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其作为网络语言研究的重要突破点,引起国内外各界学者的共同关注,但表情符号作为网络交际的新兴产物,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网络表情符号产生和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被“广泛使用”,笔者通过语言学视角对其功能进行探究,发现网络表情符号具有“三大元功能”。
关键词:网络表情符号;网络交际;功能
一、 引言
据CNNIC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约合中国1/2人口。毋庸置疑,网络早已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另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分析指出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息量,55%来自表情。表情符号在网络交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人类的“另一张脸”,弥补了人机交流所存在的缺陷,即无法像面对面交际那样,察言观色, 做实时判断。那它在网络交际中究竟发挥着什么作用?又是如何发挥的?
二、 网络表情符号的起源与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成功实现了麦克卢汉的“地球村”预言,彻底改变了人与人间的远距离交流方式。而网络表情符号作为网络非语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应运而生。1982年9月19日,斯科特・法尔曼教授提出的用“:-)”表示“微笑”受到高度认可,网络使用符号迅速由欧洲表情符号发展到日本颜文字,又到图形符号,金色小太阳,自定义动画等。网络表情符号由最初简单的面部表情模仿到添加肢体动作,再到如今的“群芳斗艳”,不仅展现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快速发展,也揭示了表情符号在网络交际中的重要地位。
三、 国内外关于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
据笔者资料显示,国内研究始于2000年,多涉及传播学,符号学。其中苗芳芳(2006)探讨了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张树森(2008)探讨了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刘石磊(2010)探讨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及其社会心理研究”。 赵爽英,尧望(2013)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做了详论述。李明文,李梦蓉(2014)探讨了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网络表情符号的功能。
四、 网络表情符号的功能探究
(一)概念功能
概念功即客观所指,旨在传递新信息。而表情符号则以符号信息为作用内容,以新型传播媒介为载体,以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为作用结果,即时反映着网络使用者的生活情感状况。表情符号概念功能主要体现在语义和情感两个方面,即通过表情符号来表达信息发出者的具体意思或情感。如图(1, A(左)与B(右)为朋友, B在说完让A做拌面后附大笑表情,显然是在调侃, 起到传递情感作用。然而A答应了要求,并附“得意”表情,暗示“我可以吧!”,在语义上进一步补充说明,接着B又说不让A妈妈帮忙,附“偷笑”表情,暗示“哈哈,这下你要出糗了吧”,反衬B的情感态度。A通过“冷汗”表示“怎么可能”。通过A、B对话不难看出网络表情符号在发挥其概念功能过程中主要以“参与”和“调剂”两种角色出现,一方面形象生动、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发话人的话语意思,情感态度,另一方面起到补充、替代和省略文字信息的功能。
图(1)
(二)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指语言所具有的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及对其事物的推断等方面功能。Lackoff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在传达信息同时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形象。网络交际也不例外,如图(2),老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使用“微笑”表情,增添自身亲和力,而学生的“奋斗”表情表现积极上进。为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色不少。可见网络交际中这些精美的表情符号带给交际者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自身身份、态度等的隐形标签和保持融洽人际关系的“金太阳”。
图(2)
(三)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是指语义自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单一的词或句子是无法传递完整信息的,然而在网络交际中,表情符号则会用来充当部分词句的连接符,使得整个语篇衔接自然。图(3)中若删去所有表情,则整个会话了无生机。爱991(网名)在介绍自己时发了一个 “可爱”的表情,在被夸名字可爱时,她并未说 “这样夸有点不好意思”,取而代之的是三个 “害羞”表情,表达含蓄却不显做作。当然在交际过程中,很多不会用、不必用、不想用、不宜用的口头或书面语言都可以通过表情来替补,从而创设其独有的语境,使得语篇衔接生动自然。
图(3)
五、结语
网络表情作为网络在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物,其产生与发展获得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微信,QQ聊天截屏为分析语料,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功能进行探究,大致归纳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当然,网络表情符号的功能绝不止于这三种,笔者只是从自己的视角为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素材和视角。任何一项研究都该是 “动态的”,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需要各界学者推陈出新,将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推向更深层次。(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明文,李梦蓉.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表情功能分析[J]. 新闻知识. 2014
[2] 刘石磊.网络表情符号的特征分析及其社会心理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3] 苗芳芳.信息时代的视觉设计[J].科技资讯,2006
[4] 魏玮.网络表情符号的情感表达探讨[M].科技传播,2014
[5] 张树森.网络语言亟须规范化[J].学术交流,2008
[6] 赵爽英,尧望. 表情・情绪・情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J]. 新闻界. 2013
摘 要: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其作为网络语言研究的重要突破点,引起国内外各界学者的共同关注,但表情符号作为网络交际的新兴产物,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网络表情符号产生和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被“广泛使用”,笔者通过语言学视角对其功能进行探究,发现网络表情符号具有“三大元功能”。
关键词:网络表情符号;网络交际;功能
一、 引言
据CNNIC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约合中国1/2人口。毋庸置疑,网络早已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另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分析指出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息量,55%来自表情。表情符号在网络交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人类的“另一张脸”,弥补了人机交流所存在的缺陷,即无法像面对面交际那样,察言观色, 做实时判断。那它在网络交际中究竟发挥着什么作用?又是如何发挥的?
二、 网络表情符号的起源与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成功实现了麦克卢汉的“地球村”预言,彻底改变了人与人间的远距离交流方式。而网络表情符号作为网络非语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应运而生。1982年9月19日,斯科特・法尔曼教授提出的用“:-)”表示“微笑”受到高度认可,网络使用符号迅速由欧洲表情符号发展到日本颜文字,又到图形符号,金色小太阳,自定义动画等。网络表情符号由最初简单的面部表情模仿到添加肢体动作,再到如今的“群芳斗艳”,不仅展现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快速发展,也揭示了表情符号在网络交际中的重要地位。
三、 国内外关于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
据笔者资料显示,国内研究始于2000年,多涉及传播学,符号学。其中苗芳芳(2006)探讨了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张树森(2008)探讨了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刘石磊(2010)探讨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及其社会心理研究”。 赵爽英,尧望(2013)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做了详论述。李明文,李梦蓉(2014)探讨了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网络表情符号的功能。
四、 网络表情符号的功能探究
(一)概念功能
概念功即客观所指,旨在传递新信息。而表情符号则以符号信息为作用内容,以新型传播媒介为载体,以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为作用结果,即时反映着网络使用者的生活情感状况。表情符号概念功能主要体现在语义和情感两个方面,即通过表情符号来表达信息发出者的具体意思或情感。如图(1, A(左)与B(右)为朋友, B在说完让A做拌面后附大笑表情,显然是在调侃, 起到传递情感作用。然而A答应了要求,并附“得意”表情,暗示“我可以吧!”,在语义上进一步补充说明,接着B又说不让A妈妈帮忙,附“偷笑”表情,暗示“哈哈,这下你要出糗了吧”,反衬B的情感态度。A通过“冷汗”表示“怎么可能”。通过A、B对话不难看出网络表情符号在发挥其概念功能过程中主要以“参与”和“调剂”两种角色出现,一方面形象生动、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发话人的话语意思,情感态度,另一方面起到补充、替代和省略文字信息的功能。
图(1)
(二)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指语言所具有的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及对其事物的推断等方面功能。Lackoff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在传达信息同时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形象。网络交际也不例外,如图(2),老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使用“微笑”表情,增添自身亲和力,而学生的“奋斗”表情表现积极上进。为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色不少。可见网络交际中这些精美的表情符号带给交际者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自身身份、态度等的隐形标签和保持融洽人际关系的“金太阳”。
图(2)
(三)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是指语义自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单一的词或句子是无法传递完整信息的,然而在网络交际中,表情符号则会用来充当部分词句的连接符,使得整个语篇衔接自然。图(3)中若删去所有表情,则整个会话了无生机。爱991(网名)在介绍自己时发了一个 “可爱”的表情,在被夸名字可爱时,她并未说 “这样夸有点不好意思”,取而代之的是三个 “害羞”表情,表达含蓄却不显做作。当然在交际过程中,很多不会用、不必用、不想用、不宜用的口头或书面语言都可以通过表情来替补,从而创设其独有的语境,使得语篇衔接生动自然。
图(3)
五、结语
网络表情作为网络在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物,其产生与发展获得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微信,QQ聊天截屏为分析语料,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功能进行探究,大致归纳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当然,网络表情符号的功能绝不止于这三种,笔者只是从自己的视角为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素材和视角。任何一项研究都该是 “动态的”,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需要各界学者推陈出新,将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推向更深层次。(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明文,李梦蓉.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表情功能分析[J]. 新闻知识. 2014
[2] 刘石磊.网络表情符号的特征分析及其社会心理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3] 苗芳芳.信息时代的视觉设计[J].科技资讯,2006
[4] 魏玮.网络表情符号的情感表达探讨[M].科技传播,2014
[5] 张树森.网络语言亟须规范化[J].学术交流,2008
[6] 赵爽英,尧望. 表情・情绪・情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J]. 新闻界.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