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简析

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简析

吸附等温线是有关吸附剂孔结构、吸附热以及其它物理化学特征的信息源。在恒定的温度和宽范围的相对压力条件下可得到被吸附物的吸附等温线。为了更好地了解吸附等温线中所包含的信息,以下对有关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作一简单介绍[1,8,10,19,20,33,53~55]:众多的吸附等温线可以被分为六种(IUPAC分类),如图1-11所示为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对于具有很小外表面积的微孔吸附剂其吸附表现为I型吸附等温线,I型吸附等温线与分压P/Po线呈凹型且以形成一平台为特征,平台呈水平或接近水平状,随着饱和压力的到达吸附等温线或者直接与P/Po = 1相交或表现为一条“拖尾”。吸附等温线的初始部分代表吸附剂中狭窄微孔的充填过程,其极限吸附容量依赖于可接近的微孔容积而不是表面积,在较高相对压力下平台的斜率是非微孔表面(如中孔或大孔以及外表面)上的多层吸附所致。II型吸附等温线正常是由无孔或大孔吸附剂所引起的不严格的单层到多层吸附。拐点的存在表明单层吸附到多层吸附的转变,亦即单层吸附的完成和多层吸附的开始。III型吸附等温线通常与较弱的吸附剂-吸附质(Adsorbent-Adsorbate)相互作用以及较强的吸附质-吸附质

(Adsorbate-Adsorbate)相互作用有关,在此情形,协同效应导致在均匀的单一吸附层尚未完成之前形成了多层吸附,故引起吸附容量随着吸附的进行而迅速提高,吸附质-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吸附过程起很重要的影响。在非孔表面上的水蒸气吸附就是III型吸附等温线最好的实例。Ⅳ型吸附等温线的明显特征是其存在滞后回线,这与毛细凝聚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而且在较高和较宽的分压范围保持一恒定吸附容量,其起始部分类似于II型吸附等温线,由此对应中孔壁上的单层到多层吸附。在很少吸附剂中的一些中孔或微孔炭表现出V型水

吸附等温线,像III型吸附等温线一样,吸附剂-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吸附质-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非常弱,这当然包括水分子形成氢键的情形。Ⅵ型吸附等温线相当稀少,但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其代表在均匀非

孔表面如石墨化炭上逐步形成的多层吸附,每一台阶高度提供了不同吸附层的吸附容量。

Fig.1-11 IUPAC classification of adsorption isotherms

图l-11按照国际纯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划分的吸附等温线类型

吸附等温线是由不同孔径按其所占总表面积或孔容的比例进行吸附的叠加,对于狭缝型孔隙,其吸附等温线N(P)可以由下式表达[56~60]:

其中

N(P)是相对压力为P时的吸附摩尔数;

Hmin和Hmax是吸附剂中最小和最大的孔径;

ρ(P,H)是在孔径为H相对压力为P时N,的摩尔密度;

f(H)为对应孔宽H的孔容函数,表征吸附剂的孔径分布。

Evans[58]及其同事通过对吸附在孔隙内的液体性能采用统计热力学的近似方法即平均场密度函数理论(Mean-fiel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进行了研究。平均场密度函数理论是把均-液相中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为近程斥力和远程引力的近似理论。远程相互作用对液体性能的影响可按平均场密度函数理论近似处理;近程斥力效应则通过硬球的等价排列来模型化。平均场密度函数理论对较大孔隙内吸附平衡相的预测与依据热力学分析方法所提出的吸附模型是等效的,而对于较小孔隙内吸附分子的描述与真实情况更接近,尤其能够预测在孔壁上吸附层的厚度,且能够显示出在临界孔尺寸下由毛细凝聚到孔填充的改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如前所述的Lennard-Jones势能方程进行计算。1989年,Seaton[56]等首次采用密度函数理论对炭质吸附剂的孔径分布从微孔到中孔范围进行了测定。随

后,Oliver和Conklin[571](Micromeritics Ins.Corp.)提出更通用的计算方法,他们采用非局部或均匀密度近似(Nonlocal or smoothed density approximation)的正则化处理法,进一步拓宽至大孔范围(0.4nm到

400nm)。运用DFT法笔者[55]及国外一些学者[59~62]对炭质吸附剂的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FT是一种基于高分辨吸附等温线较为简便而且只用一种方法就可以对整个多孔固体的孔隙范围(微孔到大孔)进行表征的算法。另外,目前通用的分子模拟还有Monte-Carlo法[63~65],该法与前述的DFT法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总而言之,从目前炭质吸附剂的研究以及有关刊物发表的论文来看,关于炭质吸附剂吸附的分子模拟以及孔径分布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简析

吸附等温线是有关吸附剂孔结构、吸附热以及其它物理化学特征的信息源。在恒定的温度和宽范围的相对压力条件下可得到被吸附物的吸附等温线。为了更好地了解吸附等温线中所包含的信息,以下对有关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作一简单介绍[1,8,10,19,20,33,53~55]:众多的吸附等温线可以被分为六种(IUPAC分类),如图1-11所示为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对于具有很小外表面积的微孔吸附剂其吸附表现为I型吸附等温线,I型吸附等温线与分压P/Po线呈凹型且以形成一平台为特征,平台呈水平或接近水平状,随着饱和压力的到达吸附等温线或者直接与P/Po = 1相交或表现为一条“拖尾”。吸附等温线的初始部分代表吸附剂中狭窄微孔的充填过程,其极限吸附容量依赖于可接近的微孔容积而不是表面积,在较高相对压力下平台的斜率是非微孔表面(如中孔或大孔以及外表面)上的多层吸附所致。II型吸附等温线正常是由无孔或大孔吸附剂所引起的不严格的单层到多层吸附。拐点的存在表明单层吸附到多层吸附的转变,亦即单层吸附的完成和多层吸附的开始。III型吸附等温线通常与较弱的吸附剂-吸附质(Adsorbent-Adsorbate)相互作用以及较强的吸附质-吸附质

(Adsorbate-Adsorbate)相互作用有关,在此情形,协同效应导致在均匀的单一吸附层尚未完成之前形成了多层吸附,故引起吸附容量随着吸附的进行而迅速提高,吸附质-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吸附过程起很重要的影响。在非孔表面上的水蒸气吸附就是III型吸附等温线最好的实例。Ⅳ型吸附等温线的明显特征是其存在滞后回线,这与毛细凝聚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而且在较高和较宽的分压范围保持一恒定吸附容量,其起始部分类似于II型吸附等温线,由此对应中孔壁上的单层到多层吸附。在很少吸附剂中的一些中孔或微孔炭表现出V型水

吸附等温线,像III型吸附等温线一样,吸附剂-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吸附质-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非常弱,这当然包括水分子形成氢键的情形。Ⅵ型吸附等温线相当稀少,但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其代表在均匀非

孔表面如石墨化炭上逐步形成的多层吸附,每一台阶高度提供了不同吸附层的吸附容量。

Fig.1-11 IUPAC classification of adsorption isotherms

图l-11按照国际纯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划分的吸附等温线类型

吸附等温线是由不同孔径按其所占总表面积或孔容的比例进行吸附的叠加,对于狭缝型孔隙,其吸附等温线N(P)可以由下式表达[56~60]:

其中

N(P)是相对压力为P时的吸附摩尔数;

Hmin和Hmax是吸附剂中最小和最大的孔径;

ρ(P,H)是在孔径为H相对压力为P时N,的摩尔密度;

f(H)为对应孔宽H的孔容函数,表征吸附剂的孔径分布。

Evans[58]及其同事通过对吸附在孔隙内的液体性能采用统计热力学的近似方法即平均场密度函数理论(Mean-fiel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进行了研究。平均场密度函数理论是把均-液相中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为近程斥力和远程引力的近似理论。远程相互作用对液体性能的影响可按平均场密度函数理论近似处理;近程斥力效应则通过硬球的等价排列来模型化。平均场密度函数理论对较大孔隙内吸附平衡相的预测与依据热力学分析方法所提出的吸附模型是等效的,而对于较小孔隙内吸附分子的描述与真实情况更接近,尤其能够预测在孔壁上吸附层的厚度,且能够显示出在临界孔尺寸下由毛细凝聚到孔填充的改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如前所述的Lennard-Jones势能方程进行计算。1989年,Seaton[56]等首次采用密度函数理论对炭质吸附剂的孔径分布从微孔到中孔范围进行了测定。随

后,Oliver和Conklin[571](Micromeritics Ins.Corp.)提出更通用的计算方法,他们采用非局部或均匀密度近似(Nonlocal or smoothed density approximation)的正则化处理法,进一步拓宽至大孔范围(0.4nm到

400nm)。运用DFT法笔者[55]及国外一些学者[59~62]对炭质吸附剂的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FT是一种基于高分辨吸附等温线较为简便而且只用一种方法就可以对整个多孔固体的孔隙范围(微孔到大孔)进行表征的算法。另外,目前通用的分子模拟还有Monte-Carlo法[63~65],该法与前述的DFT法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总而言之,从目前炭质吸附剂的研究以及有关刊物发表的论文来看,关于炭质吸附剂吸附的分子模拟以及孔径分布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章

  • 吸附等温线的介绍及应用
  • 吸附等温线的介绍及应用 吸附相平衡是吸附分离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是表述吸附剂对吸附质分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以及吸附选择性.吸附等温线是吸附相平衡的具体描述,是吸附分离装置设计所必需的参数.通过对一系列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 ...查看


  • 吸附与交换的基本原理
  • 第六讲 吸附与离子交换 6学时 一.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的问题 1.什么是吸附过程? 2.吸附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3.常用的吸附剂种类有哪些? 4.什么是吸附等温线?其意义何在? 5.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亲和吸 ...查看


  • 2.[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化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三)课程代码:15030100 15030101 (四)课程属性及模块:专业必修课 (五)授课 ...查看


  • [生化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 <生化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生化分离技术>是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在第六学期开设.该课程是在学习完<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生 ...查看


  •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2 英文名称:Bioseparations Engineering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 必修 3. 课程目的 本课程主要 ...查看


  •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工程学]
  •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工程学> 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085229 环境工程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 ...查看


  • 混凝土减水剂作用机理探讨
  • 混凝土减水剂作用机理探讨 何廷树,磨美洲,宋学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西安 705) 105 摘要:本文在对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及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减水剂作用机理归纳 为五个方面,即:降低水泥颗粒 ...查看


  • 诺氟沙星的土壤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 第45卷第5期2008年9月 土 壤 学 报 ACTAPEDOLOGICASINICA Vol145,No15 Sep.,2008 诺氟沙星的土壤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张劲强 1,2,3 * 董元华 1,2,3­ (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查看


  • 环境化学分类知识点
  • 环境化学 1. 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 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 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