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经贸 2012 年 10 月 总第256期
电子支付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黄 力
(贵州财经大学计财处,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电子支付作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支付方式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电子支付现状与发展的基础上,对电子支付进行展望。【关键词】电子支付;现状与发展;展望
一、我国电子支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支付系统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部分银行无法提供全国联网的电子支付服务;在实现传统支付系统到电子支付系统的改造过程中,银行间缺乏合作,各自为政,未形成大型的支付网关,电子支付结算体系覆盖面较小;电子支付业务的标准性差,数据传输和处理标准不统一;电子支付的法律框架亟待健全、完善等等。此外,我国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还受到来自社会信用制度等因素的限制。信用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关键前提之一,但从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现状看,社会整体信用制度不够健全,严重影响到市场主体对电子支付安全性的认知程度的提升;同时,基础通信设施不发达、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从电子支付系统的供给者来看,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尚未介入,主要是一些商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如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演变而成的中国银联。目前如果使用不受发卡银行限制的电子支付系统,最好的选择是中国银联的电子支付体系与机具,它已被全社会所普遍接受。
在我国电子支付中,银行卡支付和网上支付已经成为主流。银行卡消费初步实现了从“借记卡消费”向“信用卡消费”的延伸。银行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同时,银行业将传统的现金管理业务通过因特网延伸到了客户的办公室所取得的成绩,反映了银行业与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合作成果。就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全局来说,我国电子支付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看,扩大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拉动支付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电子支付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电子支付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具有电子支付工具层出不穷、分工日益专业化以及向综合化发展与渗透的特点。纵观国外电子支付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看出电子支付发展的格局与趋势。
(一)国外电子支付现状
目前国外电子支付正处于成熟的高速发展期,根据支付系统供应商ACI与金融分析公司Global Insight合作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电子支付年交易量达到2100亿美元,2010年将翻1倍,复合增长率是各地区GDP增长率的4倍。根据报告中的论述,2004年至2009年,全球各种类型电子支付交易复合增长率达到12.9%,同期79个国家平均GDP增长率为3.2%。同时全球电子支付也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西欧和亚太地区,增长率分别高达21.6%与19.2%,而北美这样的电子支付发达地区即使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其增长率却只有12.3%。
世界各国电子支付在发展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可以归纳出全球电子支付的共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电子支付工具层出不穷
目前,电子支付技术正处于前所末有的变革洪流中,手机、生物识别、预付卡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手段似乎都在影响着末来支付方式。明天我们会应用什么技术,今天我们无法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新兴的支付工具必须更为方便、易于使用,同时比现有的支付工具更能节约成本。这些都将推进电子支付产业的进化,向更高级、更专业化、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电子支付产业分工日益专业化
电子支付产业是一个规模经济产业。因此,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优胜劣汰,在每一个分工领域,基本都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局面。具体说来,这种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全球化的需要;二是规模经济的需要。电子支付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需要大量的前期投
入,而且由于技术变化的不确定性,对新的电子支付工具的投资具有较大的技术风险。要从新的支付工具中获得投资收益,需要一定规模。这促使各个产业主体不断扩大规模,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力争建立电子支付的国际品牌。
(3)电子支付趋于综合化发展
电子支付趋于综合化发展与渗透,发展目标是多重性的。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和安全的特征,改变了传统支付方式依靠纸质支付工具传输时间长、环节多、效率低、差错率高等不足,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电子支付还提高了经济质量和运转速度,电子支付产业已广泛渗透到商业、服务业、电信业和航空旅游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转速度,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同时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也优化了产业结构,电子支付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完全无误的反馈给生产企业,帮助生产企业改善产品结构和品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提高生产使用率。电子支付产业也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电子支付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及软件产业、网络通信产业、自能机械产业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促进了这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二)国外电子支付发展趋势
首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子支付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合作格局,发卡、转接、收单等各个领域都有专门的参与主体各司其职,例如银行专注于经营发卡业务;银行卡组织机构专注于发展通用的支付渠道网络等等。他们在各自的分工领域进行专业化的运作,不断地构建和形成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卓著的经营成效。其次,由于电子支付产业是一个规模经济产业,在每一个分工领域,基本都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局面,除网络运营和收单之外,在发卡领域这种格局也非常明显。最后,在分工合作的同时,各参与主体又纷纷向其他业务领域进行渗透和融合,以便更加维持和巩固其原有的核心竞争地位。归纳起来,电子支付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电子支付替代纸质支付(如钞票和票据)的趋势不可逆转,电子支付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在总体支付交易量和交易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大,电子支付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传统落后的支付方式必定会脱离支付系统,新兴的支付方式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2)电子支付的形式将呈现出多样化。支付工具的电子化和支付系统的电子化已成为电子支付的表现形式。同时电子支付的具体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生物识别、智能卡、移动商务等众多新兴的出现,为电子支付市场提供了个性化的支付服务产品。
(3)电子支付总体上朝着安全、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高效、便捷、迅速是电子支付固有的优势。同时,随着安全认证技术的使用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电子支付面临的运行风险和法律风险也逐步得到控制,因而整体上不断变得安全。
三、对未来电子支付的展望
随着手机的普及,特别是手机通讯3G时代的到来,未来利用手机或间接利用手机实行网上缴费将成为可能,未来或许通过注册捆绑银行卡卡号、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客户将不是“持卡”消费,而是“持手机”消费。电子支付在克服其自身的弊端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波,孟祥瑞.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2]徐明,张祥德.电子支付研究综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9).[3]荆林波,刘波.全球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状况[J].商业经济,2008(2).
作者简介:黄力(1974-),男,江西定南人,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电子政务)硕士,贵州财经大学财务处副处长,主要从事高校财务收费研究,会计实务与电算化研究,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
时代经贸 2012 年 10 月 总第256期
电子支付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黄 力
(贵州财经大学计财处,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电子支付作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支付方式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电子支付现状与发展的基础上,对电子支付进行展望。【关键词】电子支付;现状与发展;展望
一、我国电子支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支付系统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部分银行无法提供全国联网的电子支付服务;在实现传统支付系统到电子支付系统的改造过程中,银行间缺乏合作,各自为政,未形成大型的支付网关,电子支付结算体系覆盖面较小;电子支付业务的标准性差,数据传输和处理标准不统一;电子支付的法律框架亟待健全、完善等等。此外,我国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还受到来自社会信用制度等因素的限制。信用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关键前提之一,但从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现状看,社会整体信用制度不够健全,严重影响到市场主体对电子支付安全性的认知程度的提升;同时,基础通信设施不发达、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从电子支付系统的供给者来看,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尚未介入,主要是一些商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如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演变而成的中国银联。目前如果使用不受发卡银行限制的电子支付系统,最好的选择是中国银联的电子支付体系与机具,它已被全社会所普遍接受。
在我国电子支付中,银行卡支付和网上支付已经成为主流。银行卡消费初步实现了从“借记卡消费”向“信用卡消费”的延伸。银行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同时,银行业将传统的现金管理业务通过因特网延伸到了客户的办公室所取得的成绩,反映了银行业与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合作成果。就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全局来说,我国电子支付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看,扩大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拉动支付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电子支付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电子支付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具有电子支付工具层出不穷、分工日益专业化以及向综合化发展与渗透的特点。纵观国外电子支付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看出电子支付发展的格局与趋势。
(一)国外电子支付现状
目前国外电子支付正处于成熟的高速发展期,根据支付系统供应商ACI与金融分析公司Global Insight合作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电子支付年交易量达到2100亿美元,2010年将翻1倍,复合增长率是各地区GDP增长率的4倍。根据报告中的论述,2004年至2009年,全球各种类型电子支付交易复合增长率达到12.9%,同期79个国家平均GDP增长率为3.2%。同时全球电子支付也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西欧和亚太地区,增长率分别高达21.6%与19.2%,而北美这样的电子支付发达地区即使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其增长率却只有12.3%。
世界各国电子支付在发展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可以归纳出全球电子支付的共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电子支付工具层出不穷
目前,电子支付技术正处于前所末有的变革洪流中,手机、生物识别、预付卡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手段似乎都在影响着末来支付方式。明天我们会应用什么技术,今天我们无法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新兴的支付工具必须更为方便、易于使用,同时比现有的支付工具更能节约成本。这些都将推进电子支付产业的进化,向更高级、更专业化、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电子支付产业分工日益专业化
电子支付产业是一个规模经济产业。因此,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优胜劣汰,在每一个分工领域,基本都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局面。具体说来,这种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全球化的需要;二是规模经济的需要。电子支付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需要大量的前期投
入,而且由于技术变化的不确定性,对新的电子支付工具的投资具有较大的技术风险。要从新的支付工具中获得投资收益,需要一定规模。这促使各个产业主体不断扩大规模,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力争建立电子支付的国际品牌。
(3)电子支付趋于综合化发展
电子支付趋于综合化发展与渗透,发展目标是多重性的。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和安全的特征,改变了传统支付方式依靠纸质支付工具传输时间长、环节多、效率低、差错率高等不足,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电子支付还提高了经济质量和运转速度,电子支付产业已广泛渗透到商业、服务业、电信业和航空旅游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转速度,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同时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也优化了产业结构,电子支付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完全无误的反馈给生产企业,帮助生产企业改善产品结构和品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提高生产使用率。电子支付产业也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电子支付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及软件产业、网络通信产业、自能机械产业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促进了这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二)国外电子支付发展趋势
首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子支付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合作格局,发卡、转接、收单等各个领域都有专门的参与主体各司其职,例如银行专注于经营发卡业务;银行卡组织机构专注于发展通用的支付渠道网络等等。他们在各自的分工领域进行专业化的运作,不断地构建和形成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卓著的经营成效。其次,由于电子支付产业是一个规模经济产业,在每一个分工领域,基本都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局面,除网络运营和收单之外,在发卡领域这种格局也非常明显。最后,在分工合作的同时,各参与主体又纷纷向其他业务领域进行渗透和融合,以便更加维持和巩固其原有的核心竞争地位。归纳起来,电子支付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电子支付替代纸质支付(如钞票和票据)的趋势不可逆转,电子支付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在总体支付交易量和交易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大,电子支付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传统落后的支付方式必定会脱离支付系统,新兴的支付方式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2)电子支付的形式将呈现出多样化。支付工具的电子化和支付系统的电子化已成为电子支付的表现形式。同时电子支付的具体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生物识别、智能卡、移动商务等众多新兴的出现,为电子支付市场提供了个性化的支付服务产品。
(3)电子支付总体上朝着安全、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高效、便捷、迅速是电子支付固有的优势。同时,随着安全认证技术的使用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电子支付面临的运行风险和法律风险也逐步得到控制,因而整体上不断变得安全。
三、对未来电子支付的展望
随着手机的普及,特别是手机通讯3G时代的到来,未来利用手机或间接利用手机实行网上缴费将成为可能,未来或许通过注册捆绑银行卡卡号、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客户将不是“持卡”消费,而是“持手机”消费。电子支付在克服其自身的弊端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波,孟祥瑞.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2]徐明,张祥德.电子支付研究综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9).[3]荆林波,刘波.全球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状况[J].商业经济,2008(2).
作者简介:黄力(1974-),男,江西定南人,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电子政务)硕士,贵州财经大学财务处副处长,主要从事高校财务收费研究,会计实务与电算化研究,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