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泉水浊

  杜甫的《佳人》一诗,描写了一位在战乱中家道衰落又遭丈夫遗弃,飘零到山中谋生的女子。诗中有句比喻主人公高尚品格的话,值得反复品味:“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那女子是在山的泉水,清澈,甘甜,婀娜,让人有无数美好的比喻与遐想。   在山的泉水不一定百分之百地清,但应当说绝大部分是清的。即便有一些不太清的,相对于浊水,也是清的。   出山的泉水不一定都浊。宋代的大理学家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源头的泉水活水经小溪河川流下来,也是非常清澈清亮的。   出山的泉水有可能混浊,甚至裹挟泥沙,成为“黄河”,乃至乱七八糟的什么河。   出山的泉水为什么会浊?那是因为在出山的过程中,冲起了地上的泥沙、枯枝、败叶,因为遇到了从空中飘来的浮尘污物,因为遇到了洪水以及由洪水挟带的土壤、沙粒及各种漂浮物。   诚如杜甫在《佳人》中所表述的思想,人生也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问题。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就不去抬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以及本无善恶的杠了。我们相信,没有天生的恶人,人的不端习气、邪恶思想、不良作风,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社会熏染浸润而成的。那些反历史、反社会、反人类的坏人,也是社会特定的环境与条件造就的。时势造英雄,当然也造泼皮、无赖、流氓、恶棍、败类之流。   对于出山与否,泉水清浊,应当有比较豁达与超然的看法,不可被杜甫的诗句所吓倒。不能因为在山泉水清,就永远窝在山里;也不能因为出山泉水浊,就不流出深山流出三江源,就不滑过大地,奔向大海。   人类呢,自然也不能因为要守住“人之初,性本善”的状态,就躲在家里,躲在“桃花源”里,不与外人来往,不与外界接触,永远与世隔绝。与世隔绝的人,虽然能守住“清”与“善”,但却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与建树,不可能对社会有影响,甚至连生存下去都有困难。《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虽然身边有一个土著人,仍感觉生活的窒息,如果是一个人独处荒岛,很可能疯了死了。   人必须出山。出山之后,当然要尽可能地保持“清”、“善”。人生其实是一个苦苦挣扎的过程,是向往真善美,抵抗假恶丑的过程。纵览人类文明史,从一个角度看,便是守“清”与抗“浊”的历史。   人类所守的,应当是大“清”。十全十美的人没有,不染纤尘,不带瑕疵的人,在理想与神话里。现实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人生有底线,道德的底线,法纪的底线,守住了底线,基本就达到了“大清”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人的精神境界可以不断提升,逐步接近完善。   杜甫的《佳人》,有写自己的影子的成分,当然就有表明己志的成分。他的意思,大约是虽身处战乱,身在逆境,也要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境界。这一点,对后世之人当有很好的启迪与引导作用。人一旦出生成“泉水”,一旦“出山”走上社会,就应当在“清浊”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与明确而坚定的选择。   (风灵摘自《华兴时报》2009年4月25日)

  杜甫的《佳人》一诗,描写了一位在战乱中家道衰落又遭丈夫遗弃,飘零到山中谋生的女子。诗中有句比喻主人公高尚品格的话,值得反复品味:“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那女子是在山的泉水,清澈,甘甜,婀娜,让人有无数美好的比喻与遐想。   在山的泉水不一定百分之百地清,但应当说绝大部分是清的。即便有一些不太清的,相对于浊水,也是清的。   出山的泉水不一定都浊。宋代的大理学家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源头的泉水活水经小溪河川流下来,也是非常清澈清亮的。   出山的泉水有可能混浊,甚至裹挟泥沙,成为“黄河”,乃至乱七八糟的什么河。   出山的泉水为什么会浊?那是因为在出山的过程中,冲起了地上的泥沙、枯枝、败叶,因为遇到了从空中飘来的浮尘污物,因为遇到了洪水以及由洪水挟带的土壤、沙粒及各种漂浮物。   诚如杜甫在《佳人》中所表述的思想,人生也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问题。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就不去抬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以及本无善恶的杠了。我们相信,没有天生的恶人,人的不端习气、邪恶思想、不良作风,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社会熏染浸润而成的。那些反历史、反社会、反人类的坏人,也是社会特定的环境与条件造就的。时势造英雄,当然也造泼皮、无赖、流氓、恶棍、败类之流。   对于出山与否,泉水清浊,应当有比较豁达与超然的看法,不可被杜甫的诗句所吓倒。不能因为在山泉水清,就永远窝在山里;也不能因为出山泉水浊,就不流出深山流出三江源,就不滑过大地,奔向大海。   人类呢,自然也不能因为要守住“人之初,性本善”的状态,就躲在家里,躲在“桃花源”里,不与外人来往,不与外界接触,永远与世隔绝。与世隔绝的人,虽然能守住“清”与“善”,但却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与建树,不可能对社会有影响,甚至连生存下去都有困难。《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虽然身边有一个土著人,仍感觉生活的窒息,如果是一个人独处荒岛,很可能疯了死了。   人必须出山。出山之后,当然要尽可能地保持“清”、“善”。人生其实是一个苦苦挣扎的过程,是向往真善美,抵抗假恶丑的过程。纵览人类文明史,从一个角度看,便是守“清”与抗“浊”的历史。   人类所守的,应当是大“清”。十全十美的人没有,不染纤尘,不带瑕疵的人,在理想与神话里。现实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人生有底线,道德的底线,法纪的底线,守住了底线,基本就达到了“大清”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人的精神境界可以不断提升,逐步接近完善。   杜甫的《佳人》,有写自己的影子的成分,当然就有表明己志的成分。他的意思,大约是虽身处战乱,身在逆境,也要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境界。这一点,对后世之人当有很好的启迪与引导作用。人一旦出生成“泉水”,一旦“出山”走上社会,就应当在“清浊”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与明确而坚定的选择。   (风灵摘自《华兴时报》2009年4月25日)


相关文章

  • 诗歌手抄报:杜甫--[佳人]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 ...查看


  • 杜甫的诗:[佳人]
  • <佳人>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 ...查看


  • 储光羲的咏山泉赏析
  • 恬澹与自清 --<咏山泉>赏析 在全唐诗第139卷中,收录了储光羲①<咏山泉>,又名<题山中流泉>,其内容是: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 ...查看


  • 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
  • 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 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 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 2010-10-19 11:41:26| 分类: 工作和学习随记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偶尔有问过这样的问题:洪积扇与冲积扇有什么不同?有时一 ...查看


  • 百年巨匠---齐白石
  • 百年巨匠-齐白石 齐白石,原名纯芝,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24岁开始学习绘画.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最擅长画虾,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 ...查看


  • 在山泉简介
  • 在山泉简介 "在山泉"生产于彭州市桂花镇丰乐乡与都江堰市金马乡接壤处的七头山清桥村(旧名清泉村).七头山是川西坝中平地涌起像岛屿似的一座小山,因其来脉处有七个墩阜,故名.七头山古名金马山.清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q ...查看


  • 故乡的传说
  • 我的故乡在闻名世界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以北六公里处的乔山脚下.乔山并不大,但它并排三个山头却非常出名,分称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神话传说是<封神演义>中三霄兵败周原后在此成仙. 乔山西观山后面有一山沟叫碗儿泉,因山上一汪泉水而得名 ...查看


  • 一片消失的桦1
  • 一片消失的桦林 阿来 现在,当我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跳动,突然想讲讲那片桦林的故事. 那片桦树林曾经存在的村子藏名叫做卡尔古,这个村子是一条古老驿道上一个重要的站点,所以,来往的回汉客商还给了她一个汉名:马塘.就在这个栽着"15公里 ...查看


  • 汾河--山西人的母亲河(图)
  • 楼子山雷鸣寺 汾源灵沼 由西南向东北急流下坡的溪水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从宁武县算起,流经34个县(市),至万荣县裴庄乡西陲注入黄河,全长716千米.汾河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40%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