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荟]黑格尔对于孔子的评价

对于孔子及其学说,黑格尔投以鄙薄的态度。他说实际上,在孔子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孔子所讲的只是道德常识,“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

儒家经典《论语》也没有多大价值。从内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对君、子对父以及兄弟之间尽义务,“这种义务的实际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从表达形式上看,《论语》充满警句箴言,反复申述,“毫无出色之点”。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尔又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 中国的道德学说是为专制的政治服务的。在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有自由,其他人一律没有自由,一切政令都出自皇帝,“臣民都被看作还处在幼稚的状态”。君臣关系是家庭的放大。“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有人格的个人,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黑格尔还把中国的宗教与专制政治联系在一起考察。他说:“在中国,个人没有独立性,所以在宗教方面,他也是依赖的的,是依赖自然界的各种对象,其中最崇高的便是物质的上天。” 黑格尔把中国宗教当作自然宗教,即崇拜自然物的宗教,“天”是物质性的。他显然接受了龙华民的解释,而不同意莱布尼兹对中国宗教的理神论解释。黑格尔把中国的自然宗教称为“国家的宗教”,并说“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因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举凡一切与自然力量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从他出发。”孔子的道德学说“与这种自然宗教相结合”。

文章提交者:雄猫司令

《大学》错误思想批判2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594880&boardid=1&page=3&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明陈彤指出:

分析这段话时,先要指出,孔子这段话中“格物”的“物”,并非今天说的“物理”的“物”。孔子对自然科学根本不感兴趣,完全无知一个,既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格物”。孔子这里讲的“物”,是除自己之外的别人,就是成语待人接物的“物”。

孔子确实“格”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孔子生长那个时代,社会的人分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或称作君子与小人这样两个尊卑层次,在统治阶级中又分成天子、诸侯、大夫、士这样四个层次,在诸侯中再细分出公侯伯子男这样五个层次。孔子的脑子里,这样的尊卑层次是天命所定,尊贵的永久尊贵,贫贱的永久贫贱。处在低层次的君子只有格物致知、正心修身明明德,才可能获得上天青睐,晋身到尊贵者更高行列去。

孔子在这段话中,给读书人定的目标就是扬名天下。为了把话说得好听点,改作“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错误:孔子认为“德”和“名”是一致不可分的,有德就有名,有名就有德。有至高的名,就有至高的德。他在《中庸》里甚至于认为,像周武王那样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政治地位的人,是至诚至德修来的。这就有巨大的欺骗性。孔子就是这样为统治阶级粉饰,欺骗读书人和普通百姓的:如果他们感觉命运不好,那不该怨天尤人,要自责诚意、正心、修身不够。即使在今天,揭穿孔子这类欺骗具有重大的意义。

接着孔子教给读书人如何能做到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法也是错误的。任何一个读书人,如果把孔子的无知说教当作真理,照他说的那套去“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想达到治国平天下,那是做梦。孔子误导读书人两千多年!

能做上大官的,一般是两类人,一类是有权势背景的,皇上要重用他或宰相极力要推荐他,他即使没多大本领也能做上大官的。另一类必是从社会底层打拼出来的,这些人要出成绩、更要善于领会权势者的意图,意诚呀心正呀有个屁用!赵高意诚了吗?秦桧意诚了吗?

至于打下江山的君王,更不靠至善至诚,全靠见识谋略和用人。刘邦、刘裕、赵匡胤、朱元璋,那个是读书修身修出来的?刘邦是混迹江湖混出来的,刘裕和赵匡胤是从赌场混出来的,朱元璋是造化和尚混迹出来的。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必是从社会大学锤炼出来的。

就是民主国家竞选总统,也不靠什么至诚至善那一套,他只要不做犯法的事就比各自的本领了。

孔子的那些事—搞笑版

本文以轻松诙谐的口吻介绍一个幽默有趣的好老头----孔夫子,以破除过去几十年对老夫子的误解,还原我国历史上一个真实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祖上也曾阔过。孔子的远祖乃是前朝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孔子先祖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国,也算是诸侯之家,名门之后。

只是后来因为宋国内乱,孔子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几世待考)避难到了鲁国,丢失卿位而降为士这个级别。

孔子的老爸是个武士,长得孔武过人,年轻时娶了个老婆施氏,但施氏很不争气,接连生了九个女儿,孔子老爸很是生气,于是又娶了个小老婆,终于生了个儿子,不过不是孔子,而是大哥伯尼。

伯尼的脚生来就有毛病,孔子老爸很失望,于是又娶了颜征(在),也就是孔子的老妈。

那一年,孔子老爸已经66岁了,而颜征(在)才20岁(也有说16岁的)。老夫少妻,古而有之,所以现代很多人对于某个八十多的著名人士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娘子的表示愤慨,那一定是心理嫉妒,要不就是不了解中国古代的先例。

估计是在婚娶方面做的不合礼仪,孔子老爸老妈的结合居然被史记称为所“野合”,倒使得后来一些心理不纯洁的人对此事浮想联翩。

由于孔子老爸是武士,身体大概相当不错,于是在公元前551年,也就是在2557年前(以公元2006年算),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虽然当时比较失败)-----孔老夫子诞生了。

后人有人拍马屁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也就是说孔老夫子出生前,大家出门都打着火把或者手电筒,这个马屁比较厉害,这和我们建国初某大领袖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有得一比-----敢情中国老百姓原来都是跪着的。

经过后来研究者的文物发掘,发现老夫子的档案里是这样记录的:

籍贯:山东曲阜;

家庭出身:士一级贵族(注:没落的);

信仰:儒学;

曾用名:孔夫子、孔老二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名字的来历是因其老爸老妈为生子曾祈祷于尼丘山上,于是取名丘,字仲尼是因为排行老二。

据说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大家都叫他长人,家乡的人都以为其怪异。根据有关考古学家和计量学家的联合攻关,现在得出结论,孔子的身高应该在两米以上,至于有没有超过姚明,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有关专家正准备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请大家继续关注云云。

如此看来,孔子的相貌体魄倒是得了老爸的基因,好象后来他有个九世孙也身高九尺六寸,在那个营养并不丰富的年代里,这是比较罕见的。

由此可见,现在的小巨人姚明说不定和孔父子有一定的关系,说不定是孔子的N世孙什么的(待考)。

孔子虽说家里还挂个贵族头衔,但他小时候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基本也是个苦出身,按建国后划分成分的标准,其实应该划到城市贫民的成分。

正是因为这个成分没有划好,搞得孔子后来被拉出来批斗,就是后来的批林批孔运动,所以说,对于阶级成分的划定问题一定要认真严肃的对待,不然会有灭顶之灾。

当然,话说回来,孔老夫子被批斗纯属冤假错案,老头后来去找有关部门讨说法,要求补发文革时期的工资,但有关权威部门的回答是,老夫子你也别喊冤,你也不想想,在那个年代里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这都像你这样来闹,那怎么行?稳定压倒一切,您还是回吧。

孔子3岁的时候老爸就死了,也没有留下什么书面遗嘱给孔子,大老婆施氏迫害两个小老婆,大哥伯尼的老妈被迫害致死,有关部门听之任之,也没有追究其家庭虐待罪,(也可能是因为争夺遗产制造的故意杀人罪,待考)。

孔子老妈没办法,只好带着伯尼和仲尼移居曲阜阙里,生活十分艰难,孔子小时候也是吃了很多苦头,后来他无意中在人民公厕里捡到一本叫《水煮春秋》的小册子,终于深刻的认识到,人不能总做食物链的底端,要想成为人上人,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学好知识了就可以做官(学而优则仕),做了官也可以做公司的高管,那时候开宝马,住别墅,包二奶,日子过得别提多惬意了。

有了这个伟大理想后,孔子于是在15岁开始发奋读书,学习进步飞快。只是17岁时候老妈又死了,孔子生活窘迫。

有一天孔子在街上闲晃时听说鲁国公司总经理季氏大夫宴请士一级的贵族,孔子一听乐了,心想我也是这个级别,于是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想去赴宴,由于没有按宴会的规定穿西装打领带,被季氏手下的实权派部门经理阳虎拦住不让进,还被取笑了一番,说什么我们老总请的是贵族,VIP客户,You Know?你穿个拖鞋,一看就是年收入在3万以下的穷人,走走走,该干吗干吗去。

这次未能赴宴让孔子很受打击,这个阳虎良心实在是大大的坏了,搞得孔子50岁以前在鲁国一直郁郁不得志,一直到阳虎被鲁国公司以职务侵占罪开除,孔子才得以进入公司任职。

为什么阳虎讨厌孔子,一直不得其解,但史书上说有一次孔子过匡国,因为阳虎曾经害过匡人,其国人看见孔子长得像阳虎,结果把孔子当成阳虎加以围困,差点要了孔子的小命。

孔子19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宋国女子做老婆,次年生了儿子孔鲤,据说是因为鲁国公司董事长昭公赐了鲤鱼给孔子,于是他给儿子取名孔鲤。

这样,孔子在20岁的时候就老婆孩子都有了,有人说孔子结婚生子都违反了计划生育,应该扣发晚婚晚育奖金。

其实当时战乱不断,古代人寿命又短,孔子结婚生子倒也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相反应该提倡,如后来某个伟大领袖说的,人大力量大嘛!

孔子有了老婆孩子后,就开始上网找工作养家糊口。最开始他上的是我要工作(51job.com),找了一份仓库管理的工作,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国际认可的大学文凭,老板给的待遇是包吃包住一个月800块。(鲁国因为是东部经济开发特区,开放搞活,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当时最低工资标准是700块)过了一年孔子觉得待遇不好,于是上智联招聘(3w.zhilian.com)换了份工作做畜牧管理,相当于孙悟空当年的弼马温的角色。

总而言之,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工作不好找,做来做去都是基层工作,工资还低,只能养活老婆孩子,根本就供不起买房的贷款。

所以老夫子后来自嘲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看到这里,文章主人我说不得忍不住要语重心长的告诉各位,国际认可的文凭和工作经验是多么的重要,现在很多大学生喊找不到工作,能怪谁呢,谁让你进的不是牛津、剑桥,哪怕是京师大学堂(注:后来的北京大学)也行啊,人家不是说自己排名世界第十一吗?

何况没有工作经验,总不能叫用人单位边出工资边帮你做培训啊?从老夫子年轻的这些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老人家是没有脱离劳动人民本色的,说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完全是造谣。

孔子和一般老百姓不一样的是,他在工作之余喜欢鼓搞学问,买了几本什么《黑厚学》《孙女兵法》啊什么的,成天琢磨怎么能混到公司高管的位置。

由于当时大学还没有扩招,高考竞争非常激烈加上还要收费,孔子没钱付高额的学费,只好长期参加自学考试,专业是古代的礼制官制(毕业拿政治学学位),但夫子对文学哲学等学科也有浓厚的兴趣,27岁的时候还曾自费向当时该学科的国际知名的学术牛人剡子当面请教过,这件事父子在自己的博客里大加吹嘘,可惜没有留下一张合影,所以后人认为夫子不过是参加了由剡子主持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举手问了一个问题而已。

孔子另外一个爱好就是经常在BBS上发帖子,高谈阔论如何治理国家,(听说是猫眼看人(3W. club.cat898.com),也有说是强国论坛(3W. bbs.people.com),还有说是在www.imagegarden.net/bbs百草园上的,待考)。

在网上孔子发现很多人也求学无门,好为人师的他于是在当时的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办了自己的学校(时年30岁),自主创业,很受政府的支持,孔子也经常被什么第一财经、经济频道是什么的请去讲创业经验,在各国也开始小有名气。

孔子那些事(中)--来自网络

30岁后,孔子自学已经15年了,小有所成,三十而立,正好那年旁边的大公司齐国董事长景公到鲁国公司进行工作访问,景公因为经常在BBS上浏览到孔子发的帖子,对孔子慕名已久,于是邀请孔子一起到避风堂喝茶,大谈特谈国家治理和称霸的事情,相谈甚欢,这为孔子在春秋时期各大公司经理层里扩大知名度很有好处,也是给孔子私人学校扩大招生做了广告。

过了几年之后,孔子的私人学校已经颇具名气,连鲁国副总孟孙氏大夫也打发他的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里学礼,借此机会,孔子和南宫敬叔申请国家公派留学,到周朝歌向当时的学术泰斗老子进修礼,并向苌弘进修乐,获得礼学和乐学双料荣誉博士回国(已经经过朝歌国际教育合作社认证,查明不是海外克来登野鸡大学,认证费用1000块,欢迎广大海龟致电zai-ni-mei-shangliang查询相关业务),也算是个海龟派。

由此,孔子基本奠定了在春秋学术界的地位,国际上都称之为儒家,其所办私人学校也开始人气鼎盛,俨然有邻国早稻田大学般的气势。

正当孔子想学而优则仕的时候,鲁国公司发生内乱,董事长昭公和公司老总大夫季平氏、两个副总孟孙氏、叔孙氏闹翻,结果昭公被赶出公司,跑到了齐国,正好孔子也在齐国访问学习,于是有机会得见齐国公司董事长景公,并带了主题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商业计划书,很是受景公赏识并准备新成立一个子公司让他大展宏图,可惜被公司的大夫晏婴副总作梗未能得偿所愿。

所以说小人到处都有,想往上爬一定要和小人关系搞好,不然随便两下就栽了。

孔子还百思不得其解呢,怎么这么好的计划书会被否决了呢?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这个商业计划书是非常成功的,被后人沿用了近两千年,可惜当时的知识产权保护没做好,老夫子也不知道向谁去讨版税----要是生在美国就好了,人家可是经常挥舞知识产权大棒的,看人家版权保护得多好,谁让俺生在发展中国家呢?

不过孔子还是很努力的,他在齐国继续进修音乐,史书上说他“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当时很是为齐国人所称道。

同时期,孔子还借吴公子去世的机会,亲自前往观看葬礼,也算是实地考察。公正的说,孔子这老头在学术上是认真严谨的,他的学术成就和他的好学钻研是分不开的。四十岁后,孔子自谓“不惑”,俨然已是当时春秋国际学术界的牛人了。

虽然孔子学问做得好,书也教得好。可孔子这老头最感兴趣的还是做大官和公司高管,到春秋各大公司里弄个副总什么的干干,只可惜当时小人太多,孔子一直是郁郁而不得志。

就连在老家鲁国公司,也一直不得任用。当时鲁国公司的实权派还是那个部门经理阳虎,孔子因为少年时被他欺辱,对阳虎在心理上一直有障碍,甚至阳虎鉴于孔子的名气邀请他去公司任职的时候,也被他模棱两可的加以推却。

这里有个小插曲,就是阳虎想面试一下孔子,于是给孔子送了乳猪肉,想让孔子去回谢时面试他,但孔子不想见他,于是故意挑了阳虎出门的机会去回拜,谁知道回来路上两人碰上了,于是阳虎叫住他说,说你“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孔子说:“不可”。阳虎又问,“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孔子说:“不可。”翻译过来就是说,孔夫子你身怀绝学,但你自己国家搞不好的时候你却不出力,你喜欢从政当却老是贻误时机,称不上仁智啊,孔子没有话说,只好自嘲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上辩解说,孔子是因为看不惯当时“陪臣执国命”,所以“富贵而不义,于我如浮云”,但我说不得揣测孔子其实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知道阳虎一贯看他不起,心理上对阳虎有抵触,所以不愿意到阳虎手下为任职。于是孔子这老头抱着待价而沽的心态,在等待好机会的来临。

老夫子于是等啊等,老是等不到好机会,也开始心里发躁,几乎犯下大错。公山弗扰以费邑叛,邀请孔子去做老总,孔子心动了就想去看看。

弟子路听了很不高兴的说,老师您至于吗,现在还没到穷途末日的地步吧,为什么要到公山这样小小的乱党那里去做老总?那公司小还不说,名声不好,早被纪委盯上了!您这样做岂不是违背自己理念,降了自己身价?

孔子说,人家用我是看得起我,我去了后就一定能治理得像东周一样的和谐社会了!最后还是想明白这样的叛党和自己的理念不符合,没有去,不然必为人诟病。

还有一次佛肸叛,孔子又想去,还是子路拦住,孔子发牢骚说,我难道是个匏瓜,只能挂着看却不能吃的摆设?

后来看子路还是比较英明,这样的小叛党果然没有气候,孔子要去了就会很难看了。所以说,孔子这老头也的确是官迷心窍,还经常沉不住气,这一点居然还不如有勇无谋的子路。

终于等到阳虎被赶出鲁国公司,孔子才算有了机会,在51岁的时候被任命为鲁国中都宰,一年后就升为小司空,紧接着又升为大司寇,真可谓是坐上了直升机般一路高升,手下弟子们也纷纷出仕为官,一时间可谓是春风得意。

孔夫子在鲁国外交上也取得胜利,迫使齐国归还了所占领的土地。在孔子的谋划下,采取了堕三都的政策,也就是要削减各副总大夫下面部门经理的势力,防止像杨虎这样的陪臣篡权,只可惜没能完全成功。

而齐国在外交上失败后,害怕鲁国强大,于是向鲁国公司高层行使美人计,送了80个如花似玉的美女给鲁国,当时的经理层很快被糖衣炮弹打中,个个迷恋女色,不理政事,这宣告了当时的副总季氏大夫和孔子的政治蜜月结束。

孔子没办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只好辞去官职,开始周游列国各大公司,另谋高就。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美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英雄难过美人关,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

丢了鲁国公司的饭碗后,孔子本以为以自己的学历和资历在其他公司里找个高管的职位应该不难,谁知道当时因为公办和私立学校太多,各大学校都进行了严重扩招,就业机会严重之严重不足,加上当时利益集团相互勾结,任人惟亲,找工作就是找关系,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比比皆是,所谓博士生还可以抖一抖,硕士生满街走,本科生不如狗,加上孔子的那套理论完全不适合乱世,所以孔子和他的团队在春秋时期的各大公司屡屡碰壁,在外面呆了十几年,也没有捞到一个高管的职位。

刚开始出去的时候还好,到了卫国公司,董事长灵公考虑到孔子曾经是鲁国公司的高管,于是给了他同样的待遇,年薪是6万俸栗。但是没有实权,也没事情可做,还有人在灵公面前打小报告。

孔子混不下去,只好找到下家陈国公司,在路过匡地的时候,被人误认为是阳虎(据说是阳虎因为贩卖假奶粉制造大头娃娃被匡人追杀,待考),被匡人围困差点要了老命,孔子说破嘴皮都没用,匡人非要孔子赔偿损失,没办法,孔子只好用DNA测试才得以逃脱。

经过蒲地的时候又遇到了当地叛乱,又被围困,几经过周折又返回卫国。回到卫国后,因为听说卫灵公的宠妾南子可以帮助跑官,于是偷偷去见了这个名声极其不好的女人,这件事情被新闻媒体特别是天涯社区(www.tianya.cn)大肆炒作,跟帖者超过100万,芙蓉姐姐嫉妒得要命,S型把腰都快拗断了。大家的热情就像对待后来人们对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桃色事情一样,茶余饭后必说孔子和南子,有些很八卦的娱乐记者还天天蹲在孔子家门口,狗崽队的说法油然而生。。不过这事让子路很不高兴,认为孔子行为很不检点,急得老头赌咒发誓说自己是清白的,如有猫腻,天打五雷轰。唉,有的事情啊,你越想表白就越说不清楚,还不如不说。所以老夫子后来的经验之谈就是,“天下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说到这里,孔子的弟子也只有子路敢直面批评孔子,这师徒俩也颇有意思。子路只比孔子小9岁,长得孔武过人,性格耿直,是那种动不动就挥拳头的那种粗人。

最开始的时候子路看不惯孔子作法,故意弄了个鸡冠头(是不是和贝克汉姆的一样有待考察)去陵暴孔子,孔子很狡猾,弄了些礼数把子路搞得七晕八素,最后被孔子收服,从此死心塌地的跟着孔子走南闯北。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夫?”孔子说,“义为之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一下就把子路说得心服口服。

孔子对这个弟子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取笑子路头脑简单,“片言可以折狱,子路是也”!但对于子路的气质还是很欣赏的,他说能够穿着破衣服和穿着皮袍子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耻辱的,也只有子路了。

子路身体强壮,性格粗鲁,生性活泼爱动,特别喜欢和夫子出去旅游,在春秋各国旅行最和子路胃口了。

话说回来,有子路这样的人和孔子在一起,的确对敌人有震慑作用,孔子说,自从有了子路,“恶言不闻于耳”,大概意思是有子路这样的粗人护驾,其他人不敢乱说闲话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子的学生里面,也就子路做到了亦师亦友,敢于在孔子面前提出批评。相比而言孔子虽然也算有趣,但子路的色彩好像更加丰富一点。子路一直擅长的军事,最后也是作为将军死在卫国内乱中,比孔子早一年死的。

第 51 楼

孔子那些事(下)

自打鲁国公司辞职后,孔子和他的团队一直没找到好的工作,在鲁卫间折返了几个来回,处境十分尴尬。59岁的时候,孔子好不容易再次得到卫国灵公的垂青,问他怎么打仗(问阵于孔子),可惜孔子没把握这个机会,很直白的说自己不会打仗,只会作礼。

于是灵公第二天就没拿正眼神看他了,“色不在孔子”,孔子很是尴尬,只好灰溜溜的离开卫国去宋国,也就是自己祖先的国家。

谁知道到了那里更糟糕,本来在一棵大树下讲讲学,做做宣传,造造声势,吸引一下新闻媒体的注意,说知道惹怒宋国司马恒这一介武夫,一个比子路还要粗的粗人,把树都给拔了去,大有加害之意,孔子大骇,赶紧乔装打扮逃出宋国。

夫子辞职后在各国游荡了5年,离开宋国已经60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心态相对转好。这次孔子是准备带领他的团队经郑国去陈国,没想在郑国都城和弟子失散,于是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找寻,结果被人嘲笑,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子贡去找孔子,有人就告诉他说,有个人站在东门外,额头长得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呢像我们宰相子产,但腰一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然如丧家之犬”,后来子贡对孔子实话实说,老头听了后呵呵大笑,说:“比喻我的样子倒没什么,只是形容我像条丧家之犬,真的是形象,很形象”!(累累然如丧家之犬,然也!然也!)

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呆了三年,没有任何收获,加上陈国治安不好,飞车党非常厉害,还经常发生敲头撞车事件,孔子只好带领他的团队去蔡国,但因为战乱不断,孔子在陈蔡之间往返了好几回,不得脱身。

在路上,又因为和弟子走散而被荷条丈人嘲笑。当时子路想孔子在各国来来回回为当地的旅游事业做出了贡献,也应该算是名人了,所以就直接问老农看见孔老夫子没有,谁知道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夫子?”(想必夫子在当时应该是高级知识分子,相当于现在的学术牛人,至少是教授研究员的级别)只顾自己干活根本不理会子路,让子路很是尴尬。

最糟糕的是在陈蔡之间,孔子好不容易通过弟子的努力,拿到楚国大公司的聘书,可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子因在他们那里受到冷遇,到了楚国这样的大公司会兼并他们公司,于是派人把孔子等人围困了起来,绝粮七日,走不出去,弟子很多生病了,孔子为鼓舞士气,还每日照常弹琴讲课,娱乐娱乐,谁知道子路憋不住火气,说“君子也有穷途末路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大怒,团队几乎要瓦解。

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相救到了楚国,夫子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可惜运气不佳,楚国董事长没多久就挂了,孔子团队又为楚国公司高管所不容,最后只好返回了卫国。

不过这些年游历下来,弟子们受到了锻炼,很多弟子也开始被一些公司看中,比如有若被鲁国公司任用,在和吴国公司战斗中立功,也算是集体的功劳。

68岁那年,孔子还呆在卫国,不过情况有了转机,弟子冉有作为鲁国将领和齐国作战获胜,公司老总季康子问冉有哪里学的指挥才能,冉有说从孔子那里学来的,(虽然我说不得找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发现孔子曾经教授军事这门学科),但这次季康子相信了冉有,于是持币而迎孔子,于是经过了14年的游历后,孔子终于风光回国,但此时已是个68岁的老头了。

尽管孔子回了国,但毕竟年纪已经大了,也没有被重用,而是尊为国老,也就相当于改革开放前期某大人设的中央顾问委员会之成员来发挥余热,并无实权,好在这时候的孔子也不在意仕途了,而是继续从事教育和并喜欢上了整理古代书籍的工作。

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诗》、《书》、《礼》、《乐》、《易》、《春秋》,皆出孔门,通过这些课题,倒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术新人,如子游、子夏、子木(孔子传《易经》给了他)等,总也算学术上后继有人。

这些书后来都整理出版,大卖特卖,再版了N次。只可恨儿子孔鲤在老头69岁时先孔子而去(孔鲤儿子子思作《中庸》),而后一年,悟性很高的颜渊,也是被他寄以厚望的学术接班人,英年早逝,当时只有29岁,这让老头很是心痛,连呼“天丧予!天丧予”!再后一年,鲁国射猎获麒麟,老头说这不是好兆头,“吾道穷矣!”。又过了一年,卫国乱,时任军事将领的子路在对叛党的斗争中遇害,孔子很是悲痛。

在子路遇害第二年,孔子患病,子贡来见,老头说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两柱间(殷人死葬在两柱间),估计不是好兆头,果然七日后不愈而卒,享年73岁。

孔子死后,弟子自动为之守墓三年,三年后诀别分散四方,传播儒家学说。子贡为之守墓6年方离去。有的弟子不愿意离去,而是围着孔子墓而居,加上当地的鲁人几有百十家,这就形成后来的孔子故里。

孔子死后,弟子们甚至把一个长得像孔子的弟子当成孔子来敬奉,可惜这位老兄后来解答不出弟子的问题而被轰了下去。看来造神运动古来就有啊,孔子的弟子倒有几分超女的粉丝味道。

传说孔门弟子三千,学成六艺毕业拿到文凭的有七十七人(有名有姓),如比较知名的有子路、子贡、子渊、冉求、子若、子骞、子禽、子张、子长、子思、子容、仲弓等。

当然,孔子也有糟糕的学生,如宰予(子我,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佳)。宰予能言善辩,刚开始倒很得孔子欢心,只是其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一次孔子发现宰予白天睡大觉(宰予昼寝),孔子很生气,说:“朽木不可雕也,烂泥扶不上墙”!这个典故说的就是宰予。后来果然得到验证,宰予后来做了临淄大夫,和田常一起作乱,结果被夷其族,孔子羞于提及此人是自己弟子。

孔门弟子中历史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子贡(端木赐),其以能说会道的外交才能而闻名,曾经纵横各国,做成了保鲁、乱齐、助越王勾践破吴王夫差的大事,十年间导致五国局势大变。

子游、子夏长于文学,后来也开馆授学。有一个叫谵台灭明(子羽)的弟子,长相丑陋,孔子不喜欢,以为才薄,后来倒很有出息,为政公明,治学严谨,从弟子也有三百人。

孔子后来叹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老头还是很有勇气做自我批评的。

有个弟子叫樊迟,曾向孔子学稼(学种田),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问学圃(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出去后,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怎么尽问些低下的东西,我开的又不是农业大学,我开的是做官的学校。

看来隐者荷条丈人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是有一定道理。孔子弟子中甚至有父子皆为弟子的,如子渊父子和曾参父子,这也足见孔子教学之魅力。

孔子弟子及附近鲁人后围绕孔子墓建了孔庙,收藏孔子的衣冠琴车书,祭之二百年不绝,这为后来当地的旅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后世很多过了科举考试的公务员都先到孔庙祭奠后,然后才去上任。老夫子由于主张述而不作,孔子的弟子就把当年夫子发在BBS上的言论汇编成册,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如今读来,果然字字经典,没看过的同志一定记得买本回去,上厕所的时候拿出来读几句,就会发现现在很多的成语典故就是来至于老夫子当年的帖子。

如此说来,孔夫子立言立德,真算得上是万世宗师啊。

后来《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说,古代那些君王贤人也算多了,但也就当时荣耀,死后就默默无闻了,但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天下做学问的人都以孔子为宗师,可谓是圣人了!

孔子的确是个很可爱的老头。掩卷长思,如今中华大地,人皆信仰缺失,心灵空洞无所依靠。经过文革荒漠和改革开发的无所挑选,外来文化对国人也是屡加侵袭,但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和信仰体系无所建树,看来能救赎国人心灵的,还是要从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着手,或许,我们在纷纷扰扰中,沉下心来,读读《论语》,或可以宽裕心境,抚慰国人千千万万颗无依无靠的沧桑心灵。

对于孔子及其学说,黑格尔投以鄙薄的态度。他说实际上,在孔子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孔子所讲的只是道德常识,“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

儒家经典《论语》也没有多大价值。从内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对君、子对父以及兄弟之间尽义务,“这种义务的实际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从表达形式上看,《论语》充满警句箴言,反复申述,“毫无出色之点”。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尔又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 中国的道德学说是为专制的政治服务的。在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有自由,其他人一律没有自由,一切政令都出自皇帝,“臣民都被看作还处在幼稚的状态”。君臣关系是家庭的放大。“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有人格的个人,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黑格尔还把中国的宗教与专制政治联系在一起考察。他说:“在中国,个人没有独立性,所以在宗教方面,他也是依赖的的,是依赖自然界的各种对象,其中最崇高的便是物质的上天。” 黑格尔把中国宗教当作自然宗教,即崇拜自然物的宗教,“天”是物质性的。他显然接受了龙华民的解释,而不同意莱布尼兹对中国宗教的理神论解释。黑格尔把中国的自然宗教称为“国家的宗教”,并说“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因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举凡一切与自然力量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从他出发。”孔子的道德学说“与这种自然宗教相结合”。

文章提交者:雄猫司令

《大学》错误思想批判2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594880&boardid=1&page=3&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明陈彤指出:

分析这段话时,先要指出,孔子这段话中“格物”的“物”,并非今天说的“物理”的“物”。孔子对自然科学根本不感兴趣,完全无知一个,既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格物”。孔子这里讲的“物”,是除自己之外的别人,就是成语待人接物的“物”。

孔子确实“格”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孔子生长那个时代,社会的人分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或称作君子与小人这样两个尊卑层次,在统治阶级中又分成天子、诸侯、大夫、士这样四个层次,在诸侯中再细分出公侯伯子男这样五个层次。孔子的脑子里,这样的尊卑层次是天命所定,尊贵的永久尊贵,贫贱的永久贫贱。处在低层次的君子只有格物致知、正心修身明明德,才可能获得上天青睐,晋身到尊贵者更高行列去。

孔子在这段话中,给读书人定的目标就是扬名天下。为了把话说得好听点,改作“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错误:孔子认为“德”和“名”是一致不可分的,有德就有名,有名就有德。有至高的名,就有至高的德。他在《中庸》里甚至于认为,像周武王那样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政治地位的人,是至诚至德修来的。这就有巨大的欺骗性。孔子就是这样为统治阶级粉饰,欺骗读书人和普通百姓的:如果他们感觉命运不好,那不该怨天尤人,要自责诚意、正心、修身不够。即使在今天,揭穿孔子这类欺骗具有重大的意义。

接着孔子教给读书人如何能做到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法也是错误的。任何一个读书人,如果把孔子的无知说教当作真理,照他说的那套去“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想达到治国平天下,那是做梦。孔子误导读书人两千多年!

能做上大官的,一般是两类人,一类是有权势背景的,皇上要重用他或宰相极力要推荐他,他即使没多大本领也能做上大官的。另一类必是从社会底层打拼出来的,这些人要出成绩、更要善于领会权势者的意图,意诚呀心正呀有个屁用!赵高意诚了吗?秦桧意诚了吗?

至于打下江山的君王,更不靠至善至诚,全靠见识谋略和用人。刘邦、刘裕、赵匡胤、朱元璋,那个是读书修身修出来的?刘邦是混迹江湖混出来的,刘裕和赵匡胤是从赌场混出来的,朱元璋是造化和尚混迹出来的。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必是从社会大学锤炼出来的。

就是民主国家竞选总统,也不靠什么至诚至善那一套,他只要不做犯法的事就比各自的本领了。

孔子的那些事—搞笑版

本文以轻松诙谐的口吻介绍一个幽默有趣的好老头----孔夫子,以破除过去几十年对老夫子的误解,还原我国历史上一个真实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祖上也曾阔过。孔子的远祖乃是前朝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孔子先祖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国,也算是诸侯之家,名门之后。

只是后来因为宋国内乱,孔子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几世待考)避难到了鲁国,丢失卿位而降为士这个级别。

孔子的老爸是个武士,长得孔武过人,年轻时娶了个老婆施氏,但施氏很不争气,接连生了九个女儿,孔子老爸很是生气,于是又娶了个小老婆,终于生了个儿子,不过不是孔子,而是大哥伯尼。

伯尼的脚生来就有毛病,孔子老爸很失望,于是又娶了颜征(在),也就是孔子的老妈。

那一年,孔子老爸已经66岁了,而颜征(在)才20岁(也有说16岁的)。老夫少妻,古而有之,所以现代很多人对于某个八十多的著名人士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娘子的表示愤慨,那一定是心理嫉妒,要不就是不了解中国古代的先例。

估计是在婚娶方面做的不合礼仪,孔子老爸老妈的结合居然被史记称为所“野合”,倒使得后来一些心理不纯洁的人对此事浮想联翩。

由于孔子老爸是武士,身体大概相当不错,于是在公元前551年,也就是在2557年前(以公元2006年算),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虽然当时比较失败)-----孔老夫子诞生了。

后人有人拍马屁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也就是说孔老夫子出生前,大家出门都打着火把或者手电筒,这个马屁比较厉害,这和我们建国初某大领袖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有得一比-----敢情中国老百姓原来都是跪着的。

经过后来研究者的文物发掘,发现老夫子的档案里是这样记录的:

籍贯:山东曲阜;

家庭出身:士一级贵族(注:没落的);

信仰:儒学;

曾用名:孔夫子、孔老二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名字的来历是因其老爸老妈为生子曾祈祷于尼丘山上,于是取名丘,字仲尼是因为排行老二。

据说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大家都叫他长人,家乡的人都以为其怪异。根据有关考古学家和计量学家的联合攻关,现在得出结论,孔子的身高应该在两米以上,至于有没有超过姚明,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有关专家正准备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请大家继续关注云云。

如此看来,孔子的相貌体魄倒是得了老爸的基因,好象后来他有个九世孙也身高九尺六寸,在那个营养并不丰富的年代里,这是比较罕见的。

由此可见,现在的小巨人姚明说不定和孔父子有一定的关系,说不定是孔子的N世孙什么的(待考)。

孔子虽说家里还挂个贵族头衔,但他小时候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基本也是个苦出身,按建国后划分成分的标准,其实应该划到城市贫民的成分。

正是因为这个成分没有划好,搞得孔子后来被拉出来批斗,就是后来的批林批孔运动,所以说,对于阶级成分的划定问题一定要认真严肃的对待,不然会有灭顶之灾。

当然,话说回来,孔老夫子被批斗纯属冤假错案,老头后来去找有关部门讨说法,要求补发文革时期的工资,但有关权威部门的回答是,老夫子你也别喊冤,你也不想想,在那个年代里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这都像你这样来闹,那怎么行?稳定压倒一切,您还是回吧。

孔子3岁的时候老爸就死了,也没有留下什么书面遗嘱给孔子,大老婆施氏迫害两个小老婆,大哥伯尼的老妈被迫害致死,有关部门听之任之,也没有追究其家庭虐待罪,(也可能是因为争夺遗产制造的故意杀人罪,待考)。

孔子老妈没办法,只好带着伯尼和仲尼移居曲阜阙里,生活十分艰难,孔子小时候也是吃了很多苦头,后来他无意中在人民公厕里捡到一本叫《水煮春秋》的小册子,终于深刻的认识到,人不能总做食物链的底端,要想成为人上人,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学好知识了就可以做官(学而优则仕),做了官也可以做公司的高管,那时候开宝马,住别墅,包二奶,日子过得别提多惬意了。

有了这个伟大理想后,孔子于是在15岁开始发奋读书,学习进步飞快。只是17岁时候老妈又死了,孔子生活窘迫。

有一天孔子在街上闲晃时听说鲁国公司总经理季氏大夫宴请士一级的贵族,孔子一听乐了,心想我也是这个级别,于是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想去赴宴,由于没有按宴会的规定穿西装打领带,被季氏手下的实权派部门经理阳虎拦住不让进,还被取笑了一番,说什么我们老总请的是贵族,VIP客户,You Know?你穿个拖鞋,一看就是年收入在3万以下的穷人,走走走,该干吗干吗去。

这次未能赴宴让孔子很受打击,这个阳虎良心实在是大大的坏了,搞得孔子50岁以前在鲁国一直郁郁不得志,一直到阳虎被鲁国公司以职务侵占罪开除,孔子才得以进入公司任职。

为什么阳虎讨厌孔子,一直不得其解,但史书上说有一次孔子过匡国,因为阳虎曾经害过匡人,其国人看见孔子长得像阳虎,结果把孔子当成阳虎加以围困,差点要了孔子的小命。

孔子19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宋国女子做老婆,次年生了儿子孔鲤,据说是因为鲁国公司董事长昭公赐了鲤鱼给孔子,于是他给儿子取名孔鲤。

这样,孔子在20岁的时候就老婆孩子都有了,有人说孔子结婚生子都违反了计划生育,应该扣发晚婚晚育奖金。

其实当时战乱不断,古代人寿命又短,孔子结婚生子倒也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相反应该提倡,如后来某个伟大领袖说的,人大力量大嘛!

孔子有了老婆孩子后,就开始上网找工作养家糊口。最开始他上的是我要工作(51job.com),找了一份仓库管理的工作,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国际认可的大学文凭,老板给的待遇是包吃包住一个月800块。(鲁国因为是东部经济开发特区,开放搞活,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当时最低工资标准是700块)过了一年孔子觉得待遇不好,于是上智联招聘(3w.zhilian.com)换了份工作做畜牧管理,相当于孙悟空当年的弼马温的角色。

总而言之,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工作不好找,做来做去都是基层工作,工资还低,只能养活老婆孩子,根本就供不起买房的贷款。

所以老夫子后来自嘲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看到这里,文章主人我说不得忍不住要语重心长的告诉各位,国际认可的文凭和工作经验是多么的重要,现在很多大学生喊找不到工作,能怪谁呢,谁让你进的不是牛津、剑桥,哪怕是京师大学堂(注:后来的北京大学)也行啊,人家不是说自己排名世界第十一吗?

何况没有工作经验,总不能叫用人单位边出工资边帮你做培训啊?从老夫子年轻的这些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老人家是没有脱离劳动人民本色的,说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完全是造谣。

孔子和一般老百姓不一样的是,他在工作之余喜欢鼓搞学问,买了几本什么《黑厚学》《孙女兵法》啊什么的,成天琢磨怎么能混到公司高管的位置。

由于当时大学还没有扩招,高考竞争非常激烈加上还要收费,孔子没钱付高额的学费,只好长期参加自学考试,专业是古代的礼制官制(毕业拿政治学学位),但夫子对文学哲学等学科也有浓厚的兴趣,27岁的时候还曾自费向当时该学科的国际知名的学术牛人剡子当面请教过,这件事父子在自己的博客里大加吹嘘,可惜没有留下一张合影,所以后人认为夫子不过是参加了由剡子主持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举手问了一个问题而已。

孔子另外一个爱好就是经常在BBS上发帖子,高谈阔论如何治理国家,(听说是猫眼看人(3W. club.cat898.com),也有说是强国论坛(3W. bbs.people.com),还有说是在www.imagegarden.net/bbs百草园上的,待考)。

在网上孔子发现很多人也求学无门,好为人师的他于是在当时的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办了自己的学校(时年30岁),自主创业,很受政府的支持,孔子也经常被什么第一财经、经济频道是什么的请去讲创业经验,在各国也开始小有名气。

孔子那些事(中)--来自网络

30岁后,孔子自学已经15年了,小有所成,三十而立,正好那年旁边的大公司齐国董事长景公到鲁国公司进行工作访问,景公因为经常在BBS上浏览到孔子发的帖子,对孔子慕名已久,于是邀请孔子一起到避风堂喝茶,大谈特谈国家治理和称霸的事情,相谈甚欢,这为孔子在春秋时期各大公司经理层里扩大知名度很有好处,也是给孔子私人学校扩大招生做了广告。

过了几年之后,孔子的私人学校已经颇具名气,连鲁国副总孟孙氏大夫也打发他的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里学礼,借此机会,孔子和南宫敬叔申请国家公派留学,到周朝歌向当时的学术泰斗老子进修礼,并向苌弘进修乐,获得礼学和乐学双料荣誉博士回国(已经经过朝歌国际教育合作社认证,查明不是海外克来登野鸡大学,认证费用1000块,欢迎广大海龟致电zai-ni-mei-shangliang查询相关业务),也算是个海龟派。

由此,孔子基本奠定了在春秋学术界的地位,国际上都称之为儒家,其所办私人学校也开始人气鼎盛,俨然有邻国早稻田大学般的气势。

正当孔子想学而优则仕的时候,鲁国公司发生内乱,董事长昭公和公司老总大夫季平氏、两个副总孟孙氏、叔孙氏闹翻,结果昭公被赶出公司,跑到了齐国,正好孔子也在齐国访问学习,于是有机会得见齐国公司董事长景公,并带了主题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商业计划书,很是受景公赏识并准备新成立一个子公司让他大展宏图,可惜被公司的大夫晏婴副总作梗未能得偿所愿。

所以说小人到处都有,想往上爬一定要和小人关系搞好,不然随便两下就栽了。

孔子还百思不得其解呢,怎么这么好的计划书会被否决了呢?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这个商业计划书是非常成功的,被后人沿用了近两千年,可惜当时的知识产权保护没做好,老夫子也不知道向谁去讨版税----要是生在美国就好了,人家可是经常挥舞知识产权大棒的,看人家版权保护得多好,谁让俺生在发展中国家呢?

不过孔子还是很努力的,他在齐国继续进修音乐,史书上说他“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当时很是为齐国人所称道。

同时期,孔子还借吴公子去世的机会,亲自前往观看葬礼,也算是实地考察。公正的说,孔子这老头在学术上是认真严谨的,他的学术成就和他的好学钻研是分不开的。四十岁后,孔子自谓“不惑”,俨然已是当时春秋国际学术界的牛人了。

虽然孔子学问做得好,书也教得好。可孔子这老头最感兴趣的还是做大官和公司高管,到春秋各大公司里弄个副总什么的干干,只可惜当时小人太多,孔子一直是郁郁而不得志。

就连在老家鲁国公司,也一直不得任用。当时鲁国公司的实权派还是那个部门经理阳虎,孔子因为少年时被他欺辱,对阳虎在心理上一直有障碍,甚至阳虎鉴于孔子的名气邀请他去公司任职的时候,也被他模棱两可的加以推却。

这里有个小插曲,就是阳虎想面试一下孔子,于是给孔子送了乳猪肉,想让孔子去回谢时面试他,但孔子不想见他,于是故意挑了阳虎出门的机会去回拜,谁知道回来路上两人碰上了,于是阳虎叫住他说,说你“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孔子说:“不可”。阳虎又问,“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孔子说:“不可。”翻译过来就是说,孔夫子你身怀绝学,但你自己国家搞不好的时候你却不出力,你喜欢从政当却老是贻误时机,称不上仁智啊,孔子没有话说,只好自嘲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上辩解说,孔子是因为看不惯当时“陪臣执国命”,所以“富贵而不义,于我如浮云”,但我说不得揣测孔子其实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知道阳虎一贯看他不起,心理上对阳虎有抵触,所以不愿意到阳虎手下为任职。于是孔子这老头抱着待价而沽的心态,在等待好机会的来临。

老夫子于是等啊等,老是等不到好机会,也开始心里发躁,几乎犯下大错。公山弗扰以费邑叛,邀请孔子去做老总,孔子心动了就想去看看。

弟子路听了很不高兴的说,老师您至于吗,现在还没到穷途末日的地步吧,为什么要到公山这样小小的乱党那里去做老总?那公司小还不说,名声不好,早被纪委盯上了!您这样做岂不是违背自己理念,降了自己身价?

孔子说,人家用我是看得起我,我去了后就一定能治理得像东周一样的和谐社会了!最后还是想明白这样的叛党和自己的理念不符合,没有去,不然必为人诟病。

还有一次佛肸叛,孔子又想去,还是子路拦住,孔子发牢骚说,我难道是个匏瓜,只能挂着看却不能吃的摆设?

后来看子路还是比较英明,这样的小叛党果然没有气候,孔子要去了就会很难看了。所以说,孔子这老头也的确是官迷心窍,还经常沉不住气,这一点居然还不如有勇无谋的子路。

终于等到阳虎被赶出鲁国公司,孔子才算有了机会,在51岁的时候被任命为鲁国中都宰,一年后就升为小司空,紧接着又升为大司寇,真可谓是坐上了直升机般一路高升,手下弟子们也纷纷出仕为官,一时间可谓是春风得意。

孔夫子在鲁国外交上也取得胜利,迫使齐国归还了所占领的土地。在孔子的谋划下,采取了堕三都的政策,也就是要削减各副总大夫下面部门经理的势力,防止像杨虎这样的陪臣篡权,只可惜没能完全成功。

而齐国在外交上失败后,害怕鲁国强大,于是向鲁国公司高层行使美人计,送了80个如花似玉的美女给鲁国,当时的经理层很快被糖衣炮弹打中,个个迷恋女色,不理政事,这宣告了当时的副总季氏大夫和孔子的政治蜜月结束。

孔子没办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只好辞去官职,开始周游列国各大公司,另谋高就。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美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英雄难过美人关,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

丢了鲁国公司的饭碗后,孔子本以为以自己的学历和资历在其他公司里找个高管的职位应该不难,谁知道当时因为公办和私立学校太多,各大学校都进行了严重扩招,就业机会严重之严重不足,加上当时利益集团相互勾结,任人惟亲,找工作就是找关系,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比比皆是,所谓博士生还可以抖一抖,硕士生满街走,本科生不如狗,加上孔子的那套理论完全不适合乱世,所以孔子和他的团队在春秋时期的各大公司屡屡碰壁,在外面呆了十几年,也没有捞到一个高管的职位。

刚开始出去的时候还好,到了卫国公司,董事长灵公考虑到孔子曾经是鲁国公司的高管,于是给了他同样的待遇,年薪是6万俸栗。但是没有实权,也没事情可做,还有人在灵公面前打小报告。

孔子混不下去,只好找到下家陈国公司,在路过匡地的时候,被人误认为是阳虎(据说是阳虎因为贩卖假奶粉制造大头娃娃被匡人追杀,待考),被匡人围困差点要了老命,孔子说破嘴皮都没用,匡人非要孔子赔偿损失,没办法,孔子只好用DNA测试才得以逃脱。

经过蒲地的时候又遇到了当地叛乱,又被围困,几经过周折又返回卫国。回到卫国后,因为听说卫灵公的宠妾南子可以帮助跑官,于是偷偷去见了这个名声极其不好的女人,这件事情被新闻媒体特别是天涯社区(www.tianya.cn)大肆炒作,跟帖者超过100万,芙蓉姐姐嫉妒得要命,S型把腰都快拗断了。大家的热情就像对待后来人们对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桃色事情一样,茶余饭后必说孔子和南子,有些很八卦的娱乐记者还天天蹲在孔子家门口,狗崽队的说法油然而生。。不过这事让子路很不高兴,认为孔子行为很不检点,急得老头赌咒发誓说自己是清白的,如有猫腻,天打五雷轰。唉,有的事情啊,你越想表白就越说不清楚,还不如不说。所以老夫子后来的经验之谈就是,“天下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说到这里,孔子的弟子也只有子路敢直面批评孔子,这师徒俩也颇有意思。子路只比孔子小9岁,长得孔武过人,性格耿直,是那种动不动就挥拳头的那种粗人。

最开始的时候子路看不惯孔子作法,故意弄了个鸡冠头(是不是和贝克汉姆的一样有待考察)去陵暴孔子,孔子很狡猾,弄了些礼数把子路搞得七晕八素,最后被孔子收服,从此死心塌地的跟着孔子走南闯北。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夫?”孔子说,“义为之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一下就把子路说得心服口服。

孔子对这个弟子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取笑子路头脑简单,“片言可以折狱,子路是也”!但对于子路的气质还是很欣赏的,他说能够穿着破衣服和穿着皮袍子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耻辱的,也只有子路了。

子路身体强壮,性格粗鲁,生性活泼爱动,特别喜欢和夫子出去旅游,在春秋各国旅行最和子路胃口了。

话说回来,有子路这样的人和孔子在一起,的确对敌人有震慑作用,孔子说,自从有了子路,“恶言不闻于耳”,大概意思是有子路这样的粗人护驾,其他人不敢乱说闲话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子的学生里面,也就子路做到了亦师亦友,敢于在孔子面前提出批评。相比而言孔子虽然也算有趣,但子路的色彩好像更加丰富一点。子路一直擅长的军事,最后也是作为将军死在卫国内乱中,比孔子早一年死的。

第 51 楼

孔子那些事(下)

自打鲁国公司辞职后,孔子和他的团队一直没找到好的工作,在鲁卫间折返了几个来回,处境十分尴尬。59岁的时候,孔子好不容易再次得到卫国灵公的垂青,问他怎么打仗(问阵于孔子),可惜孔子没把握这个机会,很直白的说自己不会打仗,只会作礼。

于是灵公第二天就没拿正眼神看他了,“色不在孔子”,孔子很是尴尬,只好灰溜溜的离开卫国去宋国,也就是自己祖先的国家。

谁知道到了那里更糟糕,本来在一棵大树下讲讲学,做做宣传,造造声势,吸引一下新闻媒体的注意,说知道惹怒宋国司马恒这一介武夫,一个比子路还要粗的粗人,把树都给拔了去,大有加害之意,孔子大骇,赶紧乔装打扮逃出宋国。

夫子辞职后在各国游荡了5年,离开宋国已经60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心态相对转好。这次孔子是准备带领他的团队经郑国去陈国,没想在郑国都城和弟子失散,于是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找寻,结果被人嘲笑,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子贡去找孔子,有人就告诉他说,有个人站在东门外,额头长得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呢像我们宰相子产,但腰一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然如丧家之犬”,后来子贡对孔子实话实说,老头听了后呵呵大笑,说:“比喻我的样子倒没什么,只是形容我像条丧家之犬,真的是形象,很形象”!(累累然如丧家之犬,然也!然也!)

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呆了三年,没有任何收获,加上陈国治安不好,飞车党非常厉害,还经常发生敲头撞车事件,孔子只好带领他的团队去蔡国,但因为战乱不断,孔子在陈蔡之间往返了好几回,不得脱身。

在路上,又因为和弟子走散而被荷条丈人嘲笑。当时子路想孔子在各国来来回回为当地的旅游事业做出了贡献,也应该算是名人了,所以就直接问老农看见孔老夫子没有,谁知道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夫子?”(想必夫子在当时应该是高级知识分子,相当于现在的学术牛人,至少是教授研究员的级别)只顾自己干活根本不理会子路,让子路很是尴尬。

最糟糕的是在陈蔡之间,孔子好不容易通过弟子的努力,拿到楚国大公司的聘书,可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子因在他们那里受到冷遇,到了楚国这样的大公司会兼并他们公司,于是派人把孔子等人围困了起来,绝粮七日,走不出去,弟子很多生病了,孔子为鼓舞士气,还每日照常弹琴讲课,娱乐娱乐,谁知道子路憋不住火气,说“君子也有穷途末路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大怒,团队几乎要瓦解。

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相救到了楚国,夫子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可惜运气不佳,楚国董事长没多久就挂了,孔子团队又为楚国公司高管所不容,最后只好返回了卫国。

不过这些年游历下来,弟子们受到了锻炼,很多弟子也开始被一些公司看中,比如有若被鲁国公司任用,在和吴国公司战斗中立功,也算是集体的功劳。

68岁那年,孔子还呆在卫国,不过情况有了转机,弟子冉有作为鲁国将领和齐国作战获胜,公司老总季康子问冉有哪里学的指挥才能,冉有说从孔子那里学来的,(虽然我说不得找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发现孔子曾经教授军事这门学科),但这次季康子相信了冉有,于是持币而迎孔子,于是经过了14年的游历后,孔子终于风光回国,但此时已是个68岁的老头了。

尽管孔子回了国,但毕竟年纪已经大了,也没有被重用,而是尊为国老,也就相当于改革开放前期某大人设的中央顾问委员会之成员来发挥余热,并无实权,好在这时候的孔子也不在意仕途了,而是继续从事教育和并喜欢上了整理古代书籍的工作。

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诗》、《书》、《礼》、《乐》、《易》、《春秋》,皆出孔门,通过这些课题,倒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术新人,如子游、子夏、子木(孔子传《易经》给了他)等,总也算学术上后继有人。

这些书后来都整理出版,大卖特卖,再版了N次。只可恨儿子孔鲤在老头69岁时先孔子而去(孔鲤儿子子思作《中庸》),而后一年,悟性很高的颜渊,也是被他寄以厚望的学术接班人,英年早逝,当时只有29岁,这让老头很是心痛,连呼“天丧予!天丧予”!再后一年,鲁国射猎获麒麟,老头说这不是好兆头,“吾道穷矣!”。又过了一年,卫国乱,时任军事将领的子路在对叛党的斗争中遇害,孔子很是悲痛。

在子路遇害第二年,孔子患病,子贡来见,老头说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两柱间(殷人死葬在两柱间),估计不是好兆头,果然七日后不愈而卒,享年73岁。

孔子死后,弟子自动为之守墓三年,三年后诀别分散四方,传播儒家学说。子贡为之守墓6年方离去。有的弟子不愿意离去,而是围着孔子墓而居,加上当地的鲁人几有百十家,这就形成后来的孔子故里。

孔子死后,弟子们甚至把一个长得像孔子的弟子当成孔子来敬奉,可惜这位老兄后来解答不出弟子的问题而被轰了下去。看来造神运动古来就有啊,孔子的弟子倒有几分超女的粉丝味道。

传说孔门弟子三千,学成六艺毕业拿到文凭的有七十七人(有名有姓),如比较知名的有子路、子贡、子渊、冉求、子若、子骞、子禽、子张、子长、子思、子容、仲弓等。

当然,孔子也有糟糕的学生,如宰予(子我,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佳)。宰予能言善辩,刚开始倒很得孔子欢心,只是其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一次孔子发现宰予白天睡大觉(宰予昼寝),孔子很生气,说:“朽木不可雕也,烂泥扶不上墙”!这个典故说的就是宰予。后来果然得到验证,宰予后来做了临淄大夫,和田常一起作乱,结果被夷其族,孔子羞于提及此人是自己弟子。

孔门弟子中历史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子贡(端木赐),其以能说会道的外交才能而闻名,曾经纵横各国,做成了保鲁、乱齐、助越王勾践破吴王夫差的大事,十年间导致五国局势大变。

子游、子夏长于文学,后来也开馆授学。有一个叫谵台灭明(子羽)的弟子,长相丑陋,孔子不喜欢,以为才薄,后来倒很有出息,为政公明,治学严谨,从弟子也有三百人。

孔子后来叹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老头还是很有勇气做自我批评的。

有个弟子叫樊迟,曾向孔子学稼(学种田),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问学圃(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出去后,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怎么尽问些低下的东西,我开的又不是农业大学,我开的是做官的学校。

看来隐者荷条丈人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是有一定道理。孔子弟子中甚至有父子皆为弟子的,如子渊父子和曾参父子,这也足见孔子教学之魅力。

孔子弟子及附近鲁人后围绕孔子墓建了孔庙,收藏孔子的衣冠琴车书,祭之二百年不绝,这为后来当地的旅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后世很多过了科举考试的公务员都先到孔庙祭奠后,然后才去上任。老夫子由于主张述而不作,孔子的弟子就把当年夫子发在BBS上的言论汇编成册,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如今读来,果然字字经典,没看过的同志一定记得买本回去,上厕所的时候拿出来读几句,就会发现现在很多的成语典故就是来至于老夫子当年的帖子。

如此说来,孔夫子立言立德,真算得上是万世宗师啊。

后来《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说,古代那些君王贤人也算多了,但也就当时荣耀,死后就默默无闻了,但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天下做学问的人都以孔子为宗师,可谓是圣人了!

孔子的确是个很可爱的老头。掩卷长思,如今中华大地,人皆信仰缺失,心灵空洞无所依靠。经过文革荒漠和改革开发的无所挑选,外来文化对国人也是屡加侵袭,但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和信仰体系无所建树,看来能救赎国人心灵的,还是要从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着手,或许,我们在纷纷扰扰中,沉下心来,读读《论语》,或可以宽裕心境,抚慰国人千千万万颗无依无靠的沧桑心灵。


相关文章

  • [论语]的"故事新编"
  • 论语>的"故事新编" 2012年07月01日14:43金羊网 陈华文 中国古代文史典籍浩如烟海,<论语>无疑是其中最为闪亮的明珠.<论语>这部不算太厚的典籍,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重要的言论,后 ...查看


  • 闲坐小窗读周易--读[易]札记
  • 宋诗<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其境界真是优雅闲适."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看来,<易>是很耐咀嚼和把玩的. 在基本 ...查看


  • 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杰出人物的影响力研究
  • 作者:汤建民 2013年02期 1 问题的提出 学术研究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尽管时代不同,环境有异,进展也时快时慢,但它总是亘古不变.生生不息地绵延着.发展着.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人文社科研究历程来说,其历史之悠久.杰出人物之浩如繁星.研究内 ...查看


  • 评_窦娥冤_之悲剧性
  • 文学与传播 评<窦娥冤>之悲剧性 由于所取学术立场不同,学术界向来对<窦娥冤>评价不一.从西方悲剧理论立场出发的学者质疑<窦娥冤>之悲剧性,坚持民族本位的学者则肯定其为中国古典悲剧的杰出代表.二者取向都有 ...查看


  • [重要言论]国际儒联会长:历史上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互学互鉴
  • [编者按]2012年7月17日至20日,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德国公民教育学院.德国科隆大学哲学系.德国国际跨文化哲学协会.德国儒学学会合作,在慕尼黑联合举办了"儒学与德国哲学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滕文生会长应邀出席会议并发 ...查看


  • 论黑格尔与中国文化
  • 论黑格尔与中国文化 陈秋怡 公共管理学院03110420 内容提要:黑格尔首先肯定,儒学是一种宗教,它有自己的神,只不过这神是毫无精神性的自然界.作为一个哲学家,相对于对儒学的认识,黑格尔对于中国哲学的认识就深刻许多.黑格尔自己也说了,如果 ...查看


  • 被国人误传了千年的七句话
  • 被国人误传了千年的七句话 发布时间:2009年1月8日 11时41分 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 ...查看


  • 何中华:孔子和马克思的思想都需要创造性的阐释
  • 2017年09月08日 13:14:15 来源:凤凰网综合 作者:何中华 曾繁田 中国传统文化中发达的历史意识,同重视历史的运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同孔子儒学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互发明和融会贯通的可能性.这是无疑的 ...查看


  • 身体力行1
  • 身体力行 故事引路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以为天下无敌.尝与其父言兵事,父虽不能难倒他,但不以为然.后赵括代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为秦将白起所败,赵卒被坑者数十万人.赵国名臣蔺相如曾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