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网页版)

2012吉林省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结束,且2012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已公布,请查看: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 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 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4.□□□□□□□,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6.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情怀的句子是:“□□□□□□□,□□□□□□”。

7. 当一项事业遇到暂时的困难时,我们可以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诗:“□□□□□□□,□□□□□□□”来互相勉励,增强信心。

8. 春花秋月,绿柳鸣禽,沧海大漠,名山大川……自然中的美景令人陶醉,幽美、壮丽的风光激发我们无限灵感。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

下联:□□□□□□□

二、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 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

12. 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13. 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长堤-水乡陆途

沈括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病涉:苦于涉水行走。泽国:低洼积水之地。籧篨:芦苇。漉:淘干。实:填塞。汱:排水。

14. 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1分)

15.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分)

16. 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我们《十月》杂志编发过他的短篇小说《岁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萝卜》、《烟赋》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风,到湖南娄底讲学,在怀柔水库、中华文学基金会开会,我还到他蒲黄榆的家里拿过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字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样感情泛滥。老头写情书,总归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 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比如油条,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间嵌入拌有榨菜、葱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锅里煎,捞出来就特别好吃。这种菜不妨叫做“夹馅回锅油条”,对此我有申请专利的权利。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女作家们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女作家们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女士称汪老为酒仙、烟精、文狐。

⑾经过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⑿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所以我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⒀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

“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早春》的诗题也犯了大忌。费孝通因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划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费孝通的一样反动,也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⒁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坎坷(2)督促(3)嵌入(4)湖泊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

(2)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

19.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20. 第5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写出两点即可)(4分)

21. 第7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3分)

22. 纵观全文,汪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23. 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与汪老的交往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4. 第3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三)名着阅读(5分)

阅读名着就是感受百味人生。通过阅读我们会不断地丰富人生,收获成长。在你喜欢的名着中,哪一部让你有成长方面的心得?请根据这部名着回答下列问题。

(1)书名:《》

(2)作者:

(3)请结合书中内容写出最主要的成长心得:

三、写作(60分)

26.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歉疚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余震

2012年5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4.8级地震,有专家表示,这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当时滦南县英才中学震感强烈,课桌晃起来,桌上杯子里的水也跟着颤动,接着又是一次晃动,班里一个应灵敏的男生喊道:“地震了!”

同学们的第一反应是就地躲好,因脚伤而打着石膏的常钊却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坐在他右边的强智杰向他靠过来,单膝跪地,用上半身护信他的头,担心天花扳掉下来砸到没法躲避的常钊。

当听到撤退命令时,坐在第二排的孙鲲突然跑到最后一排背起常钊,其他四位同学也立刻过来协助。6个人用40多秒的时间走完了从3楼下来的50多级台阶。一路上,常钊紧紧抑住孙鲲,不停地说谢谢,眼圈也红了,最后还是忍不住流泪。

事后,不善言辞的孙鲲说:“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是觉得常钊腿脚不便,不能把他留在危险的教室里。”强智杰也回想说:“现在都觉得有些后怕,如果再来一次余震,也许我们都会被埋在底下。但大家都记得,每次防震演练后校长都会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抛弃任何一个人。”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201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网页版)

2012吉林省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结束,且2012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已公布,请查看: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 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 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4.□□□□□□□,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6.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情怀的句子是:“□□□□□□□,□□□□□□”。

7. 当一项事业遇到暂时的困难时,我们可以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诗:“□□□□□□□,□□□□□□□”来互相勉励,增强信心。

8. 春花秋月,绿柳鸣禽,沧海大漠,名山大川……自然中的美景令人陶醉,幽美、壮丽的风光激发我们无限灵感。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

下联:□□□□□□□

二、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 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

12. 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13. 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长堤-水乡陆途

沈括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病涉:苦于涉水行走。泽国:低洼积水之地。籧篨:芦苇。漉:淘干。实:填塞。汱:排水。

14. 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1分)

15.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分)

16. 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我们《十月》杂志编发过他的短篇小说《岁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萝卜》、《烟赋》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风,到湖南娄底讲学,在怀柔水库、中华文学基金会开会,我还到他蒲黄榆的家里拿过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字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样感情泛滥。老头写情书,总归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 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比如油条,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间嵌入拌有榨菜、葱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锅里煎,捞出来就特别好吃。这种菜不妨叫做“夹馅回锅油条”,对此我有申请专利的权利。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女作家们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女作家们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女士称汪老为酒仙、烟精、文狐。

⑾经过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⑿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所以我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⒀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

“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早春》的诗题也犯了大忌。费孝通因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划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费孝通的一样反动,也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⒁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坎坷(2)督促(3)嵌入(4)湖泊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

(2)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

19.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20. 第5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写出两点即可)(4分)

21. 第7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3分)

22. 纵观全文,汪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23. 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与汪老的交往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4. 第3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三)名着阅读(5分)

阅读名着就是感受百味人生。通过阅读我们会不断地丰富人生,收获成长。在你喜欢的名着中,哪一部让你有成长方面的心得?请根据这部名着回答下列问题。

(1)书名:《》

(2)作者:

(3)请结合书中内容写出最主要的成长心得:

三、写作(60分)

26.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歉疚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余震

2012年5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4.8级地震,有专家表示,这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当时滦南县英才中学震感强烈,课桌晃起来,桌上杯子里的水也跟着颤动,接着又是一次晃动,班里一个应灵敏的男生喊道:“地震了!”

同学们的第一反应是就地躲好,因脚伤而打着石膏的常钊却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坐在他右边的强智杰向他靠过来,单膝跪地,用上半身护信他的头,担心天花扳掉下来砸到没法躲避的常钊。

当听到撤退命令时,坐在第二排的孙鲲突然跑到最后一排背起常钊,其他四位同学也立刻过来协助。6个人用40多秒的时间走完了从3楼下来的50多级台阶。一路上,常钊紧紧抑住孙鲲,不停地说谢谢,眼圈也红了,最后还是忍不住流泪。

事后,不善言辞的孙鲲说:“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是觉得常钊腿脚不便,不能把他留在危险的教室里。”强智杰也回想说:“现在都觉得有些后怕,如果再来一次余震,也许我们都会被埋在底下。但大家都记得,每次防震演练后校长都会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抛弃任何一个人。”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相关文章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 吉林省2015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号位座 :级班 :名姓 :校学吉林省2015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二) (本试卷共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第1-7题每句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 ) 2 .(杜甫<春望>) ...查看


  • 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语文) 一. 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2分) A.暂时(zhán)栖息(qī)纤细(qiān)诲人不倦(huì) B.瑰丽(guī)泥泞(nìng ...查看


  • 200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吉林省长春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l2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一.阅读(60分)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2.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l ...查看


  •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定
  •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 准备工作要做好 要想在竞争中走在前面,关键并不在于走得早,而在于在整个行进的过程中都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证你走得快.走得稳.找到一双适合我的鞋,然后系紧鞋带儿,这就是我跑得最快的原因.--刘易斯 心理准备: 要考出高水平, ...查看


  • 把"基础"放在首位
  • 作者:姚守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7年05期 从近三年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看,绝大多数都设置了"积累与运用"或相当于"积累与运用"的板块.这一板块重点考查学生对字词.语句.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中 ...查看


  • 2012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2年呼和浩特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线○ ○线○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 本试 ...查看


  •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列表
  • 难度: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2015-12-24 来源: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6.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 ...查看


  •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时间:2012-05-08 08:42:21 来源:转载 作者:佚 名 点击: 34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转载"槐荫学苑""百度无痕"帖 语文成绩的取得,功夫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