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第一课时说课稿

  1.说教材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6505.htm  《但愿人长久》是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是《老师,您好!》、《古诗两首》和《秋天》,这是一组体现人间真情、赞美大自然的美文。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但愿人长久》的第一课时。   根据教材内容、写作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2)教学部分生字,理解“埋怨”、“婵娟”等词语,理解课文引用的名句的意思。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悲欢离合。   以上的1和2属于知识和过程目标,3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有所获,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课文4、5、6自然段的深刻含义。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悲欢离合,品悟苏轼的乐观豁达。   2.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在导入新课时,我用音乐渲染气氛;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模拟给邻居小孩讲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直奔重点法: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按部就班,从头教到尾,而是在学生整体把握之后,直接切入课文重点部分,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联系实际法:在引导学生理解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动他们的情感储备进行了解。   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读、思、议、诵”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说教学流程   教学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首先,我用录音机来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知道是谁写的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地介绍苏轼和他的词,并在黑板上出示课文所引用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接着我设下疑问:九百多年前,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呢?文中引用的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板书课题,引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或问同学,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特别要检查“心绪不宁、埋怨、不禁、婵娟”这几个词的读音,为了让教学目标真正落实,我再创设一个“给邻居小孩讲故事”的情境,让学生把读正确、读流利的成果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培养他们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环节:直奔重点 理解课文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文包诗课文的写作特点,总结出这一类课文的共同特点,都是在文中有些句子是解释所引用的诗句的。然后让学生快速地再读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是解释这两句名诗的,马上进入理解重点段的学习。   先教学第4自然段,我请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读这一段,并讨论这一段提到哪些事物?月圆月缺是不是遂人所愿?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找出“无情、偏偏 ”等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时候,有谁会跟人作对,‘偏偏’做什么”?从而理解“埋怨”的意思并读出相应的语气。我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做一做“眼睁睁”这个动作,知道“睁”字跟眼睛有关,所以用“目”字旁,表义,右边表音,进行生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接着,老师动情地说:“是啊,生活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这样就顺利地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再让他们围绕“你明白了什么?”来谈自己的理解。接着我引导学生用在文中找出反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悲”、“隐”、“缺”的意思,并指导书写。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深入一些,我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并用这样的句式说:月亮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全家人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有时候又天各一方,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引用的第一句诗。然后,老师又过渡:既然明白了“此事古难全”,那么亲人朋友之间应该如何互相鼓励、善待彼此呢?请学生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利地理解了“婵娟”的意思。   最后,师生合作把对名句的理解作一个梳理:老师读一句名句,学生读相关的课文句子,再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反复吟诵所引用的两个名句,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 设下悬念 我让学生围绕“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来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然后以“是什么引起苏轼发出这样的人生感慨呢?”来唤起学生对第二课时的学习期待。   4.说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苏轼(九百多年前)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月亮)   这样的板书,让人一目了然,既能帮助学生围绕这两个名句进行学习,又清晰地看出了“此事”和“婵娟”的意思。      收稿日期:2011-12-04   

  1.说教材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6505.htm  《但愿人长久》是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是《老师,您好!》、《古诗两首》和《秋天》,这是一组体现人间真情、赞美大自然的美文。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但愿人长久》的第一课时。   根据教材内容、写作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2)教学部分生字,理解“埋怨”、“婵娟”等词语,理解课文引用的名句的意思。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悲欢离合。   以上的1和2属于知识和过程目标,3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有所获,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课文4、5、6自然段的深刻含义。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悲欢离合,品悟苏轼的乐观豁达。   2.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在导入新课时,我用音乐渲染气氛;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模拟给邻居小孩讲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直奔重点法: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按部就班,从头教到尾,而是在学生整体把握之后,直接切入课文重点部分,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联系实际法:在引导学生理解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动他们的情感储备进行了解。   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读、思、议、诵”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说教学流程   教学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首先,我用录音机来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知道是谁写的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地介绍苏轼和他的词,并在黑板上出示课文所引用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接着我设下疑问:九百多年前,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呢?文中引用的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板书课题,引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或问同学,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特别要检查“心绪不宁、埋怨、不禁、婵娟”这几个词的读音,为了让教学目标真正落实,我再创设一个“给邻居小孩讲故事”的情境,让学生把读正确、读流利的成果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培养他们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环节:直奔重点 理解课文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文包诗课文的写作特点,总结出这一类课文的共同特点,都是在文中有些句子是解释所引用的诗句的。然后让学生快速地再读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是解释这两句名诗的,马上进入理解重点段的学习。   先教学第4自然段,我请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读这一段,并讨论这一段提到哪些事物?月圆月缺是不是遂人所愿?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找出“无情、偏偏 ”等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时候,有谁会跟人作对,‘偏偏’做什么”?从而理解“埋怨”的意思并读出相应的语气。我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做一做“眼睁睁”这个动作,知道“睁”字跟眼睛有关,所以用“目”字旁,表义,右边表音,进行生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接着,老师动情地说:“是啊,生活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这样就顺利地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再让他们围绕“你明白了什么?”来谈自己的理解。接着我引导学生用在文中找出反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悲”、“隐”、“缺”的意思,并指导书写。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深入一些,我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并用这样的句式说:月亮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全家人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有时候又天各一方,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引用的第一句诗。然后,老师又过渡:既然明白了“此事古难全”,那么亲人朋友之间应该如何互相鼓励、善待彼此呢?请学生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利地理解了“婵娟”的意思。   最后,师生合作把对名句的理解作一个梳理:老师读一句名句,学生读相关的课文句子,再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反复吟诵所引用的两个名句,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 设下悬念 我让学生围绕“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来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然后以“是什么引起苏轼发出这样的人生感慨呢?”来唤起学生对第二课时的学习期待。   4.说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苏轼(九百多年前)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月亮)   这样的板书,让人一目了然,既能帮助学生围绕这两个名句进行学习,又清晰地看出了“此事”和“婵娟”的意思。      收稿日期:2011-12-04   


相关文章

  •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课文.<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秋天>.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读书有选择,读书作记号,留心观察事物)的培养教育.<老 ...查看


  • 但愿人长久第一课时
  • 2.但愿人长久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⑵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内 容,把握作者情感,理解词句的含义. ⑶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宽慰的 ...查看


  • 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1 指名背诵> 2 学生齐背> 二 细读课文 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 ...查看


  • 2016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 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 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 ...查看


  • 2017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 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 ...查看


  • 2但愿人长久教案反思
  • 但愿人长久 成志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查看


  • 2.[但愿人长久]的教案
  • 2.<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 ...查看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但愿人长久3
  • 课 题 课 型 2.但愿人长久 精读课 课时 2 课时 重 难 学习水平 识 理 运 点 点 记 解 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 段落. √ √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教学目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查看


  • 单元整体备课反思--殷惠
  • 单元整组教学要"技能"更要"语文" 一."单元主题"要进行二度开发 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与借鉴,以及对我市单元整组备课的学习与反思.谈一些个人拙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我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