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爱国诗歌选1

文天祥爱国诗歌选

金 陵 驿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①合,环绕。②离宫,宋高宗建的行宫。③老,晚,迟暮。④路,地区。

【赏析】

这首《金陵驿》是南宋祥兴二(1279)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表现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

首联写景又不限于写景,而是即景设譬,以景寓情。诗人选取眼前的“草”、“离宫”、“夕晖”、“孤云”,绘出了一幅荒凉暗淡的画面,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并交错运用了借代、比喻、象征等手法,喻意南宋王朝苟安投降导致衰落沦亡及自己抗元功业不遂。这就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颔联未直接回答上句的设问,而是拉开历史的帷幕,今昔相映,以古喻今,倾写自己强烈的亡国丧家之恨。诗人所说“山河无异”,其实是山河有异。这是一句反语,从对句“城郭人民半已非”完全可以看出来。此两句描写南宋国土被元兵践踏、人民生灵涂炭的情景。 颈联转入写“芦花和我老”,再抒对国事沧桑的感慨。在通过“芦花和我老”、“燕子傍地飞”这两个形象的赋比,表现了十分沉痛的思想,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离之悲。 尾联借用传说表达诗人化鹃啼归的心愿,表明自己虽然被迫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的心志至死不渝,可谓哀苦、执着之至。同他的传诵千古的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一样,充分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爱国人士。

本诗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多,但用得精妙,切景、切境、切意。全诗苍凉悲壮,大义凛然,凄苦而不颓废,哀婉而不沮丧,悲怆沉痛但能使人于低回咏叹之中领悟历史的教训,砥砺坚韧的斗争意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

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死生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鼑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濛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是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

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

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类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

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楫;

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

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酒热血;张巡当年守雎阳,咬牙切齿讨逆贼;

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皂帽”,清操自励若冰雪;

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

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

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

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

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

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诗中历史典故的解释:

1、在齐太史简

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时,齐灵公有病,崔杼迎立了前太子姜光,史称齐庄公。崔杼娶了一女子为妻,但庄公与她私通。崔怒,派人包围了庄公。庄公想和解,崔不许;想自杀于太庙,崔不许。庄公翻墙逃跑,被崔手下射中腿部,掉下墙摔死了。齐国的史官写史时直书“崔杼弑其君”,崔知道后,一怒之下把史官杀了,然而史官的弟弟接着写,也被杀,另一个弟弟再接着写,最后,权臣杀不下去而作罢。当时还有一位史官准备好竹简,如果史官再被杀,他将前往继续写。这是齐国史官的不屈精神

2、在晋董狐笔

见于《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时,晋灵公昏庸无道,作为相国的赵盾多次劝说,灵公非但不听,还多次派人设计刺杀赵盾。赵盾被迫出逃,途中遇见灵公的姐夫赵穿,赵穿听说后,

前去找灵公评理。灵公不听,且恶声恶语,最后赵穿命令卫士杀死了灵公。赵盾听说后,返回晋国,把灵公的儿子拥立为王,即晋成公。赵盾很想知道史官如何评价此事,就把太史令董狐找来询问,董狐让赵看记录上写道“秋七月,赵盾弑其君”。赵质问董,董狐回答“你身居相位,曾经逃亡而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后又不惩办凶杀,这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董狐据法直书的精神为后世所传诵。

3、在秦张良椎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年韩国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天下再乱,把天下的兵器收起来,铸成铜人12个(每个重达24万斤),威摄天下 ,无人敢反对。唯张良不惜毁家抒难,雇了一个力士,铸了一个120斤(相当于现在的60斤)的大椎子,攻击出巡的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阳武县),误中副车,没有击中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捉拿,张良被迫流亡各地。体现出他敢于挑战强权的大无畏精神。

4、在汉苏武节

苏武,字子卿,西汉时杜陈(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先是自杀而未遂,而后被关在冰冷的大窖中,不给食物,他只好吞食雪水和旃毛,几日不死,单于大惊,以为神助,把他解往北海(今贝加尔湖),要他放牧公羊,直到公羊产乳才让回来。苏武在北海常挖野鼠藏的草籽为食,过了19年艰苦生活。后来,汉与匈奴和亲,他才被放回。回来时,须发尽白。他面对富贵志不移,历经苦难骨不屈,他的气节和精神常留天地。

5、为严将军头

严将军,指后汉的严颜 ,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时任巴蜀太守。与张飞大战,被擒获。在堂上,拒不下跪,张飞怒目咬牙,“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答“汝等无义,擒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最后,张飞因严颜的凛然正气,亲自解缚,义释了严颜。(《三国演义》中说严颜投降,不足为信。)今天“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正是其正气的翻唱。

6、为嵇侍中血

嵇侍中,指西晋的嵇绍,嵇康之子。晋帝北征,征召嵇绍同行,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县)兵败,百官与侍卫统统溃逃,唯有嵇绍只身护主,敌人射箭如雨,嵇绍中箭死于皇帝身旁,血溅御衣。事后,皇帝舍不得让人洗去血迹。嵇绍的忠义之气,贯长虹,昭日月。

7、为张睢阳齿

张雎阳,指唐代的张巡,邓州南阳人.安史之乱中,张巡坚守睢阳,守城已久,粮草皆尽,他就杀了家人给军士吃,惨烈可以想见。每次打仗,张巡都咬牙切齿,甚至把牙齿咬碎,

城破后,敌将尹子奇很是奇怪,问张巡,张巡答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尹子奇用大刀将张的嘴剔开,口内果然只剩下几颗牙齿。(另有说法:城破后大骂安禄山,牙齿被敲掉,也不投降。)他咬牙切齿,痛恨叛贼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为国家为民族的气概足以感天动地。

8、为颜常山舌

颜常山,指唐代的颜杲卿,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颜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叛乱后,颜因为力量不够,假装投降,镇守常山(今河北正定),后招募人马,攻占井陉关,截断安禄山的后路。安怒,派史思明围常山,颜杲卿被抓。安责问颜背叛他,颜说“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怎么会跟一个牧羊羯奴叛乱。”安大怒,命令割掉颜的舌头,颜仍大骂不止,直至气绝。他受着断舌的剧痛,仍然追求着忠义的信念。

9、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说的是汉末的管宁,字幼安,春秋管仲之后。他一生不慕名利,清寒自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赞。《世说新语》中记载,管宁和华歆同窗读书,街上有贵人车队经过,华歆坐不住,跑去看热闹。管宁认为华歆心存富贵,不配与他交友,就“割席断交”。黄巾起义后,同友人避居辽东,过隐居生活。皇帝屡次征召他为官,他坚决不受官位,视黄金如粪土。后辽东战乱,他返回故里,建一小楼,整日戴着一顶高高的白帽子在楼上安居,终生不踏魏地。他禁得起富贵利禄的诱惑,禁得起寂寞的考验,得到“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的名声。

10、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说的是三国时的诸葛亮,他在乱世中隐居,为刘备求才若渴,不惜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走出隆中,尽心汉业,助刘备,辅刘禅,写下感人至诚的《出师表》。《出师表》之所以壮烈,其实不在他的文章,而在于他的所为,他明白汉、贼不两立的大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说的是东晋的祖逖,西晋时,诸王争权,自相残杀,五胡乘机入侵,政权东移,东晋建立。此时无暇北伐,祖逖上书自荐北伐,被授为奋威将军,自己招募部将渡江北伐。祖逖于中流击楫(船桨)发誓,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失地,有如大江东流,一去不返,以示决心。他壮烈的决心,爱国的大志,使他名垂青史。

12、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说的是唐代的段秀实,安史之乱后,唐德宗年间,朱涛造反,其兄朱 此在京师乘机造反,皇帝被迫出逃。段秀实假装服从,暗中与人商量谋杀朱 此。有一天,朱 此召段秀实议

事,谈到“僭位”(僭,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秀实怒,夺取身边人的象笏,袭击朱 此,朱 此头被击中,流血不止。因同谋者没有来,段秀实被捕,后被杀害。他不顾自己的性命,视逆竖如无人,宁可死也不做不忠不义之事。(朱此的“此”字应该加上三点水。

【附录】

题临安邸

林升(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栈、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

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文天祥爱国诗歌选

金 陵 驿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①合,环绕。②离宫,宋高宗建的行宫。③老,晚,迟暮。④路,地区。

【赏析】

这首《金陵驿》是南宋祥兴二(1279)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表现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

首联写景又不限于写景,而是即景设譬,以景寓情。诗人选取眼前的“草”、“离宫”、“夕晖”、“孤云”,绘出了一幅荒凉暗淡的画面,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并交错运用了借代、比喻、象征等手法,喻意南宋王朝苟安投降导致衰落沦亡及自己抗元功业不遂。这就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颔联未直接回答上句的设问,而是拉开历史的帷幕,今昔相映,以古喻今,倾写自己强烈的亡国丧家之恨。诗人所说“山河无异”,其实是山河有异。这是一句反语,从对句“城郭人民半已非”完全可以看出来。此两句描写南宋国土被元兵践踏、人民生灵涂炭的情景。 颈联转入写“芦花和我老”,再抒对国事沧桑的感慨。在通过“芦花和我老”、“燕子傍地飞”这两个形象的赋比,表现了十分沉痛的思想,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离之悲。 尾联借用传说表达诗人化鹃啼归的心愿,表明自己虽然被迫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的心志至死不渝,可谓哀苦、执着之至。同他的传诵千古的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一样,充分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爱国人士。

本诗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多,但用得精妙,切景、切境、切意。全诗苍凉悲壮,大义凛然,凄苦而不颓废,哀婉而不沮丧,悲怆沉痛但能使人于低回咏叹之中领悟历史的教训,砥砺坚韧的斗争意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

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死生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鼑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濛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是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

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

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类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

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楫;

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

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酒热血;张巡当年守雎阳,咬牙切齿讨逆贼;

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皂帽”,清操自励若冰雪;

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

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

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

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

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

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诗中历史典故的解释:

1、在齐太史简

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时,齐灵公有病,崔杼迎立了前太子姜光,史称齐庄公。崔杼娶了一女子为妻,但庄公与她私通。崔怒,派人包围了庄公。庄公想和解,崔不许;想自杀于太庙,崔不许。庄公翻墙逃跑,被崔手下射中腿部,掉下墙摔死了。齐国的史官写史时直书“崔杼弑其君”,崔知道后,一怒之下把史官杀了,然而史官的弟弟接着写,也被杀,另一个弟弟再接着写,最后,权臣杀不下去而作罢。当时还有一位史官准备好竹简,如果史官再被杀,他将前往继续写。这是齐国史官的不屈精神

2、在晋董狐笔

见于《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时,晋灵公昏庸无道,作为相国的赵盾多次劝说,灵公非但不听,还多次派人设计刺杀赵盾。赵盾被迫出逃,途中遇见灵公的姐夫赵穿,赵穿听说后,

前去找灵公评理。灵公不听,且恶声恶语,最后赵穿命令卫士杀死了灵公。赵盾听说后,返回晋国,把灵公的儿子拥立为王,即晋成公。赵盾很想知道史官如何评价此事,就把太史令董狐找来询问,董狐让赵看记录上写道“秋七月,赵盾弑其君”。赵质问董,董狐回答“你身居相位,曾经逃亡而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后又不惩办凶杀,这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董狐据法直书的精神为后世所传诵。

3、在秦张良椎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年韩国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天下再乱,把天下的兵器收起来,铸成铜人12个(每个重达24万斤),威摄天下 ,无人敢反对。唯张良不惜毁家抒难,雇了一个力士,铸了一个120斤(相当于现在的60斤)的大椎子,攻击出巡的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阳武县),误中副车,没有击中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捉拿,张良被迫流亡各地。体现出他敢于挑战强权的大无畏精神。

4、在汉苏武节

苏武,字子卿,西汉时杜陈(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先是自杀而未遂,而后被关在冰冷的大窖中,不给食物,他只好吞食雪水和旃毛,几日不死,单于大惊,以为神助,把他解往北海(今贝加尔湖),要他放牧公羊,直到公羊产乳才让回来。苏武在北海常挖野鼠藏的草籽为食,过了19年艰苦生活。后来,汉与匈奴和亲,他才被放回。回来时,须发尽白。他面对富贵志不移,历经苦难骨不屈,他的气节和精神常留天地。

5、为严将军头

严将军,指后汉的严颜 ,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时任巴蜀太守。与张飞大战,被擒获。在堂上,拒不下跪,张飞怒目咬牙,“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答“汝等无义,擒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最后,张飞因严颜的凛然正气,亲自解缚,义释了严颜。(《三国演义》中说严颜投降,不足为信。)今天“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正是其正气的翻唱。

6、为嵇侍中血

嵇侍中,指西晋的嵇绍,嵇康之子。晋帝北征,征召嵇绍同行,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县)兵败,百官与侍卫统统溃逃,唯有嵇绍只身护主,敌人射箭如雨,嵇绍中箭死于皇帝身旁,血溅御衣。事后,皇帝舍不得让人洗去血迹。嵇绍的忠义之气,贯长虹,昭日月。

7、为张睢阳齿

张雎阳,指唐代的张巡,邓州南阳人.安史之乱中,张巡坚守睢阳,守城已久,粮草皆尽,他就杀了家人给军士吃,惨烈可以想见。每次打仗,张巡都咬牙切齿,甚至把牙齿咬碎,

城破后,敌将尹子奇很是奇怪,问张巡,张巡答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尹子奇用大刀将张的嘴剔开,口内果然只剩下几颗牙齿。(另有说法:城破后大骂安禄山,牙齿被敲掉,也不投降。)他咬牙切齿,痛恨叛贼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为国家为民族的气概足以感天动地。

8、为颜常山舌

颜常山,指唐代的颜杲卿,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颜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叛乱后,颜因为力量不够,假装投降,镇守常山(今河北正定),后招募人马,攻占井陉关,截断安禄山的后路。安怒,派史思明围常山,颜杲卿被抓。安责问颜背叛他,颜说“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怎么会跟一个牧羊羯奴叛乱。”安大怒,命令割掉颜的舌头,颜仍大骂不止,直至气绝。他受着断舌的剧痛,仍然追求着忠义的信念。

9、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说的是汉末的管宁,字幼安,春秋管仲之后。他一生不慕名利,清寒自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赞。《世说新语》中记载,管宁和华歆同窗读书,街上有贵人车队经过,华歆坐不住,跑去看热闹。管宁认为华歆心存富贵,不配与他交友,就“割席断交”。黄巾起义后,同友人避居辽东,过隐居生活。皇帝屡次征召他为官,他坚决不受官位,视黄金如粪土。后辽东战乱,他返回故里,建一小楼,整日戴着一顶高高的白帽子在楼上安居,终生不踏魏地。他禁得起富贵利禄的诱惑,禁得起寂寞的考验,得到“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的名声。

10、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说的是三国时的诸葛亮,他在乱世中隐居,为刘备求才若渴,不惜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走出隆中,尽心汉业,助刘备,辅刘禅,写下感人至诚的《出师表》。《出师表》之所以壮烈,其实不在他的文章,而在于他的所为,他明白汉、贼不两立的大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说的是东晋的祖逖,西晋时,诸王争权,自相残杀,五胡乘机入侵,政权东移,东晋建立。此时无暇北伐,祖逖上书自荐北伐,被授为奋威将军,自己招募部将渡江北伐。祖逖于中流击楫(船桨)发誓,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失地,有如大江东流,一去不返,以示决心。他壮烈的决心,爱国的大志,使他名垂青史。

12、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说的是唐代的段秀实,安史之乱后,唐德宗年间,朱涛造反,其兄朱 此在京师乘机造反,皇帝被迫出逃。段秀实假装服从,暗中与人商量谋杀朱 此。有一天,朱 此召段秀实议

事,谈到“僭位”(僭,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秀实怒,夺取身边人的象笏,袭击朱 此,朱 此头被击中,流血不止。因同谋者没有来,段秀实被捕,后被杀害。他不顾自己的性命,视逆竖如无人,宁可死也不做不忠不义之事。(朱此的“此”字应该加上三点水。

【附录】

题临安邸

林升(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栈、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

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相关文章

  • 苏教语文八年级上古诗四首
  • 九.古诗四首 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 了解诗人生平,查找诗人的写作背景: 3.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4.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 ...查看


  • 爱国诗歌:金陵驿
  • <金陵驿>原文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金陵驿>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 ...查看


  •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上有很多爱国名将,用诗词写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 比如:陆游: ...查看


  • [过零丁洋]教案 1
  •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一.对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大家能想起他们的名字及故事吗?指名回答. 2.生回答: 虎门销烟林则徐,抗倭英雄戚继光,抗金英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 ...查看


  • 爱国诗歌:过零丁洋
  • <过零丁洋>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 ...查看


  • 爱国诗歌:南安军
  • <南安军>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南安军>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南安军>原文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 ...查看


  •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 文天祥<过零丁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江西吉水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在抗击元军中,表现出强烈的斗争精神,历经的无穷事变.种种感受,郁结于胸中,最后用诗歌表现出来.&quo ...查看


  • 爱国诗歌:除夜
  • <除夜>原文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赏析 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一首诗 ...查看


  • 过零丁洋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诗词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 株木山中学 朱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