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
实训指导及报告
班级 姓名学号教师
二零一七年三月
第一部分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实训指导
(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
Ⅰ 前言
编写本实训指导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实训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使学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训指导,现将实训指导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实训指导每一章节均由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和实训内容组成。实训目的注明实训目标,实训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实训内容与实训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实训指导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总实训参考学时为16学时。
四、教材:《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费素定,1版,2015年8月。
Ⅱ 正文
实训一 院前急救(模拟实训)
一 实训目的
通过实践,使同学能够明确院外急救的概念以及原则,掌握急救
用品的配备,并能将常用转运工具正确应用于不同伤病员的转运及途中监护。
二 实训要求
(一)掌握急救的原则及现场救护要点。
(二)掌握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和护理要点。
(三)熟悉院外急救的分类,不同转送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三 实训内容
(一)院外急救的原则。
(二)院外急救护理的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 (三)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和护理要点。
(四)院外急救的分类,不同转送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五)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实训二 心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实操) 一 实训目的
通过实践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心肺脑复苏的知识并能对病
人在不同阶段进行积极有效地抢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 实训要求
(一)掌握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临床表现及诊断;基础生命支持的ABC 步骤、注意事项。
(二)掌握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心搏骤停时给药途径;肾上腺素药理作用。
(三)掌握电击除颤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脑复苏的措施。 (四)熟悉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五)熟悉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六)了解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呼吸气囊、心脏紧急起搏。
三 实训内容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与类型、临床表现与诊断。
(二)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与电除颤。 (三)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四)脑复苏的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护与护理。
实训三 急性中毒(模拟实训)
一 实训目的
通过实践,使同学能够掌握急性中毒病人的救治原则及洗胃方法。
二 实训要求
(一)掌握中毒的急救原则;如何清除毒物,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二)掌握洗胃的方法。
三 实训内容
(一)中毒的急救原则与护理,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二)洗胃方法及电动洗胃机的应用。
实训四 救护技术(实操)
一 实训目的
通过实践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外伤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的方法,熟悉呼吸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使用方法,并认识气管切开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二 实训要求
(一)掌握外伤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法。
(二)熟悉使用呼吸机的目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治疗期间护理的注意事项。
(三)了解气管切开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三 实训内容
(一)气管内插管术。
(二)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法。
(三)使用呼吸机的目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治疗期间护理的注意事项。
Ⅲ 实训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形式:教案讲义审核、集体实训备课、实训方法研究、实训手段应用。 三 实训方法
1. 实训实训:布置实训内容,课堂讲解和演示,以20-30人为1组,学生独立操作。
2. 实训点: 在护理技术实训室实训,承担教师由临床护理学教研室委派。
3. 辅助形式:课堂巡视和指导、讨论、复习等结合。 四 考核办法:实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20%。
Ⅳ 实训时数分配表
第二部分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实训报告
(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
实训项目 在模型人上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学时:8学时 地点:实训室 日期:
一、实训内容
1、练习开放气道的方法。
2、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呼吸气囊的使用方法。 3、练习胸外心脏按压法。 二、实训要求
1、学会在模型人上进行心肺复苏初步急救的方法,包括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法及呼吸气囊的使用方法。 2、能够单人操作实施心肺复苏。 三、操作步骤
实训项目 救护技术
学时:4学时 地点 实训室 日期: 一、实训内容
1、练习常见出血部位的指压止血法。 2、练习四肢上止血带法。 3、练习四肢绷带包扎法。 4、练习常见部位三角巾包扎法。 二、实训要求
1、学会常见出血部位的指压止血法。 2、学会四肢上止血带法。 3、学会四肢绷带包扎法。 4、学会常见部位三角巾包扎法。
三、操作步骤
写出头顶部出血的止血方法和三角巾头部包扎法
第三部分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实训小结
附:表一 护理记录单
表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
表三:现场急救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操作评分表Ⅰ
表三:“现场急救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操作评分表Ⅱ
护理学院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
实训指导及报告
班级 姓名学号教师
二零一七年三月
第一部分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实训指导
(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
Ⅰ 前言
编写本实训指导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实训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使学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训指导,现将实训指导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实训指导每一章节均由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和实训内容组成。实训目的注明实训目标,实训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实训内容与实训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实训指导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总实训参考学时为16学时。
四、教材:《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费素定,1版,2015年8月。
Ⅱ 正文
实训一 院前急救(模拟实训)
一 实训目的
通过实践,使同学能够明确院外急救的概念以及原则,掌握急救
用品的配备,并能将常用转运工具正确应用于不同伤病员的转运及途中监护。
二 实训要求
(一)掌握急救的原则及现场救护要点。
(二)掌握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和护理要点。
(三)熟悉院外急救的分类,不同转送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三 实训内容
(一)院外急救的原则。
(二)院外急救护理的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 (三)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和护理要点。
(四)院外急救的分类,不同转送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五)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实训二 心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实操) 一 实训目的
通过实践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心肺脑复苏的知识并能对病
人在不同阶段进行积极有效地抢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 实训要求
(一)掌握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临床表现及诊断;基础生命支持的ABC 步骤、注意事项。
(二)掌握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心搏骤停时给药途径;肾上腺素药理作用。
(三)掌握电击除颤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脑复苏的措施。 (四)熟悉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五)熟悉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六)了解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呼吸气囊、心脏紧急起搏。
三 实训内容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与类型、临床表现与诊断。
(二)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与电除颤。 (三)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四)脑复苏的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护与护理。
实训三 急性中毒(模拟实训)
一 实训目的
通过实践,使同学能够掌握急性中毒病人的救治原则及洗胃方法。
二 实训要求
(一)掌握中毒的急救原则;如何清除毒物,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二)掌握洗胃的方法。
三 实训内容
(一)中毒的急救原则与护理,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二)洗胃方法及电动洗胃机的应用。
实训四 救护技术(实操)
一 实训目的
通过实践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外伤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的方法,熟悉呼吸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使用方法,并认识气管切开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二 实训要求
(一)掌握外伤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法。
(二)熟悉使用呼吸机的目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治疗期间护理的注意事项。
(三)了解气管切开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三 实训内容
(一)气管内插管术。
(二)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法。
(三)使用呼吸机的目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治疗期间护理的注意事项。
Ⅲ 实训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形式:教案讲义审核、集体实训备课、实训方法研究、实训手段应用。 三 实训方法
1. 实训实训:布置实训内容,课堂讲解和演示,以20-30人为1组,学生独立操作。
2. 实训点: 在护理技术实训室实训,承担教师由临床护理学教研室委派。
3. 辅助形式:课堂巡视和指导、讨论、复习等结合。 四 考核办法:实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20%。
Ⅳ 实训时数分配表
第二部分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实训报告
(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
实训项目 在模型人上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学时:8学时 地点:实训室 日期:
一、实训内容
1、练习开放气道的方法。
2、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呼吸气囊的使用方法。 3、练习胸外心脏按压法。 二、实训要求
1、学会在模型人上进行心肺复苏初步急救的方法,包括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法及呼吸气囊的使用方法。 2、能够单人操作实施心肺复苏。 三、操作步骤
实训项目 救护技术
学时:4学时 地点 实训室 日期: 一、实训内容
1、练习常见出血部位的指压止血法。 2、练习四肢上止血带法。 3、练习四肢绷带包扎法。 4、练习常见部位三角巾包扎法。 二、实训要求
1、学会常见出血部位的指压止血法。 2、学会四肢上止血带法。 3、学会四肢绷带包扎法。 4、学会常见部位三角巾包扎法。
三、操作步骤
写出头顶部出血的止血方法和三角巾头部包扎法
第三部分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实训小结
附:表一 护理记录单
表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
表三:现场急救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操作评分表Ⅰ
表三:“现场急救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操作评分表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