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实际工作指南

C O M M UNI T Y-LE V E L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HE A LT H S E R V I C E

基层卫生服务

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实际工作指南

孟洪德

刘莎莎

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本文针对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

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的规定,提出了如何按照这一原则对院前医疗急救进行指挥调度,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和规范操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为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际应用这一原则,提供了指南性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原则;指南[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1(b )-0102-03

A 型:普通型。为基础处理、观察和转运轻症病人而设计和装

备的急救救护车。

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中,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的工作原则即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下面针对这一原则,简要概述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实际工作指南。

B 型:抢救监护型。为救治、监护和转运急危重症病人而设计

和装备的急救救护车。

C 型:防护监护型。为救治、监护和转运传染性病人装备的救

护车。

1“就近”的原则

“就近”一般指病人所在地至急救站距离半径为5km 及行程为8km 左右。

D 型:特殊用途型。为特殊用途设计和装备的救护车如急救

指挥车等。

因此,医疗急救调度员要根据以下原则指挥调度急救救护车。

①“就急”和“满足专业需要”都要遵守“就近”的原则。②如果病人附近有急救救护车,应当立即调派。

③如果附近没有急救救护车可以选择稍远一些的,当然要向

呼救者说明情况。

①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调派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②在A 型(普通型)急救车呼叫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驰

援时,不受地域和距离限制。

2“就急”的原则

“就急”指对急危重病人快速转送,并要求转送到具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或专科医院。

③轻症病人的救治和非急危重症病人的单纯转运任务只派A 型(普通型)急救车。

④“发热待查”或传染病患者,应派C 型(防护监护型)急救车。⑤急救站或急救分中心仅有A 型(普通型)急救车时,应按

就能力的原则派车。

①考虑“病情”,对急危重症患者必须优先派车。②初步掌握急危重症病情和地址就可以立即派车。③如急危重症和轻症病人同时呼救,先为急危重症病人派车。④如急危重症病人附近没有急救救护车,根据实际情况,可

立即调整距离最近的执行任务的急救救护车进行驰援。

⑥如果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急救救护车,不是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分类配置的,只配置了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时,医疗急救调度员此时不要根据运载病人的不同病症而区分使用不同的急救救护车车辆型式,全部使用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2]。

⑤如急危重症病人附近有正在执行任务的急救救护车,能够

转运的予以转运,不能转运的进行现场救治,再派急救单元进行支援。

4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

①要把患者送到哪一家医院,要综合考虑现场情况以及病人

的病情,根据病人的病情由急救医务人员来做出[3]。有些患者的病情很严重,但就近的医院难以处理,根据出诊医生的判断,会立即送到上一级医院。

⑥完成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派车过程后应立即报告调度组长,

必要时报告值班领导。

3“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

“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就是将病人转送到有救治相应病种能力的医院。

(1)派车时必须考虑急救单元的抢救能力和送往医疗机构的抢救能力。

(2)如果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急救救护车,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1]分类配置的,要根据运载病人的不同病症而区分使用不同的急救救护车车辆型式。

[作者简介]孟洪德(1963-),男,汉族,河北廊坊人,本科,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级政工师,医师,主要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②在送到哪家医院的问题上,医生还是会跟患者及家属充分

沟通,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见[4]。

③医疗急救合同关系在“120”急救电话在被患者及其家属拨

打求救后便形成。双方虽然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但急救医疗行为是一个最高效利用急救资源和科学统筹分配的服务大局的问题,同时还是单纯的民事行为。一般人的心理,水平高的三甲医院在患者被给予自主选择医院的权利后,都将会被选择,而一些具有急救资质的医院,可能会导致急救资源闲置,甚至沦为纯粹的“救

102

中国卫生产业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护车提供者”[5]。②病情危急,按就近派车越快越好的原则。

③病情特殊,按医疗机构和急救站救治能力派车的原则。④灾害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按统一指挥调度,综合协调派

车的原则。

④患者权利中自主权是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在前提是不影响

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的选择权、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即使在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也理应得到尊重[6]。

⑤一般采取就近抢救原则以争取时间救人,但就近送到一个

救治该病例没有把握或条件较差的医院如医务人员缺乏、医疗技术不够硬、医疗设备不足等情况下,若强行以就近为原则,则对满足专业需要原则有所忽视,最终即使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但还是对救治病人的生命于事无补,结果是适得其反。

⑤病情允许,按患者意愿派车的原则。按患者意愿派车应统

筹考虑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

⑥派车不是简单的地点确定,而是根据病人、急救站、医疗机

构、路程、病人意愿进行统筹、综合考量。

⑦院前急救工作情况复杂多变,要想实现准确把握指挥调度

原则的目标,医疗急救调度员必须从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入手,统筹、综合地作出科学判断,得心应手的应变能力,把“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实施统筹、科学、缜密的一系列具体的调度措施。

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明确了消费者拥有自由选择权,从

某种程度上,由于消费者付费接受“120”的急救服务,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服务消费关系,当然应该接受《消法》的约束。但这种选择权鉴于急救中心是特殊服务行业应该是有条件的。对病人提出的要求“120”应该优先考虑,救护人员并不是盲目地让病人选择,而是必须履行及时告知义务和充分告知义务。若诊断发现病情严重,需及时抢救,可不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将其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但不是这种情况时,就应尊重患者或家属的意愿。

8两个不承诺的原则

不承诺急救救护车到达病人地址的时间间期;不承诺急救救护车接到病人后,由病人地址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间间期。

(1)不承诺急救救护车到达病人地址的时间间期。其原因为:急救救护车的在执行任务时,受到交通路况、自然灾害、科学统筹指挥调度等不可预知的各种因素的制约。最常见的是一个城市的道路拥堵,直接导致急救救护车不能快速或按承诺时限到达。此外,自然灾害暴雨、地震、台风等都可能导致急救救护车不能快速或按承诺时限到达。另外,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院前急救任务,也导致急救救护车不能快速或按承诺时限到达。比如突发灾害事故等公共事件,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员要调集全部急救救护车进行驰援等。

(2)不承诺急救救护车接到病人后,由病人地址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间间期。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因素。

5满足专业需要和要兼顾公平、公正

①“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就是将病人转送到有救治相应病

种能力的医院。公平、公正是指适当平衡各急救站点和院前急救人员承担的任务数量,尽量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

②满足专业需要和公平、公正应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指挥

调度,公平、公正要适当平衡各急救站点和院前急救人员承担的任务数量,尽量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但是体现公平、公正仅仅限于一般救治任务、转院任务和单纯运送等任务。

③在灾害事故等公共事件发生时,首先要按照满足专业需要

的原则优先考虑急救单元与医疗机构的专业救治能力,其次再考虑公平、公正。

①院前医疗急救的概念所决定的。现代急救医疗体系分为三

个阶段:一是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运送救护在内的院前医疗急救;二是起决定性救治的医院内急救;三是救治缓解后的康复治疗。那么院前医疗急救的概念是什么呢?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这里明确了三个关键的医疗行为,就是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和监护。

6必须坚守的几项原则

①树立人命关天的意识,坚定“宁可空驶十回,不可错失一

次”的指挥调度理念,在呼救电话中,会出现“无声”、“中断”、“不清”的情况,但是只要是能够确定此类呼救是属于病人拨打120的医疗求救的呼救,有比较明确的地址,即使有时地址不太准确,也应该首先派出急救救护车,再继续查询病人的准确地理位置。

②即使急救站或者各个急救单元的医务人员因为跑空车、退

车等情况发生时,会对调度人员有意见,甚至情绪激动向调度员发泄。此时,调度员应耐心做好解释,不争辩,不回避。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医疗急救调度员应坚定地树立“病人至上”、“抢救生命是自己第一位的神圣职责”的理念,不应随着急救站或者急救单元的急救医务人员的意愿为转移[7]。

②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医疗急救的新概念,是指在现代社会发

展的物质、精神文明基础上,人类生活以城镇社区为主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活、工作等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突发公共事件,向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广大社会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并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的急救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不失时机地、及时有效地开展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为主的急救,为安全生活、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安全活动,提供必要的“救死扶伤”的基本保障。更加强调了现场救治的重要性。

③调度员应牢牢信守,正确把握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原

则, 是实现院前急救及时、安全、有效的必要前提,是避免和减少院前医疗急救纠纷的有效途径。

④准确把握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的原则,必须以病人病情轻重

缓急为依据。

7概要总结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原则的精神如下

①一般情况,按急救站5~8km 半径范围内就近派车的原则。

③通过以上概念我们就知道了,现代院前医疗急救绝对不是

中国卫生产业

103

C O M M UNI T Y-LE V E L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HE A LT H S E R V I C E

基层卫生服务

过去的“拉起来就跑”。现代院前医疗急救的原则是实施现场救治第一、救命第一的原则,必须进行现场救治,杜绝“拉起来就跑”。按病情采取“先救后送、边救边送、停运抢救”的方法,在病人需要救治时,有时要将急救救护车暂停运行,在急救救护车上对病人进行救治,直至病情适合转运为止。

时限和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限,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急救中心必须按照承诺的时限完成任务,一旦发生延误时限的情况就是医疗事故。基于法律因素,绝大多数急救中心不承诺到达时限。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这一急救中心转运患者的指挥调度原则,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如何进行实际操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为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际应用这一原则,提供了指南性的指导理论依据。

④传统的院前医疗救护,最佳的抢救时间往往因为传统观

念,即将抢救院外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内的医护人员身上而丧失。现代的院前医疗救护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成为立足现场的抢救,为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第一目击者”需对伤病人实施有效紧急的救护措施。在院前医疗急救的过程中,为争取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积极采取“四早”是非常重要的。“四早”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对创伤病人采取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院前医疗急救技术。目前,大多数急救中心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现场救治都有强制要求,一般要求现场救治率必须在85%以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S].

[2]罗双萍. 浅谈医疗优先调度系统在院外急救调度指挥中的应用[J].中

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2):120-123.

[3]刘忠秀,李元宏,简雪莲. 院外急救指挥调度管理的建设与思考[J].中

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6):55-56.

⑤一个城市完善的急救医疗体系包括院前医疗急救—院内

抢救—重症监护于一体。而现代院前医疗急救的理念是把ICU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到病人身边,即:把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推向院前的急救新模式。目前,

[8]

[4]刘效勤,崔玲,李明蕊,等.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外

医疗杂志,2012,31(32):88-90.

[5]赵锐.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质量管理探讨[J].健康大视野杂志,2013, 21

(16):20-22.

[6]邱芸.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两例典型个案对比分析[C].中华医学会急

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2010.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分类配置的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就是一个移动的ICU ,院前医务人员不但可以进行非手术的治疗,必要时也可以对病人进行抢救手术。

[7]章桂喜主译,急救医疗服务全球指南。

[8]王彦珺,李宁. 浅谈3G 技术在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J].

西部资源,2013(2):123-125.

(收稿日期:2014-09-03)

⑥病人一旦拨打120进行呼救,急救中心接警后派出急救救

护车,就是一种医疗合同行为,急救中心必须按照自己的承诺完成对病人的抢救任务。如果急救中心向社会承诺到达病人现场的

(上接第101页)

吃、不吃。同时,要注意日常三餐的定时、定量。

[参考文献]

[1]赵邦艳. 高校教师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11):1353-1355.

[2]余雷.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9):

1185-1187.

[3]付万凯. 高职院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以辽宁省为案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12(3):84-85.

3.1.3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

酗酒等,保持劳逸结合,自我调节生活强度;对待各方面压力,能够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3.2在学校方面

能够深刻认识到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教师的身体健康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能为教师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学校各部门充分沟通、协调,为教师建构良好健身、保健、医疗体系,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学校医院、人事部门、体育部门、学校工会配合协作,定期宣传、组织体检工作,建立教师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库,每次对体检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制定针对性运动处方,提高教师体育锻炼积极性,保证体育健身工作的持久、顺利开展。

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急需要教师本人的主观重视,又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关心,才会得到真正的基本保障。因此,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要得到全方面的关注、支持,才会为学校、社会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夏启健. 武汉3所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3(9):

1104-1106.

[5]王白山,马申. 浙江省高校女教师健康状况及体力活动现状调查[J].现

代预防医学,2014(9):1629-1631.

[6]周绍祥.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1):

127-128.

[7]余征.1993名男教师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6):

153-154.

[8]冯庆欣. 某高校640名女教职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13

(2):122-123.

[9]刘巍,郭金丰. 学校体育与公共体育服务互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4(3):125-127.

(收稿日期:2014-08-26)

104

中国卫生产业

C O M M UNI T Y-LE V E L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HE A LT H S E R V I C E

基层卫生服务

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实际工作指南

孟洪德

刘莎莎

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本文针对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

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的规定,提出了如何按照这一原则对院前医疗急救进行指挥调度,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和规范操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为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际应用这一原则,提供了指南性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原则;指南[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1(b )-0102-03

A 型:普通型。为基础处理、观察和转运轻症病人而设计和装

备的急救救护车。

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中,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的工作原则即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下面针对这一原则,简要概述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实际工作指南。

B 型:抢救监护型。为救治、监护和转运急危重症病人而设计

和装备的急救救护车。

C 型:防护监护型。为救治、监护和转运传染性病人装备的救

护车。

1“就近”的原则

“就近”一般指病人所在地至急救站距离半径为5km 及行程为8km 左右。

D 型:特殊用途型。为特殊用途设计和装备的救护车如急救

指挥车等。

因此,医疗急救调度员要根据以下原则指挥调度急救救护车。

①“就急”和“满足专业需要”都要遵守“就近”的原则。②如果病人附近有急救救护车,应当立即调派。

③如果附近没有急救救护车可以选择稍远一些的,当然要向

呼救者说明情况。

①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调派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②在A 型(普通型)急救车呼叫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驰

援时,不受地域和距离限制。

2“就急”的原则

“就急”指对急危重病人快速转送,并要求转送到具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或专科医院。

③轻症病人的救治和非急危重症病人的单纯转运任务只派A 型(普通型)急救车。

④“发热待查”或传染病患者,应派C 型(防护监护型)急救车。⑤急救站或急救分中心仅有A 型(普通型)急救车时,应按

就能力的原则派车。

①考虑“病情”,对急危重症患者必须优先派车。②初步掌握急危重症病情和地址就可以立即派车。③如急危重症和轻症病人同时呼救,先为急危重症病人派车。④如急危重症病人附近没有急救救护车,根据实际情况,可

立即调整距离最近的执行任务的急救救护车进行驰援。

⑥如果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急救救护车,不是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分类配置的,只配置了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时,医疗急救调度员此时不要根据运载病人的不同病症而区分使用不同的急救救护车车辆型式,全部使用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2]。

⑤如急危重症病人附近有正在执行任务的急救救护车,能够

转运的予以转运,不能转运的进行现场救治,再派急救单元进行支援。

4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

①要把患者送到哪一家医院,要综合考虑现场情况以及病人

的病情,根据病人的病情由急救医务人员来做出[3]。有些患者的病情很严重,但就近的医院难以处理,根据出诊医生的判断,会立即送到上一级医院。

⑥完成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派车过程后应立即报告调度组长,

必要时报告值班领导。

3“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

“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就是将病人转送到有救治相应病种能力的医院。

(1)派车时必须考虑急救单元的抢救能力和送往医疗机构的抢救能力。

(2)如果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急救救护车,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1]分类配置的,要根据运载病人的不同病症而区分使用不同的急救救护车车辆型式。

[作者简介]孟洪德(1963-),男,汉族,河北廊坊人,本科,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级政工师,医师,主要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②在送到哪家医院的问题上,医生还是会跟患者及家属充分

沟通,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见[4]。

③医疗急救合同关系在“120”急救电话在被患者及其家属拨

打求救后便形成。双方虽然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但急救医疗行为是一个最高效利用急救资源和科学统筹分配的服务大局的问题,同时还是单纯的民事行为。一般人的心理,水平高的三甲医院在患者被给予自主选择医院的权利后,都将会被选择,而一些具有急救资质的医院,可能会导致急救资源闲置,甚至沦为纯粹的“救

102

中国卫生产业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护车提供者”[5]。②病情危急,按就近派车越快越好的原则。

③病情特殊,按医疗机构和急救站救治能力派车的原则。④灾害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按统一指挥调度,综合协调派

车的原则。

④患者权利中自主权是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在前提是不影响

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的选择权、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即使在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也理应得到尊重[6]。

⑤一般采取就近抢救原则以争取时间救人,但就近送到一个

救治该病例没有把握或条件较差的医院如医务人员缺乏、医疗技术不够硬、医疗设备不足等情况下,若强行以就近为原则,则对满足专业需要原则有所忽视,最终即使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但还是对救治病人的生命于事无补,结果是适得其反。

⑤病情允许,按患者意愿派车的原则。按患者意愿派车应统

筹考虑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

⑥派车不是简单的地点确定,而是根据病人、急救站、医疗机

构、路程、病人意愿进行统筹、综合考量。

⑦院前急救工作情况复杂多变,要想实现准确把握指挥调度

原则的目标,医疗急救调度员必须从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入手,统筹、综合地作出科学判断,得心应手的应变能力,把“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实施统筹、科学、缜密的一系列具体的调度措施。

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明确了消费者拥有自由选择权,从

某种程度上,由于消费者付费接受“120”的急救服务,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服务消费关系,当然应该接受《消法》的约束。但这种选择权鉴于急救中心是特殊服务行业应该是有条件的。对病人提出的要求“120”应该优先考虑,救护人员并不是盲目地让病人选择,而是必须履行及时告知义务和充分告知义务。若诊断发现病情严重,需及时抢救,可不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将其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但不是这种情况时,就应尊重患者或家属的意愿。

8两个不承诺的原则

不承诺急救救护车到达病人地址的时间间期;不承诺急救救护车接到病人后,由病人地址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间间期。

(1)不承诺急救救护车到达病人地址的时间间期。其原因为:急救救护车的在执行任务时,受到交通路况、自然灾害、科学统筹指挥调度等不可预知的各种因素的制约。最常见的是一个城市的道路拥堵,直接导致急救救护车不能快速或按承诺时限到达。此外,自然灾害暴雨、地震、台风等都可能导致急救救护车不能快速或按承诺时限到达。另外,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院前急救任务,也导致急救救护车不能快速或按承诺时限到达。比如突发灾害事故等公共事件,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员要调集全部急救救护车进行驰援等。

(2)不承诺急救救护车接到病人后,由病人地址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间间期。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因素。

5满足专业需要和要兼顾公平、公正

①“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就是将病人转送到有救治相应病

种能力的医院。公平、公正是指适当平衡各急救站点和院前急救人员承担的任务数量,尽量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

②满足专业需要和公平、公正应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指挥

调度,公平、公正要适当平衡各急救站点和院前急救人员承担的任务数量,尽量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但是体现公平、公正仅仅限于一般救治任务、转院任务和单纯运送等任务。

③在灾害事故等公共事件发生时,首先要按照满足专业需要

的原则优先考虑急救单元与医疗机构的专业救治能力,其次再考虑公平、公正。

①院前医疗急救的概念所决定的。现代急救医疗体系分为三

个阶段:一是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运送救护在内的院前医疗急救;二是起决定性救治的医院内急救;三是救治缓解后的康复治疗。那么院前医疗急救的概念是什么呢?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这里明确了三个关键的医疗行为,就是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和监护。

6必须坚守的几项原则

①树立人命关天的意识,坚定“宁可空驶十回,不可错失一

次”的指挥调度理念,在呼救电话中,会出现“无声”、“中断”、“不清”的情况,但是只要是能够确定此类呼救是属于病人拨打120的医疗求救的呼救,有比较明确的地址,即使有时地址不太准确,也应该首先派出急救救护车,再继续查询病人的准确地理位置。

②即使急救站或者各个急救单元的医务人员因为跑空车、退

车等情况发生时,会对调度人员有意见,甚至情绪激动向调度员发泄。此时,调度员应耐心做好解释,不争辩,不回避。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医疗急救调度员应坚定地树立“病人至上”、“抢救生命是自己第一位的神圣职责”的理念,不应随着急救站或者急救单元的急救医务人员的意愿为转移[7]。

②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医疗急救的新概念,是指在现代社会发

展的物质、精神文明基础上,人类生活以城镇社区为主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活、工作等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突发公共事件,向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广大社会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并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的急救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不失时机地、及时有效地开展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为主的急救,为安全生活、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安全活动,提供必要的“救死扶伤”的基本保障。更加强调了现场救治的重要性。

③调度员应牢牢信守,正确把握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原

则, 是实现院前急救及时、安全、有效的必要前提,是避免和减少院前医疗急救纠纷的有效途径。

④准确把握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的原则,必须以病人病情轻重

缓急为依据。

7概要总结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原则的精神如下

①一般情况,按急救站5~8km 半径范围内就近派车的原则。

③通过以上概念我们就知道了,现代院前医疗急救绝对不是

中国卫生产业

103

C O M M UNI T Y-LE V E L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HE A LT H S E R V I C E

基层卫生服务

过去的“拉起来就跑”。现代院前医疗急救的原则是实施现场救治第一、救命第一的原则,必须进行现场救治,杜绝“拉起来就跑”。按病情采取“先救后送、边救边送、停运抢救”的方法,在病人需要救治时,有时要将急救救护车暂停运行,在急救救护车上对病人进行救治,直至病情适合转运为止。

时限和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限,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急救中心必须按照承诺的时限完成任务,一旦发生延误时限的情况就是医疗事故。基于法律因素,绝大多数急救中心不承诺到达时限。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这一急救中心转运患者的指挥调度原则,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如何进行实际操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为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际应用这一原则,提供了指南性的指导理论依据。

④传统的院前医疗救护,最佳的抢救时间往往因为传统观

念,即将抢救院外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内的医护人员身上而丧失。现代的院前医疗救护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成为立足现场的抢救,为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第一目击者”需对伤病人实施有效紧急的救护措施。在院前医疗急救的过程中,为争取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积极采取“四早”是非常重要的。“四早”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对创伤病人采取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院前医疗急救技术。目前,大多数急救中心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现场救治都有强制要求,一般要求现场救治率必须在85%以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S].

[2]罗双萍. 浅谈医疗优先调度系统在院外急救调度指挥中的应用[J].中

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2):120-123.

[3]刘忠秀,李元宏,简雪莲. 院外急救指挥调度管理的建设与思考[J].中

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6):55-56.

⑤一个城市完善的急救医疗体系包括院前医疗急救—院内

抢救—重症监护于一体。而现代院前医疗急救的理念是把ICU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到病人身边,即:把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推向院前的急救新模式。目前,

[8]

[4]刘效勤,崔玲,李明蕊,等.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外

医疗杂志,2012,31(32):88-90.

[5]赵锐.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质量管理探讨[J].健康大视野杂志,2013, 21

(16):20-22.

[6]邱芸.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两例典型个案对比分析[C].中华医学会急

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2010.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救护车WS/T292-2008》分类配置的B 型(抢救监护型)急救车,就是一个移动的ICU ,院前医务人员不但可以进行非手术的治疗,必要时也可以对病人进行抢救手术。

[7]章桂喜主译,急救医疗服务全球指南。

[8]王彦珺,李宁. 浅谈3G 技术在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J].

西部资源,2013(2):123-125.

(收稿日期:2014-09-03)

⑥病人一旦拨打120进行呼救,急救中心接警后派出急救救

护车,就是一种医疗合同行为,急救中心必须按照自己的承诺完成对病人的抢救任务。如果急救中心向社会承诺到达病人现场的

(上接第101页)

吃、不吃。同时,要注意日常三餐的定时、定量。

[参考文献]

[1]赵邦艳. 高校教师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11):1353-1355.

[2]余雷.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9):

1185-1187.

[3]付万凯. 高职院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以辽宁省为案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12(3):84-85.

3.1.3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

酗酒等,保持劳逸结合,自我调节生活强度;对待各方面压力,能够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3.2在学校方面

能够深刻认识到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教师的身体健康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能为教师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学校各部门充分沟通、协调,为教师建构良好健身、保健、医疗体系,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学校医院、人事部门、体育部门、学校工会配合协作,定期宣传、组织体检工作,建立教师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库,每次对体检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制定针对性运动处方,提高教师体育锻炼积极性,保证体育健身工作的持久、顺利开展。

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急需要教师本人的主观重视,又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关心,才会得到真正的基本保障。因此,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要得到全方面的关注、支持,才会为学校、社会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夏启健. 武汉3所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3(9):

1104-1106.

[5]王白山,马申. 浙江省高校女教师健康状况及体力活动现状调查[J].现

代预防医学,2014(9):1629-1631.

[6]周绍祥.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1):

127-128.

[7]余征.1993名男教师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6):

153-154.

[8]冯庆欣. 某高校640名女教职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13

(2):122-123.

[9]刘巍,郭金丰. 学校体育与公共体育服务互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4(3):125-127.

(收稿日期:2014-08-26)

104

中国卫生产业


相关文章

  • 安徽省院前急救管理办法(试行)
  • 安徽省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科学 化.规范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救治能力,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g ...查看


  • 院前急救人员岗位职责
  • 菏泽市院前急救人员岗位职责 一. 院前急救医师岗位职责 l.在急救站负责人的领导下,严格按照院前急救规章制度,完成院前急救出车任务. 2.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按时随车出诊. 3.在驶向现场的途中,及时与病人家属取得 ...查看


  • 英国的院前急救模式与现状
  • 员被救出后送到郑州煤炭集团总医院.一些患者为严重的爆炸冲击复合伤.河南省卫生厅调 集省应急医学专家赶到现场和郑州矿务局总医院,及时会诊,手术和各种治疗.根据专家组 会诊意见,所需药品和设备及时调配,采用最好的救治措施,使从矿井中救出的32例 ...查看


  • 2015年全国院前急救机构基本情况及信息上报
  • 2015年全国院前急救机构基本情况及信息上报 五.调查表填报事项(以下内容请书写清晰便于辨认,座机需含区号): 1.单位法人(签字): 5.填表人签字: 2.填表单位(盖章): 6.填表人手机: 3.单位分管领导座机: 7.填表人邮箱: 4 ...查看


  • 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办法
  • 徐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发展社会急救医疗事业,规范社会急救医疗秩序,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伤病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急救医疗,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和转送途中的 ...查看


  • 专家浅析急救中心救护车配置标准
  • 专家浅析急救中心救护车配置标准 时间:2013-06-18 16:30 作者:gzdsyl2011 点击:474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院前急救作业作为公共卫生系统中紧迫医疗救援的重要环节,现已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快速反应效果.救护车作为专业 ...查看


  • 重庆市救护车管理办法
  • 重庆市救护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救护车管理,适应院前医疗急救和卫生应急工作需要,保障广大群众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院前医 ...查看


  • 急救中心(站)管理办法
  • 2006年7月28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120社区 -> 经验交流 -> 阅读帖子 刷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讨论:急救中心(站)管理办法 作者:hlook 发表日期 ...查看


  •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服从120指挥大厅的指挥调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急救站工作人员按分工严格执行各项交接班制度: 3.实行24小时值班制,急救站按要求安排充足的值班急救人员和急救车辆,不得出现因人员.车辆.急救设备物品等空缺而影响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