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贵州民间工艺长期处于自发封闭的生产状态,一直不被

人重视。改革开放后,民间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被越来越多

人所认识,身价日益提高,尤以年代久远的民族服饰最为商家青睐,

被大量收藏或收购。正当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还是一片空白

的时候,已经有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贵州,收购了大量的民族服饰,

精美的手工艺品。这种并不正常的商业行为使得大量优秀的民间工

艺品散落于境内外,其中以民族服饰及刺绣、染绘工艺类的流失最

为严重,而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觉。

【关键词】地域性;异化倾向;蜕变与保护

蜡染、银饰、刺绣、挑花、织锦、牙舟陶瓷、萧笛无疑是贵州民

间艺术价值最高、表现力最强的作品,同时也是贵州民间艺术中最

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艺术精品。然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

化的进程严重的冲击着这些民间工艺品。经济社会中,民间工艺的

商品属性进一步增强。在城市的工艺品店,离开乡土的工艺品被肢

解成无数碎片,也背离原初的文化意义,仅仅成为一个可观赏的饰

物。最为典型的是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本与服装浑然一体的银饰、

刺绣、编织等已脱离了服装本生,被化整为零,分割成无数的片段,

装进镜框,挂在墙上。贵州地处西部,尽管由于地理、历史、经济

等因素,传统文化所遭受的冲击相对较弱,但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

展也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形式不容乐观。在进入21世纪的今

天,重新审视和关注传统文化形态之一的民间艺术,认识其价值和

地位,对贵州民间工艺的现状和走向,作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寻求

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使之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正是当前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贵州民间工艺的审美特征

稚拙、质朴并充满夸张相像的艺术风格,丰富的社会功能作用,

同时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构成了其基本特征。

质朴在某种意义上隐含着粗糙的意思。由于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

具等条件的制约,确实存在着材料的粗糙和手工制作的粗糙,这恰

好也是民间工艺的特征之一,粗糙只是表象特征,质朴才是内心感

受。贵州平塘牙舟陶就其制作工艺来讲难免粗放和简单,从制作过

程来看,在塑造形象时,确实不够精致准确,线条也不那么流畅,

釉色斑驳,成品上常沾有泥土甚至手指的印痕。然而正是这些看似

粗糙的工艺,恰好体现了手工制作的温暖,表现出生活本色,甚至

成为一种风格。质朴也意味着简洁,简洁就是一种概括,省去不必

要的细节,突出重点,注重特征。贵州土陶一般造型简略,注重形

体,少装饰纹样,非常单纯,而造型本身也很简洁,同样给人也美

感!

想象与夸张,把平凡的事物加以渲染强调,赋予美好的愿望以满

足审美心理的需求,这正是贵州民间艺术所具备的特质。

苗族的剪纸、刺绣同为一体,只不过使用的材料不同,其风格一

致。从图案的取材来看,丰富多变,有动物、植物、神话传说、英

雄故事等。形象处理上敢于想象,大胆夸张,其纹样的丰富多变可

说是发挥到了极致。如在苗绣中出现的龙的形象就有好多种:龙的

头上有牛角,尾部变成花或宽大的金鱼尾,“飞龙”呈现为鸟状,“人

龙”、“蜈蚣龙”等。苗绣还常把花草、动物、人物集中在一起讲述

一个故事,造型古拙,主题明确。他们把不同环境,不同季节或互

不关联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在织锦工艺中经常出现的适合纹样一般

有中心主体,周围的空间布满花、草或小动物,构图饱满,整体感

很强又富于变化,这与现代图案的结构非常相似。

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自成一体的艺术语言,贵州民

间工艺无论从工艺技巧还是艺术表现来看,都呈现浓烈的乡土气息

和民族精神。造型上的质朴、生动,色彩运用的奔放,大胆的想象

和夸张,加上熟练手工技巧,形成最完美的艺术作品。这不仅只是

形式上的美感,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记录,

是对美的认识与追求。

二、贵州民间工艺的现状

贵州民间工艺正处于由传统进入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渡时

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想要维系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方面

又急于投入现代文明的怀抱,两者之间呈现相互交织和矛盾的状

态。在现代文明生活的强力吸引下,作为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承袭

者的农民兄弟,他们早已想摆脱贫困,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持某一区域的原生态等于某种落后的生活方

式,这常常意味着贫困和困顿。在贵州,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物质财富却相对贫乏,他们急于摆脱贫困,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

幸福生活,而难于顾及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同时,他们还没有清楚

地意识到传统文化艺术也是自己身边潜在的物质财富,因而不惜抛

弃。新一代的农村青年舍弃贫困的农村生活,同时也舍弃了传统的

手工技艺,投入到城市的怀抱。年轻人的大量外流造成了大范围的

传统手工技艺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这种状况还在继续。目前,

年轻姑娘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许多女孩不愿学习织绣已成为普遍现

象,刺绣、染织等手工技艺整体呈下滑的趋势。男性青年更是外出

打工的主力军,一些主要由男性传承的雕刻、陶艺、银饰等技艺更

是出现断层现象。虽然传统生活习俗还在延续,在民族地区婚丧嫁

娶及节庆活动中,仍然离不开盛装服饰,民族服饰还没有到弃之不

穿的程度,也有一些年轻人仍能挑花刺绣,其他手工艺也还在继续

进行,但整个传承情况来看已是今非昔比,前景堪忧。一方面民间

文化的原生环境正在加速变化,源头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民间文化

形态在向社会的流动过程中不断蜕变异化。整个流动变化的过程是

在没有引导、无序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传承保护的机制还未建立。

三、传承与发展

1. 与旅游经济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工艺最容易与旅游相结合,但有利有弊。

主要是因为旅游业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一方面,传统民间工艺品

在转换为旅游商品时,为了迎合市场,或将优秀的手工业品偷工减

料,粗制滥造或开发一些低水平、低俗化的工艺品。往往很多人分

不清哪些是来自民间的艺术品种,哪些是经过现代改良的工艺产

品。另一方面,一些民间工艺作品经过提炼加工,注入时尚元素,

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理念,有时比纯民间作品更受欢迎。对于一般

消费者来说,似乎并不需要懂得什么是民间的、传统的东西,只觉

得好看就行,并不想去研究它的来龙去脉。再说,纯民间的工艺品

因远离时尚,难于被现代人所接受。所以传统民间工艺品要生存、

要发展,必须要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以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如何

继承与发展创新就要求我们要以变通的方式分别对待:传统的,尽

量保持原汁原味,忠实于原生形态,不要随意的改动,即是现在所

说的静态保护;创新的,应吸取民间美术精华,借鉴其材料、工艺

等手法,既保持基本风格,又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使之融入当

今社会。两种方式可以同时并存,互不矛盾,既有利于保护,也利

于传承。一种是文化意义上的承袭,强调精神和内涵,一种是商业

性的开发,注重形式和美感,两者互为补充调节,是切实可行的保

护措施之一。

2. 保持本土文化和多样性

如何保持传统,如何接纳现代,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但有

一点是明确的,提倡和维护文化的多样,处理好原生文化与新时期

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就民间工艺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保

存传统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可在一定区域内保留具有悠久历史文化

价值、典型的文化场域,保持民风民俗,提倡手工劳动,使传承不

被割裂,这样可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时间内维持民间美术传承的

稳定,从而优秀的民间工艺得到保存。

3. 宏扬民族文化,政府有责

对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政府扮演作重要的角色,承担着

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到高度重视,

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手段和措施,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

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在政府主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

积极参与,抢救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行动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影

响,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值得欣喜的是,在2006年5月

公布的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518项入选,

其中民间美术、手工技艺共140项,贵州就有31项入选国家级名

录,排名全国第二,其中以“丹寨蜡染”、“雷山银饰”、“苗绣”、“水

族马尾绣”、“玉屏萧笛”等项目位列其中。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

贵州民间工艺品由于其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

识,因而被大量收购,特别是优秀的民间工艺品越来越少,现在,

想看到几十年前或更早时间技艺精湛的民间工艺品,已经非常困

难,同时由于商业化行为,出现了不少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伪劣的仿

制品,影响了民间工艺品的正常流通。在当前全社会都关注建设的

形势下,提高管理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

和保护,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是当前各级政府重要的一课。“政府

主导,社会参与”明确了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加强政府的导向性,

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宏扬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我们期待着

有一天,在适当的场所能将贵州丰富的民间艺术聚集一堂,为后人

保留一份优秀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钟涛. 苗绣苗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2]杨正文. 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3]杨晓辉. 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贵州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贵州民间工艺长期处于自发封闭的生产状态,一直不被

人重视。改革开放后,民间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被越来越多

人所认识,身价日益提高,尤以年代久远的民族服饰最为商家青睐,

被大量收藏或收购。正当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还是一片空白

的时候,已经有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贵州,收购了大量的民族服饰,

精美的手工艺品。这种并不正常的商业行为使得大量优秀的民间工

艺品散落于境内外,其中以民族服饰及刺绣、染绘工艺类的流失最

为严重,而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觉。

【关键词】地域性;异化倾向;蜕变与保护

蜡染、银饰、刺绣、挑花、织锦、牙舟陶瓷、萧笛无疑是贵州民

间艺术价值最高、表现力最强的作品,同时也是贵州民间艺术中最

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艺术精品。然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

化的进程严重的冲击着这些民间工艺品。经济社会中,民间工艺的

商品属性进一步增强。在城市的工艺品店,离开乡土的工艺品被肢

解成无数碎片,也背离原初的文化意义,仅仅成为一个可观赏的饰

物。最为典型的是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本与服装浑然一体的银饰、

刺绣、编织等已脱离了服装本生,被化整为零,分割成无数的片段,

装进镜框,挂在墙上。贵州地处西部,尽管由于地理、历史、经济

等因素,传统文化所遭受的冲击相对较弱,但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

展也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形式不容乐观。在进入21世纪的今

天,重新审视和关注传统文化形态之一的民间艺术,认识其价值和

地位,对贵州民间工艺的现状和走向,作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寻求

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使之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正是当前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贵州民间工艺的审美特征

稚拙、质朴并充满夸张相像的艺术风格,丰富的社会功能作用,

同时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构成了其基本特征。

质朴在某种意义上隐含着粗糙的意思。由于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

具等条件的制约,确实存在着材料的粗糙和手工制作的粗糙,这恰

好也是民间工艺的特征之一,粗糙只是表象特征,质朴才是内心感

受。贵州平塘牙舟陶就其制作工艺来讲难免粗放和简单,从制作过

程来看,在塑造形象时,确实不够精致准确,线条也不那么流畅,

釉色斑驳,成品上常沾有泥土甚至手指的印痕。然而正是这些看似

粗糙的工艺,恰好体现了手工制作的温暖,表现出生活本色,甚至

成为一种风格。质朴也意味着简洁,简洁就是一种概括,省去不必

要的细节,突出重点,注重特征。贵州土陶一般造型简略,注重形

体,少装饰纹样,非常单纯,而造型本身也很简洁,同样给人也美

感!

想象与夸张,把平凡的事物加以渲染强调,赋予美好的愿望以满

足审美心理的需求,这正是贵州民间艺术所具备的特质。

苗族的剪纸、刺绣同为一体,只不过使用的材料不同,其风格一

致。从图案的取材来看,丰富多变,有动物、植物、神话传说、英

雄故事等。形象处理上敢于想象,大胆夸张,其纹样的丰富多变可

说是发挥到了极致。如在苗绣中出现的龙的形象就有好多种:龙的

头上有牛角,尾部变成花或宽大的金鱼尾,“飞龙”呈现为鸟状,“人

龙”、“蜈蚣龙”等。苗绣还常把花草、动物、人物集中在一起讲述

一个故事,造型古拙,主题明确。他们把不同环境,不同季节或互

不关联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在织锦工艺中经常出现的适合纹样一般

有中心主体,周围的空间布满花、草或小动物,构图饱满,整体感

很强又富于变化,这与现代图案的结构非常相似。

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自成一体的艺术语言,贵州民

间工艺无论从工艺技巧还是艺术表现来看,都呈现浓烈的乡土气息

和民族精神。造型上的质朴、生动,色彩运用的奔放,大胆的想象

和夸张,加上熟练手工技巧,形成最完美的艺术作品。这不仅只是

形式上的美感,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记录,

是对美的认识与追求。

二、贵州民间工艺的现状

贵州民间工艺正处于由传统进入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渡时

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想要维系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方面

又急于投入现代文明的怀抱,两者之间呈现相互交织和矛盾的状

态。在现代文明生活的强力吸引下,作为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承袭

者的农民兄弟,他们早已想摆脱贫困,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持某一区域的原生态等于某种落后的生活方

式,这常常意味着贫困和困顿。在贵州,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物质财富却相对贫乏,他们急于摆脱贫困,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

幸福生活,而难于顾及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同时,他们还没有清楚

地意识到传统文化艺术也是自己身边潜在的物质财富,因而不惜抛

弃。新一代的农村青年舍弃贫困的农村生活,同时也舍弃了传统的

手工技艺,投入到城市的怀抱。年轻人的大量外流造成了大范围的

传统手工技艺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这种状况还在继续。目前,

年轻姑娘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许多女孩不愿学习织绣已成为普遍现

象,刺绣、染织等手工技艺整体呈下滑的趋势。男性青年更是外出

打工的主力军,一些主要由男性传承的雕刻、陶艺、银饰等技艺更

是出现断层现象。虽然传统生活习俗还在延续,在民族地区婚丧嫁

娶及节庆活动中,仍然离不开盛装服饰,民族服饰还没有到弃之不

穿的程度,也有一些年轻人仍能挑花刺绣,其他手工艺也还在继续

进行,但整个传承情况来看已是今非昔比,前景堪忧。一方面民间

文化的原生环境正在加速变化,源头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民间文化

形态在向社会的流动过程中不断蜕变异化。整个流动变化的过程是

在没有引导、无序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传承保护的机制还未建立。

三、传承与发展

1. 与旅游经济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工艺最容易与旅游相结合,但有利有弊。

主要是因为旅游业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一方面,传统民间工艺品

在转换为旅游商品时,为了迎合市场,或将优秀的手工业品偷工减

料,粗制滥造或开发一些低水平、低俗化的工艺品。往往很多人分

不清哪些是来自民间的艺术品种,哪些是经过现代改良的工艺产

品。另一方面,一些民间工艺作品经过提炼加工,注入时尚元素,

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理念,有时比纯民间作品更受欢迎。对于一般

消费者来说,似乎并不需要懂得什么是民间的、传统的东西,只觉

得好看就行,并不想去研究它的来龙去脉。再说,纯民间的工艺品

因远离时尚,难于被现代人所接受。所以传统民间工艺品要生存、

要发展,必须要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以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如何

继承与发展创新就要求我们要以变通的方式分别对待:传统的,尽

量保持原汁原味,忠实于原生形态,不要随意的改动,即是现在所

说的静态保护;创新的,应吸取民间美术精华,借鉴其材料、工艺

等手法,既保持基本风格,又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使之融入当

今社会。两种方式可以同时并存,互不矛盾,既有利于保护,也利

于传承。一种是文化意义上的承袭,强调精神和内涵,一种是商业

性的开发,注重形式和美感,两者互为补充调节,是切实可行的保

护措施之一。

2. 保持本土文化和多样性

如何保持传统,如何接纳现代,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但有

一点是明确的,提倡和维护文化的多样,处理好原生文化与新时期

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就民间工艺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保

存传统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可在一定区域内保留具有悠久历史文化

价值、典型的文化场域,保持民风民俗,提倡手工劳动,使传承不

被割裂,这样可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时间内维持民间美术传承的

稳定,从而优秀的民间工艺得到保存。

3. 宏扬民族文化,政府有责

对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政府扮演作重要的角色,承担着

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到高度重视,

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手段和措施,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

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在政府主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

积极参与,抢救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行动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影

响,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值得欣喜的是,在2006年5月

公布的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518项入选,

其中民间美术、手工技艺共140项,贵州就有31项入选国家级名

录,排名全国第二,其中以“丹寨蜡染”、“雷山银饰”、“苗绣”、“水

族马尾绣”、“玉屏萧笛”等项目位列其中。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

贵州民间工艺品由于其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

识,因而被大量收购,特别是优秀的民间工艺品越来越少,现在,

想看到几十年前或更早时间技艺精湛的民间工艺品,已经非常困

难,同时由于商业化行为,出现了不少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伪劣的仿

制品,影响了民间工艺品的正常流通。在当前全社会都关注建设的

形势下,提高管理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

和保护,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是当前各级政府重要的一课。“政府

主导,社会参与”明确了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加强政府的导向性,

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宏扬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我们期待着

有一天,在适当的场所能将贵州丰富的民间艺术聚集一堂,为后人

保留一份优秀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钟涛. 苗绣苗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2]杨正文. 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3]杨晓辉. 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 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
  • [摘 要]艺术院校过去几十年的培养模式全部是向外看的专业教学方式,曾经的苏联模式.欧美模式和现今的日韩模式充斥着艺术设计领域,外来的优秀理念和设计是非常好的,应该认真学习,但是长时间以来,我们却忽略了自己优秀民族文化元素的魅力,我们很少认真 ...查看


  • 论贵州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
  • 第30卷第4期2012年8月凯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Vol.30No.4 Aug.2012 论贵州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 周 摘 雯 (贵州省文联,贵州贵阳550002) 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 ...查看


  • 贵州省少数民族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 贵州省少数民族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千百年来繁衍生息了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98%.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7个,人口超过10万的有苗.布依.土家等10个 ...查看


  • 贵州施洞苗族银饰发展研究
  • 摘 要:贵州苗族传统银饰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苗族文化生活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且作为当地代表性的旅游商品,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贵州施洞苗族银饰制作工艺,以及银饰的研发和销售渠道的调查和研究,为贵族银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 ...查看


  • 中国舞蹈发展史论文
  • 舞蹈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张懿云 内容简介 原始舞蹈是最古老的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并含有大量原始舞蹈的遗留成份.民间舞蹈伴随着人类劳动而来,正是由于劳动,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习性,由低级走向高级,成为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世界主宰.<吕 ...查看


  • 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
  • 作者:周真刚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7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5)02-0222-04 贵州省地处祖国大西南腹地,自古以来为多民族聚集省份.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除塔吉克族和乌孜 ...查看


  •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安顺市民族师范学校 王成丽 摘 要: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是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下的议题.随着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的不断觉醒,在发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后, ...查看


  •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交流
  • 北 京 电 ⼦子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职业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交流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刘正宏 北 京 电 ⼦子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是一个专业,是一个繁杂 博大的领域.目前子库有: ...查看


  • 畲族三月三传统歌会的衍变
  • 畲族三月三传统歌会的衍变 王雪文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文化站321201) 摘要:畲族三月三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浙江武义三月三畲族歌会活动,不仅是畲族同胞"以歌传情.以歌会友"的节日盛会,同时对弘扬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