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社会党指导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比较

——基于开放性维度

王 辉   王宝琴

【摘要】西欧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二者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上,虽然所采取的指导思想有所不同,但都承认指导思想应具有开放性,不断发展。文章试通过对两种指导思想的开放性作比较,从中分析出同异之处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这对改进与完善党的指导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

西欧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前者旨在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以期实现具有西方特色的民主政治。后者的宗旨是建立科学社会主义。二者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上,虽然所采取的指导思想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承认指导思想应具有开放性,不断发展。

两种指导思想的内容

西欧社会党的多元指导思想。西欧社会民主党以多元思想为指导,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它的现实理论依据上,即抵制固化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未来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南,觉得社会主义不应该以任意教条的社会思想或哲学作为依据,而是理当兼备包含一切适应其内部的主义,包括伦理和改良的思想材料。《法兰克福宣言》中强调:“它不要求对待事物的态度严格一律。不论社会党人把他们的信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或其他的分析社会的方法上,不论他们是受宗教原则还是受人道主义原则的启示,它们都是为共同的目标,即为一个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制度而奋斗。”①因此他们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运动唯一的指南,认为思想渊源可以包括黑格尔的辩证历史哲学、康德与新康德伦理学、马克思批判法和工人运动中存在的改良主义等一系列先进思想。而且它普遍吸纳了无产阶级的对立面—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论,像福利经济学、自由市场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指导思想多元化即绝不拘泥于某一种理论,而是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不断变化的施政方针以及不断修改的宪法,来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需要指出的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的一元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实践者对外部世界的理性认识,尤其是人类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运动,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指导思想。无产阶级自身认识世界并实践的过程总结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真理性不容置疑。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一元论指导思想,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保持一贯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以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价值观和世界观。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指导思想开放性的必然性

所有真实的科学的且具有时代指导意义的思想都兼备开放性的品格,摒弃开放性绝不是科学的指导思想所应具有的性质。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论,它的开放性应当具有双重重要特质:其一是指它具有伴随研究目标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扬弃过时内容的能力。其二是它代表一种吸纳其他优秀内容思想的能力,同时使自身在本质上得到飞跃,在维持独特内在本质与风格的同时达到完善并发展的目标。西欧社会民主党能在欧洲发展壮大与其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和指导思想的开放性、兼容并蓄各种理论精华是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虽起源于一个半世纪前,但它在总结新的实践经历、结合新的时代特质和全新科学性成就的基础上,一直推陈出新。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饱经一百六十余年洗礼后仍屹立不倒、青春永驻的决定因素,是供给持续不断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既然坚持开放性对于发展科学指导思想有重大帮助,对于保证科学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更有决定性意义,开放性就应成为所有科学指导思想必须具有的性质。

开放性依据之比较

社会党指导思想开放性的依据。由于在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工人阶级的人数明显减少,中间阶级日益扩大,第三产业的从业者已远远超过传统的产业工人,脑力劳动者的人数在整个劳动者中的比重日益升高,这一客观形势要求执政党应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西欧社会党初成立时也是以工人阶级政党、革命政党的面貌出现的。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们逐渐从革命党变成了改良党,从反对党变成了执政党。作为现如今世界左翼多数的社会党和对应的社会党国际,经过挫折但走向复兴并在全世界发扬,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组织原则和思想理论上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社会民主党之所以能在欧洲得到广泛的发展,是因为它们的指导思想以及它们提出的纲领和主张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比较适应和符合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总之,社会民主党在欧洲的发展壮大与其指导思想的开放性、兼容并蓄各种理论精华是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依据。众所周知,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开放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中的认识论是反映论,它反映出不断实践性、革命性和能动性,以认识为基础的实践,具有决定认识的能力。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的是认知活动是辩证的也是运动的,不仅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且表现为能动地返回实践,能动地指导实践,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达到更高的认识。所以,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和无限深入的过程,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其根本规律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②。恩格斯于19世纪80年代写信给一位美国女士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③

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现实依据是鉴于各个国家发展情况的差异性。恩格斯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做法,对另一国家可能是绝对行不通甚至是有害的。”④马克思主义中部分具体结论必须以三大条件为转移,包括时间、空间、条件。若时代发生了变迁,马克思主义所表现特定时间的结论同样需随之做出改变;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时,就必须把这些原理的某些具体细节加以适当的改变使其适应这些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⑤

开放性特点之比较

社会党随机性的务实主义。在关于党的指导思想上,社会党采取极为务实的态度。社会民主党一再对自己的理论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其理论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适用性,采取“不用时抛弃,需要时拿来”,为应付目前事件而不惜“改弦易辙”的做法。社会党人还对马克思主义断章取义,拒绝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个体系,而对其选择部分汲取。显然,这是一种按己所需、任意取舍的实用主义态度。为了能够反映“现时代有关人的全部问题”,表明其理论是“一种吸收日常生活各种表现及其精神反映的开放性理论”,声称要“放弃追求一种真理”,学会与“若干真理并存”,因而它不主张有统一的立论依据或理论基础。

在现时代,具有较强包容性的政党们,通常采取实用的态度去认知意识形态,极少特地加强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才可以切实灵活地变更策略,同时有利于吸纳一切有利于巩固执政地位的主张。

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品格。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基本内涵是指其真理性必定会因时代的变迁、实践的发展而持之以恒地健全自身的理论体系,完善自身的理论形态。开放性的实质就是发展,就是坚持与创新的统一,即正确处理坚持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集中反映为:在任何历史阶段进行无产阶级活动的运用过程中,如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都不能教条地生搬硬套,而应当依据每个时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⑥进一步说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当结合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各自的特点和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而不是把它教条地生搬硬套,在各民族、各国家中进行极可能失败的探索。列宁同时指出:“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⑦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⑧

开放性利弊分析

指导思想多元化是对社会进行现实而深刻的革命性改革的结果。然而,社会党在扩大指导思想开放性的过程中混淆了“多元化”和“多样性”,显然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大概念。列宁指出:“多样性不但不会破坏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这种统一。”⑨相比之下,背离并否定其重要的统一性的“多元化”,片面重视事物形态所谓的“多样性”,忽视事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同时使“多元化”与“多样性”混淆,推向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多元论”及唯心主义的深渊。社会党人在思想上将众多理论熔于一炉,诸如唯心、唯物、唯理、唯神四个论种以及各色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在实践时却依据现实需要,放弃既定政策不断妥协,采用一些“新”思想、“新”理论说服大众。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们的指导思想,没有方向感。

任何执政党都必须上台执政并不断巩固强大执政地位,这本无可厚非。但现实是为了达到社会党的执政地位目的,社会党盲目对社会各色力量妥协,甚至不惜在原则上退步。社会党人不仅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被赋予的最基础的指导原则,还在各色潜伏力量面前低下本应高昂的头颅,委曲求全。这样的社会党决不可能引领整个社会按照一个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在党的依靠力量上,疏远自己的群众阶级基础,疏远同工人阶级的关系,却声称向社会所有阶层、所有势力敞开大门,是“全民党”。如此下去,党的组织将因此完全沦为竞选机器,不论在政策还是思想理论上都伴随着临时性和随机性。党的事业和凝聚力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即使在选票上可以赢得漂亮。

社会党的“多元”方法论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都向我们表明,它是以主观需要为原则,要么把矛盾双方不分主次地等同起来,要么混淆是非地把矛盾双方调和起来;要么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社会党指导思想的开放性使之在改良主义基础上,糅杂进了各种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使之形成一种无原则的、多思潮的混合物,从而导致了社会党指导思想的多元性、不确定性和调和性。

科学社会主义要求坚持一元化指导思想,决不能为了解决眼前事端搞多元化思想。与社会党的做派相背,中国共产党一贯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中国的发展要摒弃民主社会主义,但并不是说要摒弃民主社会主义中的所有观念和做法,用科学妥当的态度再次认识西欧社会党和民主社会主义,取其精华,对我们切实消除关于改革开放时期政策的种种不必要的疑虑,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固防线,是极为重要的。

社会民主党的成功,在于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共产党在中国一致实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要兼顾加强先进性,这是当下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做到:党的理论来源多元化,同时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使二者辩证统一。我们必须明确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执政理念的理论指导,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无论是发达国家的还是第三世界的,只要切合实际,我们就应当对其进行发扬和继承。欧洲社会民主党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但他们即使在猛烈批判苏联东欧的时候也没有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这种兼容特色决定了他们在理论上的持续创新能力。

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党指导思想的开放性和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开放性品格,不但对更全面、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本质极为重要,对恰当借鉴西方有益经验和理论成果,切实加快我国各个领域的在体制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有着尤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北科技大学宣传部,河北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

【注释】

①《社会党国际文件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68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7页。

⑤《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9页。

⑦《列宁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73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

⑨《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9页。

——基于开放性维度

王 辉   王宝琴

【摘要】西欧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二者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上,虽然所采取的指导思想有所不同,但都承认指导思想应具有开放性,不断发展。文章试通过对两种指导思想的开放性作比较,从中分析出同异之处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这对改进与完善党的指导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

西欧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前者旨在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以期实现具有西方特色的民主政治。后者的宗旨是建立科学社会主义。二者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上,虽然所采取的指导思想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承认指导思想应具有开放性,不断发展。

两种指导思想的内容

西欧社会党的多元指导思想。西欧社会民主党以多元思想为指导,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它的现实理论依据上,即抵制固化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未来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南,觉得社会主义不应该以任意教条的社会思想或哲学作为依据,而是理当兼备包含一切适应其内部的主义,包括伦理和改良的思想材料。《法兰克福宣言》中强调:“它不要求对待事物的态度严格一律。不论社会党人把他们的信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或其他的分析社会的方法上,不论他们是受宗教原则还是受人道主义原则的启示,它们都是为共同的目标,即为一个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制度而奋斗。”①因此他们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运动唯一的指南,认为思想渊源可以包括黑格尔的辩证历史哲学、康德与新康德伦理学、马克思批判法和工人运动中存在的改良主义等一系列先进思想。而且它普遍吸纳了无产阶级的对立面—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论,像福利经济学、自由市场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指导思想多元化即绝不拘泥于某一种理论,而是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不断变化的施政方针以及不断修改的宪法,来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需要指出的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的一元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实践者对外部世界的理性认识,尤其是人类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运动,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指导思想。无产阶级自身认识世界并实践的过程总结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真理性不容置疑。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一元论指导思想,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保持一贯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以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价值观和世界观。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指导思想开放性的必然性

所有真实的科学的且具有时代指导意义的思想都兼备开放性的品格,摒弃开放性绝不是科学的指导思想所应具有的性质。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论,它的开放性应当具有双重重要特质:其一是指它具有伴随研究目标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扬弃过时内容的能力。其二是它代表一种吸纳其他优秀内容思想的能力,同时使自身在本质上得到飞跃,在维持独特内在本质与风格的同时达到完善并发展的目标。西欧社会民主党能在欧洲发展壮大与其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和指导思想的开放性、兼容并蓄各种理论精华是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虽起源于一个半世纪前,但它在总结新的实践经历、结合新的时代特质和全新科学性成就的基础上,一直推陈出新。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饱经一百六十余年洗礼后仍屹立不倒、青春永驻的决定因素,是供给持续不断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既然坚持开放性对于发展科学指导思想有重大帮助,对于保证科学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更有决定性意义,开放性就应成为所有科学指导思想必须具有的性质。

开放性依据之比较

社会党指导思想开放性的依据。由于在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工人阶级的人数明显减少,中间阶级日益扩大,第三产业的从业者已远远超过传统的产业工人,脑力劳动者的人数在整个劳动者中的比重日益升高,这一客观形势要求执政党应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西欧社会党初成立时也是以工人阶级政党、革命政党的面貌出现的。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们逐渐从革命党变成了改良党,从反对党变成了执政党。作为现如今世界左翼多数的社会党和对应的社会党国际,经过挫折但走向复兴并在全世界发扬,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组织原则和思想理论上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社会民主党之所以能在欧洲得到广泛的发展,是因为它们的指导思想以及它们提出的纲领和主张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比较适应和符合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总之,社会民主党在欧洲的发展壮大与其指导思想的开放性、兼容并蓄各种理论精华是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依据。众所周知,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开放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中的认识论是反映论,它反映出不断实践性、革命性和能动性,以认识为基础的实践,具有决定认识的能力。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的是认知活动是辩证的也是运动的,不仅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且表现为能动地返回实践,能动地指导实践,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达到更高的认识。所以,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和无限深入的过程,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其根本规律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②。恩格斯于19世纪80年代写信给一位美国女士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③

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现实依据是鉴于各个国家发展情况的差异性。恩格斯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做法,对另一国家可能是绝对行不通甚至是有害的。”④马克思主义中部分具体结论必须以三大条件为转移,包括时间、空间、条件。若时代发生了变迁,马克思主义所表现特定时间的结论同样需随之做出改变;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时,就必须把这些原理的某些具体细节加以适当的改变使其适应这些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⑤

开放性特点之比较

社会党随机性的务实主义。在关于党的指导思想上,社会党采取极为务实的态度。社会民主党一再对自己的理论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其理论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适用性,采取“不用时抛弃,需要时拿来”,为应付目前事件而不惜“改弦易辙”的做法。社会党人还对马克思主义断章取义,拒绝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个体系,而对其选择部分汲取。显然,这是一种按己所需、任意取舍的实用主义态度。为了能够反映“现时代有关人的全部问题”,表明其理论是“一种吸收日常生活各种表现及其精神反映的开放性理论”,声称要“放弃追求一种真理”,学会与“若干真理并存”,因而它不主张有统一的立论依据或理论基础。

在现时代,具有较强包容性的政党们,通常采取实用的态度去认知意识形态,极少特地加强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才可以切实灵活地变更策略,同时有利于吸纳一切有利于巩固执政地位的主张。

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品格。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基本内涵是指其真理性必定会因时代的变迁、实践的发展而持之以恒地健全自身的理论体系,完善自身的理论形态。开放性的实质就是发展,就是坚持与创新的统一,即正确处理坚持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集中反映为:在任何历史阶段进行无产阶级活动的运用过程中,如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都不能教条地生搬硬套,而应当依据每个时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⑥进一步说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当结合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各自的特点和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而不是把它教条地生搬硬套,在各民族、各国家中进行极可能失败的探索。列宁同时指出:“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⑦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⑧

开放性利弊分析

指导思想多元化是对社会进行现实而深刻的革命性改革的结果。然而,社会党在扩大指导思想开放性的过程中混淆了“多元化”和“多样性”,显然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大概念。列宁指出:“多样性不但不会破坏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这种统一。”⑨相比之下,背离并否定其重要的统一性的“多元化”,片面重视事物形态所谓的“多样性”,忽视事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同时使“多元化”与“多样性”混淆,推向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多元论”及唯心主义的深渊。社会党人在思想上将众多理论熔于一炉,诸如唯心、唯物、唯理、唯神四个论种以及各色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在实践时却依据现实需要,放弃既定政策不断妥协,采用一些“新”思想、“新”理论说服大众。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们的指导思想,没有方向感。

任何执政党都必须上台执政并不断巩固强大执政地位,这本无可厚非。但现实是为了达到社会党的执政地位目的,社会党盲目对社会各色力量妥协,甚至不惜在原则上退步。社会党人不仅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被赋予的最基础的指导原则,还在各色潜伏力量面前低下本应高昂的头颅,委曲求全。这样的社会党决不可能引领整个社会按照一个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在党的依靠力量上,疏远自己的群众阶级基础,疏远同工人阶级的关系,却声称向社会所有阶层、所有势力敞开大门,是“全民党”。如此下去,党的组织将因此完全沦为竞选机器,不论在政策还是思想理论上都伴随着临时性和随机性。党的事业和凝聚力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即使在选票上可以赢得漂亮。

社会党的“多元”方法论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都向我们表明,它是以主观需要为原则,要么把矛盾双方不分主次地等同起来,要么混淆是非地把矛盾双方调和起来;要么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社会党指导思想的开放性使之在改良主义基础上,糅杂进了各种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使之形成一种无原则的、多思潮的混合物,从而导致了社会党指导思想的多元性、不确定性和调和性。

科学社会主义要求坚持一元化指导思想,决不能为了解决眼前事端搞多元化思想。与社会党的做派相背,中国共产党一贯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中国的发展要摒弃民主社会主义,但并不是说要摒弃民主社会主义中的所有观念和做法,用科学妥当的态度再次认识西欧社会党和民主社会主义,取其精华,对我们切实消除关于改革开放时期政策的种种不必要的疑虑,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固防线,是极为重要的。

社会民主党的成功,在于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共产党在中国一致实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要兼顾加强先进性,这是当下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做到:党的理论来源多元化,同时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使二者辩证统一。我们必须明确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执政理念的理论指导,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无论是发达国家的还是第三世界的,只要切合实际,我们就应当对其进行发扬和继承。欧洲社会民主党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但他们即使在猛烈批判苏联东欧的时候也没有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这种兼容特色决定了他们在理论上的持续创新能力。

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党指导思想的开放性和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开放性品格,不但对更全面、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本质极为重要,对恰当借鉴西方有益经验和理论成果,切实加快我国各个领域的在体制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有着尤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北科技大学宣传部,河北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

【注释】

①《社会党国际文件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68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7页。

⑤《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9页。

⑦《列宁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73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

⑨《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9页。


相关文章

  • 马克_布洛赫_封建社会_中译本出版笔谈
  •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出版笔谈 编者按:马克・布洛赫是我国学术界熟悉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史学家,他的等重要著作早已被译介给我国读者.现在,中译本,可以使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布洛赫的史学思想,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取,对国际史 ...查看


  • 资本主义历史和发展
  • 资本主义的历史和发展 1,(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随着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产生和发展,在思想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在思想方面,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新 ...查看


  • 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 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世界历史有三大块教学内容: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与 实验稿<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出现 ...查看


  • 东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
  • 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 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 论文名称: 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 年级专业: 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生姓名: 张京雨 学 号: I00814190 评阅教师: 姚德薇 提交时间: 2011-01-01 中西方封建社会 ...查看


  • "封建主义"概念辨析
  • "封建主义"概念辨析 侯建新 <中国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目前国内普遍将西文feudal .feudalism 与中文"封建"对译,实属不妥.最初的汉学家和中国学者(包括严复在内)并不这样 ...查看


  •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 第二单元中古亚欧文明 第六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 ...查看


  • 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新世纪(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吴小晴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一.本册教科书的概况与主要特点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和世界古代历史两个部分,因此这 ...查看


  • 川版九上历史教案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丕平献土以及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以及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 ...查看


  •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 第十七单元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复习目标]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 2.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比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不同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