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思乡曲中的"反常"手法赏析

唐诗思乡曲中的“反常”手法赏析

战火离乱年代,科考为官时期,我国古代不少诗人、官员远离故土家园,暂别骨肉亲人,此现象必定促成思乡诗词的“诞生”。按照常态,思念家乡越急切,巴望早日回乡的心态就越正常,这类诗词在我国诗歌里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凡事也有例外。诗人们思念家园或接近家乡时,却有“反常”的表现或心声吐露。

近乡情怯

我们先看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为遭罪贬谪岭南的罪人,宋之问偷偷逃回家乡。但是越是接近家乡,久居岭外的他却一反常态,本应“情更切”,反而“情更怯”;本应“急于问”,反而“不敢问”。这种心态是其真实心情的写照。宋之问既思念家人却又担心家人的命运。他离家越近,越是惶恐不安,突然“闯进”家门,或许能够饱享喜悦,又或许有新的不幸降临,生怕乡人再触动已经很紧张的心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细腻地表现了久客复归者特殊的心理状态,显得真切微妙。

醉念乡思

与宋之问紧张心情相反,李白遭遇秋天,触发乡思之情却显露得豪爽。李白的诗《客中作》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先以美酒美器烘托渲染愉悦气氛,在勉强自我安慰与解脱。表面说不管家乡还是他乡,只要能一醉就行,其实在醉中,李白更是道出了自己强烈的思乡情绪,念念不忘的还是乡情、乡音、乡思。

怕听音信

杜甫的《述怀》跟宋之问的《渡汉江》有些相似,他也像宋之问一样,怕听到家乡的事情。诗中写道:“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安史之乱中,杜甫长久地与家人失去联系,而且还听说妻子、儿女所居住的地方惨遭叛匪屠戮。他忧心忡忡,寄去一封家书,但几个月过去却未见半纸回音,由于不通音讯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反而害怕有消息传来。这就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忧心之意及饱经战乱、心神憔悴的状态深切地表现了出来。

失意惧乡

古代,在外获得高官厚禄,回乡完全可以使不少乡亲觉得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愿望大家都有,但残酷的现实却让很多人难以达到。马戴曾经在唐代中后期做过一段时间的官,但不幸触犯权贵,空手而归。他的《落日怅望》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描述:“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其“辞家久未还”时的心理表现,细致展示了长期仕宦在外而又失意难进的人的感时伤逝的复杂心情。中唐诗人李益也表达过相类似的心情,其《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有“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这与“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何其相似。 迁怒莺鸟

司空图《漫书五首(之一)》说:“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远离家乡,乡音越来越少,但听到莺啼声却与故乡的莺声相似,司空图被无端勾起思乡的隐痛,又无可奈何,只好迁怒于莺鸟了。一个“恨”字,“反常”心态展露无疑。

飘扬在唐诗思乡曲里的“反常”花朵,馨香淳艳诱人,色彩夺目绚烂。(黄蔼北)

唐诗思乡曲中的“反常”手法赏析

战火离乱年代,科考为官时期,我国古代不少诗人、官员远离故土家园,暂别骨肉亲人,此现象必定促成思乡诗词的“诞生”。按照常态,思念家乡越急切,巴望早日回乡的心态就越正常,这类诗词在我国诗歌里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凡事也有例外。诗人们思念家园或接近家乡时,却有“反常”的表现或心声吐露。

近乡情怯

我们先看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为遭罪贬谪岭南的罪人,宋之问偷偷逃回家乡。但是越是接近家乡,久居岭外的他却一反常态,本应“情更切”,反而“情更怯”;本应“急于问”,反而“不敢问”。这种心态是其真实心情的写照。宋之问既思念家人却又担心家人的命运。他离家越近,越是惶恐不安,突然“闯进”家门,或许能够饱享喜悦,又或许有新的不幸降临,生怕乡人再触动已经很紧张的心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细腻地表现了久客复归者特殊的心理状态,显得真切微妙。

醉念乡思

与宋之问紧张心情相反,李白遭遇秋天,触发乡思之情却显露得豪爽。李白的诗《客中作》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先以美酒美器烘托渲染愉悦气氛,在勉强自我安慰与解脱。表面说不管家乡还是他乡,只要能一醉就行,其实在醉中,李白更是道出了自己强烈的思乡情绪,念念不忘的还是乡情、乡音、乡思。

怕听音信

杜甫的《述怀》跟宋之问的《渡汉江》有些相似,他也像宋之问一样,怕听到家乡的事情。诗中写道:“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安史之乱中,杜甫长久地与家人失去联系,而且还听说妻子、儿女所居住的地方惨遭叛匪屠戮。他忧心忡忡,寄去一封家书,但几个月过去却未见半纸回音,由于不通音讯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反而害怕有消息传来。这就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忧心之意及饱经战乱、心神憔悴的状态深切地表现了出来。

失意惧乡

古代,在外获得高官厚禄,回乡完全可以使不少乡亲觉得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愿望大家都有,但残酷的现实却让很多人难以达到。马戴曾经在唐代中后期做过一段时间的官,但不幸触犯权贵,空手而归。他的《落日怅望》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描述:“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其“辞家久未还”时的心理表现,细致展示了长期仕宦在外而又失意难进的人的感时伤逝的复杂心情。中唐诗人李益也表达过相类似的心情,其《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有“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这与“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何其相似。 迁怒莺鸟

司空图《漫书五首(之一)》说:“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远离家乡,乡音越来越少,但听到莺啼声却与故乡的莺声相似,司空图被无端勾起思乡的隐痛,又无可奈何,只好迁怒于莺鸟了。一个“恨”字,“反常”心态展露无疑。

飘扬在唐诗思乡曲里的“反常”花朵,馨香淳艳诱人,色彩夺目绚烂。(黄蔼北)


相关文章

  • 五一劳动节诗歌:田园作
  • <田园作>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田园作>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田园作>原文 弊庐隔尘喧⑴,惟先养恬素⑵. 卜邻近三径⑶,植果盈千树⑷. 粤余任推迁⑸,三十犹未遇⑹. 书剑时将晚⑺,丘 ...查看


  • 怎样读懂一首古诗词 教案
  • • 诗词鉴赏 ----叫我如何读懂你 一.把握诗词语言的特点: • 语:怎么说的(手法.语言) • 言:说了什么(内容.情感) • 1.浓缩了的文言文. • 2.含蓄,凝练,形象,具有跳跃性和音乐性. • 3.词语的错综颠倒与诗句的反常组合 ...查看


  • 诗歌鉴赏第三:首句的作用与结句的妙处
  • 诗歌鉴赏第三:首句的作用与结句的效果 一.考试说明 <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鉴赏评价: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 (2 ...查看


  • 2017诗歌赏析
  • 鉴赏诗歌形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 ...查看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 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 ...查看


  • [写作技巧1]
  • 语言赏析和写作方法分析 语言赏析和写作方法分析,是语文中考中的重要考点.提高语言赏析能力和理解.把握文章写作方法的能力,是语文复习备考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赏析语言的技巧 语言赏析主要是指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 ...查看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岑参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这首诗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 ...查看


  • 2古诗词赏析
  • 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一.二两句中,一" ".一" ".一" & ...查看


  • 王维的诗:[伊州歌](作者:王维)唐诗赏析
  • [作品介绍] <伊州歌>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86首. [原文] 伊州歌 作者:唐·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注释] ①"伊州&quo ...查看


热门内容