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仰望天空的人
——读《温文尔雅》一书有感
孙健凯
读古典诗文,悟政治智慧。近日,仔细研读市直机关工委赠阅的诗文结集《温文尔雅》一书,受益颇多,从中深刻领会到温家宝总理的政治智慧,大道至简八个字:“忠心为国,一心为民”。这正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该书记录了温家宝总理2003年以来,在不同场合引用的古今诗文名句103条,句句经典,发人深省。沈阳师范大学一位教授统计过,总理引用诗文的95%是教科书上没有的。总理日理万机,但在一些重大场合的讲话很多还是即席讲话,经常挥洒自如地引用经典名句,足见他读书之广、见识之博、功底之深。
中国经典诗文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淘洗披沙拣金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同时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诗言志,言为心声。读此书,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中国经典诗文折射出的真理,更能体会到温总理心系“万民之忧乐”的赤子情怀。这里有一腔报国之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里有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里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这里有对解放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倡导:“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和坚定执着的改革誓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里有
对台湾同胞的深情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热切向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这里还有政治理念的阐述、品德修养的砥砺……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网友交流怎么读好书时谈了自己的三点读书心得。他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读了《温文尔雅》一书,我才领会到了温总理的“读书心得”,含义隽永,意味深长,有三层深意。
第一,好读书,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时下,读书已成了许多人的一种“奢望”。人们宁肯将时间倾注到宴请宾客、迎来送往,也不愿给读书一点时间,说明人们缺乏的不仅是读书的环境和心境,更是行动和观念。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正像温总理说的那样,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世界。对于青年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高能力素质、承载事业重托的迫切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
第二,会读书,坚持正确的选择观。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书海无涯,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书,我们不可能一一去阅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所取舍,讲究质量,学会思考。贴近生活、揭示人性、把握真理的书
应该多读;其次,要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才会有“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次,读书要讲求质量,用有限的时间,读于己最有益的书,并把勤学习,善思考结合起来。
第三,活读书,坚持实践的行动观。深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真谛,真正做到学习知识,不读死书。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不仅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还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实践证明,读书,思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不二法宝,青年须谨记。
当今,我们正处在指导思想多元化、意识形态多极化的复杂世界,正处在科技迅猛发展、新型产业突飞猛进的知识时代,读书不但可以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培养创新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还发现少数的青年同志平时不太注重读书写文章,对外界出现的新生事物不了解,作风懒堕,凡事不求甚解、照本宣科、教条主义,有的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也是应付了事,以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这种事事不上心,不善于读书思考,一旦成为习惯,后果不堪设想。有古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孟子尽心上》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德从何来,来源于修养,修养源于知识,知识源自读书与学习。因此,把读书和做人做事联系起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
以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让人民群众获益。
温总理常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在当前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每个青年都应心怀国家,一心为民,好读书、会读书、活好书,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国家才会不断进步,民族才会兴旺发达。但愿《温文尔雅》一书传递给我们的,不止是惊醒、启迪,还有深深地思考。
做一个仰望天空的人
——读《温文尔雅》一书有感
孙健凯
读古典诗文,悟政治智慧。近日,仔细研读市直机关工委赠阅的诗文结集《温文尔雅》一书,受益颇多,从中深刻领会到温家宝总理的政治智慧,大道至简八个字:“忠心为国,一心为民”。这正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该书记录了温家宝总理2003年以来,在不同场合引用的古今诗文名句103条,句句经典,发人深省。沈阳师范大学一位教授统计过,总理引用诗文的95%是教科书上没有的。总理日理万机,但在一些重大场合的讲话很多还是即席讲话,经常挥洒自如地引用经典名句,足见他读书之广、见识之博、功底之深。
中国经典诗文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淘洗披沙拣金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同时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诗言志,言为心声。读此书,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中国经典诗文折射出的真理,更能体会到温总理心系“万民之忧乐”的赤子情怀。这里有一腔报国之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里有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里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这里有对解放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倡导:“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和坚定执着的改革誓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里有
对台湾同胞的深情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热切向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这里还有政治理念的阐述、品德修养的砥砺……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网友交流怎么读好书时谈了自己的三点读书心得。他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读了《温文尔雅》一书,我才领会到了温总理的“读书心得”,含义隽永,意味深长,有三层深意。
第一,好读书,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时下,读书已成了许多人的一种“奢望”。人们宁肯将时间倾注到宴请宾客、迎来送往,也不愿给读书一点时间,说明人们缺乏的不仅是读书的环境和心境,更是行动和观念。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正像温总理说的那样,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世界。对于青年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高能力素质、承载事业重托的迫切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
第二,会读书,坚持正确的选择观。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书海无涯,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书,我们不可能一一去阅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所取舍,讲究质量,学会思考。贴近生活、揭示人性、把握真理的书
应该多读;其次,要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才会有“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次,读书要讲求质量,用有限的时间,读于己最有益的书,并把勤学习,善思考结合起来。
第三,活读书,坚持实践的行动观。深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真谛,真正做到学习知识,不读死书。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不仅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还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实践证明,读书,思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不二法宝,青年须谨记。
当今,我们正处在指导思想多元化、意识形态多极化的复杂世界,正处在科技迅猛发展、新型产业突飞猛进的知识时代,读书不但可以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培养创新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还发现少数的青年同志平时不太注重读书写文章,对外界出现的新生事物不了解,作风懒堕,凡事不求甚解、照本宣科、教条主义,有的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也是应付了事,以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这种事事不上心,不善于读书思考,一旦成为习惯,后果不堪设想。有古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孟子尽心上》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德从何来,来源于修养,修养源于知识,知识源自读书与学习。因此,把读书和做人做事联系起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
以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让人民群众获益。
温总理常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在当前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每个青年都应心怀国家,一心为民,好读书、会读书、活好书,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国家才会不断进步,民族才会兴旺发达。但愿《温文尔雅》一书传递给我们的,不止是惊醒、启迪,还有深深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