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诗歌诗歌鉴赏自考

近代诗歌诗歌鉴赏:

A.

1、何绍基的《春江》:

“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①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游历北方和江南之后刚刚回到家乡写下的,在作者的眼中,家乡的山水之美,是无比美的,远比北方和江南一带的山水更加令人陶醉。

②作者不仅仅看到了家乡的美景,也听到了家乡渔夫美妙而愉快人歌声,从中感受到了家乡百姓富足的生活和百姓由此流露出来的欢欣放松的生活心态。

③在作者看来,家乡的山水美景和风土人情就是自己生命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旦重新回到家乡的怀抱,漂泊的心立刻感受到了归宿感,享受到了宁静,幽雅的文化的氛围,使灵魂彻底安顿下来。

④这首诗系统地调动了听觉,视觉和体觉以及联想等审美方式进行综合的描绘,创造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山水画卷,也创造了一个极度优雅的艺术意境。

2、丘逢甲的《元夕无月》: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① 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抗日失败潜回大陆三年之后写下的,作者居住在大陆三年,渡过了三个元宵节,惊异地发现:三个元宵节都没有看到圆圆的月亮,以至于作者深刻地怀疑月亮是否仍然留在故土台湾,或者月亮不愿意追随作者回到内地。

②由月亮引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的祖籍是蕉岭,成长在台湾,在作者看来,这两个故乡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但恰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了台湾,让台湾落入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魔掌,从此海天相隔,骨肉分离。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3、蒋智由的《有感》: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①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

②作者回首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总结历次对外战争的经验,发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抵御外国入侵、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在历史上涌现了非常之多的民族英雄,这就启示我们:只有

奋发图强,英勇奋斗,才能够获得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4、谭嗣同的《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刘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①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

②作者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愁苦,所有的忧伤莫过于春愁,但是,此时此刻,国仇家恨远远超过了春愁,这种战败割地赔款的耻辱将深深地烙在中国人心灵的深处。同时,作者极度忧虑,割地赔款的悲剧无休无止地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的神圣领土将会割让殆尽,全部沦为东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广大国人将无立锥之地,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堪忧。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的侵占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中国。

5、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①这首诗是作者阅读了陆游的爱国诗篇有感而发写下的。在作者看来,陆游是一个不朽的爱国者,他的爱国精神令后人永远惊讶,他英勇杀敌的壮举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样的,陆游一生不得志,未能参加北伐收复失地的憾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②在作者看来陆游的一生是典型的爱国者的悲剧。主要原因在于:腐败无能的朝廷对于爱国志士的压制。因此,作者认为,今天朝廷不应对广大国人的爱国热情进行压制,应该顺应民心,充分发挥广大国人的爱国激情。

③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年轻知识分子的一员,理应胸怀报国之志,一方面可以投笔从戎,上阵杀敌,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用自己手中的笔尽情地抒写爱国篇章。

④也对古往今来统治阶级对于广大爱国者的压制进行了批判,历史的教训证明:爱国激情是压制不住的。

B.

1

、蒋智由《卢骚》:

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

《民约》倡新义,君威扫旧骄。

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杜甫《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民约:《民约论》,现译《社会契约论》)

2、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3、黄遵宪《夜起》: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 (1901年俄国要求东三省铁路专营权,以此为八国联军撤军先决条件之一)

4、郑珍《闲眺》(略)

C.词作:

1、龚自珍《鹊踏枝》(过故人家废园):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囊,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2、王鹏运《念奴娇》(登台旸山绝顶望明陵):

登临纵目,对山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皋。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沉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惟有沙原微茫,白狼终古,滚滚墙边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闪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还恋高。

近代诗歌诗歌鉴赏:

A.

1、何绍基的《春江》:

“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①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游历北方和江南之后刚刚回到家乡写下的,在作者的眼中,家乡的山水之美,是无比美的,远比北方和江南一带的山水更加令人陶醉。

②作者不仅仅看到了家乡的美景,也听到了家乡渔夫美妙而愉快人歌声,从中感受到了家乡百姓富足的生活和百姓由此流露出来的欢欣放松的生活心态。

③在作者看来,家乡的山水美景和风土人情就是自己生命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旦重新回到家乡的怀抱,漂泊的心立刻感受到了归宿感,享受到了宁静,幽雅的文化的氛围,使灵魂彻底安顿下来。

④这首诗系统地调动了听觉,视觉和体觉以及联想等审美方式进行综合的描绘,创造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山水画卷,也创造了一个极度优雅的艺术意境。

2、丘逢甲的《元夕无月》: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① 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抗日失败潜回大陆三年之后写下的,作者居住在大陆三年,渡过了三个元宵节,惊异地发现:三个元宵节都没有看到圆圆的月亮,以至于作者深刻地怀疑月亮是否仍然留在故土台湾,或者月亮不愿意追随作者回到内地。

②由月亮引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的祖籍是蕉岭,成长在台湾,在作者看来,这两个故乡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但恰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了台湾,让台湾落入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魔掌,从此海天相隔,骨肉分离。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3、蒋智由的《有感》: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①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

②作者回首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总结历次对外战争的经验,发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抵御外国入侵、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在历史上涌现了非常之多的民族英雄,这就启示我们:只有

奋发图强,英勇奋斗,才能够获得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4、谭嗣同的《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刘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①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

②作者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愁苦,所有的忧伤莫过于春愁,但是,此时此刻,国仇家恨远远超过了春愁,这种战败割地赔款的耻辱将深深地烙在中国人心灵的深处。同时,作者极度忧虑,割地赔款的悲剧无休无止地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的神圣领土将会割让殆尽,全部沦为东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广大国人将无立锥之地,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堪忧。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的侵占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中国。

5、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①这首诗是作者阅读了陆游的爱国诗篇有感而发写下的。在作者看来,陆游是一个不朽的爱国者,他的爱国精神令后人永远惊讶,他英勇杀敌的壮举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样的,陆游一生不得志,未能参加北伐收复失地的憾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②在作者看来陆游的一生是典型的爱国者的悲剧。主要原因在于:腐败无能的朝廷对于爱国志士的压制。因此,作者认为,今天朝廷不应对广大国人的爱国热情进行压制,应该顺应民心,充分发挥广大国人的爱国激情。

③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年轻知识分子的一员,理应胸怀报国之志,一方面可以投笔从戎,上阵杀敌,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用自己手中的笔尽情地抒写爱国篇章。

④也对古往今来统治阶级对于广大爱国者的压制进行了批判,历史的教训证明:爱国激情是压制不住的。

B.

1

、蒋智由《卢骚》:

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

《民约》倡新义,君威扫旧骄。

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杜甫《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民约:《民约论》,现译《社会契约论》)

2、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3、黄遵宪《夜起》: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 (1901年俄国要求东三省铁路专营权,以此为八国联军撤军先决条件之一)

4、郑珍《闲眺》(略)

C.词作:

1、龚自珍《鹊踏枝》(过故人家废园):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囊,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2、王鹏运《念奴娇》(登台旸山绝顶望明陵):

登临纵目,对山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皋。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沉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惟有沙原微茫,白狼终古,滚滚墙边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闪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还恋高。


相关文章

  • 自考外国文学史(2007.7)真题及答案
  • 自考外国文学史(2007.7)真题及答案 一 单选 1. 古希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是( ) A. <长征记> B. <神谱> C. <工作与时日> D. <胜利颂> ...查看


  •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
  •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 一.先秦 1.<尧典> <尚书>:<书>.<书经>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历史文献,是< ...查看


  • 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 [摘 要]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在中外文学史上,诗歌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以致"诗"就是文学的统称.诗歌在语言.结构.韵律.意象意境上的特征使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有明显的区分.在阅读诗歌时,读者要有 ...查看


  • 2011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抄资料
  •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查看


  • 范成大[醉落魄]高考诗歌鉴赏
  • 范成大<醉落魄>鉴赏 古诗鉴赏 0308 1156 醉落魄 范成大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醉落魄&q ...查看


  • 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 长沙师范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性质 <汉语言文学>是为培训湖南导游人员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解决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导游人员的需要,规范加强全省的导游教育工作.使导游人员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 ...查看


  •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教学设计doc 1
  •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 ...查看


  • 人间词话导学案
  • 导学案<人间词话>十则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1.领会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 ...查看


  • 诗海拾贝活动二
  • <诗海拾贝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