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

来源: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6.21

(2002年9月27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本办法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节

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省、设区的市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设立的节能监察机构负责节能日常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计划、财政、统计、科学技术、建设、环保,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制定节能政策,编制节能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行多能互补,提倡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模式发展。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节能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对在节能及其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推广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节能管理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根据节能目标,定期部署、协调、检查、推动节能工作,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八条 禁止新建国家和省明令禁止的技术落后、能耗过高、严重浪

费能源的工业项目。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有的技术落后、能耗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工业项目加强监督检查,并督促其采取技术措施,降低能耗。

第九条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或者节能篇(章)。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节能检测机构对项目的用能状况进行测试,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验收部门不得给予验收。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按规定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其合理用能专题论证必须由具有法定资恪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节能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制定公布本省推荐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名录和限期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名录,以及禁止建设的耗能高的工业项目名录。

第十一条 用能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依法制定的单位产品及设备能耗限额。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对生产

过程中耗能较高的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主要用能设备能耗限额。 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结合本省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节能标准;对尚未制定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应当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组织制定地方节能标准,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第十二条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和省用能产品节能质量认证的规定,向法定认证机构提出用能产品节能质量认证申请;经认证合格后,取得节能质量认证证书和节能标识的使用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节能产品的节能质量认证标识。 经认定合格的节能产品,在省内优先推广使用,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为省重点用能单位。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3000吨以上5000吨以下标准煤的用能单位可以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可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节能检测机构对其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被监测单位不得拒绝。

受委托进行监测的节能检测机构应当公正、客观、及时地向委托单位提供能耗的有关数据和监测分析报告,并不得向被监测单位收费。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节能检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费用由本级政府财政安排。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工作,定期发布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的公报。

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相互配合,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能源信息的利用率。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能源消费统计报表。

第三章 合理用能

第十六条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大的节能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帮助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并示范推广;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广使用型煤和省柴节煤炉灶。

第十八条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和通风采光性能,

降低采暖、制冷、照明、动力等设备的能耗,建设节能型建筑示范小区和工程。

第十九条 生产、销售用能产品和使用用能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生产和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停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并不得将淘汰的设备转让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第二十条 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性能材料,降低产品的使用能耗,并在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如实注明能耗指标。

第二十一条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管理,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能源成本控制管理和奖罚制度,对节约能源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内部组织或者个人按照节约能源价值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用能单位应当对耗能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对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还应当实行岗前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上岗。

重点用能单位必须设立能源管理岗位。从事能源管理的人员应当具有节能专业知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供能单位和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能源计量、统计管理,配备合格能源计量器具,建立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健全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能源计量器具必须按国家规定定期校核。

第二十三条 生产、供应和使用能源的单位必须加强对能源使用的管理,按照国家规定计量和收费。不得允许无偿使用能源或者实行包费制。

第四章 节能保障

第二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节能资金,专项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安排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节能资金每年安排量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年能源消费量计算,每吨标准煤不低于0. 5元的标准。节能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确定节能的重点,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促进高新节能技术产品的产业化。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下列节能行为:

(一)实行集中供热、集中供冷、热电联产、热能梯级利用、热电冷以及热电煤气三联供的;

(二)在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高能耗行业,实行专业化、规

模化生产的;

(三)开发工业生产中余热、余压和放散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技术的;

(四)利用可再生资源或者垃圾、余热、余压和放散可燃气体发电的;

(五)供电单位对用电负荷的低谷期和高峰期分时定价的,用电单位利用低谷期电力负荷合理利用能源的;

(六)发展和使用清洁燃料和节能型的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

(七)建设节能型建筑和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的;

(八)其他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和利用新能源的。

第二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投资节能、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开发节能产品。对节能示范工程、节能推广项目和效益显著的节能产品,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享受政策优惠。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不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不进行节能评估或者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改正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投入使用。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用能单位拒绝节能检测机构依法监测的;

(二)用能单位的用能设备经依法检测不合格的;

(三)节能检测机构不按照规定进行监测,以及提供虚假检验测试证明或者报告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单位允许无偿使用能源或者实行包费制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拒绝、阻碍节能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节能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

来源: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6.21

(2002年9月27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本办法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节

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省、设区的市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设立的节能监察机构负责节能日常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计划、财政、统计、科学技术、建设、环保,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制定节能政策,编制节能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行多能互补,提倡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模式发展。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节能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对在节能及其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推广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节能管理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根据节能目标,定期部署、协调、检查、推动节能工作,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八条 禁止新建国家和省明令禁止的技术落后、能耗过高、严重浪

费能源的工业项目。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有的技术落后、能耗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工业项目加强监督检查,并督促其采取技术措施,降低能耗。

第九条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或者节能篇(章)。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节能检测机构对项目的用能状况进行测试,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验收部门不得给予验收。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按规定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其合理用能专题论证必须由具有法定资恪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节能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制定公布本省推荐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名录和限期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名录,以及禁止建设的耗能高的工业项目名录。

第十一条 用能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依法制定的单位产品及设备能耗限额。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对生产

过程中耗能较高的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主要用能设备能耗限额。 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结合本省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节能标准;对尚未制定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应当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组织制定地方节能标准,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第十二条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和省用能产品节能质量认证的规定,向法定认证机构提出用能产品节能质量认证申请;经认证合格后,取得节能质量认证证书和节能标识的使用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节能产品的节能质量认证标识。 经认定合格的节能产品,在省内优先推广使用,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为省重点用能单位。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3000吨以上5000吨以下标准煤的用能单位可以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可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节能检测机构对其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被监测单位不得拒绝。

受委托进行监测的节能检测机构应当公正、客观、及时地向委托单位提供能耗的有关数据和监测分析报告,并不得向被监测单位收费。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节能检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费用由本级政府财政安排。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工作,定期发布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的公报。

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相互配合,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能源信息的利用率。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能源消费统计报表。

第三章 合理用能

第十六条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大的节能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帮助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并示范推广;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广使用型煤和省柴节煤炉灶。

第十八条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和通风采光性能,

降低采暖、制冷、照明、动力等设备的能耗,建设节能型建筑示范小区和工程。

第十九条 生产、销售用能产品和使用用能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生产和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停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并不得将淘汰的设备转让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第二十条 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性能材料,降低产品的使用能耗,并在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如实注明能耗指标。

第二十一条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管理,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能源成本控制管理和奖罚制度,对节约能源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内部组织或者个人按照节约能源价值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用能单位应当对耗能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对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还应当实行岗前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上岗。

重点用能单位必须设立能源管理岗位。从事能源管理的人员应当具有节能专业知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供能单位和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能源计量、统计管理,配备合格能源计量器具,建立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健全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能源计量器具必须按国家规定定期校核。

第二十三条 生产、供应和使用能源的单位必须加强对能源使用的管理,按照国家规定计量和收费。不得允许无偿使用能源或者实行包费制。

第四章 节能保障

第二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节能资金,专项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安排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节能资金每年安排量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年能源消费量计算,每吨标准煤不低于0. 5元的标准。节能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确定节能的重点,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促进高新节能技术产品的产业化。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下列节能行为:

(一)实行集中供热、集中供冷、热电联产、热能梯级利用、热电冷以及热电煤气三联供的;

(二)在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高能耗行业,实行专业化、规

模化生产的;

(三)开发工业生产中余热、余压和放散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技术的;

(四)利用可再生资源或者垃圾、余热、余压和放散可燃气体发电的;

(五)供电单位对用电负荷的低谷期和高峰期分时定价的,用电单位利用低谷期电力负荷合理利用能源的;

(六)发展和使用清洁燃料和节能型的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

(七)建设节能型建筑和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的;

(八)其他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和利用新能源的。

第二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投资节能、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开发节能产品。对节能示范工程、节能推广项目和效益显著的节能产品,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享受政策优惠。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不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不进行节能评估或者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改正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投入使用。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用能单位拒绝节能检测机构依法监测的;

(二)用能单位的用能设备经依法检测不合格的;

(三)节能检测机构不按照规定进行监测,以及提供虚假检验测试证明或者报告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单位允许无偿使用能源或者实行包费制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拒绝、阻碍节能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节能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章

  • 2015安全生产法规清单
  • 安全产生 序号 别类1 2 4 5 367 8 10 1191 213 1 1451 67 18 11 90 212 名 称 文件发布位 单(全国人大)(全 人国大) (国院) 务国务() (院国务院 )(国院)务 国务院)(( 国务办公院 ...查看


  • 区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工作总结
  • 区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上半年,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四五"普法的总体要求和2004年依法治理普法教育实施意见的具体部署,结 ...查看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犯人在刑满释放后复权问题的批复
  • [时效性]:已失效[发文字号]:法行字第3393号[颁布日期]:1953-05-22[生效日期]:1953-05-22[效力级别]:司法解释[颁布机构]: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犯人在刑满释放后复权问题的批复(法行字第3393 ...查看


  • 局五五普法工作总结
  • 厅普法办: XX年以来,我局"五五"普法工作在省水利厅"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县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 ...查看


  • 中国国际招标网 - [招标投标法]---中国民商法领域中的一部特别法
  • <招标投标法>---中国民商法领域中的一部特别法 中国国际招标网 时间:2009.02.09 来源:<中国招标> 作者:陈川生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 ...查看


  • 统计局六五普法自查报告
  • 根据xx文件的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六五普查"中期督导检查工作,结合我城区"六五"普法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局党组高度 ...查看


  • 关于印发兵团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关于印发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兵普领[2012]4号 各师.直属机构.兵直党工委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 <兵团"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已经5月25日召开的兵团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2012年第 ...查看


  • 2014年"12.4"国家宪法日活动通知
  • 各市.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局.普法办,省属各单位普法办: 党的法制宣传日.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司发通[2014]129号)精神,现就我省2014年& ...查看


  • 城区政法委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新区司法办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区政法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局"争当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工作目标,按照"对标找差,创先争优"要求,以服务新区跨越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