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养殖池塘逐步老化。同时,由于生产的发展,养殖户过度追求高产养殖,增大放养密度,增大投饵数量。长此以来,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未摄食完的残饵,各种生物死亡留下的有机物等。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这些有机物难以及时充分有效分解,积累在池塘底部,形成淤泥。
谈起池塘底部淤泥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无论是直接从事水产养殖的生产者或是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的科技工作者,都深有感触。大家一致认为,淤泥增加耗氧量。易使底部造成缺氧。淤泥是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蓄积的仓库等等的论说。尽而市场上就推广了针对底部淤泥调节的很多产品——底质改良剂,但大多数使用的结果,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在水产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中,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重新认识池塘底部淤泥的概念;池塘底部淤泥在水产养殖中是大害。但同时它里面包含了各种有机质和矿物元素,这些物质正是养殖水体中各种生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只要正确使用好,还是可以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的。另外,还要认识到底部淤泥的危害方式。主要集中在夜间大面积的释放,对养殖鱼类造成危害,让生产者都不好控制。而白天释放出来,有充足的溶氧进行分解,就不会产生危害。
根据以上的分析之后,在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就建议养殖户在水产养殖的生产季节(4-10月),每半月进行一次拖底翻动淤泥的作业。其方法是在船尾拖一个钉钯之类的东西,沉入池底,缓慢划动渔船。当翻动底部淤泥时再泼洒一些增氧剂类或底质改良剂类的调水产品,效果更佳。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是将淤泥中蓄积有毒有害物质在白天释放出来,充分接触氧气,得到及时氧化分解,对养殖鱼类不造成危害。第二是将淤泥中的各种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供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和藻类及时利用,起到施肥培养水质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如果养殖水面过大,底部淤泥过厚的鱼塘,要采取分区分步的方法,当天单次最好不要起过总面积的1/3为宜,以免由于翻动面积过大,引起整个水体缺氧严重的现象。
推广之后的几个实例:
1. 2014年7月,某养殖户,养殖面积10亩,第一次拖底之后反应,底部翻动的淤泥,冒出的气泡有恶臭味,我说,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这样的恶臭气味在白天释放出来,到夜间就减少了。随后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这种恶臭味逐渐消失。该户全年未出现严重的浮头现象,且当年渔获物中,花、白鲢的产量较往年所提高。
2. 2015年,某养殖户,养殖面积80亩,在7月份接受这种方法实施以后,到9月下旬反应,当天气变化时,周围其他家的鱼塘出现严重性的浮头,甚至泛塘。而他家的鱼塘,养殖鱼类采食正常,没有浮头的迹象,整池鱼安然无恙。同一区域内这种情况,令他叫绝!——这个方法有效!
3.2015年,某养殖户,养殖面积250亩,7月份开始蓄水,8月份放养鱼苗,规格为夏花鱼种。放苗之后几天,池鱼出现浮头严重的现象。养殖户不解,仅仅只是小鱼苗,为什么出现这种严重的浮头现象呢?笔者到现场了解情况之后,分析了原因。建议进行白天拖底,翻动底泥的作业。考虑到淤泥过多和养殖水面过大的原因,特别交代,分3天逐步完成,即每天作业面积为总水面的1/3。然后第二天,养殖户开始操作。为了省事,一天将整塘的池底,翻动一遍,当天晚上浮头现象更为严重,用了大量增氧剂才得以缓解。尔后一直未出现浮头现象。事后回馈信息说,这个方法好,但一定要逐步分区进行,不能冒然图快省事。
以上的这些生产实证,无一不说明,池塘底部淤泥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好的一面。只要养殖户,使用的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做到趋利避害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之后,在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就建议养殖户在水产养殖的生产季节(4-10月),每半月进行一次拖底翻动淤泥的作业。其方法是在船尾拖一个钉钯之类的东西,沉入池底,缓慢划动渔船。当翻动底部淤泥时再泼洒一些增氧剂类或底质改良剂类的调水产品,效果更佳。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是将淤泥中蓄积有毒有害物质在白天释放出来,充分接触氧气,得到及时氧化分解,对养殖鱼类不造成危害。第二是将淤泥中的各种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供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和藻类及时利用,起到施肥培养水质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如果养殖水面过大,底部淤泥过厚的鱼塘,要采取分区分步的方法,当天单次最好不要起过总面积的1/3为宜,以免由于翻动面积过大,引起整个水体缺氧严重的现象。
推广之后的几个实例:
1. 2014年7月,某养殖户,养殖面积10亩,第一次拖底之后反应,底部翻动的淤泥,冒出的气泡有恶臭味,我说,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这样的恶臭气味在白天释放出来,到夜间就减少了。随后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这种恶臭味逐渐消失。该户全年未出现严重的浮头现象,且当年渔获物中,花、白鲢的产量较往年所提高。
2. 2015年,某养殖户,养殖面积80亩,在7月份接受这种方法实施以后,到9月下旬反应,当天气变化时,周围其他家的鱼塘出现严重性的浮头,甚至泛塘。而他家的鱼塘,养殖鱼类采食正常,没有浮头的迹象,整池鱼安然无恙。同一区域内这种情况,令他叫绝!——这个方法有效!
3.2015年,某养殖户,养殖面积250亩,7月份开始蓄水,8月份放养鱼苗,规格为夏花鱼种。放苗之后几天,池鱼出现浮头严重的现象。养殖户不解,仅仅只是小鱼苗,为什么出现这种严重的浮头现象呢?笔者到现场了解情况之后,分析了原因。建议进行白天拖底,翻动底泥的作业。考虑到淤泥过多和养殖水面过大的原因,特别交代,分3天逐步完成,即每天作业面积为总水面的1/3。然后第二天,养殖户开始操作。为了省事,一天将整塘的池底,翻动一遍,当天晚上浮头现象更为严重,用了大量增氧剂才得以缓解。尔后一直未出现浮头现象。事后回馈信息说,这个方法好,但一定要逐步分区进行,不能冒然图快省事。
以上的这些生产实证,无一不说明,池塘底部淤泥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好的一面。只要养殖户,使用的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做到趋利避害的。
作者:云南省大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王学成
水产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养殖池塘逐步老化。同时,由于生产的发展,养殖户过度追求高产养殖,增大放养密度,增大投饵数量。长此以来,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未摄食完的残饵,各种生物死亡留下的有机物等。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这些有机物难以及时充分有效分解,积累在池塘底部,形成淤泥。
谈起池塘底部淤泥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无论是直接从事水产养殖的生产者或是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的科技工作者,都深有感触。大家一致认为,淤泥增加耗氧量。易使底部造成缺氧。淤泥是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蓄积的仓库等等的论说。尽而市场上就推广了针对底部淤泥调节的很多产品——底质改良剂,但大多数使用的结果,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在水产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中,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重新认识池塘底部淤泥的概念;池塘底部淤泥在水产养殖中是大害。但同时它里面包含了各种有机质和矿物元素,这些物质正是养殖水体中各种生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只要正确使用好,还是可以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的。另外,还要认识到底部淤泥的危害方式。主要集中在夜间大面积的释放,对养殖鱼类造成危害,让生产者都不好控制。而白天释放出来,有充足的溶氧进行分解,就不会产生危害。
根据以上的分析之后,在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就建议养殖户在水产养殖的生产季节(4-10月),每半月进行一次拖底翻动淤泥的作业。其方法是在船尾拖一个钉钯之类的东西,沉入池底,缓慢划动渔船。当翻动底部淤泥时再泼洒一些增氧剂类或底质改良剂类的调水产品,效果更佳。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是将淤泥中蓄积有毒有害物质在白天释放出来,充分接触氧气,得到及时氧化分解,对养殖鱼类不造成危害。第二是将淤泥中的各种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供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和藻类及时利用,起到施肥培养水质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如果养殖水面过大,底部淤泥过厚的鱼塘,要采取分区分步的方法,当天单次最好不要起过总面积的1/3为宜,以免由于翻动面积过大,引起整个水体缺氧严重的现象。
推广之后的几个实例:
1. 2014年7月,某养殖户,养殖面积10亩,第一次拖底之后反应,底部翻动的淤泥,冒出的气泡有恶臭味,我说,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这样的恶臭气味在白天释放出来,到夜间就减少了。随后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这种恶臭味逐渐消失。该户全年未出现严重的浮头现象,且当年渔获物中,花、白鲢的产量较往年所提高。
2. 2015年,某养殖户,养殖面积80亩,在7月份接受这种方法实施以后,到9月下旬反应,当天气变化时,周围其他家的鱼塘出现严重性的浮头,甚至泛塘。而他家的鱼塘,养殖鱼类采食正常,没有浮头的迹象,整池鱼安然无恙。同一区域内这种情况,令他叫绝!——这个方法有效!
3.2015年,某养殖户,养殖面积250亩,7月份开始蓄水,8月份放养鱼苗,规格为夏花鱼种。放苗之后几天,池鱼出现浮头严重的现象。养殖户不解,仅仅只是小鱼苗,为什么出现这种严重的浮头现象呢?笔者到现场了解情况之后,分析了原因。建议进行白天拖底,翻动底泥的作业。考虑到淤泥过多和养殖水面过大的原因,特别交代,分3天逐步完成,即每天作业面积为总水面的1/3。然后第二天,养殖户开始操作。为了省事,一天将整塘的池底,翻动一遍,当天晚上浮头现象更为严重,用了大量增氧剂才得以缓解。尔后一直未出现浮头现象。事后回馈信息说,这个方法好,但一定要逐步分区进行,不能冒然图快省事。
以上的这些生产实证,无一不说明,池塘底部淤泥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好的一面。只要养殖户,使用的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做到趋利避害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之后,在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就建议养殖户在水产养殖的生产季节(4-10月),每半月进行一次拖底翻动淤泥的作业。其方法是在船尾拖一个钉钯之类的东西,沉入池底,缓慢划动渔船。当翻动底部淤泥时再泼洒一些增氧剂类或底质改良剂类的调水产品,效果更佳。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是将淤泥中蓄积有毒有害物质在白天释放出来,充分接触氧气,得到及时氧化分解,对养殖鱼类不造成危害。第二是将淤泥中的各种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供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和藻类及时利用,起到施肥培养水质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如果养殖水面过大,底部淤泥过厚的鱼塘,要采取分区分步的方法,当天单次最好不要起过总面积的1/3为宜,以免由于翻动面积过大,引起整个水体缺氧严重的现象。
推广之后的几个实例:
1. 2014年7月,某养殖户,养殖面积10亩,第一次拖底之后反应,底部翻动的淤泥,冒出的气泡有恶臭味,我说,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这样的恶臭气味在白天释放出来,到夜间就减少了。随后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这种恶臭味逐渐消失。该户全年未出现严重的浮头现象,且当年渔获物中,花、白鲢的产量较往年所提高。
2. 2015年,某养殖户,养殖面积80亩,在7月份接受这种方法实施以后,到9月下旬反应,当天气变化时,周围其他家的鱼塘出现严重性的浮头,甚至泛塘。而他家的鱼塘,养殖鱼类采食正常,没有浮头的迹象,整池鱼安然无恙。同一区域内这种情况,令他叫绝!——这个方法有效!
3.2015年,某养殖户,养殖面积250亩,7月份开始蓄水,8月份放养鱼苗,规格为夏花鱼种。放苗之后几天,池鱼出现浮头严重的现象。养殖户不解,仅仅只是小鱼苗,为什么出现这种严重的浮头现象呢?笔者到现场了解情况之后,分析了原因。建议进行白天拖底,翻动底泥的作业。考虑到淤泥过多和养殖水面过大的原因,特别交代,分3天逐步完成,即每天作业面积为总水面的1/3。然后第二天,养殖户开始操作。为了省事,一天将整塘的池底,翻动一遍,当天晚上浮头现象更为严重,用了大量增氧剂才得以缓解。尔后一直未出现浮头现象。事后回馈信息说,这个方法好,但一定要逐步分区进行,不能冒然图快省事。
以上的这些生产实证,无一不说明,池塘底部淤泥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好的一面。只要养殖户,使用的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做到趋利避害的。
作者:云南省大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王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