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轻叩诗歌的大门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热点能搜集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魅力。
过程与方法
策划、活动、交流,评价、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魅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日期11.13
学习内容:指导分组及完成计划
学习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制定计划的意义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第二课时
学习日期11.13
学习内容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学生学案1
四、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按学案开展自学,对学群学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第三课时
学习日期11.14
学习内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准备:学案2
四、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按学案开展自学,对学群学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第四课时
学习日期11.17
学习内容:《太阳的话》《白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案3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按学案开展自学,对学群学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活动时间:11.18.11.19
活动内容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 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 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网络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准备:收集记录表、计算机教室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清注意事项(第五课时)
1、每人收集3首以上
2、小学课本中除外
3、每组中孙能有两首和其它组相同。
二、学生收集。
三、学生完成收集表填写(第六课时)
第五、六课时
活动时间:11.20、11.20
活动内容: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活动目的:
1.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七、八课时
活动准备:诗歌分类表、推荐表(组员)
诗歌分类表、推荐表(组长)
活动过程:
一、整理诗歌(第七课时)
1、教师介绍诗歌分类
2、学生整理诗歌,完成分类
3、组长完成分类表
二、欣赏诗歌(第八课时)
1、 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2、诗歌推荐:完成诗歌推荐表
组员各自推荐1首
共同推荐3首
第九课时
活动时间:11.21
活动内容:与诗同行活动一 举办诗歌展示会
活动目的:
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示要求及注意事项
1. 确定内容、顺序。
2. 语言要求及声音要求。
3、评价
二、组织分工。
三、学生展示
四、小结
第十课时
活动时间:11.24
活动内容:与诗同行活动二 合作编诗集
活动目的:1. 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过程: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引入:
2.小组合作编辑
1) 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
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 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 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 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 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第十一课时
活动时间:11.25
活动内容:与诗同行活动三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1. 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活动过程: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3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
3.风险题。共10题,20分、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第十二课时
活动时间:11.26
活动内容:与诗同行活动三 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设计: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学生回顾收获。小组交流
2.了解总结表内容
3.小组小结
课 题:轻叩诗歌的大门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热点能搜集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魅力。
过程与方法
策划、活动、交流,评价、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魅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日期11.13
学习内容:指导分组及完成计划
学习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制定计划的意义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第二课时
学习日期11.13
学习内容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学生学案1
四、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按学案开展自学,对学群学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第三课时
学习日期11.14
学习内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准备:学案2
四、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按学案开展自学,对学群学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第四课时
学习日期11.17
学习内容:《太阳的话》《白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案3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按学案开展自学,对学群学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活动时间:11.18.11.19
活动内容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 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 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网络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准备:收集记录表、计算机教室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清注意事项(第五课时)
1、每人收集3首以上
2、小学课本中除外
3、每组中孙能有两首和其它组相同。
二、学生收集。
三、学生完成收集表填写(第六课时)
第五、六课时
活动时间:11.20、11.20
活动内容: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活动目的:
1.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七、八课时
活动准备:诗歌分类表、推荐表(组员)
诗歌分类表、推荐表(组长)
活动过程:
一、整理诗歌(第七课时)
1、教师介绍诗歌分类
2、学生整理诗歌,完成分类
3、组长完成分类表
二、欣赏诗歌(第八课时)
1、 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2、诗歌推荐:完成诗歌推荐表
组员各自推荐1首
共同推荐3首
第九课时
活动时间:11.21
活动内容:与诗同行活动一 举办诗歌展示会
活动目的:
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示要求及注意事项
1. 确定内容、顺序。
2. 语言要求及声音要求。
3、评价
二、组织分工。
三、学生展示
四、小结
第十课时
活动时间:11.24
活动内容:与诗同行活动二 合作编诗集
活动目的:1. 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过程: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引入:
2.小组合作编辑
1) 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
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 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 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 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 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第十一课时
活动时间:11.25
活动内容:与诗同行活动三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1. 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活动过程: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3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
3.风险题。共10题,20分、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第十二课时
活动时间:11.26
活动内容:与诗同行活动三 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设计: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学生回顾收获。小组交流
2.了解总结表内容
3.小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