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读书笔记

一: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者:周建明

传统村落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形成的村落,作为仅次于语言的人类的第二大创造,成为其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和世世代代人民的集体记忆。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成了社会发展建设的绊脚石。在房地产开发时,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村落,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打造,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今天的部分地区正面临着环境危机,特色危机、文化危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士已经认识到:历史环境保护、文化资产活用、地方特色维护等课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大量的文物古迹、近代建筑、历史街区、文化名城遭遇到了严重的建设性破坏;假古董泛滥成灾、欧陆风盛行不衰,人造景观蔓延各地;大广场,大草坪,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成为少数领导者与新闻媒体的关注重点;等等。这一切都告诉人们,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设计手法,城市管理目标,传统村落保护政策。

本书的写作即是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在对中国传统保护规划理论进行多年研究,以及参与大量保护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以对国外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为中心,试图全面论述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含义与意义,并以历史城市保护为核心,阐述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 我认为全书可以是分为四部分来阐述的。分别是

①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类型

② 传统村落的保护

③ 传统村落的发展

对全书进行概述和总结如下:

二:传统村落的概念和类型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村落正是中

国几千年文明历程,尤其是农耕文明历程的最佳见

证。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产生地和传承地,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在中华文明的历

史长河中,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通过不断的经验

积累和创造性的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这

些民居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文化以及周边环境的独

特优势,并围绕其独特的功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同时,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选址、布局业务不显示出高超的技术和智慧。传统村落正是我国传统营造文化最重要得载体。

1.传统村落基本概念

2013年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评选时,专家们发现评选材料存在以下

问题:①基本概念不是很清楚。②有较多存疑的村落。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概念模糊。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所谓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

了较好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较大变动,保存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人们仍聚族而居的村落。作为完整的生活单元,他们由于历史发展中偶然兴衰因素的影响,至今空间结构保持完整,留有众多传统建筑遗迹,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生活方式,成为新型的活文物。所以,传统村落是历史遗存,却不是遗址,是农村乡土文化的活文物。

2.传统村落基本特征

2.1传统理念

梁漱溟认为,“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承从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中

国的历史传统”。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和伦理观念关系到人与人、人 与自然的和谐,这种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2.2空间逻辑

传统村落的布局讲究伦理关系,注重等

级制度和长幼尊卑,崇尚“中”的空间意识。

祠堂宗庙作为宗族权威的载体,大多占据村

落的中 心位置。建筑的群体组合往往强

调一种源于伦理关系的结构秩序。

2.3社会形态

与现代社会“原子化”的社会关系不同,

在村落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社会联系,它主要体现在同宗同

源的血浓于水,和谐互助的友邻关系,人与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

礼俗相突、患难相恤”的传统道德准则。

2.4特殊需求与风水民俗

由于聚落形成的历史背景,有些传统村落需要满足居民的一些特

殊需求,例如防御需求。例如村落选址在周围起伏变化得丘陵地形,

有效地阻碍着入侵者的长驱直入。与水为邻,天然屏障明显,防御性

大大增强。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也深受风水学说的影响,从村落的选址、村

落的形态结构、建筑朝向以及理水的走势都深深地打上了风水的烙印。

其布局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因“得水为上”而非常重视水的

营造。与风水相关而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是民俗信仰。如同氏族聚落

的祠堂宗庙一样,民俗信仰的物质载体也往往在村落整体布局上占据

中心地位,如侗族的鼓楼、回族的清真寺,它们往往在空间上起着统

领全村的作用。

3.传统村落价值评析

传统村落的价值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①情感价值②景观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④艺术价值⑤科学价值⑥社会价值⑦经济价值

三:传统村落的保护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然而,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

1.传统村落的生存保护现状及问题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在2000年时拥有363万个自然村,但到2010

年时只剩271万个自然村。2012年缩减为230万个,村落消亡迅猛势头不可阻挡。

1.1传统村落的“自然性损毁”

长期以来,对传统村落稀缺性认识不足、保护乏力,造成了乡土

建筑“自然性损毁”。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

落后的地区,破败严重。有的地方对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认识不足,许多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传统

村落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蚀及灾害能力差。由于受到风雨侵蚀

和洪水、泥石流、地震、台风等自然力的破坏,众多已无人居住的民

宅、祠堂面临着倒塌的威胁。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濒临消亡,不少传统

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1.2传统村落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状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

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

的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

体空心化。传统村落的老龄化、空巢化,使得传统村落缺乏维持自身

发展的动力,传统村落发难以为继。很多村落的现状是:交通闭塞,

许多田地长满了杂草,村里只有几栋被遗弃多年的破旧农舍,残垣断

壁横亘在高高低低的草丛里,很多民居已经人去屋空,村落偶尔可看

到一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大都搬到附近的镇上去住。许多村

庄由于无人居住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1.3大量并村导致传统村落迁移消失

村落规划无序性使传统村落频遭撤并扩张性破坏,失去了可印象

性。异地脱贫、下山移民、海岛和库区整村搬迁,使不少传统村落迁

移消失;城镇化扩张性发展使许多村落被圈进城中村;新农村建设的

部分误区及其对传统村落实行萎缩管理,使不少传统村落逐渐消失和

衰败。

2.传统村落保护的思路与框架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

3.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容

3.1村落选址与山水格局保护

传统村落的选址一般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景观代表性。利用

自然环境条件,村落布局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包括沿江、抱湖、靠

山等几种选址类型,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居住文化和地域背景,

并与维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方式密切相关。

对村落的选址和山水格局的保护,

首先要对传统村落的选址特征进行分

析,了解村落的选址理念以及与之相关

的山体、河流、植被等要素,通过图解

分析村落的选址与布局特点、轴线对位、

视觉廊道等;其次应该对村落的自然景

观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对于村落有直接

的视觉关联的山形水系、地形地貌、自

然植被、农作物等的形态和种类特征进

行考察与分析,对主要景观特征及其内

容构成、形态特征、人文内涵等进行分

析。

对村落的选址和山水格局进行保

护分析应该至少得出如下成果: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特征分析图、

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影响因素分析图。通过对环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

识别,明确具体的保护对象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2传统建筑保护

在传统村落中,传统的乡土建筑往往是最能体现传统村村落特征

的关键要素。这些传统乡土建筑承载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情结,

是美丽中国的核心景区和 景观基因,具有多方面的珍贵价值。

在传统建筑中,民居是最主要也是特色最鲜明的建筑。由于我国

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因此传统民族在不同地域间有巨大

的差异。基本上按照地域可以分为:华北民居、东北民族、西北民居、

西北窑洞、江南民居、西南民居、闽粤民居。此外还有比较特殊的,

如维吾尔族阿以旺、藏族土库房和碉房、彝族土掌房等民居。

对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制

定保护措施的时候,需要对建筑

的以下特征进行分析:①类型分

析:对传统建筑的时代功能形制

构造类型等进行分类归纳。②布

局与形制特征:对传统建筑与周

边环境的关系、建筑间的相互关

系、建筑的空间组合关系、建筑

尺度、屋顶形式等进行分析。③

构造特征:对传统建筑的台基、地面、墙体、构架等特征进行分析。

④材料与工艺特征:对传统建筑的主要建造材料及建造工艺特点进行

分析。⑤装饰装修特征:对传统的装饰装修细节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⑥相关民俗特征⑦建筑综合特征:通过对前面的布局形制、构造、材

料、装饰等特征的梳理,总结出建筑最鲜明的特征。

传统建筑特征分析成果包括:传统建筑形制类型分析图档;传统

建筑构造类型分析图档;传统建筑材料及工艺类型分析图档;传统建

筑装饰装修细节分析图档;传统建筑营建风俗特征分析图档。

3.3村落形态保护

村落格局鲜明,体现出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营造文化,同时能够鲜

明体现出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村落整体格局保持完

整的乡土特征。对传统村落形态的分析包括:①村落传统格局演变分

析②格局特色分析爱③街巷河道分析④公共空间分析⑤整体风貌特征

分析⑥影响因素分析。

3.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内容包括:村落中的传统民俗和文化,包

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他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

等内容,以及其他所依托的场所和建筑、用具实物的保护;了解相关

知识的特殊村民;传统手工艺品、食品、器具的做法工艺等。

四:传统村落的发展

“村落的发展是永恒的,他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或急或缓,但新与旧、传统与更新、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于传统村落之中(吴良镛,1994)

1.传统村落发展的内涵

中共十八大会议提出,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

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村落的发展尤其重要。传统村落作为一种特殊的村居空间,他们一般都依山傍水,其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空间布局非常完美,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内涵。是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是保障传统村落健康发展的基础。

2.传统村落发展的特殊性

2.1历史原真性与外来文明的矛盾

历史原真性是国际评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之一,传统村落

的保护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护其真实而原生态的风貌。但传统村落的

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着现代文明和外来人员的冲击与碰撞,外来文化

入侵逐步破坏传统村落原生态平衡机制,进而破坏传统村落的完整性

和原真性。

2.2传统物质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

如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给传统村落原生道路产生较大的破坏,村

落居民改造房屋多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割断了建筑风貌的延续,新住

宅的建造多采用现代风格,影响整体景观风貌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2.3原生态与商业化的矛盾

在商业化过程中,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各相关利益方往往

只从自身利益回报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导致只注重开发而不顾保护

的局面,造成传统村落的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严重下降。

3.传统村落发展原则

3.1原真性保护原则

传统村落的发展首先必须体现历史环境原真性保护的原则。封尘

的历史遗存携带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是古村历史文化价值的主要

载体。如果失去了这些真实的载体,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就失去了

存在的依据。

3.2整体性保护原则

传统村落的发展要遵循保护历史风貌完整性的原则。风貌保护的

对象是有特性的组群景观,其中不一定有特别重要的文物或古迹,但

作为一个整体,这种景观的载体、形象已成为某个地点、区域,或某

种文化的标志。风貌保护的目标则是基于对文献和遗存实物的研究来

反映历史场景,以获得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整体性原则正是要求注重

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功能的完整,建筑环境的完整,新与旧在整体上

的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向平衡。

3.3因地制宜原则

传统村落发展的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地方资源,

以促进地方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的调配合理利用资源,

对传统村落的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保的同时,对传统村落的可再生资源

进行合理管理。

3.4持续发展原则

传统村落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以服务民生、提升效

益作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核心,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

产,探索“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的保护”的良性循环,其宗

旨是技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参考文献:

[1] 周建明.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张泉,王晖,陈浩东等.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重构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单德启. 从传统民居到现代建筑 [C].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读书笔记

一: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者:周建明

传统村落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形成的村落,作为仅次于语言的人类的第二大创造,成为其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和世世代代人民的集体记忆。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成了社会发展建设的绊脚石。在房地产开发时,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村落,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打造,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今天的部分地区正面临着环境危机,特色危机、文化危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士已经认识到:历史环境保护、文化资产活用、地方特色维护等课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大量的文物古迹、近代建筑、历史街区、文化名城遭遇到了严重的建设性破坏;假古董泛滥成灾、欧陆风盛行不衰,人造景观蔓延各地;大广场,大草坪,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成为少数领导者与新闻媒体的关注重点;等等。这一切都告诉人们,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设计手法,城市管理目标,传统村落保护政策。

本书的写作即是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在对中国传统保护规划理论进行多年研究,以及参与大量保护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以对国外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为中心,试图全面论述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含义与意义,并以历史城市保护为核心,阐述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 我认为全书可以是分为四部分来阐述的。分别是

①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类型

② 传统村落的保护

③ 传统村落的发展

对全书进行概述和总结如下:

二:传统村落的概念和类型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村落正是中

国几千年文明历程,尤其是农耕文明历程的最佳见

证。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产生地和传承地,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在中华文明的历

史长河中,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通过不断的经验

积累和创造性的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这

些民居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文化以及周边环境的独

特优势,并围绕其独特的功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同时,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选址、布局业务不显示出高超的技术和智慧。传统村落正是我国传统营造文化最重要得载体。

1.传统村落基本概念

2013年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评选时,专家们发现评选材料存在以下

问题:①基本概念不是很清楚。②有较多存疑的村落。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概念模糊。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所谓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

了较好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较大变动,保存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人们仍聚族而居的村落。作为完整的生活单元,他们由于历史发展中偶然兴衰因素的影响,至今空间结构保持完整,留有众多传统建筑遗迹,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生活方式,成为新型的活文物。所以,传统村落是历史遗存,却不是遗址,是农村乡土文化的活文物。

2.传统村落基本特征

2.1传统理念

梁漱溟认为,“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承从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中

国的历史传统”。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和伦理观念关系到人与人、人 与自然的和谐,这种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2.2空间逻辑

传统村落的布局讲究伦理关系,注重等

级制度和长幼尊卑,崇尚“中”的空间意识。

祠堂宗庙作为宗族权威的载体,大多占据村

落的中 心位置。建筑的群体组合往往强

调一种源于伦理关系的结构秩序。

2.3社会形态

与现代社会“原子化”的社会关系不同,

在村落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社会联系,它主要体现在同宗同

源的血浓于水,和谐互助的友邻关系,人与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

礼俗相突、患难相恤”的传统道德准则。

2.4特殊需求与风水民俗

由于聚落形成的历史背景,有些传统村落需要满足居民的一些特

殊需求,例如防御需求。例如村落选址在周围起伏变化得丘陵地形,

有效地阻碍着入侵者的长驱直入。与水为邻,天然屏障明显,防御性

大大增强。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也深受风水学说的影响,从村落的选址、村

落的形态结构、建筑朝向以及理水的走势都深深地打上了风水的烙印。

其布局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因“得水为上”而非常重视水的

营造。与风水相关而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是民俗信仰。如同氏族聚落

的祠堂宗庙一样,民俗信仰的物质载体也往往在村落整体布局上占据

中心地位,如侗族的鼓楼、回族的清真寺,它们往往在空间上起着统

领全村的作用。

3.传统村落价值评析

传统村落的价值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①情感价值②景观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④艺术价值⑤科学价值⑥社会价值⑦经济价值

三:传统村落的保护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然而,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

1.传统村落的生存保护现状及问题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在2000年时拥有363万个自然村,但到2010

年时只剩271万个自然村。2012年缩减为230万个,村落消亡迅猛势头不可阻挡。

1.1传统村落的“自然性损毁”

长期以来,对传统村落稀缺性认识不足、保护乏力,造成了乡土

建筑“自然性损毁”。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

落后的地区,破败严重。有的地方对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认识不足,许多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传统

村落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蚀及灾害能力差。由于受到风雨侵蚀

和洪水、泥石流、地震、台风等自然力的破坏,众多已无人居住的民

宅、祠堂面临着倒塌的威胁。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濒临消亡,不少传统

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1.2传统村落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状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

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

的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

体空心化。传统村落的老龄化、空巢化,使得传统村落缺乏维持自身

发展的动力,传统村落发难以为继。很多村落的现状是:交通闭塞,

许多田地长满了杂草,村里只有几栋被遗弃多年的破旧农舍,残垣断

壁横亘在高高低低的草丛里,很多民居已经人去屋空,村落偶尔可看

到一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大都搬到附近的镇上去住。许多村

庄由于无人居住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1.3大量并村导致传统村落迁移消失

村落规划无序性使传统村落频遭撤并扩张性破坏,失去了可印象

性。异地脱贫、下山移民、海岛和库区整村搬迁,使不少传统村落迁

移消失;城镇化扩张性发展使许多村落被圈进城中村;新农村建设的

部分误区及其对传统村落实行萎缩管理,使不少传统村落逐渐消失和

衰败。

2.传统村落保护的思路与框架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

3.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容

3.1村落选址与山水格局保护

传统村落的选址一般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景观代表性。利用

自然环境条件,村落布局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包括沿江、抱湖、靠

山等几种选址类型,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居住文化和地域背景,

并与维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方式密切相关。

对村落的选址和山水格局的保护,

首先要对传统村落的选址特征进行分

析,了解村落的选址理念以及与之相关

的山体、河流、植被等要素,通过图解

分析村落的选址与布局特点、轴线对位、

视觉廊道等;其次应该对村落的自然景

观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对于村落有直接

的视觉关联的山形水系、地形地貌、自

然植被、农作物等的形态和种类特征进

行考察与分析,对主要景观特征及其内

容构成、形态特征、人文内涵等进行分

析。

对村落的选址和山水格局进行保

护分析应该至少得出如下成果: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特征分析图、

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影响因素分析图。通过对环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

识别,明确具体的保护对象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2传统建筑保护

在传统村落中,传统的乡土建筑往往是最能体现传统村村落特征

的关键要素。这些传统乡土建筑承载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情结,

是美丽中国的核心景区和 景观基因,具有多方面的珍贵价值。

在传统建筑中,民居是最主要也是特色最鲜明的建筑。由于我国

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因此传统民族在不同地域间有巨大

的差异。基本上按照地域可以分为:华北民居、东北民族、西北民居、

西北窑洞、江南民居、西南民居、闽粤民居。此外还有比较特殊的,

如维吾尔族阿以旺、藏族土库房和碉房、彝族土掌房等民居。

对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制

定保护措施的时候,需要对建筑

的以下特征进行分析:①类型分

析:对传统建筑的时代功能形制

构造类型等进行分类归纳。②布

局与形制特征:对传统建筑与周

边环境的关系、建筑间的相互关

系、建筑的空间组合关系、建筑

尺度、屋顶形式等进行分析。③

构造特征:对传统建筑的台基、地面、墙体、构架等特征进行分析。

④材料与工艺特征:对传统建筑的主要建造材料及建造工艺特点进行

分析。⑤装饰装修特征:对传统的装饰装修细节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⑥相关民俗特征⑦建筑综合特征:通过对前面的布局形制、构造、材

料、装饰等特征的梳理,总结出建筑最鲜明的特征。

传统建筑特征分析成果包括:传统建筑形制类型分析图档;传统

建筑构造类型分析图档;传统建筑材料及工艺类型分析图档;传统建

筑装饰装修细节分析图档;传统建筑营建风俗特征分析图档。

3.3村落形态保护

村落格局鲜明,体现出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营造文化,同时能够鲜

明体现出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村落整体格局保持完

整的乡土特征。对传统村落形态的分析包括:①村落传统格局演变分

析②格局特色分析爱③街巷河道分析④公共空间分析⑤整体风貌特征

分析⑥影响因素分析。

3.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内容包括:村落中的传统民俗和文化,包

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他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

等内容,以及其他所依托的场所和建筑、用具实物的保护;了解相关

知识的特殊村民;传统手工艺品、食品、器具的做法工艺等。

四:传统村落的发展

“村落的发展是永恒的,他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或急或缓,但新与旧、传统与更新、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于传统村落之中(吴良镛,1994)

1.传统村落发展的内涵

中共十八大会议提出,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

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村落的发展尤其重要。传统村落作为一种特殊的村居空间,他们一般都依山傍水,其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空间布局非常完美,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内涵。是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是保障传统村落健康发展的基础。

2.传统村落发展的特殊性

2.1历史原真性与外来文明的矛盾

历史原真性是国际评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之一,传统村落

的保护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护其真实而原生态的风貌。但传统村落的

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着现代文明和外来人员的冲击与碰撞,外来文化

入侵逐步破坏传统村落原生态平衡机制,进而破坏传统村落的完整性

和原真性。

2.2传统物质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

如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给传统村落原生道路产生较大的破坏,村

落居民改造房屋多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割断了建筑风貌的延续,新住

宅的建造多采用现代风格,影响整体景观风貌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2.3原生态与商业化的矛盾

在商业化过程中,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各相关利益方往往

只从自身利益回报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导致只注重开发而不顾保护

的局面,造成传统村落的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严重下降。

3.传统村落发展原则

3.1原真性保护原则

传统村落的发展首先必须体现历史环境原真性保护的原则。封尘

的历史遗存携带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是古村历史文化价值的主要

载体。如果失去了这些真实的载体,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就失去了

存在的依据。

3.2整体性保护原则

传统村落的发展要遵循保护历史风貌完整性的原则。风貌保护的

对象是有特性的组群景观,其中不一定有特别重要的文物或古迹,但

作为一个整体,这种景观的载体、形象已成为某个地点、区域,或某

种文化的标志。风貌保护的目标则是基于对文献和遗存实物的研究来

反映历史场景,以获得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整体性原则正是要求注重

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功能的完整,建筑环境的完整,新与旧在整体上

的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向平衡。

3.3因地制宜原则

传统村落发展的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地方资源,

以促进地方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的调配合理利用资源,

对传统村落的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保的同时,对传统村落的可再生资源

进行合理管理。

3.4持续发展原则

传统村落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以服务民生、提升效

益作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核心,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

产,探索“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的保护”的良性循环,其宗

旨是技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参考文献:

[1] 周建明.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张泉,王晖,陈浩东等.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重构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单德启. 从传统民居到现代建筑 [C].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步入关键期
  •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步入关键期 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认识到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活态保护"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内容,所有工作要围绕如何让传统村落的主人 ...查看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 印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农委): 根据<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为指导各地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我 ...查看


  • 龟山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
  • [摘 要]论述了龟山村的现状,分析了龟山村涉及资源构建.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总体目标,并将龟山村整体规划为文化区.生活区.商业区.服务区.生态休闲区和美食区六大片区,同时指出龟山村的保护与开发要立足龟山村实际,探索出适合龟山村的模式. [关键词 ...查看


  •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培训班
  •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及村庄 整治规划编制与美丽宜居 村庄建设培训班 内部资料 北 京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委.天津市建交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 ...查看


  • 潘鲁生:失去传统 就如无根的浮萍
  •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本届两会提出了"关注农村文化生态"的提案.在提案中,潘鲁生关注的是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开展手工艺扶贫和传统村落保护立法等内容. 传统的消失 无根的浮萍 近10年 ...查看


  • 黄山市古村落古城旅游概念规划
  • 黄山市古村落古城旅游概念规划 1 黄山古村落古城的形成及特点 1.1 黄山古村落的形成及发展 黄山市的地域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至1987年11月都称为徽州.北宋以来的徽州府辖6个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和婺源县. ...查看


  • 住建部:将出台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办法|住建部|传统村落
  • 原标题:住建部:将出台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办法 "2017年再组织一次调查认定,力争将全国所有具备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都列入名录保护下来."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培训班上表示,"我 ...查看


  • 旅游型特色民俗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提升
  • 一.村落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的内涵 1.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 文化景观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互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应了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他不仅 ...查看


  • 传统村落的建设与保护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村落的建设与保护 作者:谢津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1期 本文描述了桂林传统村落现状,以桂林马家坊村作为案例,对比分析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处理传统村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