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诵读培养语感提高素质

   [摘 要]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图通过诵读培养语感,从而改变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状况,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诵读 语感能力 语文素质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一个人理解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的能力即语文素质如何,基本上取决于语感能力的强弱。语感能力强,则对语言信息的反应灵敏快捷,听话听得明白,说话说得得体,写文章则文从字顺,有章有法。反之,则不然。何谓“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朱光潜),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①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日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语感可以说是才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的新人才,如何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快速地筛选信息,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战中正确决策,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语感的作用不可轻视。因此,面对大社会、大市场、大竞争的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的语文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不能不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而提高其语文素质呢?我以为在目前加强诵读教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何谓诵读?“诵”即吟诵、朗诵、背诵;“读”即阅读,含默读、朗读。“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诵读吟咏是语感训练的基础,是口到、目到、耳到、心到的有机统一,是读者迅速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的正误感受、形象感受和情感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畅达感、分寸感、节奏感、情味感等感应力的最有效方法。因此,诵读对语文教学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的一个显著的外部特征。如同学唱歌就得张口发声、学游泳就得下水扑腾一样,学语文就得诵读吟咏。古今中外那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无一不是在诵读方面下了苦功夫的。他们将大量古书中的名言警句和典故化为自己语汇仓库中的有用材料和零件,所以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或妙语连珠,写起文章来便左右逢源,随手拈来而毫不费力。如北宋大学士苏东坡背《汉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当代文学巨匠茅盾,一次与朋友吃酒,为助兴,朋友拿过《红楼梦》点回目让他背,竟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窥斑见豹,一叶知秋。要有出口成章、立马可待的文才,背诵比熟读更重要。这是千百年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经验,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语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加强诵读教学呢?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课本为主对象,增强诵读实践。在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的情况下,指望他们在课余读大量的文学书籍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抓紧课堂教学时间,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反复诵读教科书上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从而理会范文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巧妙和风格韵味的独特,受到语言美和情感美的感染和熏陶。诵读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和年龄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个人默读、朗读、吟诵、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举行朗读比赛等形式。教师经常进行表情范读,放录音磁带,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还可以在作文课上让学生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增强自改作文的主动性。课本里好多练习题就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这些练习,可使他们逐步认识、掌握语言使用的习惯和规律。    二、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诵读的方法主要有默读、吟诵和背诵。默读是不出声的读,即“心读”。吟诵即出声朗读,诵读有节拍,有抑扬顿挫,有腔有调。吟诵达到一定次数,便是背诵。叶圣陶先生指出;“今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但,一遍比一遍读来如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②同时指出了吟诵的具体方法:“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得高一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表示悲壮、快活、斥责或慷慨的文句,文句开头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③这就说明诵读要和探究、理解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要口诵心悟,读中有思,读思结合,边读边思。    三、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良好的读写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读写习惯,就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对课文圈点批注的习惯、画知识树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每天读报及写日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按时完成作文的习惯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尽量多读各种文体的优秀作品。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了解和指导,定期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新书和课外读物。      [注释]    ①吕叔湘《学习语法与训练语感》(《语文学习》1985.1)    ②③《叶圣陶语文教育沦集》第13~14页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黄县第一农业高中)

   [摘 要]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图通过诵读培养语感,从而改变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状况,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诵读 语感能力 语文素质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一个人理解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的能力即语文素质如何,基本上取决于语感能力的强弱。语感能力强,则对语言信息的反应灵敏快捷,听话听得明白,说话说得得体,写文章则文从字顺,有章有法。反之,则不然。何谓“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朱光潜),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①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日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语感可以说是才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的新人才,如何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快速地筛选信息,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战中正确决策,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语感的作用不可轻视。因此,面对大社会、大市场、大竞争的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的语文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不能不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而提高其语文素质呢?我以为在目前加强诵读教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何谓诵读?“诵”即吟诵、朗诵、背诵;“读”即阅读,含默读、朗读。“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诵读吟咏是语感训练的基础,是口到、目到、耳到、心到的有机统一,是读者迅速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的正误感受、形象感受和情感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畅达感、分寸感、节奏感、情味感等感应力的最有效方法。因此,诵读对语文教学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的一个显著的外部特征。如同学唱歌就得张口发声、学游泳就得下水扑腾一样,学语文就得诵读吟咏。古今中外那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无一不是在诵读方面下了苦功夫的。他们将大量古书中的名言警句和典故化为自己语汇仓库中的有用材料和零件,所以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或妙语连珠,写起文章来便左右逢源,随手拈来而毫不费力。如北宋大学士苏东坡背《汉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当代文学巨匠茅盾,一次与朋友吃酒,为助兴,朋友拿过《红楼梦》点回目让他背,竟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窥斑见豹,一叶知秋。要有出口成章、立马可待的文才,背诵比熟读更重要。这是千百年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经验,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语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加强诵读教学呢?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课本为主对象,增强诵读实践。在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的情况下,指望他们在课余读大量的文学书籍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抓紧课堂教学时间,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反复诵读教科书上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从而理会范文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巧妙和风格韵味的独特,受到语言美和情感美的感染和熏陶。诵读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和年龄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个人默读、朗读、吟诵、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举行朗读比赛等形式。教师经常进行表情范读,放录音磁带,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还可以在作文课上让学生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增强自改作文的主动性。课本里好多练习题就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这些练习,可使他们逐步认识、掌握语言使用的习惯和规律。    二、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诵读的方法主要有默读、吟诵和背诵。默读是不出声的读,即“心读”。吟诵即出声朗读,诵读有节拍,有抑扬顿挫,有腔有调。吟诵达到一定次数,便是背诵。叶圣陶先生指出;“今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但,一遍比一遍读来如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②同时指出了吟诵的具体方法:“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得高一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表示悲壮、快活、斥责或慷慨的文句,文句开头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③这就说明诵读要和探究、理解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要口诵心悟,读中有思,读思结合,边读边思。    三、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良好的读写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读写习惯,就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对课文圈点批注的习惯、画知识树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每天读报及写日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按时完成作文的习惯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尽量多读各种文体的优秀作品。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了解和指导,定期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新书和课外读物。      [注释]    ①吕叔湘《学习语法与训练语感》(《语文学习》1985.1)    ②③《叶圣陶语文教育沦集》第13~14页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黄县第一农业高中)


相关文章

  • 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
  • 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 概要:诵读法是我国古代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诵读法这一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经历了浮沉起伏,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呈现出众说纷纭的情况,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对文言文的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文言文全面而深入理解的方法.本文 ...查看


  • 读――提高语感的途径
  • [摘      要]  读的训练是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过程,只有加大读的力度,将读落到实处,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才能在感悟理解中提高语感水平.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最直观的感知.领悟和鉴赏能力,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定稿)
  •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作者姓名: 马 艳 霞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主考学校:_ 兰 州 大 学_____ 准考证号: [1**********]4 指导教师姓 ...查看


  • 赠汪伦说课稿
  • 一.班级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60人,男生28人,女生32人.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书写端正,朗读有感情.特别是像戴洋.李睿诗等学生成绩优秀,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像高项岚.潘吴靖等学生,学习上存在一定 ...查看


  •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大声朗读课文!告诉你为什么!
  • 文/风语 最近很多家长留言说自家孩子语文课文背不住,老师上课一抽背就脑子一片空白.英语单词也是记了这个丢了那个,成绩也由此受到影响. 小编总结了一下,大多数孩子在平时学习都忽略了"朗读"这个重要环节.大声朗读对于学习记忆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飞瀑之下必有深渊
  • [摘 要]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和文字的交际功效与日俱增,但语感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务必与时俱进,大胆革新,积极探寻语感培养的途径.本文作者与时俱进,简要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 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我认识到,校长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和社会上的其他岗位不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