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讲解词(初稿)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说到古代四大书院,它们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具有办学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末期,名叫智睿二僧办学。在此基础上,到了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了1035年的历史,所以我们书院就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刚刚我们经过前门就看到一块“千年学府”匾,那块匾是在1986年,当时是我们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的时候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以来办学发展的高度概括和称赞。“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所书。我们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所以说早期的岳麓书院是我们现在湖南大学的前身,现在书院也是作为湖大的一个二级学院,她有三个博士点,十一个硕士,和一个本科,到现在还在招生,相续办学,她可以看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缩影。所以这也是我们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我们是集旅游景点、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到了1988年,书院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面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等会我们从后面再详细介绍,大家跟我一起登上赫曦台。
登上赫曦台,大家会看到一个岳麓书院全景图。岳麓书院总共占地面积是31000多平方米,其建筑面积达到8000多平方米。现在我们先在这个全景图上简单介绍我们岳麓书院的建筑物。首先我们现在所处的是2号赫曦台的位置,刚刚我们经过的是1号前门,前门是1986年为了便于书院管理所建。然后赫曦台后面就是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9号是百泉轩,之后就是教学斋。我们书院整个讲解路线就是沿着中轴线,然后经过百泉轩到教学斋,最后通过二门把大家带到办学斋。半学斋现在是我们书院陈列馆,包括历史馆和人才馆,里面都有详细文字介绍到时候大家可以自己进去参观。在我们御书楼的后面,这里是屈子祠,屈子祠是祭祀屈原的专祠,这里环境比较优美,大家可以到时候自己去欣赏那里的自然景色,在屈子祠侧面,有条走廊,大家沿着走廊出去后门就是爱晚亭,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参观。在御书楼的左侧是书院的专祠,专门祭祀一些对我们书院建设有重大作用的理学大家包括周敦颐,二程,朱熹、张栻,王夫之,罗典等人,这些都是大家自己参观的。然后大家还能看到在我们书院主体建筑的左侧,有个特殊的建筑,这里就是“文庙”,他始建于明朝正德2年,我们都知道唐玄宗开元27年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全国的“文庙”文庙都是为了祭祀孔子,又称作是“孔庙”,而我们岳麓书院的“文庙”是全国书院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其他书院大部分都只建立礼殿来祭祀。我们还能发现“文庙”的建筑风格与我们的主体建筑风格大有不同,主体建筑都是白墙灰瓦,而文庙是红墙黄瓦,我们又知道古代这种金黄色的颜色是皇帝御用的,为什么“文庙”能像宫廷一样用这种金黄色的颜色,所以看得出来古代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只有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才能像皇帝一样,用这种颜色。当然了,文庙后方的明伦堂是我们现在书院学生上课的教学场所,是不对游客开放的,大家可以参观前面的大成殿和大成门,在我们26号照壁后面还有一个孔子行教像,是孔子诞辰2546年,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敬立在这里,大家都可以拍照参观。最后,在这里
42号,是我们书院博物馆,书院博物馆是把全国各大书院的相关文物放到这里供游客参观。当然现在还在建设当中。这就是简单的介绍我们书院,现在我们接着详细介绍我们书院的建筑,一起感受着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
首先介绍我们现在所处的赫曦台。赫曦台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那一年,岳麓书院山长张栻邀请南方理学大家朱熹到我们岳麓书院讲学。朱熹不远千里从福建崇安出发到湖南长沙与张栻一起讨论理学,史称“朱张会讲”。当时,二人每天早上都会相邀到后面岳麓山上去观看日出,每当朱熹看到霞光万丈,太阳升起,他都会拍手说:赫曦、赫曦!赫是红色的意思,曦是太阳,就是说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所以张栻为了纪念朱熹曾前来讲学,就在他们看日出的地方建立赫曦台,朱熹题名。但是,因为年久失修,现在山顶赫曦台已经不存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赫曦台是清代乾隆55年,当时我们书院的山长罗典为了丰富学生文化活动,在我们大门之前始建一个戏台,因为湖南古代花鼓戏比较突出。到了道光6年,山长欧阳厚均偶然在岳麓山发现朱熹曾经题的“赫曦台”匾,就正式命名此台为赫曦台,以纪念朱熹、张栻两位先贤。在赫曦台两个墙壁上,大家可以发现两个大字“寿”、“福”。我们大家左侧这个“寿”是在我们清代乾隆年间书院所举行的一个宴会上,来到我们书院的一个道人拿着地上扫把沾上地上黄泥两笔写成,大家可以看得出“寿”字笔力苍劲,形似龙和蛇盘绕在一起,有藏龙之意。道人写过此字就拂袖而去,所以我们山长罗典为了与这个字追求对称美,就在我们对面墙壁上一笔写下这个“福”字,福字笔力圆润,犹如猛虎下山之势,另外在湖南方言中,福与虎同音,所以这个“福”有卧虎之意。整个两个字合起来就寓意我们岳麓书院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而且,把“福、寿”二字,写到我们书院最前方,代表我们的美好祝福,来到书院的人都是有福有寿之人,回去都能福寿双全。抬头我们可以看到上方有很多小方格,正中央是个桃形寿,叫做“团圆寿”寓意福寿无边无尾,绵延不绝,四周是蝙蝠,取其谐音遍地是福之意。现在我们下去赫曦台接着讲解。这里是赫曦台正面,我们都知道唐代末期,三教合一。抬头看到赫曦台正中央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一个八卦图,在我们后面山上麓山寺是宣传佛教文化,怎么说这里儒学兴盛呢?大家就可以看一下赫曦台上面的这一副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安、利、勉出自《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安、利、勉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人安然自得自己想去学习,有的人为了利益去学,有的人勉强自己去学,但是不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目的,只要去学,取得成就那就行。下联天、地、人出自《周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就是说有关天、人、地的道理,懂得其中两个方面就是六种人才,但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其中的一种而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懂得人情世故,这样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此对联涵盖我们儒家教育的特点,可以看得出我们书院主要传播儒学。这就是我们整个赫曦台的介绍。
转过身来,看到我们岳麓书院正式的大门。岳麓书院始建于宋代,旧称中门,现存大门建于明正德四年并经过清代重修。抬头看到大门正上方有一块“岳麓书院”匾,此匾为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所赐。宋真宗,我们都听说过他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作为宋朝皇帝,政治上作为不大,但是他比较重视文化的发展,推行文治政策。在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当时我们岳麓书院有考证的第一位山长周式办学比较严谨,治学出名,宋真宗就召见他,想把他留在京城讲学,但是我们山长周式心系岳麓,心系学子,他就婉言拒绝了,宋真宗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动就亲笔御书“岳麓书院”此匾和经书等物,
赐给我们书院,从此我们书院就正式成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而闻名天下。在这块匾下面还有一副我们大门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比较有名的。这副对联是清代嘉庆年间,当时我们重修大门,门人请山长袁名曜题写对联,袁名曜说出惟楚有才嘱诸生应对,贡生张中阶随口答出于斯为盛,与之联为流水对,随后作为我们大门的门联挂在这里。我们给大家解释一下:上联“惟”和下联“于”作为句首都是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所以整个对联可以简化为楚有材,斯为盛,就是说楚地有人才,而我们书院人才最为兴盛。如果大家把惟理解成只有、唯一的意思的话会感觉这话很傲慢,所以给大家解释一下。另外我们还可以给大家随便举一些例子来证明一下:包括明代末期大思想家王夫之,清代魏源、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以及我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之后的唐才常、蔡锷、陈天华、程潜、毛泽东、蔡和森、李达、何叔衡等人都曾在岳麓书院求学,所以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也并不为过,正如我们前门门联的上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就是说千百年来楚地人才都是我们书院培养的。在我们大门门联下面有一对双面浮雕的汉白玉抱鼓石,是宋明时期的珍品,这是清道光年间,书院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惩办贪官曹百万时抄其家产翻出的随后转赠给岳麓书院。抱鼓石正面是“三狮戏珠”图,寓意吉祥如意,同时三狮代表天地人三才,下面是“梅兰竹菊”图,是古代文人钟爱的四种植物,背面上面是“锦鸡芙蓉”图,寓意锦上添花,下面“鹭鸶清莲”图,寓意一路清廉。古代书院培养学生都是想要做官,所以抱鼓石告诫他们一定要为官清廉。如果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我们大门两旁的一副长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上联说治理国家不分古今,培育人才是急迫的任务,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世界潮流和我们千年学府的讲学传统;下联说学习有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懂得变通,知道举一反三才是真正的人才,试想一下朱熹和张栻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和蔡和森的经世风格,这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这幅对联是80年代重修书院的时候,当时湖南师大教授马积高教授所撰,然后曾晓浒所书。这就是我们大门的介绍。
穿过大门,这里就是我们的二门。岳麓书院二门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因为以前我们大门之后是一个祭祀孔子的礼殿,到了后来建立文庙来祭祀孔子后,就把原来的礼殿改成二门。抬头看到二门上方有一块“名山坛席”匾,这块匾撰者无考证,现在所看到的是集清代湘籍书法家何绍基的字所成。“名山”在中国指五岳,在湖南指衡山,而在这里专指衡山72峰峰尾也就是我们后面的岳麓山,因为衡山是回雁为首、岳麓为尾的。“坛席”,因为古代书院学生上课是没有桌椅的,他们都是拿着蒲席,席地而坐,“除地为坛,上设席位”表示对老师的尊敬,所以有名山坛席之说。在这块匾下面有一副我们二门的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出自《史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圣君子。这副对联在这里没有实在的意义而只是对我们岳麓书院地理位置的概括,就是说我们书院座落在岳麓山脚下。相同的,正如我们二门两旁的这副长联的上联也是对我们书院地理位置的概括,联为: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衡”是衡山,“湘”是湘江,就是说我们岳麓书院南接衡岳,东临湘江,“大泽深山”出自《左传》: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还是说我们岳麓书院具有藏龙卧虎的气象。下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邹、鲁”是孟子和孔子的故乡,代之我们书院学习的是孔孟儒学,“礼门义路”出自《孟子》: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下联就是说我们通过对孔孟儒学学习来达到契合圣贤之心的目的。在我们下联的旁边还有一块菊花石,只是2001年湖
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书院的。菊花石是浏阳河的特产,因为其形状和上面的花纹形似菊花,因而得名菊花石,这块菊花石距今已有两亿七千多年历史。然后,在我们二门的后面还有一块“潇湘槐市”匾,“潇湘”就是指湖南,“槐市”在古代是指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槐市”意思就是说我们岳麓书院是湖南人才聚集,书籍集散的地方。为什么称之为槐市,这是因为在古代学生们赶考是在三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赶考归来是在八月是槐花落下的季节,所以说槐花的一开一落就决定了他们一生地命运,所以学生们就喜欢在槐树林里面读书讨论。这块匾原匾是我们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撰写的,但是因为在抗日战争中被炸毁,现匾是中国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补书。
我们大家转过身来,就看到我们书院的核心部分,是我们书院中最重要的地方即讲学的地方。古往今来,无数的知名学者,时代大师曾前来讲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讲堂最外面的“实事求是”匾,看到这块匾大家很可能会想到毛泽东,确实这块匾对毛泽东产生很大影响。怎么说呢?“实事求是”出自《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此匾是在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到岳麓书院办学,当时的校长宾步程作为校训写出的。毛泽东曾在1917—1919年多次在其老师也就是岳父杨昌济的介绍下寓居岳麓书院,在此期间,他深刻感受到实事求是对他的影响,他丰富并发展了这种思想,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随后在延安党校的成立上他把“实事求是”作为党校的校训,就是对这种思想的进一步传承。与匾一起,当时宾步程校长一起把旁边的一副对联放上去: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它的对仗并不是很工整,挂在上面就是因为它是一副藏首联,两边首字“工、业”代指当时学校主要学习的内容。登上台阶,我们就步入讲堂,讲堂又叫“忠孝廉节”堂,因为在讲堂两壁刻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朱熹的手术,后来清代书院山长欧阳厚均刊立的。抬头看到讲堂上方有两块匾,第一块“学达性天”匾,是康熙26年的时候,康熙帝所赐。当年康熙帝一共赐了七块同样的匾,分布在宋儒周敦颐、 张载、 程颢、 程颐、 邵雍、 朱熹祠堂, 及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学达性天的意思就是说通过教育、通过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性与天齐。我们学习并不是赚钱谋利的唯一手段,而是通过学习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块匾原匾在抗日战争中也被炸毁,我们现在所看的是80年代重修书院的时候集康熙帝的字所复制而成的一块匾。而我们后面的“道南正脉”匾就是我们书院唯一的一块保存到现在的原匾,还是乾隆9年所赐的那块匾,当时乾隆帝赐这块匾是因为宋朝二程理学由杨时向南传播后,清朝南方主要有两大理学文化派别:岳麓书院为主的湖湘文化学派和福建为主的闽南文化学派。乾隆皇帝御赐这块“道南正脉”匾就是说以我们岳麓书院为主的湖湘文化学派是南方理学中最正宗、最正统的。所以康熙、乾隆所赐二匾一是对我们岳麓书院学生学习目的的敦敦教诲,一是对我们岳麓书院在弘扬传播理学的作用肯定和地位认可。在我们“道南正脉”匾下方,讲堂中间,有个一米高的讲台,这是古代老师讲课坐的地方,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讲台与我们现在的讲台大有不同,就是它上面摆放两把椅子。为什么摆放两把椅子呢?这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我们刚刚在前面赫曦台上讲到的“朱张会讲”因为这开创中国传统会讲的先河,所以摆放两把椅子是纪念朱熹和张栻两位先贤;另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古代书籍就像我们后面的这个岳麓书院记,古代书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一个老师讲起来比较麻烦,就需要两个老师,一个讲、一个解,通过老师的讲解、讨论让学生们学到东西,即是我们现在讲解的来历,所以两个老师就要两把椅子。大家往两边看,不难发现讲堂的两壁有一副长联,这是我们书院最长的一副对联也是最值得我们大
家思考的一副对联。我们给大家解释一下,大家右边我们上联说的是: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见别离太极悠然可会,意思就是说事情的大事大非要由自己去决定,别人的闲言碎语让他们去说吧不要管,一个人的成功、得失,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还要有机遇,如果机遇不到,就是你不能成功的话,那么你就登上岳麓山上去感受那徐徐的清风和皎洁的月光,这样你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荡然于胸的感觉,一切荣辱得失都能置之身外,这是我们做人的态度、做人的境界。下联: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该时刻考虑到要如何报达国家和父母的恩情,要考虑怎么样让老百姓安身立命过上幸福的生活,要考虑怎么把圣贤之道传承下去,怎么做呢?那么你就登上赫曦台上,因为古代赫曦台是在后面山顶上的,去感受那衡云湘水,这样你就知道了。所以这副对联和我们儒家文化所宣扬的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是相契合的。对联原联使我们书院乾隆年间山长旷敏本所撰,但抗日战争也被炸毁,现联是湖南书法协会主席颜嘉龙先生补书。在讲堂里面还有一块比较重要的碑文《岳麓书院学规》,这是我们书院清代乾隆十三年山长王文清撰写的,距今已经有了200多年历史,可以看做我们书院教育的精髓,江泽民主席来视察期间就盛赞学规现在很多内容对于现代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岳麓书院学规》全文217个字,正文108个字,正文主要有18条,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来教育学生,教育后人的,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时常审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名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前面9条是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包括交友,以及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平时生活简单朴素,行为举止整齐严肃等各个方面教育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行为规范,这是道德规范约束的。然后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刻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这9条是教育我们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学习态度:不可闲谈费时,去浪费时间,随后学习方法,古代书院主要学习:经书三起、纲目数页、时务物理、古文诗赋,然后学习方法:看书的时候多动笔,考试的时候按时完成,无论晚上工作、学习到多晚,早上一定要早起,不能懒,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疑问,一定要敢于争辩,不能人云亦云。所以整个《岳麓书院学规》18条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对学生和孩子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好了,我们往后面接着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我们的御书楼。御书楼是岳麓书院中轴线上最后的建筑,也是书院唯一的一个三层建筑,是最高的建筑,所以可以看出她地位的重要性。道家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三衍生万物,这里御书楼建为三层就是可以看得出书籍知识的重要性。古代书院主要有三大功能:讲学,就是我们前面的讲堂;祭祀,就是我们旁边的专祠和文庙;第三就是藏书,我们的御书楼。我们岳麓书院最早具有藏书楼是在宋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当时只是被称为书楼,古代又称尊经阁,。到了康熙26年,湖南巡抚丁思孔,在他主持下重修岳麓书院就建御书楼于现在的地址,因为当时藏书多为皇帝所赐。古代书院藏书主要有三个来源:古代皇帝所赐,地方官员、乡绅所赠,岳麓书院自己所编。但是到后来战争中日机轰炸,所以藏书与御书楼一起全部被日军炸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御书楼是1986年重修书院时仿照宋朝建筑所建,是湖南大学古代图书馆,上面“御书楼”三个字是集朱熹字所成。里面现在藏书有6万余册,大都是为了书院老师学生研究所购买。因为游客较多,现在御书楼不对游客开放,只是
作为书院师生研究所使用。在御书楼两旁有两座亭子,我们大家左边是“拟兰亭”,拟是模拟、仿照的意思兰亭就是浙江绍兴王羲之所说兰亭序的兰亭,当时建造拟兰亭的时候对面是一口井,在井上建造此亭,所以亭子名为“汲泉亭”,这是两个亭子名字的来历。因为御书楼不对游客开放,所以我们现在向左到百泉轩。
百泉轩因为他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处溪泉荟萃之地而得名。百泉轩在古代使我们历代山长住宿和办公的地方,现在也是作为我们院长会见一些重要宾客的场所。百泉轩正堂悬挂“斯文一派”匾,意为:我们岳麓书院文化自成一派。百泉轩的对面是时务轩,时务轩是纪念事务学堂的,内有梁启超亲笔手写:事务学堂旧址。时务轩旁边我们看到的亭子里面有一块“麓山寺碑”,它是公元730年,唐代湘籍书法家李邕撰写的,因为此碑集书法、篆刻、文笔三绝,因而被世人称为“三绝碑”。大家自由参观时可以去拍照,现在我们往前走去教学斋。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教学斋,其斋名源自《礼记》:建国居民,教学为先。我们这边的教学斋和对面的半学斋在古代是学生们住宿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宿舍,现在是作为书院旅游服务部和书院研究所所使用的。公元976年书院创建时,我们就有一个基本的教育规制:讲于堂,习于斋。就是说平时讲课在讲堂而学生们自习是在斋舍,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斋舍的重要性。在教学斋外面有一副对联: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意思比较简单,这个蠹【du】虫是一种啃书的虫,讽刺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我们走进去可以感觉这里面环境优美,空气清香。前面是我们书院的编钟展演馆,编钟是仿照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仿制而成,大家可以自己进去参观休息。
好了,我们往对面半学斋继续参观。半学斋在前面赫曦台也讲到,是我们现在书院陈列馆包括历史馆和人才馆。历史馆是介绍我们书院从唐代末期智睿二僧办学到我们现在湖南大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的,人才馆介绍我们书院在宋明清和近现代两个时期所培养的一大批人才的介绍。因为里面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我们讲解时间也有限,所以大家可以自己参观,之后可以出门往右去参观文庙。
祝你们旅游愉快!谢谢!再见!
这只是临时写的,会有错误。阅读时请注意!
岳麓书院讲解词(初稿)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说到古代四大书院,它们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具有办学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末期,名叫智睿二僧办学。在此基础上,到了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了1035年的历史,所以我们书院就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刚刚我们经过前门就看到一块“千年学府”匾,那块匾是在1986年,当时是我们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的时候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以来办学发展的高度概括和称赞。“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所书。我们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所以说早期的岳麓书院是我们现在湖南大学的前身,现在书院也是作为湖大的一个二级学院,她有三个博士点,十一个硕士,和一个本科,到现在还在招生,相续办学,她可以看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缩影。所以这也是我们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我们是集旅游景点、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到了1988年,书院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面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等会我们从后面再详细介绍,大家跟我一起登上赫曦台。
登上赫曦台,大家会看到一个岳麓书院全景图。岳麓书院总共占地面积是31000多平方米,其建筑面积达到8000多平方米。现在我们先在这个全景图上简单介绍我们岳麓书院的建筑物。首先我们现在所处的是2号赫曦台的位置,刚刚我们经过的是1号前门,前门是1986年为了便于书院管理所建。然后赫曦台后面就是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9号是百泉轩,之后就是教学斋。我们书院整个讲解路线就是沿着中轴线,然后经过百泉轩到教学斋,最后通过二门把大家带到办学斋。半学斋现在是我们书院陈列馆,包括历史馆和人才馆,里面都有详细文字介绍到时候大家可以自己进去参观。在我们御书楼的后面,这里是屈子祠,屈子祠是祭祀屈原的专祠,这里环境比较优美,大家可以到时候自己去欣赏那里的自然景色,在屈子祠侧面,有条走廊,大家沿着走廊出去后门就是爱晚亭,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参观。在御书楼的左侧是书院的专祠,专门祭祀一些对我们书院建设有重大作用的理学大家包括周敦颐,二程,朱熹、张栻,王夫之,罗典等人,这些都是大家自己参观的。然后大家还能看到在我们书院主体建筑的左侧,有个特殊的建筑,这里就是“文庙”,他始建于明朝正德2年,我们都知道唐玄宗开元27年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全国的“文庙”文庙都是为了祭祀孔子,又称作是“孔庙”,而我们岳麓书院的“文庙”是全国书院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其他书院大部分都只建立礼殿来祭祀。我们还能发现“文庙”的建筑风格与我们的主体建筑风格大有不同,主体建筑都是白墙灰瓦,而文庙是红墙黄瓦,我们又知道古代这种金黄色的颜色是皇帝御用的,为什么“文庙”能像宫廷一样用这种金黄色的颜色,所以看得出来古代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只有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才能像皇帝一样,用这种颜色。当然了,文庙后方的明伦堂是我们现在书院学生上课的教学场所,是不对游客开放的,大家可以参观前面的大成殿和大成门,在我们26号照壁后面还有一个孔子行教像,是孔子诞辰2546年,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敬立在这里,大家都可以拍照参观。最后,在这里
42号,是我们书院博物馆,书院博物馆是把全国各大书院的相关文物放到这里供游客参观。当然现在还在建设当中。这就是简单的介绍我们书院,现在我们接着详细介绍我们书院的建筑,一起感受着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
首先介绍我们现在所处的赫曦台。赫曦台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那一年,岳麓书院山长张栻邀请南方理学大家朱熹到我们岳麓书院讲学。朱熹不远千里从福建崇安出发到湖南长沙与张栻一起讨论理学,史称“朱张会讲”。当时,二人每天早上都会相邀到后面岳麓山上去观看日出,每当朱熹看到霞光万丈,太阳升起,他都会拍手说:赫曦、赫曦!赫是红色的意思,曦是太阳,就是说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所以张栻为了纪念朱熹曾前来讲学,就在他们看日出的地方建立赫曦台,朱熹题名。但是,因为年久失修,现在山顶赫曦台已经不存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赫曦台是清代乾隆55年,当时我们书院的山长罗典为了丰富学生文化活动,在我们大门之前始建一个戏台,因为湖南古代花鼓戏比较突出。到了道光6年,山长欧阳厚均偶然在岳麓山发现朱熹曾经题的“赫曦台”匾,就正式命名此台为赫曦台,以纪念朱熹、张栻两位先贤。在赫曦台两个墙壁上,大家可以发现两个大字“寿”、“福”。我们大家左侧这个“寿”是在我们清代乾隆年间书院所举行的一个宴会上,来到我们书院的一个道人拿着地上扫把沾上地上黄泥两笔写成,大家可以看得出“寿”字笔力苍劲,形似龙和蛇盘绕在一起,有藏龙之意。道人写过此字就拂袖而去,所以我们山长罗典为了与这个字追求对称美,就在我们对面墙壁上一笔写下这个“福”字,福字笔力圆润,犹如猛虎下山之势,另外在湖南方言中,福与虎同音,所以这个“福”有卧虎之意。整个两个字合起来就寓意我们岳麓书院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而且,把“福、寿”二字,写到我们书院最前方,代表我们的美好祝福,来到书院的人都是有福有寿之人,回去都能福寿双全。抬头我们可以看到上方有很多小方格,正中央是个桃形寿,叫做“团圆寿”寓意福寿无边无尾,绵延不绝,四周是蝙蝠,取其谐音遍地是福之意。现在我们下去赫曦台接着讲解。这里是赫曦台正面,我们都知道唐代末期,三教合一。抬头看到赫曦台正中央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一个八卦图,在我们后面山上麓山寺是宣传佛教文化,怎么说这里儒学兴盛呢?大家就可以看一下赫曦台上面的这一副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安、利、勉出自《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安、利、勉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人安然自得自己想去学习,有的人为了利益去学,有的人勉强自己去学,但是不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目的,只要去学,取得成就那就行。下联天、地、人出自《周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就是说有关天、人、地的道理,懂得其中两个方面就是六种人才,但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其中的一种而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懂得人情世故,这样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此对联涵盖我们儒家教育的特点,可以看得出我们书院主要传播儒学。这就是我们整个赫曦台的介绍。
转过身来,看到我们岳麓书院正式的大门。岳麓书院始建于宋代,旧称中门,现存大门建于明正德四年并经过清代重修。抬头看到大门正上方有一块“岳麓书院”匾,此匾为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所赐。宋真宗,我们都听说过他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作为宋朝皇帝,政治上作为不大,但是他比较重视文化的发展,推行文治政策。在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当时我们岳麓书院有考证的第一位山长周式办学比较严谨,治学出名,宋真宗就召见他,想把他留在京城讲学,但是我们山长周式心系岳麓,心系学子,他就婉言拒绝了,宋真宗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动就亲笔御书“岳麓书院”此匾和经书等物,
赐给我们书院,从此我们书院就正式成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而闻名天下。在这块匾下面还有一副我们大门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比较有名的。这副对联是清代嘉庆年间,当时我们重修大门,门人请山长袁名曜题写对联,袁名曜说出惟楚有才嘱诸生应对,贡生张中阶随口答出于斯为盛,与之联为流水对,随后作为我们大门的门联挂在这里。我们给大家解释一下:上联“惟”和下联“于”作为句首都是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所以整个对联可以简化为楚有材,斯为盛,就是说楚地有人才,而我们书院人才最为兴盛。如果大家把惟理解成只有、唯一的意思的话会感觉这话很傲慢,所以给大家解释一下。另外我们还可以给大家随便举一些例子来证明一下:包括明代末期大思想家王夫之,清代魏源、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以及我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之后的唐才常、蔡锷、陈天华、程潜、毛泽东、蔡和森、李达、何叔衡等人都曾在岳麓书院求学,所以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也并不为过,正如我们前门门联的上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就是说千百年来楚地人才都是我们书院培养的。在我们大门门联下面有一对双面浮雕的汉白玉抱鼓石,是宋明时期的珍品,这是清道光年间,书院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惩办贪官曹百万时抄其家产翻出的随后转赠给岳麓书院。抱鼓石正面是“三狮戏珠”图,寓意吉祥如意,同时三狮代表天地人三才,下面是“梅兰竹菊”图,是古代文人钟爱的四种植物,背面上面是“锦鸡芙蓉”图,寓意锦上添花,下面“鹭鸶清莲”图,寓意一路清廉。古代书院培养学生都是想要做官,所以抱鼓石告诫他们一定要为官清廉。如果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我们大门两旁的一副长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上联说治理国家不分古今,培育人才是急迫的任务,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世界潮流和我们千年学府的讲学传统;下联说学习有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懂得变通,知道举一反三才是真正的人才,试想一下朱熹和张栻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和蔡和森的经世风格,这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这幅对联是80年代重修书院的时候,当时湖南师大教授马积高教授所撰,然后曾晓浒所书。这就是我们大门的介绍。
穿过大门,这里就是我们的二门。岳麓书院二门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因为以前我们大门之后是一个祭祀孔子的礼殿,到了后来建立文庙来祭祀孔子后,就把原来的礼殿改成二门。抬头看到二门上方有一块“名山坛席”匾,这块匾撰者无考证,现在所看到的是集清代湘籍书法家何绍基的字所成。“名山”在中国指五岳,在湖南指衡山,而在这里专指衡山72峰峰尾也就是我们后面的岳麓山,因为衡山是回雁为首、岳麓为尾的。“坛席”,因为古代书院学生上课是没有桌椅的,他们都是拿着蒲席,席地而坐,“除地为坛,上设席位”表示对老师的尊敬,所以有名山坛席之说。在这块匾下面有一副我们二门的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出自《史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圣君子。这副对联在这里没有实在的意义而只是对我们岳麓书院地理位置的概括,就是说我们书院座落在岳麓山脚下。相同的,正如我们二门两旁的这副长联的上联也是对我们书院地理位置的概括,联为: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衡”是衡山,“湘”是湘江,就是说我们岳麓书院南接衡岳,东临湘江,“大泽深山”出自《左传》: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还是说我们岳麓书院具有藏龙卧虎的气象。下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邹、鲁”是孟子和孔子的故乡,代之我们书院学习的是孔孟儒学,“礼门义路”出自《孟子》: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下联就是说我们通过对孔孟儒学学习来达到契合圣贤之心的目的。在我们下联的旁边还有一块菊花石,只是2001年湖
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书院的。菊花石是浏阳河的特产,因为其形状和上面的花纹形似菊花,因而得名菊花石,这块菊花石距今已有两亿七千多年历史。然后,在我们二门的后面还有一块“潇湘槐市”匾,“潇湘”就是指湖南,“槐市”在古代是指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槐市”意思就是说我们岳麓书院是湖南人才聚集,书籍集散的地方。为什么称之为槐市,这是因为在古代学生们赶考是在三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赶考归来是在八月是槐花落下的季节,所以说槐花的一开一落就决定了他们一生地命运,所以学生们就喜欢在槐树林里面读书讨论。这块匾原匾是我们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撰写的,但是因为在抗日战争中被炸毁,现匾是中国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补书。
我们大家转过身来,就看到我们书院的核心部分,是我们书院中最重要的地方即讲学的地方。古往今来,无数的知名学者,时代大师曾前来讲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讲堂最外面的“实事求是”匾,看到这块匾大家很可能会想到毛泽东,确实这块匾对毛泽东产生很大影响。怎么说呢?“实事求是”出自《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此匾是在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到岳麓书院办学,当时的校长宾步程作为校训写出的。毛泽东曾在1917—1919年多次在其老师也就是岳父杨昌济的介绍下寓居岳麓书院,在此期间,他深刻感受到实事求是对他的影响,他丰富并发展了这种思想,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随后在延安党校的成立上他把“实事求是”作为党校的校训,就是对这种思想的进一步传承。与匾一起,当时宾步程校长一起把旁边的一副对联放上去: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它的对仗并不是很工整,挂在上面就是因为它是一副藏首联,两边首字“工、业”代指当时学校主要学习的内容。登上台阶,我们就步入讲堂,讲堂又叫“忠孝廉节”堂,因为在讲堂两壁刻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朱熹的手术,后来清代书院山长欧阳厚均刊立的。抬头看到讲堂上方有两块匾,第一块“学达性天”匾,是康熙26年的时候,康熙帝所赐。当年康熙帝一共赐了七块同样的匾,分布在宋儒周敦颐、 张载、 程颢、 程颐、 邵雍、 朱熹祠堂, 及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学达性天的意思就是说通过教育、通过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性与天齐。我们学习并不是赚钱谋利的唯一手段,而是通过学习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块匾原匾在抗日战争中也被炸毁,我们现在所看的是80年代重修书院的时候集康熙帝的字所复制而成的一块匾。而我们后面的“道南正脉”匾就是我们书院唯一的一块保存到现在的原匾,还是乾隆9年所赐的那块匾,当时乾隆帝赐这块匾是因为宋朝二程理学由杨时向南传播后,清朝南方主要有两大理学文化派别:岳麓书院为主的湖湘文化学派和福建为主的闽南文化学派。乾隆皇帝御赐这块“道南正脉”匾就是说以我们岳麓书院为主的湖湘文化学派是南方理学中最正宗、最正统的。所以康熙、乾隆所赐二匾一是对我们岳麓书院学生学习目的的敦敦教诲,一是对我们岳麓书院在弘扬传播理学的作用肯定和地位认可。在我们“道南正脉”匾下方,讲堂中间,有个一米高的讲台,这是古代老师讲课坐的地方,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讲台与我们现在的讲台大有不同,就是它上面摆放两把椅子。为什么摆放两把椅子呢?这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我们刚刚在前面赫曦台上讲到的“朱张会讲”因为这开创中国传统会讲的先河,所以摆放两把椅子是纪念朱熹和张栻两位先贤;另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古代书籍就像我们后面的这个岳麓书院记,古代书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一个老师讲起来比较麻烦,就需要两个老师,一个讲、一个解,通过老师的讲解、讨论让学生们学到东西,即是我们现在讲解的来历,所以两个老师就要两把椅子。大家往两边看,不难发现讲堂的两壁有一副长联,这是我们书院最长的一副对联也是最值得我们大
家思考的一副对联。我们给大家解释一下,大家右边我们上联说的是: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见别离太极悠然可会,意思就是说事情的大事大非要由自己去决定,别人的闲言碎语让他们去说吧不要管,一个人的成功、得失,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还要有机遇,如果机遇不到,就是你不能成功的话,那么你就登上岳麓山上去感受那徐徐的清风和皎洁的月光,这样你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荡然于胸的感觉,一切荣辱得失都能置之身外,这是我们做人的态度、做人的境界。下联: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该时刻考虑到要如何报达国家和父母的恩情,要考虑怎么样让老百姓安身立命过上幸福的生活,要考虑怎么把圣贤之道传承下去,怎么做呢?那么你就登上赫曦台上,因为古代赫曦台是在后面山顶上的,去感受那衡云湘水,这样你就知道了。所以这副对联和我们儒家文化所宣扬的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是相契合的。对联原联使我们书院乾隆年间山长旷敏本所撰,但抗日战争也被炸毁,现联是湖南书法协会主席颜嘉龙先生补书。在讲堂里面还有一块比较重要的碑文《岳麓书院学规》,这是我们书院清代乾隆十三年山长王文清撰写的,距今已经有了200多年历史,可以看做我们书院教育的精髓,江泽民主席来视察期间就盛赞学规现在很多内容对于现代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岳麓书院学规》全文217个字,正文108个字,正文主要有18条,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来教育学生,教育后人的,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时常审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名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前面9条是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包括交友,以及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平时生活简单朴素,行为举止整齐严肃等各个方面教育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行为规范,这是道德规范约束的。然后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刻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这9条是教育我们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学习态度:不可闲谈费时,去浪费时间,随后学习方法,古代书院主要学习:经书三起、纲目数页、时务物理、古文诗赋,然后学习方法:看书的时候多动笔,考试的时候按时完成,无论晚上工作、学习到多晚,早上一定要早起,不能懒,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疑问,一定要敢于争辩,不能人云亦云。所以整个《岳麓书院学规》18条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对学生和孩子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好了,我们往后面接着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我们的御书楼。御书楼是岳麓书院中轴线上最后的建筑,也是书院唯一的一个三层建筑,是最高的建筑,所以可以看出她地位的重要性。道家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三衍生万物,这里御书楼建为三层就是可以看得出书籍知识的重要性。古代书院主要有三大功能:讲学,就是我们前面的讲堂;祭祀,就是我们旁边的专祠和文庙;第三就是藏书,我们的御书楼。我们岳麓书院最早具有藏书楼是在宋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当时只是被称为书楼,古代又称尊经阁,。到了康熙26年,湖南巡抚丁思孔,在他主持下重修岳麓书院就建御书楼于现在的地址,因为当时藏书多为皇帝所赐。古代书院藏书主要有三个来源:古代皇帝所赐,地方官员、乡绅所赠,岳麓书院自己所编。但是到后来战争中日机轰炸,所以藏书与御书楼一起全部被日军炸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御书楼是1986年重修书院时仿照宋朝建筑所建,是湖南大学古代图书馆,上面“御书楼”三个字是集朱熹字所成。里面现在藏书有6万余册,大都是为了书院老师学生研究所购买。因为游客较多,现在御书楼不对游客开放,只是
作为书院师生研究所使用。在御书楼两旁有两座亭子,我们大家左边是“拟兰亭”,拟是模拟、仿照的意思兰亭就是浙江绍兴王羲之所说兰亭序的兰亭,当时建造拟兰亭的时候对面是一口井,在井上建造此亭,所以亭子名为“汲泉亭”,这是两个亭子名字的来历。因为御书楼不对游客开放,所以我们现在向左到百泉轩。
百泉轩因为他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处溪泉荟萃之地而得名。百泉轩在古代使我们历代山长住宿和办公的地方,现在也是作为我们院长会见一些重要宾客的场所。百泉轩正堂悬挂“斯文一派”匾,意为:我们岳麓书院文化自成一派。百泉轩的对面是时务轩,时务轩是纪念事务学堂的,内有梁启超亲笔手写:事务学堂旧址。时务轩旁边我们看到的亭子里面有一块“麓山寺碑”,它是公元730年,唐代湘籍书法家李邕撰写的,因为此碑集书法、篆刻、文笔三绝,因而被世人称为“三绝碑”。大家自由参观时可以去拍照,现在我们往前走去教学斋。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教学斋,其斋名源自《礼记》:建国居民,教学为先。我们这边的教学斋和对面的半学斋在古代是学生们住宿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宿舍,现在是作为书院旅游服务部和书院研究所所使用的。公元976年书院创建时,我们就有一个基本的教育规制:讲于堂,习于斋。就是说平时讲课在讲堂而学生们自习是在斋舍,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斋舍的重要性。在教学斋外面有一副对联: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意思比较简单,这个蠹【du】虫是一种啃书的虫,讽刺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我们走进去可以感觉这里面环境优美,空气清香。前面是我们书院的编钟展演馆,编钟是仿照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仿制而成,大家可以自己进去参观休息。
好了,我们往对面半学斋继续参观。半学斋在前面赫曦台也讲到,是我们现在书院陈列馆包括历史馆和人才馆。历史馆是介绍我们书院从唐代末期智睿二僧办学到我们现在湖南大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的,人才馆介绍我们书院在宋明清和近现代两个时期所培养的一大批人才的介绍。因为里面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我们讲解时间也有限,所以大家可以自己参观,之后可以出门往右去参观文庙。
祝你们旅游愉快!谢谢!再见!
这只是临时写的,会有错误。阅读时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