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的区别
[摘要]:工程监理在我国已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监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工程监理也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制度。对项目质量、造价、进度和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证明,工程监理对于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了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工程监理体制也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难点。文章探讨了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工程监理 工程管理 发展方向 技术人才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对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三控(质量、造价、进度) 三管(合同、安全、信息) 一协调”。 工程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验收等系统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单单从工程监理和工程管理两个定义来看,工程管理与工程监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我们也可把工程监理看作工程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内容。从我国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看,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确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其根本界限,更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认为工程管理就是工程监理。
1、工程监理行业存在的困难
1.1在我国工程监理仅限于施工阶段的监理。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投资决策、勘察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保修阶段。工程项目验收包含审计、安平、职业卫生评价、消防、档案验收等八大验收。而在我国工程监理一般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立即进驻施工现场。这样也就对工程监理单位带来了以下几个困难:1)
监理人员只能通过设计图纸以及建设单位的现场交底来了解项目建设目的,而不能熟悉和深入掌握工程设计意图;2)监理单位无地质勘察文件,监理人员对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地点隐蔽障碍缺乏了解;3)对承包单位及项目管理人员基本信息了解较少;4)部分工程项目技术复杂程度高,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工期长、施工面广等影响因素多;5)监理的三控“造价、进度、质量控制”职能被大大弱化,多数监理单位仅是以“质量、进度控制为主”。也正是因为对前期阶段缺少监理的参与,使得前期阶段在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的完善性等多方面不够完善和健全,直接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成本预算超出范围,工程质量、进度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以上种种因素都不利于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监理的技术优势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1.2 建设方工程管理部门建设行为无相应规范、标准依据。建设单位设置基建、质检、Q\HSE管理、集输、注采等等多个工程管理部门,并派出人员直接参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使得监理机构的监督行为几乎完全从属于业主。而大部分职能科室不了解监理程序,更有甚者不知道监理行业,主观的认为监理单位质检员、安全员,这样也就了出现了“现场有施工,必须有监理”、“现场有问题,就要找监理”的理论,这种情况使得监理工作已脱离了工程监理的本质与内涵,已不具备工程监理所具有的独立性、公正性,使现场工作出现权力分散、职责不清的情况。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
1.3工程监理缺少高技术人才。自从工程监理制度实施以来,随着建筑市场经济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监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小规模监理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建设权,不惜大幅度降低监理取费,这样,监理费的收取也呈现逐年呈下降趋势。监理费是监理单位直接的经济来源,过低的监理费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和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监理行业来;其次,工程监理与真正意义上的工程项目管理虽然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存在着很大差距。监理单位并未介入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可研和物料采购环节,因此也将不需要招聘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专业监理人员的数量
和质量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的急剧增加,而很多小规模监理企业合格的监理人员又严重不足,使各监理企业只能通过聘用大量非工程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因此使得监理人员的结构不合理,职责宽泛,进一步削弱了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4 监理企业自身问题。伴随着监理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监理企业过多但是发展规模较小的情况。由于监理企业过多、过小,资质较低,管理不到位,达不到规模化经营,企业经营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不能形成竞争优势,更谈不上创立监理品牌。而且监理专业范围较窄,不能形成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咨询与监理工作,造成工作的单一性缺乏综合性,人员结构存在局限性。目前监理制度及法规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大,监督体系尚不健全,一些监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轻视监理效果,很难达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理,监理效果可想而知。
2、工程管理的意义
工程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我国对工程项目管理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有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必须做到科学化管理,从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从理论上讲,建设方自己的只能科室可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工作,但是从技术、经济、合同、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建设方没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项目管理。因此,工程管理企业,则为建设方提供了勘察、设计、咨询、管理等几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服务,有效的解决了建设方的困难。这也是工程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
2.1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始介入,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招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试运行和项目评估等一系列过程,这就需要工程管理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经济管理、设计、招投标、工程管理等多方面人才储备,要对高智能、高素质人才要求十分苛刻。这样才能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除此之外,还需采用不同类型的各种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建立起一支具有复合型和开拓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2创新工程管理思路,与建设经济市场发展同步。面对建设项目管理严峻形势和越来越大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如何更好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每一个工程管理企业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使工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系统、科学,把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提到新的高度。新时期,新形势下,每个工程管理企业应以“新认识、新高度、新思路、新作为”,优化工程管理思路,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3、结束语
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管理方向发展是个热门话题。它代表着我国工程监理企业的一种发展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不应将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相提并论,更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工程监理企业的理性发展应是先稳定再壮大然后发展,而不是图虚荣、图名分地先给自己换个时髦招牌。因此,对处于一般监理企业,应脚踏实地,逐渐强化自身素质,拓展新业务,增强企业队伍核心竞争力,稳步从施工阶段监理向着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理前进。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业主方获得最大效益,工程监理趋向项目管理也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监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郭宏,陈意玲,陈义武。工程监理市场的发展和规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12)
[2]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
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的区别
[摘要]:工程监理在我国已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监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工程监理也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制度。对项目质量、造价、进度和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证明,工程监理对于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了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工程监理体制也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难点。文章探讨了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工程监理 工程管理 发展方向 技术人才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对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三控(质量、造价、进度) 三管(合同、安全、信息) 一协调”。 工程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验收等系统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单单从工程监理和工程管理两个定义来看,工程管理与工程监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我们也可把工程监理看作工程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内容。从我国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看,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确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其根本界限,更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认为工程管理就是工程监理。
1、工程监理行业存在的困难
1.1在我国工程监理仅限于施工阶段的监理。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投资决策、勘察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保修阶段。工程项目验收包含审计、安平、职业卫生评价、消防、档案验收等八大验收。而在我国工程监理一般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立即进驻施工现场。这样也就对工程监理单位带来了以下几个困难:1)
监理人员只能通过设计图纸以及建设单位的现场交底来了解项目建设目的,而不能熟悉和深入掌握工程设计意图;2)监理单位无地质勘察文件,监理人员对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地点隐蔽障碍缺乏了解;3)对承包单位及项目管理人员基本信息了解较少;4)部分工程项目技术复杂程度高,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工期长、施工面广等影响因素多;5)监理的三控“造价、进度、质量控制”职能被大大弱化,多数监理单位仅是以“质量、进度控制为主”。也正是因为对前期阶段缺少监理的参与,使得前期阶段在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的完善性等多方面不够完善和健全,直接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成本预算超出范围,工程质量、进度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以上种种因素都不利于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监理的技术优势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1.2 建设方工程管理部门建设行为无相应规范、标准依据。建设单位设置基建、质检、Q\HSE管理、集输、注采等等多个工程管理部门,并派出人员直接参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使得监理机构的监督行为几乎完全从属于业主。而大部分职能科室不了解监理程序,更有甚者不知道监理行业,主观的认为监理单位质检员、安全员,这样也就了出现了“现场有施工,必须有监理”、“现场有问题,就要找监理”的理论,这种情况使得监理工作已脱离了工程监理的本质与内涵,已不具备工程监理所具有的独立性、公正性,使现场工作出现权力分散、职责不清的情况。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
1.3工程监理缺少高技术人才。自从工程监理制度实施以来,随着建筑市场经济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监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小规模监理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建设权,不惜大幅度降低监理取费,这样,监理费的收取也呈现逐年呈下降趋势。监理费是监理单位直接的经济来源,过低的监理费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和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监理行业来;其次,工程监理与真正意义上的工程项目管理虽然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存在着很大差距。监理单位并未介入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可研和物料采购环节,因此也将不需要招聘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专业监理人员的数量
和质量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的急剧增加,而很多小规模监理企业合格的监理人员又严重不足,使各监理企业只能通过聘用大量非工程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因此使得监理人员的结构不合理,职责宽泛,进一步削弱了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4 监理企业自身问题。伴随着监理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监理企业过多但是发展规模较小的情况。由于监理企业过多、过小,资质较低,管理不到位,达不到规模化经营,企业经营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不能形成竞争优势,更谈不上创立监理品牌。而且监理专业范围较窄,不能形成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咨询与监理工作,造成工作的单一性缺乏综合性,人员结构存在局限性。目前监理制度及法规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大,监督体系尚不健全,一些监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轻视监理效果,很难达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理,监理效果可想而知。
2、工程管理的意义
工程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我国对工程项目管理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有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必须做到科学化管理,从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从理论上讲,建设方自己的只能科室可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工作,但是从技术、经济、合同、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建设方没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项目管理。因此,工程管理企业,则为建设方提供了勘察、设计、咨询、管理等几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服务,有效的解决了建设方的困难。这也是工程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
2.1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始介入,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招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试运行和项目评估等一系列过程,这就需要工程管理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经济管理、设计、招投标、工程管理等多方面人才储备,要对高智能、高素质人才要求十分苛刻。这样才能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除此之外,还需采用不同类型的各种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建立起一支具有复合型和开拓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2创新工程管理思路,与建设经济市场发展同步。面对建设项目管理严峻形势和越来越大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如何更好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每一个工程管理企业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使工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系统、科学,把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提到新的高度。新时期,新形势下,每个工程管理企业应以“新认识、新高度、新思路、新作为”,优化工程管理思路,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3、结束语
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管理方向发展是个热门话题。它代表着我国工程监理企业的一种发展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不应将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相提并论,更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工程监理企业的理性发展应是先稳定再壮大然后发展,而不是图虚荣、图名分地先给自己换个时髦招牌。因此,对处于一般监理企业,应脚踏实地,逐渐强化自身素质,拓展新业务,增强企业队伍核心竞争力,稳步从施工阶段监理向着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理前进。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业主方获得最大效益,工程监理趋向项目管理也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监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郭宏,陈意玲,陈义武。工程监理市场的发展和规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12)
[2]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