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征文(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诚然,一代代集美人高扬着嘉庚精神大踏步向前进。而集美是我第二故乡,今天我也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再次踏进“陈嘉庚故居”和清幽的“归来园”!
一抹淡雅的小镇风情,一种动人心弦的回味,顿时让我思潮起伏,将我带进一个壮烈,神奇,动人的故事中。故事的主人虽长眠于此。但他的精神却永恒地渗入了土壤,镶入了我们深深的思念中!
在陈嘉庚故居,院子的中央有一颗他亲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不禁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故居分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简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走进一排陈列橱,看着他用一只破瓷杯做烛台和一把从南洋带回的布伞,仿佛看到他正撑着那把补得不能再补的布伞向我走来,耳边响荡着:“没关系,能用就行”的肺腑之言。让我惊诧于先生简单的衣食住行背后不惜一切代价倾资办学,为国育才的高尚品质而赞叹! 先生用毕生的经历向我们谱写出他那耿耿的心声——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想到这,我就思潮腾涌,仿佛看见“先生苦口婆心地劝说乡民卖出或献出自己的土地办校; 倾献万金,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师专,中学,水产,航海等,在昔日偏僻的渔村建起了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集美每一所学校的诞生,都凝聚着他无数的汗滴。在集美哪处都可以感受到陈嘉庚的存在。中国历史上有谁象他这样尽忠祖国? 他不给自己子孙后代留下一分一文,却为学校建设康康解囊。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他仍然坚持办学,经费缺了,卖掉大厦也要支撑集美学
校和厦门大学。抗日战争他组织南洋千万华侨抗击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向往光明,反对独裁,支持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主持扩建集美各校和厦门大学,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陈老的这种忠公爱国,振兴中华,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集美人的精神财富吗? 他就象一名先锋者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开创一片疆土,更像一位导师引领着无数学子走向知识的海洋。他怀着爱国的心,背负着卫国的责任,追逐着强国的理想,不管是被威胁,还是不被人理解,毅然地走完他那荣耀的一生,他的“公,忠,诚,毅”如今也孕育出无数优秀的华夏儿女。瞧,每年毕业季有那多优秀的大学生毅然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放弃大城市的工作而到偏远的山区支教。
在归来园,翠翠婷婷的杉柏恰似欢呼的人群在欢迎爱国老人的归来。百花丛中,陈老左手脱帽,右手执杖拄地,面带微笑。那“矫健的身姿,亲切的目光,慈祥的笑容”与毛主席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镏金大字交相辉映,雕塑出一幅浩气长存的光辉形象。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凝视着陈老,仿佛看见他远道而来,风尘仆仆,看到集美学村教育蓬勃发展,成千上万的进城务工子女在特区也能享受平等的教育,心情无比喜悦。这微笑似乎有着崇高的信仰,更有着挚爱。它让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我也身居他乡,几年的特区生活让我们外来工子女享受到了天伦之乐,感受到了特区的温暖,也深深体会到老家与特区在经济与文化教育上的差距。并将嘉庚精神与嘉庚文化溶进我血肉,驻入我心中! 从小事做起,向偏远的山区小朋友
送上几本课外书,奉献自己的爱心。今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奋斗,磨练自己,将来才能报晓祖国,在偏远的山区建立更多的希望小学,从而改变山区落后的师资教育状况,播下爱德种子!
2016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征文(二)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最美大学的向往。在中国沿海最美大学的排名中,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都榜上有名,位列前茅。提到这两所风景秀丽的知名大学,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位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他就是陈嘉庚。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一生创业、一生兴学,捐资无数。他的伟大壮举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他的事迹传遍全球,他的精神永放光芒。
6月19日,厦门旅游的第三天,导游带我们参观集美学村,近距离感受嘉庚精神。那天的天气也很应景,好似知道我们要缅怀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一直阴沉沉的。我们听着导游铿锵有力的介绍,踏着先生生活过的足迹,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的光辉事迹历历在目,特别是他“替父还债,诚信为本”、“ 散尽家财,坚持办学”、“命名行星,永世流芳”、“ 一生俭朴,大公无私”四个故事印象尤为深刻,他的故事是净化灵魂的良药。
(一) 替父还债,诚信为本
1898年,陈嘉庚的母亲病逝,闻听噩耗他立即从新加坡回乡葬母。出发之前,他将自己经管的账务移交给他的族叔。当时他父亲各项经营都很顺利,拥有资产约35万元。可是当守完3年母丧的陈嘉庚回
到新加坡时,却发现曾经兴隆的米店已经门庭冷落,负债已达30多万元。原来是父亲的妾生子趁陈嘉庚不在,尽情挥霍导致负债累累,面临破产的边缘。按照新加坡法律,儿子不必偿还父亲债务,况且陈嘉庚身无分文,如何偿还,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面对父亲的凄凉,还是毅然承担了债务,继承了这个烂摊子,当时他还不到31岁。从此这个杰出的企业家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商业之旅。
(二) 散尽家财,坚持办学
陈嘉庚先生认为振兴工商业的目的在报国,但报国的关键在提倡教育,因而“立志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1893年,他20岁时在家乡创办“惕齐学塾”。1913年又创办集美小学。以后他与胞弟陈敬贤先生一起,边集资边办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家乡创办了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集美轻工业等校在内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 资助了闽南20个县市110多所学校; 并在侨居地新加坡倡办和赞助了崇福小学、南侨中学、南侨师范水产航海等许多学校。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
自1926年起,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经费不至于中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紧缺时,他甚至于贱价出卖了橡胶园。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新加坡、马来亚最大宗的出口是橡胶和锡,最大的买主是美国。美国的不景气,造成了新、马橡胶和锡业的大萧条。但陈嘉庚一直提供集美、厦门学校经费达90万元。当时,陈嘉庚公司积欠银行债款近400万元。公司资产仅在200
多万元,已是资不抵债。以英国汇丰银行为首的债权银行要求陈嘉庚停止支持集美厦大经费,被陈嘉庚断然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不能也不应放弃义务,学校办起来了,就得维持下去,一旦关了门,恢复就无望了。学校如果关停,不仅耽误青少年前途,而且对社会影响不好,罪就大了。如果因为负担集厦学校经费而遭致生意失败,这是个人事业的荣枯。1932年,陈嘉庚辛苦创办的企业终于被收盘,虽然他的事业走到了末路,但陈嘉庚却从不后悔,因为他成功地创办了这么多学校,尤其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危难之时,他曾说过“宁可卖大厦,也要建厦大(厦门大学) ”,这句话永远鼓舞着后人。
(三) 一生俭朴,大公无私
陈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据有关人员统计,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在陈嘉庚故居,从陈列的蚊帐、被褥、衣服、礼帽、皮鞋等物来看,都是破旧而老式的。一只翻过来的破茶杯,杯底上插上蜡烛,就是他自己设计的烛盘了。他家财万贯,但对自己的家事,却是“求缺不求全”。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飞机的轰炸而炸毁。然而,在校舍和住宅之间,他却坚持先修校舍,并说:“第念校舍未复,若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 ”他逝世后国内存款尚有300余万元,可是按照他的遗嘱,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子孙,对这个问题,他的说法是:“人谁不爱子,惟必以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德之爱。且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陈嘉庚先生是何其伟大啊!
2016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征文(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诚然,一代代集美人高扬着嘉庚精神大踏步向前进。而集美是我第二故乡,今天我也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再次踏进“陈嘉庚故居”和清幽的“归来园”!
一抹淡雅的小镇风情,一种动人心弦的回味,顿时让我思潮起伏,将我带进一个壮烈,神奇,动人的故事中。故事的主人虽长眠于此。但他的精神却永恒地渗入了土壤,镶入了我们深深的思念中!
在陈嘉庚故居,院子的中央有一颗他亲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不禁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故居分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简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走进一排陈列橱,看着他用一只破瓷杯做烛台和一把从南洋带回的布伞,仿佛看到他正撑着那把补得不能再补的布伞向我走来,耳边响荡着:“没关系,能用就行”的肺腑之言。让我惊诧于先生简单的衣食住行背后不惜一切代价倾资办学,为国育才的高尚品质而赞叹! 先生用毕生的经历向我们谱写出他那耿耿的心声——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想到这,我就思潮腾涌,仿佛看见“先生苦口婆心地劝说乡民卖出或献出自己的土地办校; 倾献万金,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师专,中学,水产,航海等,在昔日偏僻的渔村建起了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集美每一所学校的诞生,都凝聚着他无数的汗滴。在集美哪处都可以感受到陈嘉庚的存在。中国历史上有谁象他这样尽忠祖国? 他不给自己子孙后代留下一分一文,却为学校建设康康解囊。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他仍然坚持办学,经费缺了,卖掉大厦也要支撑集美学
校和厦门大学。抗日战争他组织南洋千万华侨抗击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向往光明,反对独裁,支持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主持扩建集美各校和厦门大学,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陈老的这种忠公爱国,振兴中华,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集美人的精神财富吗? 他就象一名先锋者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开创一片疆土,更像一位导师引领着无数学子走向知识的海洋。他怀着爱国的心,背负着卫国的责任,追逐着强国的理想,不管是被威胁,还是不被人理解,毅然地走完他那荣耀的一生,他的“公,忠,诚,毅”如今也孕育出无数优秀的华夏儿女。瞧,每年毕业季有那多优秀的大学生毅然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放弃大城市的工作而到偏远的山区支教。
在归来园,翠翠婷婷的杉柏恰似欢呼的人群在欢迎爱国老人的归来。百花丛中,陈老左手脱帽,右手执杖拄地,面带微笑。那“矫健的身姿,亲切的目光,慈祥的笑容”与毛主席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镏金大字交相辉映,雕塑出一幅浩气长存的光辉形象。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凝视着陈老,仿佛看见他远道而来,风尘仆仆,看到集美学村教育蓬勃发展,成千上万的进城务工子女在特区也能享受平等的教育,心情无比喜悦。这微笑似乎有着崇高的信仰,更有着挚爱。它让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我也身居他乡,几年的特区生活让我们外来工子女享受到了天伦之乐,感受到了特区的温暖,也深深体会到老家与特区在经济与文化教育上的差距。并将嘉庚精神与嘉庚文化溶进我血肉,驻入我心中! 从小事做起,向偏远的山区小朋友
送上几本课外书,奉献自己的爱心。今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奋斗,磨练自己,将来才能报晓祖国,在偏远的山区建立更多的希望小学,从而改变山区落后的师资教育状况,播下爱德种子!
2016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征文(二)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最美大学的向往。在中国沿海最美大学的排名中,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都榜上有名,位列前茅。提到这两所风景秀丽的知名大学,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位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他就是陈嘉庚。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一生创业、一生兴学,捐资无数。他的伟大壮举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他的事迹传遍全球,他的精神永放光芒。
6月19日,厦门旅游的第三天,导游带我们参观集美学村,近距离感受嘉庚精神。那天的天气也很应景,好似知道我们要缅怀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一直阴沉沉的。我们听着导游铿锵有力的介绍,踏着先生生活过的足迹,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的光辉事迹历历在目,特别是他“替父还债,诚信为本”、“ 散尽家财,坚持办学”、“命名行星,永世流芳”、“ 一生俭朴,大公无私”四个故事印象尤为深刻,他的故事是净化灵魂的良药。
(一) 替父还债,诚信为本
1898年,陈嘉庚的母亲病逝,闻听噩耗他立即从新加坡回乡葬母。出发之前,他将自己经管的账务移交给他的族叔。当时他父亲各项经营都很顺利,拥有资产约35万元。可是当守完3年母丧的陈嘉庚回
到新加坡时,却发现曾经兴隆的米店已经门庭冷落,负债已达30多万元。原来是父亲的妾生子趁陈嘉庚不在,尽情挥霍导致负债累累,面临破产的边缘。按照新加坡法律,儿子不必偿还父亲债务,况且陈嘉庚身无分文,如何偿还,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面对父亲的凄凉,还是毅然承担了债务,继承了这个烂摊子,当时他还不到31岁。从此这个杰出的企业家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商业之旅。
(二) 散尽家财,坚持办学
陈嘉庚先生认为振兴工商业的目的在报国,但报国的关键在提倡教育,因而“立志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1893年,他20岁时在家乡创办“惕齐学塾”。1913年又创办集美小学。以后他与胞弟陈敬贤先生一起,边集资边办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家乡创办了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集美轻工业等校在内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 资助了闽南20个县市110多所学校; 并在侨居地新加坡倡办和赞助了崇福小学、南侨中学、南侨师范水产航海等许多学校。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
自1926年起,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经费不至于中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紧缺时,他甚至于贱价出卖了橡胶园。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新加坡、马来亚最大宗的出口是橡胶和锡,最大的买主是美国。美国的不景气,造成了新、马橡胶和锡业的大萧条。但陈嘉庚一直提供集美、厦门学校经费达90万元。当时,陈嘉庚公司积欠银行债款近400万元。公司资产仅在200
多万元,已是资不抵债。以英国汇丰银行为首的债权银行要求陈嘉庚停止支持集美厦大经费,被陈嘉庚断然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不能也不应放弃义务,学校办起来了,就得维持下去,一旦关了门,恢复就无望了。学校如果关停,不仅耽误青少年前途,而且对社会影响不好,罪就大了。如果因为负担集厦学校经费而遭致生意失败,这是个人事业的荣枯。1932年,陈嘉庚辛苦创办的企业终于被收盘,虽然他的事业走到了末路,但陈嘉庚却从不后悔,因为他成功地创办了这么多学校,尤其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危难之时,他曾说过“宁可卖大厦,也要建厦大(厦门大学) ”,这句话永远鼓舞着后人。
(三) 一生俭朴,大公无私
陈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据有关人员统计,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在陈嘉庚故居,从陈列的蚊帐、被褥、衣服、礼帽、皮鞋等物来看,都是破旧而老式的。一只翻过来的破茶杯,杯底上插上蜡烛,就是他自己设计的烛盘了。他家财万贯,但对自己的家事,却是“求缺不求全”。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飞机的轰炸而炸毁。然而,在校舍和住宅之间,他却坚持先修校舍,并说:“第念校舍未复,若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 ”他逝世后国内存款尚有300余万元,可是按照他的遗嘱,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子孙,对这个问题,他的说法是:“人谁不爱子,惟必以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德之爱。且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陈嘉庚先生是何其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