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消失了 (一课三研过程性资料)
教师:屈老师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一研)执教:陈梦娇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 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 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 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
(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 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 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2. 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 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
2. 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
题作出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二研)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 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 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搅拌棒若干。
2.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搅拌棒一支、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出示方糖。
提问: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呀?
2.请幼儿品尝小块的糖。
提问:糖放到嘴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 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
(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 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地融化到水里面去了,水会变甜。
(四)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 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
2. 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五)2. 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 在导入环节,怎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 幼儿品尝糖果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糖果产生的甜味。教师应当在糖果的变化上适当的提醒幼儿感知糖果大小的变化。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三研)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发现糖果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1. 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2.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二)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1. 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
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2. 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三)进一步了解溶解现象,知道不同的东西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1. 教师出示水果硬糖、方糖、奶糖,并出示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糖也会"化掉",请你观察一下,它们在"化掉"的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2. 幼儿操作并观察。
3. 教师总结:原来不一样的糖果,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也不一样,方糖溶解最快,第二是奶糖,第三是水果硬糖。
(四)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1.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2. 幼儿表达交流。
(四)小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三、活动后教学小记科学源于生活科学小实验是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它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更能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任务。在组织幼儿实验时,不能留于形式,在实验过程中,要上幼儿实实才才地观察。在幼儿科学教学中的观察不等一起"观看",应使幼儿的各种感官都活动起从而获得实验效果。 《糖消失了》这是节科学实验活动,通过实验,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盐、糖、味精等物体,是怎样融入水中的。也让幼儿尝试实验的乐趣,从中感受快乐。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吃到酸的、甜的东西,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怎么会知道菜怎样能变咸,牛奶怎样会甜呢?通过这节活动就能让孩子去清楚地了解了。
溶解"现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无法理解。活动一开始,我便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判断白开水和糖的味道,形成鲜明的对比,为糖溶解到水里水变甜做铺垫。在观察发现溶解现象时,我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习兴趣,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再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感知、发现糖由大变小,慢慢溶解的过程,使活动更加直观、形象,
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一些简单、明确、有层次性的问题,来突破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如何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了不少小问题,如操作时提醒幼儿注意力要集中看好杯子,并能用完整语言表达实验的结果。在幼儿知道了那是溶解的现象时,教师在后面的讲解时就要用上溶解一词。整个过程的课堂气氛还是比较好的。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另外,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是选择语言发展好、能力强的幼儿
回答问题,很少请到那些胆小、怯懦,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活动中还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深度,但是经过思考后肯定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适当地请比较胆小的幼儿勇于尝试,我想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次操作时,我又提供了奶糖、硬糖,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幼儿对溶解现象再次探究兴趣,让幼儿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以感性的认知逐步向生活实际过渡,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理解溶解现象。操作记录表的使用更让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和别人的操作结果,使实验结果更加鲜明,让幼儿一目了然。最后延伸活动时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使整个活动终而不止。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他们兴趣高涨,探究主动、积极,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感觉非常有益。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消失了 (一课三研过程性资料)
教师:屈老师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一研)执教:陈梦娇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 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 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 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
(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 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 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2. 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 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
2. 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
题作出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二研)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 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 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搅拌棒若干。
2.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搅拌棒一支、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出示方糖。
提问: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呀?
2.请幼儿品尝小块的糖。
提问:糖放到嘴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 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
(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 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地融化到水里面去了,水会变甜。
(四)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 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
2. 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五)2. 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 在导入环节,怎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 幼儿品尝糖果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糖果产生的甜味。教师应当在糖果的变化上适当的提醒幼儿感知糖果大小的变化。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三研)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发现糖果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1. 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2.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二)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1. 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
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2. 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三)进一步了解溶解现象,知道不同的东西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1. 教师出示水果硬糖、方糖、奶糖,并出示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糖也会"化掉",请你观察一下,它们在"化掉"的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2. 幼儿操作并观察。
3. 教师总结:原来不一样的糖果,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也不一样,方糖溶解最快,第二是奶糖,第三是水果硬糖。
(四)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1.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2. 幼儿表达交流。
(四)小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三、活动后教学小记科学源于生活科学小实验是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它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更能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任务。在组织幼儿实验时,不能留于形式,在实验过程中,要上幼儿实实才才地观察。在幼儿科学教学中的观察不等一起"观看",应使幼儿的各种感官都活动起从而获得实验效果。 《糖消失了》这是节科学实验活动,通过实验,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盐、糖、味精等物体,是怎样融入水中的。也让幼儿尝试实验的乐趣,从中感受快乐。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吃到酸的、甜的东西,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怎么会知道菜怎样能变咸,牛奶怎样会甜呢?通过这节活动就能让孩子去清楚地了解了。
溶解"现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无法理解。活动一开始,我便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判断白开水和糖的味道,形成鲜明的对比,为糖溶解到水里水变甜做铺垫。在观察发现溶解现象时,我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习兴趣,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再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感知、发现糖由大变小,慢慢溶解的过程,使活动更加直观、形象,
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一些简单、明确、有层次性的问题,来突破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如何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了不少小问题,如操作时提醒幼儿注意力要集中看好杯子,并能用完整语言表达实验的结果。在幼儿知道了那是溶解的现象时,教师在后面的讲解时就要用上溶解一词。整个过程的课堂气氛还是比较好的。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另外,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是选择语言发展好、能力强的幼儿
回答问题,很少请到那些胆小、怯懦,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活动中还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深度,但是经过思考后肯定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适当地请比较胆小的幼儿勇于尝试,我想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次操作时,我又提供了奶糖、硬糖,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幼儿对溶解现象再次探究兴趣,让幼儿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以感性的认知逐步向生活实际过渡,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理解溶解现象。操作记录表的使用更让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和别人的操作结果,使实验结果更加鲜明,让幼儿一目了然。最后延伸活动时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使整个活动终而不止。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他们兴趣高涨,探究主动、积极,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感觉非常有益。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