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评价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适用专业:体育专业(考试)

学 时:36(包括实验学时:12)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材: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测量评价,人民体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体育测量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量获取被测事物各种属性及其特征的信息;通过评价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尔后作出价值判断;最终将评价结果作为反馈信息,指导教学与训练等体育实践活动,以便科学、主动地调控体育实践活动过程,提高教学、训练效果,使其形成良性循环。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 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收集信息,必须在体育测量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使所选测量具有较高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测量的可靠性

第三节 测量的有效性

第四节 测量的客观性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为了达到测量的目的如何进行设计选择测量指标、实施测量的依据,为了达到测量目标必须在体育测量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使所选测量指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第二章 评价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评价是对测量结果赋予实际意义和评价判断的过程,它和测量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节 评价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评价标准的类型

第三节 评价量表

第四节 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了解评价的基本形式、评价标准的类型、评价量表的基础上,科学的掌握使用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

第三章 测量的编制与实施

主要内容:测量编制是测量理论与测量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测量编制或测验方法的选择,涉及到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许多问题。

第一节 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有关成套测验编制的问题

第四节 测验的实施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测验编制的原则、程序的基础上,学会对一些测验的编制。

第四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身体形态的测量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特征的重要方法,它是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体质水平、营养状况和运动员选材比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第二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身体形态测量的方法、使用的工具,并能进行简单的评定。

第五章 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身体机能的测量能客观地反映人体的正常机能水平及运动前后水平的指标,对所获取的各种生理机能信息给予客观地评价。

第一节 循环机能的测量

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

第三节 感觉机能的测量

第四节 平衡机能的测量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循环、呼吸、感觉、平衡机能的测量方法,同时对所收集的数据能够对身体机能进行客观地评价。

第六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能力。

第一节 速度测量

第二节 力量测量

第三节 耐力测量

第四节 柔韧性测量

第五节 灵敏性测量

第六节 身体素质的成套测验

教学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测量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同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评价。

第七章 情感和个性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运动成绩不仅取决于运动员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水平,还取决于心里训练水平。在人体各种运动心里特征的研究中,运动员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个性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 体育运动中的情感测量

第二节 体育运动中的个性测量

教学要求:通过对体育系学生的情感和个性的测试,阐述情感和个性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掌握一些心里方面的测量方法。

第八章 体质测量

主要内容:体质的测量是研究人体体质状况的手段。国民体质状况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第一节 体质测量概念

第二节 体制测量的内容

第三节 体质的综合评价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体质的影响因素,体质测量的内容及体质测量的综合评价。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学生依据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有关知识进行自学、实验(独立设课)、作业、辅导答疑、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3.要求学生认真查阅测量与评价的书籍,做到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从中学会自学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学时分配

讲 课 内 容 学 时

1、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 6

2、评价的基本理论 4

3、测量的编制与实 施 4

4、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2

5、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2

6、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2

7、情感和个性的测量与评 2

8、体质的测量 2

9、实验 12

合 计 36

五、参考书

[1] 陈骏良编译:《体育测量与评价》,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野口义之等编著:《体育的测量评定》,第一法则出版株式会社,1986年版。

[3] 孙庆祝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体育测量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适用专业:体育专业(考试)

学 时:36(包括实验学时:12)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材: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测量评价,人民体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体育测量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量获取被测事物各种属性及其特征的信息;通过评价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尔后作出价值判断;最终将评价结果作为反馈信息,指导教学与训练等体育实践活动,以便科学、主动地调控体育实践活动过程,提高教学、训练效果,使其形成良性循环。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 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收集信息,必须在体育测量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使所选测量具有较高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测量的可靠性

第三节 测量的有效性

第四节 测量的客观性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为了达到测量的目的如何进行设计选择测量指标、实施测量的依据,为了达到测量目标必须在体育测量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使所选测量指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第二章 评价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评价是对测量结果赋予实际意义和评价判断的过程,它和测量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节 评价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评价标准的类型

第三节 评价量表

第四节 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了解评价的基本形式、评价标准的类型、评价量表的基础上,科学的掌握使用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

第三章 测量的编制与实施

主要内容:测量编制是测量理论与测量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测量编制或测验方法的选择,涉及到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许多问题。

第一节 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有关成套测验编制的问题

第四节 测验的实施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测验编制的原则、程序的基础上,学会对一些测验的编制。

第四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身体形态的测量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特征的重要方法,它是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体质水平、营养状况和运动员选材比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第二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身体形态测量的方法、使用的工具,并能进行简单的评定。

第五章 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身体机能的测量能客观地反映人体的正常机能水平及运动前后水平的指标,对所获取的各种生理机能信息给予客观地评价。

第一节 循环机能的测量

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

第三节 感觉机能的测量

第四节 平衡机能的测量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循环、呼吸、感觉、平衡机能的测量方法,同时对所收集的数据能够对身体机能进行客观地评价。

第六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能力。

第一节 速度测量

第二节 力量测量

第三节 耐力测量

第四节 柔韧性测量

第五节 灵敏性测量

第六节 身体素质的成套测验

教学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测量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同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评价。

第七章 情感和个性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运动成绩不仅取决于运动员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水平,还取决于心里训练水平。在人体各种运动心里特征的研究中,运动员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个性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 体育运动中的情感测量

第二节 体育运动中的个性测量

教学要求:通过对体育系学生的情感和个性的测试,阐述情感和个性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掌握一些心里方面的测量方法。

第八章 体质测量

主要内容:体质的测量是研究人体体质状况的手段。国民体质状况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第一节 体质测量概念

第二节 体制测量的内容

第三节 体质的综合评价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体质的影响因素,体质测量的内容及体质测量的综合评价。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学生依据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有关知识进行自学、实验(独立设课)、作业、辅导答疑、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3.要求学生认真查阅测量与评价的书籍,做到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从中学会自学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学时分配

讲 课 内 容 学 时

1、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 6

2、评价的基本理论 4

3、测量的编制与实 施 4

4、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2

5、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2

6、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2

7、情感和个性的测量与评 2

8、体质的测量 2

9、实验 12

合 计 36

五、参考书

[1] 陈骏良编译:《体育测量与评价》,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野口义之等编著:《体育的测量评定》,第一法则出版株式会社,1986年版。

[3] 孙庆祝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文章

  • [教育测量与评价]李爱娟
  •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 (2008-2009学年2学期) 李爱娟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应用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 ...查看


  • 体育测量与评价
  • 名词解释: 1. 体育测量评价: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体育范畴中的人或现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进行定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1) 2. *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失误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15) 3.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是 ...查看


  • 浅析体育教学评价
  • 浅析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是有目的地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其本质是提高人 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从宏观上讲,体育具有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和系统质功能.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体育的本质属性和体育的功能,让体育服务于人的全 ...查看


  •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实施细则
  •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实施细则 一.指标体系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两个层次.指标体系的建立则以学校为主,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不设具体评价指标.学校的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 二.Ⅲ级指标评价标准的说明 (1).课时:根 ...查看


  •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
  •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 为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掌握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进程,调整和确定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逐步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 ...查看


  • 小学体育考试大纲
  • "骏马杯"体育专业知识.教法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查看


  • 小学水平一体育教案
  • 一年级体育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材内容 : 认真上好体育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体育是一门主要在室外上的锻炼身体的活动课,通过参加丰富的练习活动,可以达到提高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能够和同伴 ...查看


  •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 1
  •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 为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掌握学校健康教育活 动的进程,调整和确定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逐步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评价 ...查看


  • 论体育教学评价与体育测量的关系
  • 体育科技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