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戎狄 庾子山诗重复字

造诗余话(95):庾子山诗重复字

庾子山《拟咏怀·十八》云:“残月如初月,新衣似旧衣。”《拟咏怀·二十四》云:“无闷无不闷,有待何可待。”《拟咏怀·二十七》云:“被甲云阳台,重云久未开。”这些还好,更有“特色”的,是第一字与第五字重,第六字与第十字重。录于下:

【1】《拟咏怀·二》:

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飞幰欲扪天。

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

洛阳苏季子,【连衡遂不连。】

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

(《庾子山集注》:《战国策》曰:“苏秦字季子,洛阳轩里人也。始将连横说秦,书上而说不行。”言己聘于西魏,本欲事秦,属大军南讨,是连横不连也。)

【2】《拟咏怀·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庾子山集注》:言己留魏,非所乐也。狄按:“寓卫”用黎侯事。《毛诗》:《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正义》:寓,寄也。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於卫。卫处之以二邑,因安之,可以归而不归,故其臣劝之。“安齐”用重耳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重耳)安之。)

【3】《拟咏怀·十四》:

【吉士长为吉,善人终日善。】

大道忽云乖,生民随事蹇。

有情何可豁,忘怀固难遣。

麟穷季氏罝,虎振周王圈。

平生几种意,一旦冲风卷。

【4】《伤王司徒褒诗》:

昔闻王子晋,轻举逐神仙。

谓言君积善,还得嗣前贤。

四海皆流寓,非为独播迁。

岂意中台坼,君当风烛前。

自君钟鼎族,江东三百年。

宝刀仍世载,琱戈本旧传。

绿绂纡槐绶,黄金饰侍蝉。

地建忠臣国,家开孝子泉。

自能枯木润,足得流水圆。

以君承祖武,诸侯无间然。

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颍阴珠玉丽,河阳脂粉妍。

名高六国共,价重十城连。

辩足观秋水,文堪题马鞭。

回鸾抱书字,别鹤绕琴弦。

拥旄裁甸服,垂帷非被边。

静亭空系马,闲烽直起烟。

不废披书案,无妨坐钓船。

茂陵忽多病,淮阳实未痊。

侍医逾默默,神理遂绵绵。

永别张平子,长埋王仲宣。

柏谷移松树,阳陵买墓田。

陜路秋风起,寒堂已飒焉。

丘杨一摇落,山火实时燃。

昔了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世途旦复旦,人情玄又玄。

故人伤此别,留恨满秦川。

【定名于此定,全德以斯全。】

唯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

其他作者,亦用此修辞法乎?若有所见,我将添加焉。

2014.5.23.

造诗余话(95):庾子山诗重复字

庾子山《拟咏怀·十八》云:“残月如初月,新衣似旧衣。”《拟咏怀·二十四》云:“无闷无不闷,有待何可待。”《拟咏怀·二十七》云:“被甲云阳台,重云久未开。”这些还好,更有“特色”的,是第一字与第五字重,第六字与第十字重。录于下:

【1】《拟咏怀·二》:

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飞幰欲扪天。

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

洛阳苏季子,【连衡遂不连。】

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

(《庾子山集注》:《战国策》曰:“苏秦字季子,洛阳轩里人也。始将连横说秦,书上而说不行。”言己聘于西魏,本欲事秦,属大军南讨,是连横不连也。)

【2】《拟咏怀·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庾子山集注》:言己留魏,非所乐也。狄按:“寓卫”用黎侯事。《毛诗》:《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正义》:寓,寄也。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於卫。卫处之以二邑,因安之,可以归而不归,故其臣劝之。“安齐”用重耳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重耳)安之。)

【3】《拟咏怀·十四》:

【吉士长为吉,善人终日善。】

大道忽云乖,生民随事蹇。

有情何可豁,忘怀固难遣。

麟穷季氏罝,虎振周王圈。

平生几种意,一旦冲风卷。

【4】《伤王司徒褒诗》:

昔闻王子晋,轻举逐神仙。

谓言君积善,还得嗣前贤。

四海皆流寓,非为独播迁。

岂意中台坼,君当风烛前。

自君钟鼎族,江东三百年。

宝刀仍世载,琱戈本旧传。

绿绂纡槐绶,黄金饰侍蝉。

地建忠臣国,家开孝子泉。

自能枯木润,足得流水圆。

以君承祖武,诸侯无间然。

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颍阴珠玉丽,河阳脂粉妍。

名高六国共,价重十城连。

辩足观秋水,文堪题马鞭。

回鸾抱书字,别鹤绕琴弦。

拥旄裁甸服,垂帷非被边。

静亭空系马,闲烽直起烟。

不废披书案,无妨坐钓船。

茂陵忽多病,淮阳实未痊。

侍医逾默默,神理遂绵绵。

永别张平子,长埋王仲宣。

柏谷移松树,阳陵买墓田。

陜路秋风起,寒堂已飒焉。

丘杨一摇落,山火实时燃。

昔了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世途旦复旦,人情玄又玄。

故人伤此别,留恨满秦川。

【定名于此定,全德以斯全。】

唯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

其他作者,亦用此修辞法乎?若有所见,我将添加焉。

2014.5.23.


相关文章

  • 华夏与蛮夷戎狄融合的具体过程(四)
  • 关于[华夏与蛮夷戎狄融合的具体过程(四)]的字幕:我刚才讲到为什么中原地区作为一个一个的大国来单独对于蛮夷戎狄这些民族在武力上斗争不行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说中原地区统治集团有腐朽的问题存在.是个什么问题呢?春秋前期就有人总结,说是 ...查看


  • 春秋时期中国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和列强兴起的地理原因_上_
  • 2000年第3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总第134期) 古史考辨 春秋时期中国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 和 ...查看


  • 大运河与中国的生机
  • 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其实,大运河不完全是遗产,今天,它的很多段落仍是重要运输通道:大运河每年的运输吞吐量相当于四条京沪线.祖先依然惠泽我们.当然,昔日大运河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超过今日:它 ...查看


  •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第11卷第4期2009年11月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WuyiUniversity(SociMSciencesEdition) VoL11 No.4 Nov.,2009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唐明燕 (大连理工 ...查看


  • [豳风?七月]是周先祖居豳地时的史官所著
  • 在<诗经>的<豳风>里有<七月>一篇.古来研究此篇的学者,因为对于其内容所涉及的历法不晓,于是臆测之论纷陈. 按,此诗内谈及各个月份,十二个月里惟独没有十一月及十二月,而又谈到"一之日" ...查看


  •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任崇岳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华夏族在这里肇兴,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在中原地区形成,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从东北.西北进入中原地区并建立了政权,后来又因融合入汉 ...查看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的版图是一步一步扩大的.在夏朝和商朝时期,中原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域集中在黄河流域,对于周边地区的掌控力微乎其微.在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当 ...查看


  • 古代中国周边民族
  • 西周末年-春秋时期:北方是犬戎,是先秦时地处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大概以犬为图腾,故名.当时中国的少数民族还有东部的淮夷,东夷,南方的百越,濮,东北的肃慎,中原的狄,等等.楚国的楚族也应该算在内.西周时期的国家并不是像后来的大一统王朝那样,而 ...查看


  •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之春秋战国时期
  • 参观国家博物馆:(4)<古代中国>之春秋战国时期 2012-10-14 12:17:07|  分类: 博物馆 |字号 订阅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中国历史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