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一方面坚定了流程型组织道路,另一方面,任正非也坦诚说,流程管理的工具与方法还不丰富。流程管理的趋势不多说,处于创新,探索过程中的流程管理部门同仁,我们应当如何定位?给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流程管理专家:具体包括提供方法论与工具,提供培训,提供指导,作为流程专家参与流程梳理/优化项目,提供流程角度专业智慧,从客户导向与增值导向思考;
以我的经验,一个优秀的流程管理专家,一定是能够活学活用的,所以要有相当的实战经验,为此流程规划室同事一定要参与到流程梳理/优化项目中。
变革项目管理者:代表公司对各部门重点流程梳理/优化项目进行管理,确保项目之间协调一致,确保项目总体进度可控,确保项目运作规范,包括机制驱动大家积极参与项目,项目人才管理,项目考核等。
我认为对企业来说,这个定位是非常需要的,如果把项目管理好,尤其是项目关联关系的管理,提高公司变革与创新的能力,非常重要,值得好好做。
跨部门问题协调者:通过流程评审/决策会机制,拿出解决方案建议,牵头解决跨部门不一致的问题。或者作为第三方协调机构,协助解决跨部门业务难题。如果做得好,流程管理人员可以成为无冕之王,而成功的关键在于:1、协调能力;2、系统思考能力;3、业务理解力;4、人际关系能力。
流程架构规划者:管理公司整体架构,提供架构调整建议,并严格控制流程文件建设架构的遵从性,确保文件符合流程架构。当然还包括管理部门之间或流程之间的界面,这是流程管理部门核心价值之一,我们能够看到全局,虽然每一个局部不如业务部门专业。所以流程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系统思考能力,这点可以多和天保学习,从咨询方法论整体多思考流程管理工作,比如战略、组织、绩效、流程、IT整体解决方案。这是任何一个其他部门做不到的,而往往是相当有价值的事情。
流程管理计划/规划者:根据公司年度战略及经营需求,确定年度重点领域流程梳理/优化计划,通过流程梳理/优化项目的开展,落实战略,改善运营绩效。这一点如果做得好,可以与战略对接,同时与IT资源分配挂钩,回答IT开发必要性及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流程体系的审计者:对各领域流程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并跟进审计问题的改进,推动流程体系持续改进。这一点是外企非常看重的,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审计流程的遵从性,提升流程执行力,但更重要的是提供流程诊断报告,找到改进的建议,要求比较高,但这个方向是公司最需要的,而又是财务/质量审计无法提供的。
战略级流程绩效管理者:基于战略将目标分解到核心流程上,并对这些流程绩效进行评估,分析及改进推动。这个会有一些难度,需要对业务非常熟悉,而且要发动其他部门来一起参与,比如财务部、产品部等。
标杆经验的提供者: 可以选择几个重点业务领域进行标杆研究,为业务部门提供标杆经验,虽然不定完全适合我们公司,但其理念、模式及原则是通用的,可以为业务部门打开眼界,拓宽思路。如果能够做深入的同行对标研究,会非常有价值。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来自同行的同事开专题研讨会,或让他们提供相关资料,我们进行整体分析,拿出比较有深度的分析报告,然后推动流程或业务的改进。
注:以上定位没有按重要度排序,也不是必选项,重要的是结合企业需要及自身能力来选择。
华为一方面坚定了流程型组织道路,另一方面,任正非也坦诚说,流程管理的工具与方法还不丰富。流程管理的趋势不多说,处于创新,探索过程中的流程管理部门同仁,我们应当如何定位?给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流程管理专家:具体包括提供方法论与工具,提供培训,提供指导,作为流程专家参与流程梳理/优化项目,提供流程角度专业智慧,从客户导向与增值导向思考;
以我的经验,一个优秀的流程管理专家,一定是能够活学活用的,所以要有相当的实战经验,为此流程规划室同事一定要参与到流程梳理/优化项目中。
变革项目管理者:代表公司对各部门重点流程梳理/优化项目进行管理,确保项目之间协调一致,确保项目总体进度可控,确保项目运作规范,包括机制驱动大家积极参与项目,项目人才管理,项目考核等。
我认为对企业来说,这个定位是非常需要的,如果把项目管理好,尤其是项目关联关系的管理,提高公司变革与创新的能力,非常重要,值得好好做。
跨部门问题协调者:通过流程评审/决策会机制,拿出解决方案建议,牵头解决跨部门不一致的问题。或者作为第三方协调机构,协助解决跨部门业务难题。如果做得好,流程管理人员可以成为无冕之王,而成功的关键在于:1、协调能力;2、系统思考能力;3、业务理解力;4、人际关系能力。
流程架构规划者:管理公司整体架构,提供架构调整建议,并严格控制流程文件建设架构的遵从性,确保文件符合流程架构。当然还包括管理部门之间或流程之间的界面,这是流程管理部门核心价值之一,我们能够看到全局,虽然每一个局部不如业务部门专业。所以流程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系统思考能力,这点可以多和天保学习,从咨询方法论整体多思考流程管理工作,比如战略、组织、绩效、流程、IT整体解决方案。这是任何一个其他部门做不到的,而往往是相当有价值的事情。
流程管理计划/规划者:根据公司年度战略及经营需求,确定年度重点领域流程梳理/优化计划,通过流程梳理/优化项目的开展,落实战略,改善运营绩效。这一点如果做得好,可以与战略对接,同时与IT资源分配挂钩,回答IT开发必要性及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流程体系的审计者:对各领域流程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并跟进审计问题的改进,推动流程体系持续改进。这一点是外企非常看重的,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审计流程的遵从性,提升流程执行力,但更重要的是提供流程诊断报告,找到改进的建议,要求比较高,但这个方向是公司最需要的,而又是财务/质量审计无法提供的。
战略级流程绩效管理者:基于战略将目标分解到核心流程上,并对这些流程绩效进行评估,分析及改进推动。这个会有一些难度,需要对业务非常熟悉,而且要发动其他部门来一起参与,比如财务部、产品部等。
标杆经验的提供者: 可以选择几个重点业务领域进行标杆研究,为业务部门提供标杆经验,虽然不定完全适合我们公司,但其理念、模式及原则是通用的,可以为业务部门打开眼界,拓宽思路。如果能够做深入的同行对标研究,会非常有价值。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来自同行的同事开专题研讨会,或让他们提供相关资料,我们进行整体分析,拿出比较有深度的分析报告,然后推动流程或业务的改进。
注:以上定位没有按重要度排序,也不是必选项,重要的是结合企业需要及自身能力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