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心理伤害和护理对策

危重患者的心理伤害和护理对策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突发的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慢性疾病的突然恶化等因素可使人产生濒死、恐惧、悲哀、无助和绝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病人需要:

(1)呼吸、进食、饮水、排泄、睡眠、交换体位等生存需要

(2)生命安全和社会性安全(如个人的尊严、地位、认同等)、被需要

(3)尊重的需要

(4)了解信息的需要刺激的需要,如活动、新异探索、性生活等

(5)交往与爱、归属的需要

(6)表现自我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

(1)焦虑与恐惧

(2)主观感觉敏感

(3)自尊心增强

(4)依赖性增强

(5)猜疑心加重

(6)害怕孤独(7)(8)(9)(10)(11)(12)悲观抑郁否认与习惯羞耻与罪恶感心理性"休克"反常言行其他心理负担

危重病人的心理:焦虑、恐惧较突出,治疗环境可加重病人沉重、绝望的心情故要做好心理支持性措施,如心理安慰、“心理妥协”、适量抗焦虑药治疗等,但切忌轻率承诺,以免病人对医务人员失去信心。

1急危重病人心理状态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库布勒·罗斯(E.Kubler—RoSs)将大多数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分为5个连续的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和接受期。

1.1否认期

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生命。有的病人不但否认自己病情恶化的事实,而且还谈论疾病愈后的设想和打算。也有的病人怕别人悲痛,故意保持欢快和不在乎的神态,以掩饰内心的极度痛苦。

1.2愤怒期

度过了否认期,病人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开始埋怨自己的命运不佳。表现得悲愤、烦躁,拒绝治疗,甚至敌视周围的人,或是拿家属和医务人员出气,借以发

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这是病人失助自怜心理的表露。

1.3妥协期

病人由愤怒期转入妥协期,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能顺从地接受治疗,要求生理上有舒适、周到的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1.4抑郁期

病人已知道自己面临垂危,表现为极度伤感,并急于安排后事,留下自己的遗言。大多数病人在这个时候不愿多说话,但又不愿孤独,希望多见些亲戚朋友,愿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关心。

1.5接受期

这是垂危病人的最后阶段。病人心里十分平静,对死亡已有充分准备。在临终前因疼痛难忍而希望速死。有些人病情虽很严重,意识却十分清醒,表现为留恋人生,不愿死去。

2临床上常见心理伤害表现

2.1惊慌恐惧

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惶失措、恐惧万分。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沉着、机智、果断、严谨的工作态度;严禁谈笑或议论与抢救无关的事宜,并向病人及家属多做解释和安慰,使他们尽快摆脱惊慌和恐惧,使其情绪安静下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4]。

2.2急躁

由于突然患病,会对病人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

2.3焦虑孤独

多数外伤病人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加之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5]。

2.4其他

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如因车祸或打架致伤,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还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个别病人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或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6]。

3护理干预措施及对策

3.1环境的改善

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考虑,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首先,减轻患者的感觉负荷,并解释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环境刺激,以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我们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如:护士在操作中动作应轻柔、迅速,有条不紊固定好插入患者体内的各种导管,整理各种监护仪的线路、管道,向患者讲明如何活动不会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使用各种仪器时操作动作要轻;尽量减小监护以及报警器的音量,如根据昼夜等情况调节监护仪的报警音量,使患者夜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关闭暂时不用的设备;将仪器放置时尽量避免靠近患者头部等。同时应使医疗护理操作紧凑些,睡时将灯光调暗趋于柔和;也可根据病情调整最佳舒适卧位和局部按摩的次数,有助于减轻因监测仪器带给患者的不适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其次,ICU环境设置尽量家庭化,据报道[7],音乐疗法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减少,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加,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使患者产生舒适感。因此,ICU内可入一些曲调舒缓的音乐,给患者创造一种家庭氛围,减少其恐惧焦虑心理。尽量避免使患者看到同病室危重患者被抢救的场面,如遇到抢救时予以床帘遮挡。有资料表明[8]:家属探视不是造成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允许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减轻患者的孤独。因此可适当地开放ICU探视制度。如对于一些气插或气切得患者,鼓励家属能够通过书信交流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3.2加强ICU的护患交流

如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重视患者及家属的背景和存在问题,以便在护理工作中引起注意并协助解决;与此同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对要进入ICU监护的病人,耐心地讲明ICU监护的目的,使病人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对老年、性格内向、既往病史中有过脑外伤、精神失常等病人,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对紧急进入ICU的病人,要争取时间进行心理护理。要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同时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取得家属的配合。合理使用暗示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刺激性语言,并注意语言的情感性、道德性、语言环境和听话对象,使语言活动在护理工作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3.3注意沟通障碍的表现形式及护理,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交流过程中,首先,得体称谓是成功沟通的前提,护士对病人的称谓得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患人际交往活动的成败[9],语言使用不当、专业术语过多,患者由于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上存在着差别,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使用他们熟悉的常用语,并注意口语的

科学性通俗化,自然坦诚地与患者交谈,注意不要生搬医学术语,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同时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的同时,由于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地域的不同,难免产生交流的障碍,在此需要护士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10]。如当患者的仓促提问难以具体回答时,护士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要支支吾吾,岔开话题,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疑心和绝望感。

3.4加强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

是指举止、行为、表情的沟通,护士大方的举止,整洁的外表,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的变化,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亲的表情,不仅能够调节病房和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转换患者的不良心情,唤起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注意目光的接触与身体语言,当你倾听患者的谈话与叙述时,目光可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在说明问题时,可借助某些手势加强谈话效果,但要注意运用适度,不能显得过分夸张,总的原则应是使自己的身体语言融入到治疗过程中去,以有利于治疗过程为准。除了目光的接触与身体语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非言语性的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语调及速度就是其中之一,关键要带着对患者的同情、理解与关切去讲话,讲话时,要尽量发出明确的声音,使对方能够听清楚,含混不清易使对方产生犹疑。

3.5自尊心的维护

入ICU患者大都全身裸露,而且由于工作原因,护士可能注意的监护和治疗较多。忽视了患者本身的存在,损伤患者自尊。所以我们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要尊重患者,必要时应用屏风遮挡或让其穿上病衣。同时,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温水擦浴或清洗手脚、按摩经常受压部位皮肤)及各种基础护理,这样不仅可给予患者爱抚和安慰,还可以增进护患感情[11]。

3.6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客观合理的认识和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与态度,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告诉患者只要正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同时应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了焦虑和紧张情绪的发生。

3.7消除依赖心理

对即将离开ICU产生依赖心理的患者,护士一方面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既明确自身疾病已经缓解,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对产生呼吸机依赖心理的患者,应向患者解释,现在的病情已有很大好转,可以按计划间断撤离呼吸机,直至完全撤机。呼吸机就准备在患者身边,一旦感觉呼吸困难,

可以随时接上呼吸机,这样可解除患者的担心。

综上所述,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消除不良情绪反应,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向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健康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临终病人心理

临终病人在临终前大致还会有下述的心理需求:

一、希望维持自己形象的完整,认为自己的形象如果不能像往常一样,就会影响到自己被对待的方式,也会影响到病人对自己的肯定,因此维持自己形象的完整不但是自己自尊的来源,也是让他人尊重的依据;

二、强烈的失落感导致强烈的需求感,病人会认为自己过去所拥有的财富、事业、家庭、朋友,都会因着死亡的来临而消失不见,这种强烈的被剥夺的体会,让病人觉得人生在世最后终究一场空,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在失落的同时,病人对人间一切便产生难以割舍的执着与爱恋,所以有时会让家人感到过度的感情压力;

三、孤独产生的关怀需求,虽然病人有时会有静一静的想法,不过基本上病人并不希望这种静一静被误解为喜欢孤独的反应,事实上病人十分担心陷入孤独当中被家人遗弃,只是心中又不想因为害怕孤独而造成家人情感上的负担与不舍,这种又想又怕的反应是家人在提供爱心的支持与关怀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四、不希望生病而成为家人的负担,因为病人本身原先有他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也有他自己的贡献价值所在,当然不希望由于生病就成为家人的负担,完全失去自己的自主能力,这时家人就必须从照顾的想法、方式到行动,想办法让病人产生参与感并介入其中,这样病人才能重新自我肯定,积极实践自己的生活。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针对垂危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探索临终关怀这一医学新领域,无疑是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向深层次研究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临终病人仅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不够的,还应针对病人临终前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

1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作为生物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面对即将结束的人生,任何人都难免感到悲伤和痛苦。做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除完成正常的治疗任务外,应根据临终病

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在最后的治疗过程中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

1.1恐惧心理许多病人身患重病步入医院接受各项医疗检查和治疗时,心理上首先产生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常表现为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感情脆弱。此时护理人员要亲切地多同病人交谈,倾听他的主诉,使用合适的语言给予安慰,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并根据病人的需要随时出现在病人身边,使病人有一种被关心的感觉。

1.2否认心理我国实行的是医疗保护性制度,对临终病人采取保护性措施,不把实情告诉病人。当病人意识到或间接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心理上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常常是反复追问医生“搞错了吧,这不可能”。表现为不安、急躁、烦闷,于是要求家属带他到大医院重复检查,尽可能的来否认这个事实。否认对于临终病人来说如同是一种缓冲剂,它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这时护理人员应主动正确的引导病人,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障碍,对症处理,否则将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1.3忧郁心理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症状的逐渐加重,加上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百般的体贴照顾,此时病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的离开人世,表现为心情忧郁,十分痛苦、消沉、绝望,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这时病人急于交待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能日夜守候在身边。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应对病人进行特别护理,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以达到心理上的稳定。

1.4认可心理病人认为应该交待的事情已安排妥当,于是等待着与亲人做最终的分别。这时病人既不痛苦也不害怕,病人与家属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彼此心照不宣,病人显得平静、安祥,表现为认可心理,不愿与人谈。此时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经常陪伴病人,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为临终病人提供心理上的平衡。

2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

临终病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如其他病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除了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病人同样需要友爱、同情、关心、温暖,需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3重视做好临终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并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是个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他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所以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总之,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别,同时还需要医生、护士、家属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才能对临终病人实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的度过。最终实现问心无愧,死而无憾。

例:针对癌症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1. 对象

晚期癌症病人,经医师确定其生命接近尾声,大致不超过六个月;病人和家属放弃治疗,只做止痛等支持疗法。

2. 减轻痛苦

癌症病人首先应减轻其身体的不适和疼痛;所以为其使用止痛泵止痛,使他们不再承受疼痛的折磨。

3. 病人心理评估及护理

病人目前心理反应处于哪一阶段: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或接受期。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

3.1否认阶段

少数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在此阶段我们除了给予病人感情上的支持(安慰、倾听、表示同情)外,还应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使病人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

3.2愤怒阶段

此时病人预感到自己病情严重,易激怒,并怨天尤人。此期应允许病人发泄情绪,当病人失去健康,面临生命的威胁时,其心理反应是十分复杂的,常常会愤怒不满等,我们要充分理解病人的绝望及恐惧和发自内心的痛苦,应保持冷静、忍让,

要用爱心与同情去疏导、劝慰病人,让其平息心理上的冲突。

3.3讨价还价阶段

这个阶段病人还存在希望,也肯努力配合治疗。此期应帮助病人实现临终前的愿望,当病人面临死亡时,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愿望,实现他们的愿望是对他们心理上的极大安慰,所以帮助他们实现每一个愿望,使其安详、无憾地离开人世。

3.4抑郁期

当正视自己死亡的时候,会出现悲伤、沉默、情绪低落和沮丧。在此阶段应鼓励与支持病人,增加病人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并提供家属陪伴场所,允许家属陪护在床旁及带进病人喜欢的特殊食品。

3.5接受期

病人深知自己病情的严重,面临死亡,但表现的平静。在此阶段应满足病人自我实现的需要,给病人提供展示和发挥爱好兴趣的机会,倾听病人的叙述。

3.6营造温馨氛围,在病房及走廊摆放鲜花及镜框,床单位用花色装饰等,使病人感受不到过去医院的冷寂,同时,我们请临终关怀志愿者为病人服务,使其感受到社会没有遗忘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人间最可贵的真情和关爱。

3.7提供娱乐场所,随时调节病人情绪,让他们拥有快乐。我们启用社会力量陪病人下棋、打牌、聊天等,为每一位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开生日联谊会。

3.8弥留之际的病人要让家属随时守候在床前,聆听病人的自语,鼓励安慰病人安详渡过弥留阶段。

脑瘤晚期患者哪些心理不能有

1、盲从心理

脑癌患者经常病急乱投医,在治疗中瞒着医生私自用药,不管是中药、西药还是进口药,只要听说能治癌,便会不假思索的吃。

2、自卑心理

有一些脑瘤患者在确诊后,便不愿接触社会,他们怕见同事、熟人,怕人问询,变得敏感多疑,行为孤僻,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十分不利的。应鼓励患者多于人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脑癌患者也可以自发组织起来,彼此交流抗癌的经验体会,共同面对病魔。

3、绝望心理

绝望情绪大都自恐惧心理发展而来,由于缺乏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加上不注重日常生活的起居规律,许多患者变得心情忧郁,有的人甚至酗酒纵欲、自暴自弃,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4、恐惧心理

部分脑癌患者在确诊之前便因恐惧而拒绝化疗,一拖再拖,延误确诊时间;确诊之后则潸然泪下,万念俱灰;复诊后忧心忡忡,总怀疑癌症已经恶化,死期将至这些都是恐癌心理。肿瘤晚期病人心理微妙变化

晚期癌症患者会产生一种脱离社会的孤寂感,表现为害怕被淡漠和被抛弃。这种孤单感在白昼尚能忍受,到了夜间却寂寞难耐。终末期患者常出现倒退和依赖,即倒退到心理发展早期,像孩子一般寻求保护,依赖更多的照顾。这是一种防御机制,陪伴者要允许患者比平常有较多的依赖,并给予更多关怀。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恐惧、疼痛、厌食和可表现为衰弱等,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痛苦。随着集体功能渐渐衰退,患者可能放弃原本的活动,而形成恶性循环。

危重患者的心理伤害和护理对策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突发的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慢性疾病的突然恶化等因素可使人产生濒死、恐惧、悲哀、无助和绝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病人需要:

(1)呼吸、进食、饮水、排泄、睡眠、交换体位等生存需要

(2)生命安全和社会性安全(如个人的尊严、地位、认同等)、被需要

(3)尊重的需要

(4)了解信息的需要刺激的需要,如活动、新异探索、性生活等

(5)交往与爱、归属的需要

(6)表现自我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

(1)焦虑与恐惧

(2)主观感觉敏感

(3)自尊心增强

(4)依赖性增强

(5)猜疑心加重

(6)害怕孤独(7)(8)(9)(10)(11)(12)悲观抑郁否认与习惯羞耻与罪恶感心理性"休克"反常言行其他心理负担

危重病人的心理:焦虑、恐惧较突出,治疗环境可加重病人沉重、绝望的心情故要做好心理支持性措施,如心理安慰、“心理妥协”、适量抗焦虑药治疗等,但切忌轻率承诺,以免病人对医务人员失去信心。

1急危重病人心理状态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库布勒·罗斯(E.Kubler—RoSs)将大多数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分为5个连续的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和接受期。

1.1否认期

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生命。有的病人不但否认自己病情恶化的事实,而且还谈论疾病愈后的设想和打算。也有的病人怕别人悲痛,故意保持欢快和不在乎的神态,以掩饰内心的极度痛苦。

1.2愤怒期

度过了否认期,病人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开始埋怨自己的命运不佳。表现得悲愤、烦躁,拒绝治疗,甚至敌视周围的人,或是拿家属和医务人员出气,借以发

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这是病人失助自怜心理的表露。

1.3妥协期

病人由愤怒期转入妥协期,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能顺从地接受治疗,要求生理上有舒适、周到的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1.4抑郁期

病人已知道自己面临垂危,表现为极度伤感,并急于安排后事,留下自己的遗言。大多数病人在这个时候不愿多说话,但又不愿孤独,希望多见些亲戚朋友,愿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关心。

1.5接受期

这是垂危病人的最后阶段。病人心里十分平静,对死亡已有充分准备。在临终前因疼痛难忍而希望速死。有些人病情虽很严重,意识却十分清醒,表现为留恋人生,不愿死去。

2临床上常见心理伤害表现

2.1惊慌恐惧

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惶失措、恐惧万分。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沉着、机智、果断、严谨的工作态度;严禁谈笑或议论与抢救无关的事宜,并向病人及家属多做解释和安慰,使他们尽快摆脱惊慌和恐惧,使其情绪安静下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4]。

2.2急躁

由于突然患病,会对病人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

2.3焦虑孤独

多数外伤病人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加之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5]。

2.4其他

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如因车祸或打架致伤,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还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个别病人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或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6]。

3护理干预措施及对策

3.1环境的改善

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考虑,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首先,减轻患者的感觉负荷,并解释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环境刺激,以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我们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如:护士在操作中动作应轻柔、迅速,有条不紊固定好插入患者体内的各种导管,整理各种监护仪的线路、管道,向患者讲明如何活动不会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使用各种仪器时操作动作要轻;尽量减小监护以及报警器的音量,如根据昼夜等情况调节监护仪的报警音量,使患者夜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关闭暂时不用的设备;将仪器放置时尽量避免靠近患者头部等。同时应使医疗护理操作紧凑些,睡时将灯光调暗趋于柔和;也可根据病情调整最佳舒适卧位和局部按摩的次数,有助于减轻因监测仪器带给患者的不适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其次,ICU环境设置尽量家庭化,据报道[7],音乐疗法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减少,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加,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使患者产生舒适感。因此,ICU内可入一些曲调舒缓的音乐,给患者创造一种家庭氛围,减少其恐惧焦虑心理。尽量避免使患者看到同病室危重患者被抢救的场面,如遇到抢救时予以床帘遮挡。有资料表明[8]:家属探视不是造成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允许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减轻患者的孤独。因此可适当地开放ICU探视制度。如对于一些气插或气切得患者,鼓励家属能够通过书信交流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3.2加强ICU的护患交流

如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重视患者及家属的背景和存在问题,以便在护理工作中引起注意并协助解决;与此同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对要进入ICU监护的病人,耐心地讲明ICU监护的目的,使病人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对老年、性格内向、既往病史中有过脑外伤、精神失常等病人,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对紧急进入ICU的病人,要争取时间进行心理护理。要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同时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取得家属的配合。合理使用暗示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刺激性语言,并注意语言的情感性、道德性、语言环境和听话对象,使语言活动在护理工作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3.3注意沟通障碍的表现形式及护理,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交流过程中,首先,得体称谓是成功沟通的前提,护士对病人的称谓得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患人际交往活动的成败[9],语言使用不当、专业术语过多,患者由于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上存在着差别,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使用他们熟悉的常用语,并注意口语的

科学性通俗化,自然坦诚地与患者交谈,注意不要生搬医学术语,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同时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的同时,由于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地域的不同,难免产生交流的障碍,在此需要护士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10]。如当患者的仓促提问难以具体回答时,护士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要支支吾吾,岔开话题,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疑心和绝望感。

3.4加强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

是指举止、行为、表情的沟通,护士大方的举止,整洁的外表,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的变化,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亲的表情,不仅能够调节病房和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转换患者的不良心情,唤起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注意目光的接触与身体语言,当你倾听患者的谈话与叙述时,目光可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在说明问题时,可借助某些手势加强谈话效果,但要注意运用适度,不能显得过分夸张,总的原则应是使自己的身体语言融入到治疗过程中去,以有利于治疗过程为准。除了目光的接触与身体语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非言语性的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语调及速度就是其中之一,关键要带着对患者的同情、理解与关切去讲话,讲话时,要尽量发出明确的声音,使对方能够听清楚,含混不清易使对方产生犹疑。

3.5自尊心的维护

入ICU患者大都全身裸露,而且由于工作原因,护士可能注意的监护和治疗较多。忽视了患者本身的存在,损伤患者自尊。所以我们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要尊重患者,必要时应用屏风遮挡或让其穿上病衣。同时,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温水擦浴或清洗手脚、按摩经常受压部位皮肤)及各种基础护理,这样不仅可给予患者爱抚和安慰,还可以增进护患感情[11]。

3.6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客观合理的认识和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与态度,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告诉患者只要正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同时应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了焦虑和紧张情绪的发生。

3.7消除依赖心理

对即将离开ICU产生依赖心理的患者,护士一方面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既明确自身疾病已经缓解,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对产生呼吸机依赖心理的患者,应向患者解释,现在的病情已有很大好转,可以按计划间断撤离呼吸机,直至完全撤机。呼吸机就准备在患者身边,一旦感觉呼吸困难,

可以随时接上呼吸机,这样可解除患者的担心。

综上所述,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消除不良情绪反应,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向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健康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临终病人心理

临终病人在临终前大致还会有下述的心理需求:

一、希望维持自己形象的完整,认为自己的形象如果不能像往常一样,就会影响到自己被对待的方式,也会影响到病人对自己的肯定,因此维持自己形象的完整不但是自己自尊的来源,也是让他人尊重的依据;

二、强烈的失落感导致强烈的需求感,病人会认为自己过去所拥有的财富、事业、家庭、朋友,都会因着死亡的来临而消失不见,这种强烈的被剥夺的体会,让病人觉得人生在世最后终究一场空,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在失落的同时,病人对人间一切便产生难以割舍的执着与爱恋,所以有时会让家人感到过度的感情压力;

三、孤独产生的关怀需求,虽然病人有时会有静一静的想法,不过基本上病人并不希望这种静一静被误解为喜欢孤独的反应,事实上病人十分担心陷入孤独当中被家人遗弃,只是心中又不想因为害怕孤独而造成家人情感上的负担与不舍,这种又想又怕的反应是家人在提供爱心的支持与关怀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四、不希望生病而成为家人的负担,因为病人本身原先有他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也有他自己的贡献价值所在,当然不希望由于生病就成为家人的负担,完全失去自己的自主能力,这时家人就必须从照顾的想法、方式到行动,想办法让病人产生参与感并介入其中,这样病人才能重新自我肯定,积极实践自己的生活。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针对垂危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探索临终关怀这一医学新领域,无疑是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向深层次研究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临终病人仅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不够的,还应针对病人临终前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

1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作为生物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面对即将结束的人生,任何人都难免感到悲伤和痛苦。做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除完成正常的治疗任务外,应根据临终病

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在最后的治疗过程中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

1.1恐惧心理许多病人身患重病步入医院接受各项医疗检查和治疗时,心理上首先产生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常表现为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感情脆弱。此时护理人员要亲切地多同病人交谈,倾听他的主诉,使用合适的语言给予安慰,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并根据病人的需要随时出现在病人身边,使病人有一种被关心的感觉。

1.2否认心理我国实行的是医疗保护性制度,对临终病人采取保护性措施,不把实情告诉病人。当病人意识到或间接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心理上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常常是反复追问医生“搞错了吧,这不可能”。表现为不安、急躁、烦闷,于是要求家属带他到大医院重复检查,尽可能的来否认这个事实。否认对于临终病人来说如同是一种缓冲剂,它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这时护理人员应主动正确的引导病人,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障碍,对症处理,否则将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1.3忧郁心理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症状的逐渐加重,加上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百般的体贴照顾,此时病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的离开人世,表现为心情忧郁,十分痛苦、消沉、绝望,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这时病人急于交待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能日夜守候在身边。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应对病人进行特别护理,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以达到心理上的稳定。

1.4认可心理病人认为应该交待的事情已安排妥当,于是等待着与亲人做最终的分别。这时病人既不痛苦也不害怕,病人与家属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彼此心照不宣,病人显得平静、安祥,表现为认可心理,不愿与人谈。此时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经常陪伴病人,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为临终病人提供心理上的平衡。

2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

临终病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如其他病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除了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病人同样需要友爱、同情、关心、温暖,需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3重视做好临终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并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是个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他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所以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总之,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别,同时还需要医生、护士、家属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才能对临终病人实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的度过。最终实现问心无愧,死而无憾。

例:针对癌症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1. 对象

晚期癌症病人,经医师确定其生命接近尾声,大致不超过六个月;病人和家属放弃治疗,只做止痛等支持疗法。

2. 减轻痛苦

癌症病人首先应减轻其身体的不适和疼痛;所以为其使用止痛泵止痛,使他们不再承受疼痛的折磨。

3. 病人心理评估及护理

病人目前心理反应处于哪一阶段: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或接受期。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

3.1否认阶段

少数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在此阶段我们除了给予病人感情上的支持(安慰、倾听、表示同情)外,还应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使病人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

3.2愤怒阶段

此时病人预感到自己病情严重,易激怒,并怨天尤人。此期应允许病人发泄情绪,当病人失去健康,面临生命的威胁时,其心理反应是十分复杂的,常常会愤怒不满等,我们要充分理解病人的绝望及恐惧和发自内心的痛苦,应保持冷静、忍让,

要用爱心与同情去疏导、劝慰病人,让其平息心理上的冲突。

3.3讨价还价阶段

这个阶段病人还存在希望,也肯努力配合治疗。此期应帮助病人实现临终前的愿望,当病人面临死亡时,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愿望,实现他们的愿望是对他们心理上的极大安慰,所以帮助他们实现每一个愿望,使其安详、无憾地离开人世。

3.4抑郁期

当正视自己死亡的时候,会出现悲伤、沉默、情绪低落和沮丧。在此阶段应鼓励与支持病人,增加病人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并提供家属陪伴场所,允许家属陪护在床旁及带进病人喜欢的特殊食品。

3.5接受期

病人深知自己病情的严重,面临死亡,但表现的平静。在此阶段应满足病人自我实现的需要,给病人提供展示和发挥爱好兴趣的机会,倾听病人的叙述。

3.6营造温馨氛围,在病房及走廊摆放鲜花及镜框,床单位用花色装饰等,使病人感受不到过去医院的冷寂,同时,我们请临终关怀志愿者为病人服务,使其感受到社会没有遗忘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人间最可贵的真情和关爱。

3.7提供娱乐场所,随时调节病人情绪,让他们拥有快乐。我们启用社会力量陪病人下棋、打牌、聊天等,为每一位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开生日联谊会。

3.8弥留之际的病人要让家属随时守候在床前,聆听病人的自语,鼓励安慰病人安详渡过弥留阶段。

脑瘤晚期患者哪些心理不能有

1、盲从心理

脑癌患者经常病急乱投医,在治疗中瞒着医生私自用药,不管是中药、西药还是进口药,只要听说能治癌,便会不假思索的吃。

2、自卑心理

有一些脑瘤患者在确诊后,便不愿接触社会,他们怕见同事、熟人,怕人问询,变得敏感多疑,行为孤僻,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十分不利的。应鼓励患者多于人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脑癌患者也可以自发组织起来,彼此交流抗癌的经验体会,共同面对病魔。

3、绝望心理

绝望情绪大都自恐惧心理发展而来,由于缺乏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加上不注重日常生活的起居规律,许多患者变得心情忧郁,有的人甚至酗酒纵欲、自暴自弃,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4、恐惧心理

部分脑癌患者在确诊之前便因恐惧而拒绝化疗,一拖再拖,延误确诊时间;确诊之后则潸然泪下,万念俱灰;复诊后忧心忡忡,总怀疑癌症已经恶化,死期将至这些都是恐癌心理。肿瘤晚期病人心理微妙变化

晚期癌症患者会产生一种脱离社会的孤寂感,表现为害怕被淡漠和被抛弃。这种孤单感在白昼尚能忍受,到了夜间却寂寞难耐。终末期患者常出现倒退和依赖,即倒退到心理发展早期,像孩子一般寻求保护,依赖更多的照顾。这是一种防御机制,陪伴者要允许患者比平常有较多的依赖,并给予更多关怀。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恐惧、疼痛、厌食和可表现为衰弱等,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痛苦。随着集体功能渐渐衰退,患者可能放弃原本的活动,而形成恶性循环。


相关文章

  • 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分析及对策
  • 基层医院急诊护理风险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目前我院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探索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方法:通过对我科近几年在急救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护理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 ...查看


  • 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111
  • 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及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采取各种对策,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以适应未来安全护理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护理安全:问题:对策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 ...查看


  • 护理论文题目(参考)
  •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1 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2 "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3 护理教师的伦理道德规范 4 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5 各种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6 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查看


  •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护理学毕业论文选题(1157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
  • ·92· 中华护理杂志2013年1月第48卷第1期ChinJNurs,January2013,Vol48,No.1 ·通知· 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 经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20 ...查看


  • 优质护理论文
  • 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思考 普外科 毛永贤 为贯彻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要求,我院护理部逐渐将优质护理活动从试点转变为全覆盖,即: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 ...查看


  • 病人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 中 南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病人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层 次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 目 录 1 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查看


  • 气管插管病人的固定方法
  • 气管插管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高丽娜 郭海波 [摘要]我院是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收治急危重病人日益增多.意外拔管发生率较前增高, 意外拔管(UEE)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自行将气管插管拔出或气管插管不慎脱落(其中包括 ...查看


  • 输液巡视记录卡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 928 [14] Ya m aguchi A, Goi T, Seki K, et a l . C linical si gnificance of com 2 bined i m m unohist oche m ical detect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