免去公司所属的、有20000名职工的炼钢一厂厂长陈树林的厂长职务,改任公司副总工程师,主抓公司的节能降耗工作;提名炼钢二厂党委书记林有成为炼钢一厂厂长。陈、林两人都是公司的老同志,大家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陈树林,男,48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从某冶金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炼钢厂,一直搞设备管理和节能技术工作,曾参与和主持了几项较大的节能技术改进,成绩卓著,在公司内引起较大震动。1998年,他晋升为工程师,先被任命为炼钢一厂副总工程师,后又任生产副厂长,2002年起任厂长至今。去年,他又被聘为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属技术专家型领导,对炼钢厂的生产情况极为熟悉,上任后对促使炼钢一厂能源消耗指标的降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工作勤勤恳恳,炼钢转炉的每次大修理他都亲临督阵,有时半夜入厂抽查夜班工人的劳动纪律,白天花很多时间到生产现场巡视,看到有工人工作时间闲聊或乱扔烟头总是当面提出批评,事后通知违纪人所在单位按规定扣发奖金。但群众普遍反应,陈厂长一贯不苟言笑,从没和他们谈过工作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用说和下属开玩笑了。他到哪个科室谈工作,一进办公室大家的神情便都严肃起来,犹如“一鸟入林,百乌压音”,大家都不愿和他接近。对他自己特别在行的业务,有时甚至不事先征求该厂总工程师的意见,而直接找下属布置工作,总工对此已习以为常了。陈厂长手下有几位艰能干的“大将”,却都没有发挥多大作用。据他们私下说,在陈手下工作,从来没受过什么激励,特别是当他们个人生活有困难需要厂里帮助时.陈厂长一般不予过问。用工人的话说是“缺少人情味”。久而久之,陈厂长手下的骨干就都没有什么积极性了,只是推推动动,维持现有局面而已。
林有成,男,50岁,中共党员,大中毕业。在基层工作多年,任车间党支部书记。该同志脑子灵活,点子多,宣传、鼓动能力强,具有较突出的工作协调能力。2003年出任炼钢二厂厂办主任,2005年调任公司行政处副处长,主抓生活服务,局面很快被打开。2008年炼钢二厂党委书记离休,林有成又回到炼钢二厂任党委书记。林有成长于做人的工作,善于激励部下,据说对行为科学很有研究。他对属下非常关心,周围的同志遇到什么难处都愿意和他说,只要是厂里该办的,他总是很痛快地给予解决。民主作风好,工作也讲究方式方法,该他做主的事从不推三阻四。由于他会团结人,工作能力强,因此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威望。他的不足之处是学历较低,工作性质几经变化,没有什幺专业技术职称(有人说他是“万全油”),对工程技术理论知之不多,也没有独立指挥生产的经历。 陈、林两人的任免事关炼钢一厂的全局工作,这怎幺能不引起公司领导们的关注?公司领导们在心里反复掂量,考虑着对公司总经理这一重大人事变动提议应如何表态。
思考题:
1、请用本章关于管理素质的理论,分析两任厂长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
2、你认为这两位厂长谁更胜任?理由何在?
3、对北海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重大人事变动作出你的评价。
1、答:陈树林
基本素质:(1)在知识和技术方面,属高级工程师,对炼钢厂的生产情况极为熟悉(2)在道德品质方面,工作勤恳(3)在作风方面,看到有工人工作时间闲聊或乱扔烟头总是当面提出批评,事后通知违纪人所在单位按规定扣发奖金。
管理技能:(1)技术技能:高级工程师,属于技术专家型领导,对炼钢厂的生产情况极为熟悉,上任后对促使炼钢一厂能源消耗指标的降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际技能:不苟言笑,比较严肃,不易亲近,缺少人情味
(3)概念技能:不能把员工看成是一个整体,缺乏洞察企业与环境
相互影响的复杂性,不能再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林有成
基本素质:(1)道德品质方面,善于激励部下,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民主作风好,工作也讲究方式方法,该他做主的事从不推三阻四。会团结人,工作能力强,(2)技能方面,工程技术理论知之不多。 管理技能:(1)技术技能:学历较低,工作性质几经变化,没有什幺专业技术职称,对工程技术理论知之不多,也没有独立指挥生产的经历。
(2)人际技能:善于激励部下,对 下属非常关心,团结员工,在群从中享有一定威望
(3)概念技能,该同志脑子灵活,点子多,宣传、鼓动能力强,具有较突出的工作协调能力。
2、答:我们认为林有成更适合当厂长。理由:首先,作为一个厂长,他属于中层管理者的范畴,所谓中层管理者指处于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案例中可知,林有成虽技术技能薄弱,但在人际技能及概念技能上比陈树林更占优势,更能胜任厂长这一职位。
3、答:我们一致认可北海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重大人事变动。司总经理职位的变动是一个十分难做的决定,全公司上下都要慎重地做选择。管理者应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大方面。作为一个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占了大部分。概念技能包括组织、决策等一系列的能力。从人际关系来说,陈树林缺乏与员工交流的能力,而林有成在技术方面却占了下风,所以此次人事变动对于北海钢铁来说是一次很艰难的决定。
我们认为,一个管理者应该要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这样工作才能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