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我的设计理念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考纲处理好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对学生方法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反思评价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我将重点来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及其结构和性质。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学习。本课的学习,既是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也为后续学习其他有机物奠定方法和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阶段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能从组成上认识燃烧产物,也储备了一定的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甲烷的理论基础,但还不能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仅仅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有机物打好方法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方法能力基础,确定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2) 掌握甲烷的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
(3) 了解甲烷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以甲烷的结构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能力;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
(2)运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和形成有机化学的学习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源危机及新能源的利用介绍,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关注人们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的确定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难点:
1.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的建立; 2.帮助理解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机理。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 探究式教学法 实验法 分析法 归纳法 对比法 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时以学生已有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和模型搭建法来突破甲烷结构、取代反应这两个重难点的,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七、教学流程设计
片段一:导入
本节课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可燃冰”,告诉学生可燃冰是固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相当于传统化石的两倍,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但目前从在一定的开采困难。接着介绍生活中的甲烷,推进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了解较新的与化学相关的新闻资讯和生活中的甲烷,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片段二:甲烷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特点
1. 分子组成: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甲烷的分子组成,具备一定的化学键的知识, 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
2. 结构特点:此时我告诉学生,确定有机物仅有分子组成是不够的,我们还要 继续探索这种分子具有怎样的分子结构。有很多学生会根据甲烷的结构式得出甲烷是平面型结构的结论。这个时候找三位学生上讲台用橡皮泥和火柴棍来构建甲烷的结构模型。经过老师的引导及台下学生的互动提示,不难构建出甲烷的多种空间结构。学生开始疑惑甲烷分子到底应该是哪一种空间结构。此时,我给出结论: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并在PPT上展示图片,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有了这种直观的认识之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构建甲烷的分子模型,体会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在学生搭建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形式引导归纳总结甲烷的结构特点,突破重难点。需要主要强调甲烷分子中4个H的等效关系,为后面取代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该片段之所以采取模型搭建、讨论总结的形式,是因为学生初次从结构的角度学习有机物,选择让学生动手搭建模型,能让他们亲自体会甲烷空间结构,对有机物的空间结构能有初步深刻的认识。
片段三:甲烷的物理性质。
在学习完甲烷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之后,告诉学生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是为了更好的分析有机物的性质,过渡到甲烷的性质。先是物理性质。
因为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学习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甲烷的物理性质采取直接讲述的方式。在该过程中提及通过分子量判断甲烷空气相对密度大小的判断方法及甲烷的收集方法。该部分结束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问,为什么家用天然气中常掺有少量的有气味的气体?学以致用,提升学习兴趣。
片段四(10分钟):甲烷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较稳定
通过让学生从甲烷的性质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西气东输能将甲烷从新疆运至上海来说明甲烷在常温下较稳定的性质,强调甲烷不能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溴水褪色。
2.甲烷的燃烧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甲烷的燃烧,因此该部分的处理采取回忆、复习的形式,需要提及的知识点有甲烷燃烧的现象及产物的检验。
3.甲烷的取代反应(这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该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将重担放在实验现象和结论。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科学探究,知道实验目的。接着观看视频,总结现象,得出结论。通过液面上升、有油状液滴产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产物中有HCl及油状液滴。为降低学习难度,直接给出反应方程式,并在书写方程式的过程渗透反应机理。书写完整个反应设计的四个方程式后,强调和该反应相关的注意事项。着重强调两点:1.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量的关系。2.该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产物中同时存在4中有机产物。
最后用电脑模拟其反应的微观过程,经过同学们的分析与归纳,找到这四步反应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取代反应的概念,并对比置换反应,总结出他们的区别。取代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概念引出之后辅助相关练习题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该部分是本节的又一个重难点,为降低学习难度,教学时采取低起点,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莫氏。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片段四:甲烷的应用
该部分中,介绍当下的能源问题及最新的一项和甲烷相关的科学资讯。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片段五:总结与反馈
学生通过板书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难点
八、板书设计
见PPT
九、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论基础、方法能力基础和生活背景知识出发,探究甲烷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在备课时,我对甲烷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搜寻,但能用于处理课本知识的生活素材不多。在如何更好地处理甲烷教学中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感到困惑,此方面需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再设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甲烷》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我的设计理念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考纲处理好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对学生方法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反思评价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我将重点来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及其结构和性质。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学习。本课的学习,既是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也为后续学习其他有机物奠定方法和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阶段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能从组成上认识燃烧产物,也储备了一定的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甲烷的理论基础,但还不能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仅仅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有机物打好方法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方法能力基础,确定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2) 掌握甲烷的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
(3) 了解甲烷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以甲烷的结构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能力;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
(2)运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和形成有机化学的学习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源危机及新能源的利用介绍,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关注人们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的确定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难点:
1.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的建立; 2.帮助理解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机理。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 探究式教学法 实验法 分析法 归纳法 对比法 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时以学生已有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和模型搭建法来突破甲烷结构、取代反应这两个重难点的,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七、教学流程设计
片段一:导入
本节课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可燃冰”,告诉学生可燃冰是固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相当于传统化石的两倍,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但目前从在一定的开采困难。接着介绍生活中的甲烷,推进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了解较新的与化学相关的新闻资讯和生活中的甲烷,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片段二:甲烷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特点
1. 分子组成: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甲烷的分子组成,具备一定的化学键的知识, 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
2. 结构特点:此时我告诉学生,确定有机物仅有分子组成是不够的,我们还要 继续探索这种分子具有怎样的分子结构。有很多学生会根据甲烷的结构式得出甲烷是平面型结构的结论。这个时候找三位学生上讲台用橡皮泥和火柴棍来构建甲烷的结构模型。经过老师的引导及台下学生的互动提示,不难构建出甲烷的多种空间结构。学生开始疑惑甲烷分子到底应该是哪一种空间结构。此时,我给出结论: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并在PPT上展示图片,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有了这种直观的认识之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构建甲烷的分子模型,体会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在学生搭建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形式引导归纳总结甲烷的结构特点,突破重难点。需要主要强调甲烷分子中4个H的等效关系,为后面取代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该片段之所以采取模型搭建、讨论总结的形式,是因为学生初次从结构的角度学习有机物,选择让学生动手搭建模型,能让他们亲自体会甲烷空间结构,对有机物的空间结构能有初步深刻的认识。
片段三:甲烷的物理性质。
在学习完甲烷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之后,告诉学生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是为了更好的分析有机物的性质,过渡到甲烷的性质。先是物理性质。
因为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学习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甲烷的物理性质采取直接讲述的方式。在该过程中提及通过分子量判断甲烷空气相对密度大小的判断方法及甲烷的收集方法。该部分结束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问,为什么家用天然气中常掺有少量的有气味的气体?学以致用,提升学习兴趣。
片段四(10分钟):甲烷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较稳定
通过让学生从甲烷的性质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西气东输能将甲烷从新疆运至上海来说明甲烷在常温下较稳定的性质,强调甲烷不能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溴水褪色。
2.甲烷的燃烧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甲烷的燃烧,因此该部分的处理采取回忆、复习的形式,需要提及的知识点有甲烷燃烧的现象及产物的检验。
3.甲烷的取代反应(这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该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将重担放在实验现象和结论。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科学探究,知道实验目的。接着观看视频,总结现象,得出结论。通过液面上升、有油状液滴产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产物中有HCl及油状液滴。为降低学习难度,直接给出反应方程式,并在书写方程式的过程渗透反应机理。书写完整个反应设计的四个方程式后,强调和该反应相关的注意事项。着重强调两点:1.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量的关系。2.该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产物中同时存在4中有机产物。
最后用电脑模拟其反应的微观过程,经过同学们的分析与归纳,找到这四步反应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取代反应的概念,并对比置换反应,总结出他们的区别。取代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概念引出之后辅助相关练习题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该部分是本节的又一个重难点,为降低学习难度,教学时采取低起点,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莫氏。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片段四:甲烷的应用
该部分中,介绍当下的能源问题及最新的一项和甲烷相关的科学资讯。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片段五:总结与反馈
学生通过板书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难点
八、板书设计
见PPT
九、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论基础、方法能力基础和生活背景知识出发,探究甲烷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在备课时,我对甲烷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搜寻,但能用于处理课本知识的生活素材不多。在如何更好地处理甲烷教学中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感到困惑,此方面需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再设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